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3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训练(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

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

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

解析 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和降水分布情况,可判断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比位于沿海地区的甲地少,故丁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甲地与丁地气温的高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地位于水分水岭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沿海的甲地。

答案 A

2.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  )

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B.逐级抽水

C.架设“水上桥”D.开凿输水管道

解析 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大分水岭东侧的迎风坡地区,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气流越过山顶之后,便开始下沉,进入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了降水量在500~1000mm的亚热带草原气候。

从降水量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乙地在大分水岭东侧,所以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开凿输水管道。

答案 D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煤炭总量将超过6亿吨,新增清查资源量200亿吨,新开工煤矿建设项目54个,建设规模约2.4亿吨,总投资1570亿元,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速道。

据此完成第3题。

3.“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的地理背景有(  )

①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短缺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善 ②陕西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带,距东部市场较近 ③陕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 ④黄河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势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带的东部;黄河径流量较小,航运价值并不高,故排除②和④。

答案 C

(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是(  )

A.面积B.人口

C.城市化水平D.经济总量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江苏的面积较小,不可能排全国第5;上海的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不可能排全国第24;图中四川、江苏排名靠前,而青海、西藏排名靠后,则该项指标应是人口。

答案 B

5.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水流平缓,河道弯曲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D.峡谷幽深猿声啼

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长江干流②河段即长江的中游,该段长江已进入中下游平原,因此水流平缓且河道弯曲;该段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速并不急,两岸多为平原而少峡谷;该段长江的水流平缓,因此江水中泥沙的含量并不大。

答案 A

6.与图中其他省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

A.柑橘B.稻米

C.天然橡胶D.棉花

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流经的省区及其农业生产状况,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可知,甲省区为云南,该省区热量条件好,因此该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天然橡胶。

答案 C

(2013·石家庄部分学校第一学期联考)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种类齐全,但地理分布差异较大

B.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

C.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围内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

D.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故C错误。

答案 C

8.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而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

答案 B

9.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②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④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故A正确。

答案 A

(2013·湖北省孝感市第二次统考)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1985~2010年该流域耕地、建设用地比重都在增大,而林地、草地、水体比重在减小,由此可知西北地区植被遭到了破坏,易发生土地荒漠化。

答案 A

11.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D.河流流量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地区种植业比重在增大且增大幅度最大;而林地、草地、水体比重在减小,植被遭到了破坏,这会导致植被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温日较差增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减小。

答案 B

(2013·湖南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具有抗风浪、固淤泥、护堤岸等作用。

红树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A.大连B.青岛

C.上海D.深圳

解析 本题考查红树林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红树林对抵御海风和海浪侵袭有很大作用,深圳台风次数多,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

答案 D

13.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红树林的生态意义,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红树林根系发达,可以抵御台风的袭击,阻挡海浪侵蚀海岸;红树林中能栖息多种鸟类,扩大红树林面积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C

(2013·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学期期末)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14~15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

面积比(%)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黑龙江

22.13

20.97

17.67

西藏

24.17

25.55

26.75

14.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 本题考查沼泽湿地的成因,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答案 B

15.下列有关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而不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西藏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D

二、综合题(40分)

16.(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 下图为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甲、乙、丙三地出现荒漠景观的原因。

(6分)

(2)甲地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3)从自然角度分析甲地发展棉花种植的优势和不足。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荒漠的成因、荒漠化的治理及农业区位因素,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结合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分别进行阐释。

(2)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

第(3)问,从该地自然区位因素和棉花的生长习性等方面考虑。

答案 

(1)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乙地位于高山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6分)

(2)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类经济活动,禁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行为;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

(4分)

(3)优势:

光照强,土壤透气性好,地势平坦。

(4分,两点即可)不足:

降水少,水分条件差。

(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 长江干流上游金沙江河段,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

材料二 下图,为西南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图为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示意图

(1)简述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10分)

(2)说明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对当地环境的负面影响。

(6分)

(3)简析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

答案 

(1)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梯级开发;市场需求量大;位于高山峡谷地段,建坝工程量小;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答一点给2分,满分10分)。

(2)①筑坝阻隔鱼类通道;(水库淹没及施工占地)破坏动植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施工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任答一点给2分,满分6分)

(3)河道变宽,航道变深,利于航运业的发展;发展库区水产养殖,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形成新的景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高耗能工业及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和产业转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每点2分,满分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