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52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docx

洪颖怡教授个人资料

洪穎怡教授個人資料

Ⅰ﹑通訊資料

姓名:

洪穎怡

地址(公):

中壢市32023中原大學電機系

電話:

03-2652300or03-2654807

傳真:

03-26523990r03-2654899

電子郵件:

yyhong@dec.ee.cycu/edu.tw

Ⅱ﹑經歷

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系所

職稱

起訖年月

現職:

中原大學

電機系/人事室

教授兼室主任

2002/08~

經歷: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1999/08至2002/07

中原大學

能源科技中心

主任

1999/08至2002/07

中原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

主任

1997/08至1999/06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教授

1995/08至1999/07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副教授

1991/02至1995/07

Ⅲ﹑學歷

畢/肄業學校

國別

主修學門系所

學位

起訖年月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所

電機所

博士

1986/09至1990/12

UniversityofWashington

美國

電機所

研修

1989/08至1990/08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

電機所

碩士

1984/09至1986/06

私立中原大學電機系

電機所

學士

1980/09至1984/06

IV﹑80~89學年度國科會甲等研究獎助

國科會80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C.C.Liu,May1992,"AHeuristicandAlgorithmicApproachtoVARPlanning,"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Vol.7,No.2,pp.505-512.(SCI,Impactfactor=0.379)

國科會81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May1992,"EnhancedNewtonOptimalPowerFlowApproach-ExperiencesinTaiwanPowerSystem,"IEEProceedings-C,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Vol.139,No.3,pp.205-210.(SCI,Impactfactor=0.227)

國科會82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C.M.Liao,andT.G.Lu,Nov.1993,"ApplicationofNewtonOptimalPowerFlowtoAssessmentofVARControlSequencesonVoltageSecurity--CaseStudiesforaPracticalPowerSystem,"IEEProceedings-C,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Vol.140,No.6,pp539-544.(SCI,Impactfactor=0.279)

國科會83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C.H.Gau,July1994,"VoltageStabilityIndicatorforIdentificationoftheWeakestArea/BusinPowerSystems,"IEEProceedings-C,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Vol.141,No.4,pp.305-309.(SCI,Impactfactor=0.310,NSC-81-0404-E-033-003)

國科會84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C.M.Liao,May1995,"ShortTermSchedulingofReactivePowerControllers,"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Vol.10,No.2,pp..860-867.(SCI,Impactfactor=0.476)

國科會85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Y.K.Chang,July1996,"DeterminationofLocationsandSizesofActivePowerLineConditionerstoReduceHarmonicsinPowerSystems,"IEEETrans.onPowerDelivery,Vol.11,No.3,pp.1610-1617.(SCI,Impactfactor=0.347,NSC-84-2213-E-033-019)

國科會86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F.M.Wang,May1997,"InvestigationofDifferentThree-phaseTransformerConnectionsandLoadModelsonUnbalanceinPowerSystemsbyOptimization,"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Vol.12,No.2,pp.689-697.(SCI,Impactfactor=0.508,NSC84-2213-E033-038)

國科會87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July1997,"OptimalHarmonicPowerFlow,"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Vol.12,No.3,pp.1267-1273.(SCI,Impactfactor=0.362,NSC85-2213-E033-045)

國科會88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F.M.WangandM.D.Wang,May1998,“ImpactsofHigh-speedRailwayLoadsonaLongitudinalPowerSystem,”IEEProceedings,ElectricPowerApplications,Vol.145,No.3,pp.261-265.(SCI,Impactfactor=0.287,NSC86-2213-E033-012)

國科會89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Y.Y.HongandW.C.Wu,Sep.1999,“ANewApproachUsingOptimizationforTuningParametersofPowerSystemStabilizers,”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Vol.14,No.3,pp.780-786.(SCI,Impactfactor=0.360,NSC88-TPC-E-033-002)

90學年度起停辦。

V﹑服務與經歷

國際知名期刊IEEETrans.onPowerSystems審查委員:

2002年:

8篇,2001年:

7篇,2000年:

7篇,1999年:

4篇

國際知名期刊IEEETrans.onPowerDelivery審查委員:

2002年:

1篇

國際知名期刊IEEETrans.onEnergyConversion審查委員:

2002年:

1篇

國際知名期刊IEEProceedings-Generation,Transmission,&Distribution審查委員(2002年)

國際知名期刊Intl.JournalofElectricalPower&EnergySystems審查委員(2002年)

國際知名期刊Intl.JournalofSystemControl審查委員(2000年)

