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57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8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docx

二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与依据

1.1编制范围………………………………………………………1

1.2编制依据………………………………………………………1

1.3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特征…………………………………………………3

2.2工程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6

2.3施工条件………………………………………………………7

2.4施工目标………………………………………………………8

三、施工组织

㈠施工前准备……………………………………………………..9

㈡组织机构及总体部署…………………………………………10

㈢主要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12

1路槽整修施工方法…………………………………………12

2、老路面铣刨拉毛…………………………………………12

3、各路面基层、路面面层试验路段的铺筑施工…………13

4、水泥稳定砂掺碎石底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上基层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重点施工工艺控制………………14

5、乳化沥青透层、下封层施工…………………………….18

6、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附件10)……20

7、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32

8、附属工程的施工…………………………………………35

9、培土路肩的施工…………………………………………42

10、绿化施工………………………………………………..43

11、竣工资料的编制………………………………………..47

四.施工总体计划…………………………………………………47

五、试验检测方案及检测计划……………………………………49

六、保证措施

㈠技术保证措施………………………………………………..69

㈡质量保证措施………………………………………………..70

㈢雨季施工措施………………………………………………..72

㈣高温季节施工………………………………………………..74

㈤冬季施工安排………………………………………………..74

㈥安全保证措施………………………………………………..75

㈦工期保证措施………………………………………………..77

㈧文明施工措施………………………………………………..78

㈨环境保护措施…………………………………………….….79

㈩卫生防疫措施………………………………………………..81

(十一)廉政措施…………………………………………………82

七、项目风险预测防范及应急预案………………………………83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89

九、附件……………………………………………………………9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路面改建工程

一合同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与依据

1.1编制范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路面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路面面层、基层和路面附属工程。

1.2编制依据

1.2.1《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路面改建工程招标文件专用本》,工程量清单、下发的有关函件及补遗资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最新版本)等。

1.2.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路面改建工程第x合同段施工图设计》(K34+370-K59+000)。

1.2.3现场考察及补遗材料。

1.2.4国家、交通部、建设部、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1.2.5我公司现有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施工经验及质量要求。

1.3、遵循的规范及标准

本施工组织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见表1

遵循的主要规范及标准表表1

序号

现行标准规范编号

标准名称

1

JTG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

JTG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

JTJ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4

JTG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

JTG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6

JTG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7

JTGE60—2008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8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9

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0

JTG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1

JTG/T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2

JTG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13

JTG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4

JTJ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5

交公便字[2006]02号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和料应用技术指南

16

厅公路字[2006]418号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17

鲁路养[2011]14号

公路养护作业施工标志设置指南(二级公路及以下部分)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特征

2.1.1工程范围

xxxxxxx是我省公路网中重要的一条东西干线,是xx地区重要省道干线之一,连接省内xx、xx两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路面改建工程一合同路线起点(K34+370)位于xxxxxxx区北环段与xxxx交汇处,终点桩号K59+000,路线全长24.63Km,路面宽12-23米,其中K34+440-K36+035段路面宽23米;K36+035-K36+075段路面宽19米;K36+075-K41+100段路面宽15米,该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K41+100-K41+375、K43+555-K43+600、K44+550-K44+595、K46+805-K46+850、K49+650-K49+695、K57+705-K57+750段路面宽15米,这些段落均为乡镇大街与普通路段的渐变段;K43+600-K44+550、K46+850-K49+650、K57+750-K59+000段路面宽18米,这些段落均为乡镇大街;其余路段为普通路段,路面宽度为12米。

二级公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60km/小时;设计荷载:

新建部分采用公路-Ⅰ级。

2.1.2中间控制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含断链三处:

K43+098.908=K43+100,短链1.092米;K48+848.727=K48+850,短链1.273米;K52+450.728=K52+450,长链0.728米。

2.1.3路面结构设计

项目

K41+400-K59+000

(老路加宽新建部分)

K41+400-K59+000

(老路面补强部分)

K34+370-K36+075

(老路为水泥混凝土路段)

表面层

3㎝AC-10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3㎝AC-10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3㎝AC-10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黏层

黏层

黏层

黏层

下面层

5㎝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透层(下封层)

沥青透层(下封层)

沥青透层(下封层)

沥青透层(下封层)

上基层

17㎝水泥稳定碎石

17㎝水泥稳定碎石

17㎝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

17㎝水泥稳定碎石

≥17㎝水泥稳定碎石

17㎝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7㎝水泥稳定砂掺碎石

水泥混凝土老路面纹裂

厚度

59㎝

42㎝

42㎝

2.1.4工期要求

本工程开工日期:

