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78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docx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悌篇

一、【季姜雍穆】

季姜雍穆。

化播二妇。

亲继无分。

堂号三母。

【原文】

汉王敬伯妻文季姜。

前妻有子博。

女纪流。

季姜有子康稚芝。

女始示。

前后八子。

抚育恩爱。

亲继若一。

嫁纪流。

分己婢给之。

博好写书。

姜手为作表袠。

博妻杨进及博子遵妻张叔纪。

服姑之教。

皆贤。

号三母堂。

季姜命康稚之妻。

事进如姑。

年八十一卒。

四男弃官行服。

四女亦从官舍交赴。

内外冠冕百有余人。

当时荣之。

季姜幼读诗书。

其雍穆固无论矣。

而其敬长之道。

尤可称焉。

敬伯堂祖母性严。

子孙虽见官二千石。

犹杖之。

妇跪受罚于堂。

历五郡。

祖母随之官。

后以年老。

不愿远乡里。

季姜亦尝侍养左右焉。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王敬伯的后妻。

叫做文季姜。

王敬伯的前妻。

遗下了三个孩子。

儿子名叫王博。

女儿大的名叫王纪。

小的名叫王流。

文季姜自已生的儿子。

一个叫王康。

一个叫王稚。

一个叫王芝。

女儿名叫王始王示。

文季姜抚育前前后后的八个子女。

不论亲晚。

都是一样看待他。

嫁女儿王纪和王流的时候。

把自己的丫头分给他们。

王博喜欢写字。

就亲手给他做书套子。

王博的妻子杨进。

和王博的儿子王遵的妇人张叔纪。

都能遵循了婆婆的教训。

个个非常贤德。

人家称他们为三母堂。

文季姜吩咐自己的儿子王康和王稚两个人的妻子。

服侍大姆杨进。

应当像孝敬婆婆一般的。

后来文季姜死的时候。

年纪已经八十一岁了。

四个儿子都卸了官职。

四个女儿也都从衙门里出发。

星夜奔丧。

内外穿戴官帽的人。

一共有一百多个。

那时候的人。

都觉得他们非常荣耀。

二、【穆姜仁爱】

穆姜温仁。

化继为亲。

四子改过。

母氏艰辛。

【原文】

汉陈文矩妻李穆姜。

早寡。

有二男。

而前妻四子。

以母非所生。

谤毁日积。

穆姜衣食抚字。

皆倍所生。

前妻长子兴疾笃。

母亲调药膳。

忧劳憔悴。

兴瘳。

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

出自天性。

我兄弟禽兽其心。

过恶深矣。

遂将三弟诣县。

陈母之德。

状己之罪。

乞就刑。

县言之郡。

郡守表其母。

四子许令自新。

皆为良士。

母八十余卒。

吕坤曰。

世皆恨继母不慈。

而宽于前子之不孝。

皆偏见也。

两不得。

两有罪。

要之礼责卑幼。

则尊长无不回之天。

故有闵损。

不患衣芦之奸。

有王祥、不患守柰之虐。

吾因穆姜慈。

而有感于世之恕前子者。

【白话解释】

汉朝陈文矩的妻子李穆姜。

年轻时候。

丈夫就死了。

自己生了两个儿子。

前妻生下的儿子。

有四个。

前妻的四个儿子。

以为不是他所亲生的。

所以时常说他的不好。

于是对他的感情。

也就一天坏似一天了。

可是李穆姜料理他们兄弟四个人的衣服和饮食。

总比给亲生的儿子好上一半。

到了后来。

前妻的大儿子名叫陈兴的。

生了病。

十分危险。

李穆姜就亲自给他煎药调汤。

日夜很辛苦地看护。

心里非常忧愁。

神气也就非常憔悴了。

于是陈兴也发了天良。

等到病好、就叫了三个同胞兄弟。

对着他们忏悔着说。

后母的天性。

十分仁厚。

十分慈爱。

这样的扶养了我们。

我们还说他的短长。

这真是禽兽的心肠了。

我们的罪恶。

是何等的深重呵。

于是就带了三个弟弟。

同到县官面前。

声明后母的仁慈。

和自己的罪恶。

