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39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7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江县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

修缮工程

 

 

******

*******

编制单位:

北京凯莱斯建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时间:

2010年12月10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禹王宫)保护修缮方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本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控制》和《技术标准》,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

4、《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5、《建筑工程及建筑安装、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文明施工安全标化现场管理规定》

7、有关劳务、治安、环卫、城建等有关政策规定

8、其它现行相关建筑施工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本施工组织设计参照的相关规范、标准

1、《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关于若干重要问题的阐释

3、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4、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5、GB5011-2001(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7、GB50207-200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GB50210-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14、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5、GB50194-93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16、JGJ46-20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17、JGJ18-2003T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18、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项工程该工程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禹王宫苏维埃政府旧址”。

二、文物建筑及遗址概况

“长赤县禹王宫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

该建筑占地面积1319.44㎡(含保护范围共

2892.88㎡),建筑面积1817㎡,四合院布局。

由照壁遗址、山门(上为戏楼)、天井院坝、东西厢房(上下两层)及大殿构成。

据考证照壁遗址面阔13.2m;毁于建国初。

山门沿街开门三通(正门高3.25m,阔2.23m)。

门皆石枋,枋楣、角分别有“张飞断当阳”等深浮雕或镂空石刻戏剧人物图案及花纹。

门侧墙面由浅浮雕壁毯砖拼成假窗,其余整个墙体则由空心砖砌成。

三门正上方二楼外墙体分别有竖拼“禹王宫”彩绘砖匾(正匾)、横拼“万世”、“永赖”彩字砖匾彰显殿门。

正匾两侧原有四幅人物彩塑砖;头部在“文革”中均被破坏)。

楼层交界线、墙檐交界部位由特制深浮雕拼花砖拼出。

以正门中轴为对称线,三门四檐柱由竖行拼字砖构成两幅楹联“奋庸而平地成天,文命诞敷,东西南朔;歌颂以象功昭德,夏声远继,韶护成英”;“抚陵寝何存,配地郊天,毕竟神依梓里;俨宫墙在望,留丹耸翠,宛然碑崎岣嵝”,楹联字体丰润俊逸。

三门两侧石质门枋上则錾有苏区时期留下的对联式标语:

正门为“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的工农”;东西侧门为“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哪里容得寄生虫”。

穿过前殿北进,登五级台阶上青石板铺成的开阔的天井院坝,东西为面阔5间(18.2m)、进深1间(4.5m)的二层楼厢房,屋内梁柱原有彩绘。

再北向穿过天井上七级纳阶式踏道即为正殿。

正殿屋顶系木结构单檐悬山式(瓦面阳坡座龙凤飞檐脊),结构为梁架抬梁与角柱挑梁混用的穿逗5间(18.2m)、进深1间(4.5m)的二层楼厢房(屋内梁柱原有彩绘)。

再北向穿过天井上七级纳阶式踏道即为正殿。

正殿屋顶系木结构单檐悬山式(瓦面阳坡座龙凤飞檐脊),结构为梁架抬梁与角柱挑梁混用的穿逗式,十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剳牵用5柱;面阔5间(27.2m),进深3间(13.3m),通高13.9m。

殿前有廊,居中两根廊柱座落在1.8m高的石狮背上。

从殿廊东西两端可分别上东西厢房二楼曲栏走廊,至前殿二搂戏台接通形成回廊。

戏楼镶嵌有木版彩绘数十幅。

另有木刻构件亦保存较好。

隔着224m²的天井院坝,戏台与正殿遥相呼应。

三、历史沿革

长赤禹王宫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成,是当地民众用于“拜神祈雨,祈祷丰年”的文化活动集会场所。

该建筑为四合院殿式布局,规模较大,仅“院内天井就能同时容纳三千多人看戏”。

殿外周围30m范围内曾是植种有柏树、黄果树的风景林。

因暴雨泥流冲毁西厢房外墙体,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曾维修整治;同年三月为宫内职业人员购置田地30多亩为常产。

1933年2月至1935年4月间,长赤县苏维埃政府、红三十军经理处及军械所设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

其间,红军宣传无神论,将宫内正殿原供高4m、径约1.8m的樟木质夏禹雕像拆毁用于制作枪托;关公等陪像亦被拆毁。

建国初,高3丈、阔4丈的照壁被拆毁。

1950年至1986年间,长赤禹王宫是长赤乡人民政府驻地。

1980年,“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移交南江县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管理。

在四川省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1985年长赤禹王宫曾被维修恢复;1989年,南江县博物馆主持对长赤禹王宫进行再次维修,断续至1992年,长赤禹王宫的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原貌。