國際知名期刊Intl.ofElectricalPower&SystemsResearch審查委員(1999年)

80~89學年度國科會甲等研究獎助

中國電機工程學刊及中國工程師學刊審查委員(2000年,1998年)

校外教師升等評審委員:

1998年:

逢甲、北科大;2000年:

大華技術;2001年:

崑山技術;2002年:

逢甲

校外博士生學位口試委員:

1998年:

成大、台科大、清大、中山;1999年:

清大、中原;2000年:

台科大、台大;2001年:

台大

(2)、長庚、台科大、中原,2002年:

成大、中山

(2)、台科大

2000年MarquisWho’sWhointheWorld

2000~2003年國科會電力學門專題計劃複審委員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計劃審查委員:

87~91年分別為4、7、7、5及9件

2001年國科會電力學門電力系統研究特色規劃委員(三人之一)

國科會電力學門專題計劃審查:

88~91學年各有5,15,8,17,6件

2001年獲選國科會電力防衛系統考察團代表(四人之一)

2001-2004國科會整合型專題計劃總計劃主持人

1999-2002年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

IEEEPowerEngineeringSociety2001TaipeiChapterChair

日本之IEEE/PES輸配電國際會議之榮譽組織委員會委員

台電公司、工研院能資所及材料所、高鐵局審等查委員

1998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七場演講,1999年清華大學等三場演講

1997~1999年中原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1999~2002年中原大學創電機系主任,2002年迄今中原大學人事主任

ⅤI、近五年之研究方向

近五年之重要研究成果可分為七大類:

●電力系統電壓崩潰及電壓穩定度分析

●專家系統、乏晰集合理論及類神經網路應用

●電力諧波改善與諧波潮流分析

●電力系統三相不平衡分析

●配電系統電壓閃爍分析

●電力系統穩定器(PSS)參數之調整

●電業自由化相關研究

以下就上述七大類做詳細說明:

(6.1)電力系統電壓崩潰及電壓穩定度分析

(a)利用動態模型探討電容器組、OLTC、發電機端電壓及EHV變壓器動作對電壓穩定度改善程度比較(國科會計劃NSC87-2213-E-033-013,EPSR,Vol.47,No.3,Nov.1998,pp.205-213)。

(b)提出在考慮電壓安全性時,就同時考慮電壓穩定度,這由兩項工作來完成:

(i)提供鎖住OLTC策略於電力潮流程式,(ii)考慮可變發電機虛功率模式於專家系統知識庫中。

(國科會計劃NSC87-2213-E-033-013,IEEProceedings-GTD,Vol.146,No.4,July1999,pp.3349-354)。

(6.2)專家系統、乏晰集合理論與類神經網路應用

(a)結合教師及工程師之經驗,發展出一套有關電力潮流及最佳電力潮流法之專家系統教學軟體,經由生動的人機介面,由知識庫指導學生從設計問題到分析結果,使課堂教學及課後複習能更切實_際(中國電機工程學刊,Vol.3,No.3,pp.427-426,Aug.1996,國科會計劃NSC83-0404-E-033-003)。

(b)利用解模糊線性系統之方法來求解模糊DC電力潮流,其中發電機出力及負載均為模糊數,每個節點相角之模糊解可用兩個線性方程式表之,模糊解之特性也一並探討(韓國IFAC國際會議)。

(c)應用模糊分類迴歸進行配電系統能量損失估測,以做為配電系統規劃之良好工具,本文利用台電松山轄區實際資料模擬(IEEETrans.onPowerDelivery,July2002,Vol.17,No.3,pp.794-799.)。

(6.3)電力諧波改善與諧波潮流分析

(a)以系統安全與品質為考量,利用最佳化理論發展出同時考慮電力潮流及諧波潮流之最佳諧波電力潮流,此方法考慮變壓器及電容器,兼顧基頻及各次諧波下之協調控制,使系統能滿足安全限制及諧波管制,並使損耗及諧波降到最小(國科會計劃,NSC85-2213-E033-045,IEEETrans.onPowerDelivery,Vol.12,No.3,July1997,pp.1267-1273,國科會87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b)擴充上述

(1)之內容為考慮電力系統主動式濾波器裝設位置與容量之三相最佳電力諧波潮流,使主動式濾波器之投資成本最小(國科會計劃,NSC87-2213-E-033-021,IEEProceedings-GTD,Vol.145.No.3,May1998,pp.281-287及EPSR)。