甘心受着刑罚。

后来县官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知府。

知府就表扬他们的后母。

一面应许他那四个儿子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

都做了很良善的书生了。

李穆姜死的那年。

已有八十多岁了。

三、【统姊助粟】

骆统之姊。

悯弟日衰。

助与私粟。

悌道无亏。

【原文】

吴新阳亭侯骆统、字公绪。

会稽人。

俊之子也。

事嫡母甚谨。

时值饥荒。

乡里及远方客。

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

寡居无子。

见统甚哀之。

数问其故。

统曰。

士大夫糟糠不足。

我何心而能独饱乎。

姊曰。

诚如是。

何不告我。

而自苦若此。

乃自以私粟与统。

统一日散尽。

姊又以告母。

母亦贤之。

遂使分施。

骆统姊之与私粟。

因哀弟之减食日衰也。

悌也。

骆统姊之母之使分施。

因骆统姊弟之慈心助济也。

仁也。

亦义也。

同一事实。

而两样心肠。

要之姊弟虽为两家。

而究同一气。

谁谓从夫后。

不必计及弟哉。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

吴国的新阳亭侯骆统。

号叫公绪。

是会稽人。

就是一个名叫骆俊的儿子。

他是庶出的。

可是他的侍奉大的母亲。

十分恭敬。

有一年。

年成很荒。

本地的乡民。

和远方的客人。

都受了饥饿。

非常困苦。

骆统就十分慷慨地送米施粥。

去救济衰老和稚弱的人。

他有个姊姊品行很好。

做人又慈善。

可是守了寡。

也没有儿子。

看见了弟弟很辛苦、很忙碌。

觉得非常怜惜。

屡次问他究竟为着什么缘故。

骆统说。

现在人家都在饥饿的当儿。

我那里有心想独自吃着饱饭呢。

姊姊便说道。

既然是这样。

那末为什么不和我商量。

要自己苦得这般田地呢。

马上搬出私自积下的谷。

交给了骆统。

骆统在一天以内。

就都散施完了。

后来姊姊又去告诉母亲。

母亲也就很喜欢。

吩咐继续地去施给贫苦的人。

四、【郑曹葬嫡】

曹氏和俭。

盈满为忧。

让嫡合葬。

芳著蕙帱。

【原文】

晋郑袤继妻曹氏。

鲁国薛人也。

事舅姑甚孝。

躬自纺绩。

充奉养。

至于叔妹群弟之间。

尽其礼节。

得姑姒之欢心。

及袤官司空。

子默等并显。

曹深惧盛满。

食无重味。

衣必浣濯。

禄秩必班散亲族。

家无余资。

袤元配孙氏早亡。

瘗黎阳。

袤卒。

议者逢曹意。

欲不合葬。

曹曰。

元配从葬。

礼也。

备仪从迎之。

执雁行礼。

祠祀合葬焉。

赵姬下叔隗。

晋国之悌史也。

曹女让孙氏。

晋朝之悌史也。

其言孙氏元配。

理当从葬。

不可使孤魂无依。

岂将来己之孤魂。

可无依乎。

且其于叔妹群弟。

尽其礼节。

舅姑姒娣。

咸得欢心。

其悌德尤足多焉。

【白话解释】

晋朝郑袤的后妻曹氏。

是鲁国薛地方的人。

他服侍公公婆婆都非常孝顺。

自己很辛苦地纺着纱。

织着布。

这样地赚了钱去奉养公婆。

并且对待小叔和小姑。

并他丈夫的从堂弟弟等。

都很有礼貌。

所以很得婆婆和姆姆的喜欢。

等到郑袤官做到工部尚书的时候。

他的儿子名叫郑默的等等。

也都很显达了。

曹氏生怕家里太富贵了。

要渐渐的奢华起来。

所以他每逢吃饭不用多味。

穿过的衣服。

必定洗了再穿。

得到的俸禄。

也就马上散给亲族里贫苦的人。

因此家中毫无积蓄。

郑袤的元配姓孙。

早已死了。

厝在黎阳地方。

等到郑袤死了。

一班人都去曹氏跟前讨好。

想不和孙氏合葬。

曹氏就说道。

元配合葬。

这是很合古礼的。

那里可以不合葬呢。

就备了仪仗和随从去迎接了来。

行着姊妹的礼。

很恭敬地去祭祀。

竟把郑袤和孙氏合葬了。

五、【王舜育妹】

王舜七龄。