1993年3月,南江县博物馆抽调人员成立了长赤禹王宫管理所。

从此,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

1993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长赤禹王宫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2003年底至2004年,南江县文物管理所(南江县博物馆)对长赤禹王宫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饬、维修。

四、维修记录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因暴雨泥流冲毁西厢房后壁,维修整治。

1985年,在省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长赤禹王宫得以初步维修。

1989-1992年,在省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南江县博物馆对长赤禹王宫进行了断续大规模维修:

安砌了北、东、西三面挡土石墙,整治建筑四周排水设施,换铺天井院坝石板,修建容水30m3的地面消防水池。

工程通过了中共南江县委宣传部(蒋东生部长主持)的验收。

2003年至2004年,南江县文物管理所(南江县博物馆)对长赤禹王宫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整饬:

修复了前殿外墙体因车撞毁坏部分。

并进行了厢房内整饬,前殿、厢房、正殿屋顶换瓦座脊,正殿梁柱校正,地面消防水池隐于地下等工程。

五、现状问题综述

1、问题分析依据

南江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和南江县博物馆签发的《关于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灾后抢救保护项目勘察设计的建议意见函》。

详见《长赤县禹王宫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禹王宫)现状勘察报告》。

2、文物环境问题

整个禹王宫场地总平位置与四周相比处于最底位置,南面山门(戏楼)前的街道比山门戏楼地面高0.6m至1.5m;东面因历史原因临整个禹王宫东墙仅0.9m至1.5m距离,且居民房屋的建筑地面比禹王宫地面高约1.5m左右;北面为距禹王宫2m外有2m多高条石保坎挡土墙的土坡;西面为一单位宿舍和天鹤小学,单位宿舍地面比禹王宫相对应处地面高0.6m,小学操场比禹王宫相对应处高约1m左右;因禹王宫从山门到大殿为从南到北逐级升高,造成禹王宫四周明沟成为整个场地主要排水系统,雨水均需要排至山门前的明沟后通过山门前高出山门的街道下的雨水暗沟排放。

稍有阴雨季节整个大禹王宫区就成为了泄水区;加之现场明沟,周边所有的垃圾也均随意汇入排水沟内,致使排水极其不利。

造成对禹王宫墙基的侵蚀,甚至雨水经山门灌入禹王宫内,形成对禹王宫极大的破坏。

3、现代改扩建问题

本身的复原归宗;大殿背面、侧面罩面梁以下均为新砌筑的维护墙体;厢房正面为新砌筑墙体和制作的门窗均不符合传统格局,背面为侵蚀风化后新砌筑的围护砖墙;山门(戏楼)入口通道后面新砌筑了墙体并增设了门窗,均与传统极不相符应拆除。

厢房、戏楼内院里的门窗均为建国后新制作与传统不符合,飞来椅、栏杆腐朽破烂,需加固或恢复原有形制。

4、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经历历史的风雨以及“5.12”地震后,柱、梁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梁檩有腐朽歪闪。

戏楼及大殿的大量竹编墙脱落已拆除,大殿檐口屋檐下的照面梁上封窗均破落丢失,金柱照面梁、天观罩、风窗破落丢失需补做完善。

山门正面壁毯砖墙体风化严重,部分墙体倾斜,需要拆除照原样构建修补、添补等重新砌筑复原。

5、建筑结构及维护问题

屋面,屋面有小部分的瓦滑落、残缺,因山门和大殿均为拆上露明造,屋面瓦下没有做防水,所以大量的椽子、檩条有不同程度的腐朽,需现场揭瓦时仔细检查补换。

大殿的柱子有很大程度的虫蚀劈裂的现象。

需要查明修补、加固、替换。

大量的柱梁装修油漆、彩绘均风化剥落,需要重新保护处理。

建筑四周明沟阶沿有沉陷,对地基及基础造成威胁。

东侧因比邻居民建筑堡坎,几乎没有禹王宫建筑阶沿,建筑墙体直接接触明沟,四周明沟内积有大量的垃圾;内院为石板地面和条石踏步均有沉陷风化;大殿内为方石板地面,厢房及山门室内地面均为水泥砂浆地面,需要剔除换为石板地面。

六、本工程特点

该建筑集明、清风格一体,科学地将角柱挑梁、主体抬梁与穿逗式结构混用于大殿,浅浮雕壁毯砖、拼花线条砖、空心墙体砖、石刻、木刻、彩绘等构件亦均具较高艺术价值。

1933年2月至1935年4月长赤县苏维埃政府、红三十军经理处、军械所设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总指挥)、李先念(时任红三十军政委)曾在这里长期开展革命活动。

四川省人民政府1980年公布为:

“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文物保护单位”。

七、编制目的

该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程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调配及技术组织措施。

从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劳动力、机具、材料、构件及成品的供应,其目的就是要充分预计施工中出现的变化,使其作好各项准备,让各工种之间、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完善更密切地协调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

从而科学、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

一、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经理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导入公司CI企业标准,施工场地由项目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

具体原则如下:

1、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CI标准,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布置施工现场。

2、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3、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4、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场地的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隔离布置,生活区占用独立的地块。

5、符合施工现场防火规范要求和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

6、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7、在场地布置时,要避免土建、安装、装饰单位的相互干扰,并且应满足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8、平面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室外工程的施工状况。

9、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二、施工临时用电布置

1、电力线路

施工现场电力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气设置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2、临时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布置及操作必须符合下图要求:

 

3、施工现场用电线路随总平面图布置。

4、楼层埋设钢套管电缆,电缆线通过每层引至楼层总配电箱,水平供电由楼层总配电箱接出分配电箱和开头箱,再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接至用电机具。

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定:

(1)编制依据:

JGJ46—20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2)需要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时,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补充有关图纸资料存档。

(3)建立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其内容为: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施;

2)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3)技术交底资料;

4)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5)电气设置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6)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

7)定期检(复)查表;(施工现场每月一次,并复查接地电阻值)。

8)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可指定专人(电工)管理,并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9)施工脚手架、机动车道、起重设置与外电线路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凡施工现场不能满足有关规定时,应实施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防护网,并悬挂醒目警告标牌。

实施过程中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当上述防护措施仍无条件实施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解决办法,否则不得施工。

6、保护接零、接地、防雷规定

(1)施工现场中的中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电气设置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简称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箱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并按规定色标要求接线。

(2)潮湿、条件特别恶劣施工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结。

(3)下列施工用电设备不断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电气设备传动装置金属部件;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电力线路金属保护管、敷线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4)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零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保护零线架空敷设的间距大于13m时,保护零线截面应为1.0mm的绝缘铜线或1.6mm的绝缘铝线。

(5)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的多股绝缘铜线。

(6)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绝缘线,任何情况下不准用作负荷线。

(7)接地电阻规定

序号

接地类别

电阻值

1

电力变压器发

电机工作接地

2

单台容量100KVA或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总容量100K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

<10Ω,

若土壤电阻率>1000Ωm时

<30Ω

3

保持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10Ω

4

工作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的电力系统中所有的重复接地的并联电阻值

<10Ω

5

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10Ω

(8)防雷

施工现场内的塔吊等垂直运输机械若处在相邻建筑物、构造物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外,且机械设备高度高于20m时,则应安装防雷装置。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

安装防护装置的机械设备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护导体与导体之间电阻接近为零的金属性连接(焊接线或螺栓连接)。

该设备上所用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通信线路均应采用钢管敷设,并将钢筋与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作电气连接。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园钢,但不得使用螺纹钢材。

7、临时用电线路安装、配电箱、开关箱、施工照明及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除遵守JGJ46—20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外,尚应注意下列事项:

(1)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并分阶段付诸实施。

现场施工机具繁多,用电量大,应合理分配用电资源确定先后用电顺序,确保主导工种的施工用电,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配电线路布设

为确保安全生产以及道路畅通,在室外采用电缆地沟通设电缆,架空线布置,在过道路处电缆应加套钢管保护。

楼层专线电缆沿电梯井道铺设,做好固定装置。

各工种车间内固定用电器电缆穿行在护套管内,不得外露。

室内照明线路电线采用PVC护套管,室外临时照明线路采用三蕊橡胶电缆。

主体施工时照明灯布置于立杆上。

(3)配电箱和开关箱

变电房配电屏与现场供电系统间须设置隔离开关,以便检修。

并应安装电度表,以作为计量。

施工现场设置总配电间,电采用电缆埋地送至总配电箱。

配电箱和开关箱由专业厂家生产,并有合格证明。

现场施工用电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

配电箱应尽可能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室外电箱要有挡雨措施。

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在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和开关的底距地面应大于1.3m,小于1.5m。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和底距地面应大于0.6m,小于1.5m。

分配电箱距开关盒的距离不大于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m,配电箱和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二人可同时工作的空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与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

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不应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作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彩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有电部份。

配电箱、开关箱导线的进、出线口须设在箱体底部。

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必须用橡皮绝缘电缆。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别设置。

所有配电箱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并作分路标记。

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由专人负责。

1)总配电箱:

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

本工程分路隔离开关设置三路,钢筋对焊机和塔式起重机分别设置,其它分一路。

并装设漏电保护器,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

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分路开关和相适应。

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75mA,额定漏电动作时应小于0.1s。

2)分配电箱:

分配电箱应安装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

分路隔离开关的数量应由该分配电箱控制用电设备的数量来决定。

分配电箱和各分路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其开关的额定值应与相应开关箱额定值相适应,分配电箱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50mA,额定漏电动作时应小于0.1s。

3)开关箱: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就近设置,距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大于3m。

做到一机一闸一保,并设有过载保护装置,禁止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或二台以上设备。

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与电流实行隔离。

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其开关的额定值与用电设备相适应。

开关和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30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照明用开关箱应单独设置,也应实行一闸一保。

(4)用电机械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

施工现场所使用用电机械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且要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

用电机械设备安装须由专业电工负责安装。

非专业人员不准安装和拆除用电电器设备。

电动机械要做好保护接零,但其电源线必须选用接头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其中黄/绿双色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于保护零线或重复接地线。

电焊机进线处必须设有防护罩。

(5)照明:

现场施工用照明须装设单独的照明开关箱,不能与动力电箱混合使用,施工区照明采用橡胶电缆。

生活、办公室照明用护套线或用铜芯线加套管及串墙用套护套,灯头线可用绞织线。

1)施工区照明: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在塔吊上安装二盏3.5kw

镝灯,用于大面积照明。

局部照明采用1KW碘钨灯照明,增加光照明度。

主体结构完成后,砖墙和粉刷阶段采用碘钨灯照明。

大空间处采用镝灯照明,一般照明均采用36V安全电压照明,且灯头选用橡胶防爆灯头。

2)办公、生活区照明:

职工集体宿舍照明,在夏季考虑到天气炎热,职工宿舍内防暑降温需要,采用220V电压照明,每个宿舍设一只插座,作电扇之用。

在其它季节,职工宿舍改用36V安全电压供电,可有效使用除照明之外的其它用电器。

办公室、仓库等均彩220V电压作照明,每间装设两只插座。

7、施工现场的修理和维护:

施工现场用电基础上专业电工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明名称用途、统一编号,在配电箱内标明分路标记,方便维修。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门均应上锁,配电箱由专业电工负责,开关箱由用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电工负责。

施工现场停电一小时以上或下班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配电箱、开关箱应保持清洁,不得放置任何杂物。

每只配电箱、开关箱须建立检查维修记录本,并每月进行检查、维修一次,并登记在卡,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电工。

检查、维修时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且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检修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三、施工临时用水布置

1、用水量计算

(1)施工用水量:

本工程施工临时用水为工程施工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四个部分组成。

(2)计算结果及处理

根据供水管管径计算结果,现场施工临时用水供水管管径要求为DN100,建设单位提供的供水管管径为DN100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平面布置

场地用水沿建筑物布置,楼层砼养护、消防等用水采用消防立管上水。

四、施工场地临时排水

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开阔的特点,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以防施工现场积水。

排水采用排水沟加集水井沉淀,后将沉淀水引入城市排水管网,局部沉淀池无法排出时则用水泵抽排。

五、场内道路

施工现场应有交通指示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的明显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六、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1、施工现场周围设立封闭、严密、完整,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和禁令标志。

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2、加强工地综合治理,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设专职门卫及纠察,建立门卫及纠察值班制度,严格管理。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从服装、安全帽的颜色及佩证上有区分各工种员工及管理人员。

加强同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所有外来员工应有身份证、劳务证、务工证、暂住证,加强女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

3、在项目经理的授权下,以现场管理人员为主,组成总平面图管理小组。

加强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堆放,管线布置和场内运输等工作的协调与控制,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与建设单位签订《治安责任承包协议书》,并设专职人员,执行建设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规定。

5、生活区与工作区分离,中间设置围墙一道,实行封闭式管理。

6、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悬挂工程鸟瞰图,并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姓名,开工竣工日期和监督电话。

7、建筑材料及周转材料严格按布置图分类堆放,堆放整齐,堆放不超标准,堆场不作他用,仓贮间有材料收发管理制度。

8、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防火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要有专人负责,重点位置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9、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工地内的污水统一排放,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

10、工地应备置适量的劳动用品和防病杀菌药品,夏季施工应有防暑降温措施,冬季注意保温。

11、项目管理部在同操作人员明确任务,安排进度、质量、安全生产要求的同时,必须向操作人员明确施工要求,严禁野蛮施工。

对施工区域、危险区域及主要场内道路,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警戒措施。

12、夜间施工、楼梯及施工阴暗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13、组织职工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严禁在工地聚众赌博等。

14、协调各工种、与业主的关系,做好相互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