2011年11月30日,交工日期:

2012年11月30日

2.1.5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

60Km/h

3设计荷载:

新建部分采用公路一I级。

4地震烈度:

本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5设计洪水频率:

中桥1/100,小桥涵洞1/50。

2.1.6本合同主要工程数量表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厚170mm水泥稳定砂掺碎石底基层

m2

205873

2

厚17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m2

596850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找补

m3

2018

4

拳石灌砂基层

m2

6754

5

厚100mm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

m2

42080

6

透层

m2

298890

7

黏层

m2

287010

8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0mm

m2

289610

9

封层

m2

253700

10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厚30mm

m2

289610

11

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0mm

m2

6094

12

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40mm

m2

262

13

培土路肩

m3

12763

14

混凝土预制块路缘石

m

38016

15

浆砌片石边沟

m

8140

16

M7.5浆砌片石泄水槽、急流槽

m3

2545.3

17

旧水泥混凝土板碎石化

m2

39215

18

旧水泥混凝土板灌缝

m

31152

19

挖除旧路面厚35mm

m2

51317

20

铣刨沥青混凝土旧路面(均厚30mm)

m2

16425

21

更换混凝土板

m2

960

22

更换D80伸缩缝

m

31.2

23

单面波形梁钢护栏

m

1910

24

交通标志

68

25

里程碑、公路界碑、百米桩、示警桩、道口桩

935

26

示警墩

m

1920

27

普通标线

m2

12850.2

28

紫叶李

6649

29

柳树

6649

30

小龙柏

13329

31

金叶女贞

13329

2.2工程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

2.2.1原有公路基本情况

xx线xx县城至界牌段起始1.6851km(K34+370~K36+055),路基宽度24m,路面宽度23米,两侧为当地政府修建的绿化带,每侧宽约5米(含土路肩);K36+055~K41+400约5.345km,路基宽度16.5米,路面宽度15米,此两段均为近年修建的水泥砼路面,前段路面断板、唧浆、破碎等路面病害较多,后段路况较好;岸堤大桥及接线工程(K63+890~K64+940岸堤大街)约1050m,路面宽度18米,为2006年改造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较好;其余段路基全宽9~11m(K65+800以前12米,以后9米),路面宽7~9m(K65+800以前9米,以后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拳石灌砂基层,为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道路,沥青碎石封层处理。

2.2.2工程地形、地貌、地质

拟建项目全部处于xx县、xx县,项目区域总体处于鲁东南丘陵区,为鲁西台背的一部分,属华北地台范畴,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受xx、xx-xx两条大断裂控制。

2.2.3、地震

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内,从历史统计来看,该地区近期小震活动水平较低,频度不高,震级较小,但拟建公路及桥梁应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防震措施。

根据中国地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1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2.2.4、气候

项目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明显,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在xx省气候区内,属最佳气候区之一。

2.2.5、水文

沿线水系属淮河流域的沂河水系,汶河是项目区的最大河流,是沂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2.3施工条件

2.3.1水电设施

沿线水资源丰富,地下、地表水均富集,可由河道内取用,也可自采地下水。

水化学性质较稳定,大都符合工程用水标准,但须经检验后方可使用,确保工程质量。

路线所经区域电网较为发达,电力较充足,施工前可与当地电网管理部门联系,落实用电事宜,但现场应配备适量的备用发电机。

2.3.2材料供给

1、砂石材料

由于本项目主要位于xx市xx县、蒙阴县,筑路材料相对丰富。

项目区沿线xx盛产砂和砂砾,储量大,可就近取用。

片石及块石可从沿线的xxxxxxxx石料场采运。

2、钢材、水泥、木材

钢材的生产供应,在xx省均较充分,xxxx均有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多类、多种规格的普通钢材;高强钢丝等特种钢材可从外省购进或组织进口货源。

xx市境内水泥工业发达,生产各种标号的水泥,品质优良,可供桥粱、路面等使用。

木材可以从专业市场就近釆购;路基施工中需生石灰,也可就近购买。

3、沥青

xxxx均为我省沥青主产地,现有多家生产沥青的企业,可从xx炼油厂、xx稠油厂和xx购买,经改性后使用;也可自外省购进或国外进口。

2.3.3交通运输

项目区现有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便捷,方便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

2.4、施工目标

2.4.1工期目标

2011年11月30日(以业主批准的开工日期为准)开工,2012年11月30日(暂定)交工,总工期365日历天。

2.4.2质量目标

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合格(其中质量评分不低于95分);竣工验收质量评定:

优良。

2.4.3安全目标

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4.4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遵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按现代化施工要求,坚持文明施工,使施工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确保施工现场创文明合格工地。

2.4.5环境保护目标

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施工完毕,清除垃圾,并对场地予以清理。

2.4.6廉政建设目标

加强廉政建设教育,着眼防范,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个人分工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建设责任体制,做到廉洁勤政。

三、施工组织

㈠施工前准备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为紧张,为保证工程按照业主的要求如期完工,我们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各种准备进场的机械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保养;人员、机械目前已经按照合同要求准备进场;各种材料的数量、质量、价格都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与材料供应商草签了材料供应协议,(经自检,我部草签的材料供应协议中确定的各种原材料全部满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工程施工);一旦进场,即着手进行驻地建设及试验室的建设,各种水稳材料的配合比设计随之进行;各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工作同步进行。

总之,我们确保各分项工程能够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有序的开工。

⒈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重安全、守信誉”的原则,迅速成立了项目经理部,修建生活、生产用房,解决了电力、通讯和水的供应;以“管理严格、施工精心、装备精良、操作熟练”为宗旨,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负责各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的实施,保证各项工程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准时开工。

⒉组织进场职工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照施工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复核测量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

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核工作,增设补设水准点、导线点以及对导线点和控制桩进行加固等。

复核测量的精度全部符合《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⒋组织施工人员对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取样确定其性质和范围,并了解既有建筑物对特殊土的处理方法。

⒌设立各种施工标志牌和安全生产标志。

㈡组织机构及总体部署

⒈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本工程的全部工程项目均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和指挥,具体组织机构的设置详见组织机构框图(附件1),其中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均具有多年施工管理经验,各科室人员均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

项目经理部设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工程科、机务材料科、财务科、安全科、质检科及综合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及4个施工队。

⒉各主要人员及部门、项目队职责范围如下

(1)项目经理:

负责该项目的全面工作,对项目各方面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及负责按照合同组织施工。

(2)项目总工程师:

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领导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现场质量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负责监督现场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效果,发现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影响工程质量时,有权停止其施工,有权对质量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工程科:

负责调度、技术、计划、预算、计量、成本控制等工作。

(4)财务科:

负责财务、资金及管理工作。

(5)安全科:

负责质量、安全和防火管理,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

(6)质检科:

负责原材料检验、工程检测、试验等工作。

(7)机料科:

负责机械设备的调拨、检修、保养,物资的采购及管理工作。

(8)路面基层施工队:

主要承担半刚性基层等施工任务及施工中各工序质量控制。

(9)沥青面层施工队:

主要承担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的施工任务及施工中各工序质量控制。

(10)混凝土面层施工队:

主要承担混凝土面层的施工任务及施工中各工序质量控制。

(11)附属工程施工队:

主要承担附属工程的施工任务及施工中各工序质量控制。

⒊组织机构平面设置

项目经理部拟设在xxxxK57+800左侧60m处,因本合同段总长24.628公里,同时合同段多数地段为耕地和温室,因此我部拟在K35+000处及K57+200处分别设稳定土拌合站,沥青料场拟设在K57+200处,同西料场设在一起。

两个料场均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施工用水使用地下水。

(参见附件2总平面布置图及附件3料场平面图)

进场人员、机械、试验检测设备及劳动力计划表参见附件5、6、7、8。

㈢主要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1路槽整修施工方法

⑴整修前对路段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对路段发生的病害(浮土、坑槽、松散、局部弹簧等)有明确的了解;并对发生病害的部位划定界线和范围;视情况制定处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实施。

⑵对标高不足或过高的路段,要划线填足或削平,压实后达到设计高程,宽度、路拱度等,局部弹簧现象要采用翻挖凉晒或换砂压实等措施处理。

⑶局部路槽整修完经监理工程师抽检认可后再进行底基层铺筑。

2、老路面铣刨拉毛

使用德国生产的W2000铣刨机进行铣刨,并安排1辆洒水车,及时为铣刨机供水。

该机型拥有较先进的电脑自动控制深度的电子设备,可以有效的控制铣刨深度。

该机每幅铣刨宽度为2m,根据原路宽度,拟分幅进行铣刨,以确保达到足够的铣刨宽度。

1、铣刨

a、铣刨机铣刨时,必须匀速前进,铣刨机后跟专人对铣刨深度进行严格控制。

铣刨时严格控制设计铣刨深度控制。

为保证铣刨深度,安排专人在铣刨机后进行复测铣刨深度,并将测量数据及时反馈给操作手,以随时调整铣刨深度。

b、废料运输车的行进速度须与铣刨机的行进速度相匹配,并设专人指挥废料运输车。

根据铣刨机的速度确定行车速度,不得超前或拖后。

废料运输时应用帆布覆盖而且车辆的车斗要封闭严密,在运输过程中禁止铣刨料抛撒在路面上,影响公路的正常安全行车。

2、清扫

因铣刨机铣刨时使用水对铣刨鼓进行冷却,导致铣刨后的细小颗粒遇水粘附在铣刨面上难以清除,清扫时采用以下方案:

a、使用“山猫”多功能机的清扫功能,进行初次除尘清扫。

b、使用钢丝刷进行人工清除,保证铣刨面上无浮动颗粒及灰尘。

c、使用大型吹风机除尘,利用吹风机除去清扫后留下的尘土及其他杂物。

d、清扫是整个工序中很重要的一环,清扫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设专人对清扫进行全面的负责管理,保证清扫按计划、按要求完成。

e、清扫时要注意铣刨完毕后,夹层要保证清除干净,不得留有夹层和松动的废料存在而影响质量。

3、各路面基层、路面面层试验路段的铺筑施工

在路面基层和路面面层各层进行正式施工前,我们将严格按照路面基层和路面面层施工规范的要求,首先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

试验路段的目的:

检验操作规程是否符合实际;检验机械设备的性能;确认具体压实程序及压实遍数;混合料的压实系数;实际含水量与压实度的关系;流水作业段长度;高程控制方法的确认等。

各结构层试验路段的具体结果汇总成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并以此为实施性技术资料,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4、水泥稳定砂掺碎石底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上基层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重点施工工艺控制(参见附件9)

根据公司实际设备情况决定,水泥稳定砂掺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及上基层均采用稳定土拌和站厂拌混合料。

正式开工前,所用材料、混合料的设计均以规范为依据,做好混合料的试验配比。

拟投入的施工设备:

国产WDB600A(600t/h)稳定土厂拌设备2套(,稳定土摊铺机4台,装载机16台,振动压路机4台,自卸汽车多台。

⑴拌和:

装载机铲装碎石、砂,WDB-600A厂拌设备螺旋加水泥,泵式加水;做好装试机调试,特别是各种材料的计量,标定格式计量器、电子计量器的线性回归,做到计量准确。

正式施工时定期复检各计量器的计量精度,保证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符合试验设计配合比且满足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

拌和过程中,适时地、随机地做好水泥剂量滴定,强度试验试件的制作,并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加水量,保证现场摊铺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

混合料的产量和搅拌时间应保持恒定,搅拌应匀速、稳定的进行,保证混合料搅拌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花团和花面,没有水泥及砂石材料粗细颗粒形成的“窝”。

搅拌站要定时进行清理,使拌和机内死角得不到充分搅拌的材料及时排除。

⑵运输:

采用自卸运输车运输,保证在施工现场和搅拌站内有3—5台车辆等候。

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保证水稳混合料的均匀性。

拌合好的材料要尽快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摊铺,从拌合机内加水拌合到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应控制在4小时内。

当运距较长或气温较高时,车上的水稳混合料应加以蓬布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保持车辆的装载高度均匀,在运输途中尽量避免停车和颠簸。

在运输过程中,车辆不能载重过大,并应该匀速行驶,车速不宜过快,避免洒漏混合料和损坏下承层。

⑶摊铺:

底基层的摊铺,根据路面加宽的情况,使用一台摊铺机或者使用装载机配合平地机进行摊铺。

对于路面基层,根据路面宽度的不等,拟采用二至四台摊铺机梯队型全幅摊铺,摊铺时用挂钢丝导线和铝合金导梁控制厚度和高程,并随机检测厚度,控制好平整度和横坡度,必要时校核摊铺机本身熨平板的拱度。

为保证两基层的连结,摊铺前,专人清扫,洒水车洒水湿润下承层。

先行的摊铺机两侧用铝合金导梁精确控制基层的高程及摊铺厚度(实际摊铺厚度按照h1=ha×(1+pu)控制)。

后续摊铺机以扫描摊铺成型基层顶面进行控制,确保纵向搭接的顺畅。

h1——实际摊铺厚度

ha——设计压实摊铺厚度

pu——松铺系数

摊铺过程应稳定、缓慢、匀速的进行,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4米之间,各摊铺机互相保持适当距离。

具体掌握应以保证各摊铺机正常施工作业,同时还应保证各摊铺机接茬部分混合料不能过多的散失水分为前提,以便保证压路机在摊铺机后面进行骑缝压实时的压实效果。

搅笼分料要均匀,避免混合料离析。

摊铺时,由专人对摊铺后的结构层及时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