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26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docx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版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

(2015年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2015年3月

目录

编制说明I

1.考试类别设置1

2.公共科目设置及测评内容1

2.1公共科目名称1

2.2考试时间及分值2

2.3测评内容2

3.类别确定2

4.成绩使用2

5.公共科目分类考试大纲3

5.1综合管理类(A类)3

5.1.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3

5.1.2《综合应用能力(A类)》8

5.2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10

5.2.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10

5.2.2《综合应用能力(B类)》18

5.3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20

5.3.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20

5.3.2《综合应用能力(C类)》26

5.4中小学教师类(D类)28

5.4.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28

5.4.2《综合应用能力(D类)》35

5.5医疗卫生类(E类)36

5.5.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36

5.5.2《综合应用能力(E类)》42

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事业单位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

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保障。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

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进人的主渠道。

公开招聘考试作为体现公平择优原则的主要手段,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探索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办法,增强公开招聘考试的规范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考试评价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规定和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多领域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分类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供有关部门和考生参考使用。

 

[郑重声明]

本大纲仅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和应试考生备考使用。

未经许可,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印刷出版、转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

1.考试类别设置

基于事业单位不同招聘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个类别。

Ø综合管理类(A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Ø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

Ø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

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Ø中小学教师类(D类)

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

Ø医疗卫生类(E类)

主要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

2.公共科目设置及测评内容

2.1公共科目名称

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2.2考试时间及分值

Ø《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50分。

Ø《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3测评内容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属于职位竞争性考试,根据不同类别的评价需求确定试卷的测评内容,主要测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类别确定

公开招聘岗位对应的考试类别,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和招聘主管部门确定,并在招聘公告中标明。

报考人员依据报考职位标定的考试类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4.成绩使用

招聘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可根据报考资格限定情况、专业考试设置情况以及其他具体情况,自行研究确定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使用的方式方法。

5.公共科目分类考试大纲

5.1综合管理类(A类)

5.1.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

5.1.1.1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5.1.1.2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涉及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

例题:

甲单位招聘乙作为行政人员,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A.甲单位在乙入职三个月后,与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B.甲单位与乙签订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二个月试用期

C.乙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D.在试用期内,甲单位将乙解聘,未向乙说明理由

答案:

B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______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要抓住基础,______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结忽略B.沉溺摒弃

C.致力考虑D.集中发现

答案:

A

例题2: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

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

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B.实践

C.管理学D.研究讨论

答案:

A

⑶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例题:

某单位共有160名员工,该单位在七月份的平均出勤率为85%,其中女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70%,问该单位共有男员工多少人?

A.40B.50

C.70D.120

答案:

A

⑷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ABCD

答案:

C

题型二: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

A.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

B.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

C.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

答案:

D

题型三:

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D.学生证︰身份

答案:

D

题型四: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为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某市计划对这一时段进入中心城区的私人汽车征收10元交通拥堵费,该费用将超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域的费用。

专家称,很多人会因此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从而缓解这一时段的交通压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不能削弱专家的论断?

A.该市公共交通不发达

B.该市非上下班时段交通拥堵也很严重

C.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远高于要缴纳的交通拥堵费

D.私人汽车车主多为高收入人群,对10元交通拥堵费不以为然

答案:

B

⑸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复合性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资料通常以统计性的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末,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309.7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进口车拥有量12.54万辆,增长43.2%。

2010年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

品种

拥有量(万辆)

同比增长(%)

汽车

170.25

15.6

电车

0.02

-8.8

摩托车

129.12

0.4

拖拉机

1.16

0.7

挂车

3.54

23.0

其他类型车

5.60

12.9

2010年末,该市个人车辆拥有量229.83万辆,同比增长9.2%。

个人汽车拥有量103.85万辆,增长21.9%,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86.54万辆,增长21.8%。

2010年该市新注册车39.76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新注册汽车33.79万辆,增长50.1%。

全年报废车辆5.81万辆,下降53.1%。

2010年末,该市机动车驾驶人员数量为448.48万人,同比增长9.2%,其中汽车驾驶人员412.56万人,增长13.7%。

1.2009年末,该市民用车辆中进口车所占比重约为多少?