(c)利用線性代數方法解釋電力諧波潮流之現象,使工程師可以清楚明白諧波造成原因及幫助其解決諧波污染(國科會計劃,NSC85-2213-E033-045,EPSR,Vol.39,No.3,Dec.1996,pp.187-193)。

(d)利用模糊分類以安置量測儀表,並結合類神經網路以偵測諧波源位置,此方法優於傳統諧波狀態估計法,而量測值不限於只有諧波電壓(國科會計劃NSC88-2213-E-033-022,IEEProceedings-GTD,May1999,Vol.146,No.3,pp.325-329)。

(e)利用解模糊線性系統之方法來求解模糊諧波電力潮流,其中諧波源視為模糊數,每個節點諧波電壓之模糊解可用四個線性方程式表之,模糊解之特性也一並探討(IEEEPowerCon2000發表,Dec.4-7,2000,澳洲伯斯)。

(f)利用以線性規劃法進行大型配電系統被動濾波器裝置母線邊際成本之評估,此結果可以做為被動濾波器規劃之基礎(IEEEPowerCon2000發表,Dec.4-7,2000,澳洲伯斯)。

(g)利用基因演算法進行大型配電系統被動濾波器裝置之位置與容量之研究,此方法特別解決未知數(調諧點)在適應函數分母之困難(ISAP2001,June18-21,2001,布達佩斯,匈牙利,NSC-89-2213-E033-091)。

(h)利用模糊多目標基因演算法進行大型配電系統被動濾波器裝置之位置與容量之研究,此方法特別考慮系統短路容量及負載為模糊數之狀況(投IEEETrans.onPowerDelivery,NSC90-2213-E-033-043)。

(6.4)電力系統三相不平衡分析

(a)以單相牛頓最佳電力潮流法為基礎,開發三相牛頓最佳電力潮流法,探討其收斂特性及稀疏矩陣之建立(國科會計劃,NSC84-2213-E-033-038,EPSR,Vol.55,No.1,July2000,pp.39-48)。

(b)利用三相牛頓最佳電力潮流法分析未來高鐵負載對台電的影響,並探討不同FACTS設備對電壓穩定度之影響(國科會計劃,NSC86-2213-E033-012,IEEProceedings-EPA,Vol.145,No.3,May1998,pp.261-265,國科會88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c)推導新型三相變壓器模型,並探討不同三相變壓器接法對系統不平衡率之影響(國科會計劃,NSC84-2213-E033-038,IEEETrans.onPowerSystems,Vol.12,No.2,May1997,pp.689-697,國科會86學年度代表作獎助)。

(6.5)配電系統電壓閃爍分析

以隨機負載潮流的觀念配合最小均方根值分析及機率分佈特性,推導出一種解電壓閃爍電力潮流的方法,此方法可快速且準確地求出電力系統各節點的電壓閃爍10Hz等值量,並用實驗驗證之(理論部份刊在IEEProceedings-GTD,Vol.146,No.5,Sep.1999,pp.447-452;_實驗驗證刊在IEEETrans.onPowerDelivery,Vol.15,No.1,Jan.2000,pp.407-411,NSC89-2213-E-033-042)。

(6.6)電力系統穩定器(PSS)參數之調整

利用最佳化理論、根與係數關係及控制理論,導出電力系統穩定器(PSS)參數調整之方法,使系統特徵值儘量靠左而達到穩定(發表於IEEEPES1998WinterMeeting,Tampa,刊登在IEEETrans.onEnergyConversion,Vol.14,No.3,Sep.1999,pp.780-786,國科會89學年度代表作獎助,NSC88-TPC-E-033-002)。

(6.7)電業自由化相關研究

(a)根據競標(買價/賣價)觀念的電業市場交易模式,來探討有關發電機輸出排程問題。

此研究必須連續解每一個交易時段中的機組調度問題,並同時考量機組升降載速率限制及輔助服務所關聯之排程問題。

藉由此研究的幫助,可觀察機組最佳排程對市場利潤的影響(EPSR,Vol.54,No.3,June2000,pp.181-188,台電產學計畫,NSC87TPC-E033-002)。

(b)利用模糊線性規劃發展一套以電力公司為觀點,計算民營電廠代輸開放容量,整個計算是以NERC所提出之可利用轉移能力(ATC)之決定原則為依據(中國電機學刊,台電產學科技計畫,NSC88-TPC-7-033-003)。

