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44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

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观音菩萨等神幻化为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2.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藤野先生》作者鲁迅,节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是令鲁迅先生终生难忘的老师。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茨威格的《三作家》。

文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书”是古代书信体。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写给友人的信,意在借山水之美,向朋友表达心中之情。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但其教训却值得怀疑。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这个歌唱班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二、字词书写

5.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出 不意   洁白无      谈笑风      旁  博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

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

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

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

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

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

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

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

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

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

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

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

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

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

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

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

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

苦,原是生活中的蜜。

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

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

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

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

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

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

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

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

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

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

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

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

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

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

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

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

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

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

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

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

辽阔的秋,悠长的冬,遥远的春,我要一连跨过,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6.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苦夏”含义丰富,既指无尽头的暑热对人的折磨,又指艰难的人生经历对人的折磨。

B.作者在第③段结尾处写“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中的“变化”是指:

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乐;遭遇人生的艰难后,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

C.文章第③段写童年夏天的趣事和第⑥段写作者欣赏《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都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丰富并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夏天的深刻认识,。

D.第⑥段中,“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这句话的意思是:

欣赏音乐,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聆听,才能从音乐中收获到美感、智慧和力量。

E.文中总共写了父亲的两件事,用它们来暗示自己的人生已开始经历苦难,引出对苦夏的思索。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9.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

请结合全文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

李  娟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天雨流芳。

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

去读书吧。

多美!

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

读书。

读书,一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

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

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

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

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如知己。

当你和书中的人一见倾心,不禁要如此感叹。

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

你们在时光深处相遇的一瞬间,灵魂摇曳,情投意合。

那些文字,不仅忧郁而且明亮,不仅沉静而且飞扬,不仅犀利而且温暖,不仅理性而且唯美。

读大家的文字,觉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他们把文字养在心里,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养在这把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茶香的。

是啊,好文字当然是有香味的。

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

他们充盈着诗意的诉说,纯粹的灵魂,清洁的思想。

她洗去世间弥漫的尘埃,给灵魂以洁净和安然。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

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

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

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

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

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

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读者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

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

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而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心灵的角落。

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

冬夜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

窗外,是孙康夜读的皑皑映雪,屋内的人手捧一卷书。

雪夜里学学古人,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清茶香茗,万物寂静之夜,听雪落寒窗。

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好书如同芳邻。

它陪伴你,滋养你,慢慢成长。

你从书的世界感知生命的愉悦,精神的光亮,灵魂的静美。

那些优雅的文字,传达世间美好的一切:

智慧,良知,悲悯,至善,信仰,理想和爱。

似水流年里,唯有他们,能活过时间和未来。

读书,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分得清美和丑,善与恶。

而如今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比比皆是。

尼采说: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

”是的,你的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

你的心若美好,世界就美好。

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当你捧书阅读的一瞬,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苍微笑着俯视着你,俯视着向善向美的一颗心。

自幼与好书为邻的人,养成良好的阅读品位和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品位的高低,也决定了他视野和思想的高低。

那么,读书不要想着实用,也不要有功利心。

读书只是谋心,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

那么,读最美的文字,养一颗洁净的心,做最真的人。

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10.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叙写在云南丽江遇见一块石碑的事情?

11.简要分析第②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2.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答。

(1)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

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结合原文,理解句中“留白”的含义)

13.对于时下流行的“网络阅读”,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写“网络阅读”的用意何在?

14.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读书的意义。

四、句子默写

15.经典诗文默写。

(1)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经《蒹葭》)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7)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8)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

五、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苏轼是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六、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①;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②。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③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久之。

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④,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注释)①危言:

直言。

②衡命:

权衡利害得失才行动。

③缧绁:

这里指囚禁。

④戄然:

惊异的样子。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摄衣冠谢曰(______)        

(2)于是延入为上客(______)

1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共两处)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0.翻译句子。

(1)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21.结合选文,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与积累。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______________(填人名)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人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是保尔在凭吊女战友______________

A.娃莲

B.冬妮娅

C.达雅

D.丽达)的墓地时所说的一段话,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2)《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家信摘编。

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________第一。

八、作文

23.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

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