A.5%B.4%

C.3%D.2%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0年该市拥有的民用车辆中汽车所占比重超过6成

B.2010年该市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的原因是报废车辆数量大幅下降

C.2010年该市进口车拥有量同比增速低于民用车辆平均水平

D.2009年该市新注册车辆数多于报废车辆数

答案:

D

5.1.2《综合应用能力(A类)》

5.1.2.1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2.2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管理角色意识:

对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清晰认识,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服务意识。

分析判断能力:

面对工作情境,能够发现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计划与控制能力:

能够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设想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按预想的进程和方向发展,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沟通协调能力:

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向有关人员征询意见,传递信息,施加影响,获得支持与配合。

文字表达能力:

能够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撰写文稿,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

5.1.2.3试卷结构

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

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

5.2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

5.2.1《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

5.2.1.1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运用、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等部分。

5.2.1.2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重点测查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例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诗人徐志摩属于“新月派”

C.安徒生是丹麦的童话作家

D.《静静的顿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答案:

D

⑵言语运用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辨析词义,正确进行词语搭配,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语境进行语序排列、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完成语句表达等。

常见题型有词语填空、句子填空、语序排列等。

例题1:

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______,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______,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弊端B.柳暗花明萧条

C.脱胎换骨落寞D.焕然一新颓势

答案:

D

例题2: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

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

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B

例题3:

①自以为聪明是一种愚蠢,而自以为愚蠢却可以是一种智慧

②然而,真正的大智若愚不是借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更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把自己摆在愚者的位置上,把他人、大众看作智者

③老子说过“大智若愚”,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方法,甚至是一种伪装

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智者,没有人愿意被冠以“愚者”之名

⑤在人的思想行为领域,愚和智看似对立,实则有相互转化的关系

⑥但是从辩证法“两极相通”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智慧,其中天然地蕴含着某种意义上的“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③B.③①②④⑤⑥

C.④⑥⑤③①②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

D

⑶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公园里栽了一排雪松共37棵,每棵树的间距为4米,现需要将树的间距改为每隔6米一棵。

那么至多有多少棵雪松不必移动?

A.6B.9

C.12D.13

答案:

D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中、美、韩、日、法五国电影市场统计资料

人均年观影次(次)

平均票价

(美元)

平均票价占月收入比重

人口数

(百万人)

中国

0.2

5.30

1/57

1341.41

美国

4.3

7.89

1/490

310.28

韩国

2.9

7.00

1/236

48.91

日本

1.4

15.52

1/204

127.37

法国

3.3

8.63

1/412

62.96

1.表中人口第二少的国家,电影票平均价格高于表中几个国家?

A.0B.1

C.2D.3

答案:

D

2.以下关于2010年表中各国电影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人平均每年去电影院的次数比日本多3倍

B.日本的平均票价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2倍以上

C.韩国人每月把超过1%的月收入用于看电影

D.法国的电影票平均比中国的贵50%以上

答案:

D

⑷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ABCD

答案:

C

题型二: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文字作品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剧本、乐谱、文书、日记、科学专著和计算机软件等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文字作品的是:

A.词曲作家赵某为电影创作了一部主题歌

B.编剧李某根据某部著名小说改编的剧本

C.作家小艾以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素材,用四年完成一部传记体小说《落霞》

D.《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并被藏族游吟诗人广泛传唱的一部作品

答案:

D

题型三:

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D.学生证︰身份

答案:

D

题型四: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科学家对发掘于埃塞俄比亚哈达尔遗址的南方古猿足骨的第4根跖骨化石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他们据此认为,人类的祖先早在320万年前就开始像现代人一样用双脚行走。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只有分析第4根跖骨化石,才能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B.只有南方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

C.只有具有定型的弓形足,才能使用双脚行走

D.只有使用双脚行走,才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答案:

D

⑸综合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对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挖掘获取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评判能力等。

常见题型有主旨概括、语段衔接、隐含信息推断等。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①网络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

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

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人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并不具有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除暴安良的快乐,培养出坚忍不拔的精神,燃烧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⑤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人们甚至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⑥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

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该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下面这段文字最可能位于哪两段之间?

这时候,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经典是什么?

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A.①与②之间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D.④与⑤之间

答案:

C

2.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一作品最能在情感方面对读者产生直接影响?

A.《诗经》B.《史记》

C.《红楼梦》D.《哈姆雷特》

答案:

A

3.这篇文章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信息时代年轻人面临阅读内容选择的困境

B.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C.年轻人的阅读时间被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所侵占

D.奇特炫目的网络信息使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答案:

A

4.下列哪项与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最接近?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B.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C.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D.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答案:

C

5.下列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

A.读书与做人B.阅读是一生的事业

C.传统出版业路在何方D.网络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答案:

D

5.2.2《综合应用能力(B类)》

5.2.2.1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2.2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把握社会科学领域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调查研究能力: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