(c)利用模糊線性規劃發展一套以競標(買價/賣價)的電業市場調度程式,求出系統可利用轉移能力(ATC),以公佈於市場資訊系統(投IEEProceedings-GTD,台電產學科技計畫,NSC89-TPC-7-033-004)。

(d)探討競標電業市場中,輔助服務(系統安全、可停電力、備轉容量、系統損耗及穩定度限制等)對系統節點價錢之影響,此一結果可供競標者發展競標策略(布達佩斯國際電力研討會,Aug.29-Sep.2,1999)。

(e)利用Recurrent類神經網路預測區域邊際電價(LocationalMarginalPrice,LMP),探討影響LMP之變因是最主要工作,本文以美國PJM實際資料做模擬(NSC90-2213-E-033-047,IEEEPES2001WinterMeeting,Columbus,Ohio,Jan.28-Feb.1,2000)。

(f)執行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之計劃共五件:

“電力調度規則及交易規範之研究(88/08/01~89/12)”,“電力調度費率結構及計算公式之研究(90/08/01~90/12/31)”,“電力調度規則及爭議解決之研究(90/09/01~90/12/31)”,“電力網設備標準、規範及裝置規則之研究(90/09/01~90/12/31)”,“電業營業區域之研究”(92/1~92/10)。

執行台灣電力股份公司之計劃共一件:

”台灣電業自由化下發電市場競爭機制之研究(89/05/15~90/08/31)”。

VII、未來三年內學術研究發展計畫

未來三年內之研究方向下:

-考慮背壓式汽電共生系統,以基因演算法進行電力代輸合約與運轉的限制下之經濟調度。

其中亦討論不同之基因變數之解法,例如蒸汽量、發電量與Lagrange乘數作為基因變數,另外亦探討處罰函數以幫助限制式之收斂。

-利用模糊分類及類神經網路發展一套競價電業市場中,發電公司之競價策略,其中模糊分類用來區分競價對手及交易時段,而類神經網路用來訓練對手之競價策略,類神經網路之輸出為競價者之能量價格及得標與否之訊息。

-利用馬可夫決策過程(MarkovianDecisionProcess)來發展競價策略,再利用狀態對競價決策之過渡機率(transitionprobability)描述各系統狀態關係,然而由於系統狀態過於龐大,亦將馬可夫狀態給予模糊群集化,以縮減計算之複雜度與矩陣維度,再進行模糊馬可夫決策過程。

-探討配電系統饋線重組問題,除了使系統損耗為最小,亦使系統中某些具有靈敏負載的匯流排對應的電壓驟降危弱區域(vulnerabilityarea)上之電壓驟降量和最小,並且滿足電力潮流方程式及匯流排電壓、配電線線流、變壓器線流之運轉限制,此外配電系統依然希望呈放射狀之要求。

採用廣義式資料包封分析法來表示雙目標規劃,以探討多目標的Pareto最佳解。

-推導隨機線性聯立方程式解之求法,以得到系統各節點電壓最大波動量,而隨機變數之形式有可能是高斯分佈或二項式分佈(binomialdistribution)等形式。

另外,亦利用馬克夫過程(Markovprocess)之觀念,推導工廠內多條生產線上多個間歇性變動負載引起電壓波動之時間長短及其發生頻率,以做為電力品質改善之評估參考依據。

-考慮間歇性變動負載下,利用基因演算法決定工業配電之變壓器及配電線之容量,以減少設備額定容量之投資,其中要考量負載電流於設備之時間長短及其發生頻率,設備額定容量之選擇須滿足系統電壓運轉限制(大小、時間長短及其發生頻率)。

-以人工智慧方式進行電力品質資料分析與傳送,這包括電力品質事件(中斷、暫態、電壓驟降、電壓突及故障)原因及事實之說明予使用者,當中會使用小波轉換、乏晰集合理論及類神經網路。

IIX.究成果目錄

[A]期刊論文

[1]C.E.Lin,Y.Y.Hongand,C.C.Chuko,Nov.1987,"RealTimeFastEconomicDispatch,"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Vol.PWRS.-2,No.4,pp.968-972.(SCI)

[2]C.E.Lin,Y.Y.HongandC.C.Chuko,1987,"Real-timeEconomicDispatch-AFastBase-CaseApproach,"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rch,Vol.12,pp.167-173.(SCI)

[3]Y.Y.Hong,Aug.1990,"SingleTimePeriodOptimalVARPlanningbyanEnhancedNewtonOptimalPowerFlowMethod,"ElectricPowerSystemsResearch,Vol.18,No.2,pp.10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