抚妹甚厚。

长复父仇。

争为谋首。

【原文】

北齐王舜年七岁。

其父子春为从兄长忻夫妻所杀。

有二妹。

粲五岁。

璠二岁。

寄食亲戚。

舜抚育之。

恩义甚笃。

既长不嫁。

密谓二妹曰。

家无兄弟。

我姊妹不复父仇。

谁复父仇者。

二妹皆泣曰。

唯姊所命。

夜中。

姊妹各持刀。

逾墙入。

手杀长忻夫妇。

以告父墓。

因诣县请罪。

姊妹争为谋首。

县不能决。

闻于朝。

隋文帝诏特原之。

以七岁女子。

上无父母。

终鲜兄弟。

而抚育五岁二岁之二妹。

寄食亲戚。

孤苦伶仃。

竟得长大。

同复父仇。

其操心也危矣。

其虑患也深矣。

姊妹三人。

争为谋首。

千古下犹为嘉叹不已。

岂特文帝嘉叹已哉。

【白话解释】

北齐时候有个女子。

姓王名舜。

年纪七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名叫王子春。

被一个从堂哥哥名王长忻的两夫妻所谋死。

那时候王舜还有二个妹妹。

一个名叫王粲。

才五岁。

一个名叫王璠。

只有二岁。

三个孤苦伶仃的姊妹。

只好寄养在亲戚的家里。

王舜照管二个妹妹。

相亲相爱。

恩义很深。

到了年纪长大了。

也不愿出嫁。

很秘密地对着二位妹妹说。

我们家里没有兄弟。

假使我们姊妹不去报复父亲的大仇。

还有那个来替父亲报仇的人呢。

二位妹妹听了。

都痛哭着说。

我们都愿意服从姊姊的吩咐。

于是到了深夜。

姊妹三个人都拿着快刀。

跳过墙头。

一声不响地把王长忻夫妇都杀了。

杀了仇人以后。

又到了父亲坟前去哭告。

一方面又到县里去请应得的刑罚。

他们三个姊妹。

大家争着承认自己是主犯。

县官不能解决了。

把这桩案情奏到隋文帝那儿。

文帝以为情有可原。

下诏特赦他们的罪刑。

六、【敬女代嫁】

崔敬小女。

甘代女兄。

嫁后贵显。

举世为荣。

【原文】

唐冀州长史吉懋。

欲为子顼娶南宫县丞崔敬长女。

敬不许。

胁以事。

惧而许焉。

择日下函。

妻郑氏不知也。

及花车至。

郑始知之。

抱长女大哭。

长女亦坚卧不起。

敬无以为计。

欲自尽。

其小女白其母曰。

父有急。

应杀身救解。

设令为婢。

尚不合辞。

况吉亦望族。

何足为耻。

姊若不肯。

儿请当之。

遂登车而去。

后顼官平章事。

崔敬小女之代姊出嫁。

非特解其姊之为难。

且救父之死。

止母之哭焉。

尽其悌。

兼以尽其孝耳。

不然。

女无父母之命。

岂可自荐乎。

守经达权。

君子之行也。

嫂溺不援。

犹豺狼也。

父死不救。

较豺狼更甚矣。

【白话解释】

唐朝冀州地方。

有个做长史官的。

姓吉名懋。

想给儿子吉顼和南宫县的县丞叫崔敬的大女儿结婚。

崔敬不肯答应。

因此吉懋就借了事端。

用威力去强逼。

崔敬怕祸。

只得答应了。

等到拣定好日子。

下了聘礼。

崔敬的妻子。

还是梦在鼓里。

一点也没有知道。

直到迎亲的花车到门了。

郑氏才如大梦初醒。

抱着大的女儿大哭。

大的女儿也睡在床里。

很坚决地不肯起来。

那时候崔敬进退为难。

没有法子。

要想自杀了。

亏着一个小的女儿。

禀告他的母亲说。

父亲有了急难。

做女儿的是应该牺牲自己的身体。

去解救父亲的。

这样说来。

就是叫我去做丫头。

我也不得推辞。

况且吉家也是乡里推重的人家。

又有什么可以羞耻的地方呢。

姊姊如不愿意的话。

就是我代嫁好了。

于是坐上花车就去了。

后来吉顼的官做到宰相。

七、【韩郑鞠叔】

唐韩郑氏。

抚叔勤劬。

勖愈成立。

卒为大儒。

【原文】

唐韩会妻郑氏。

愈之嫂也。

愈生甫晬。

失怙恃。

郑鞠之。

念寒而衣。

念饥而食。

劬劳闵闵也。

愈未齿。

从兄官泰州。

兄坐谤。

迁韶州以卒。

去故乡万里。

幼孤匍匐不能归。

郑拮据备至。

竟以丧返葬。

尝抚其子。

指愈而泣曰。

韩氏两世独此耳。

流涕滂沱。

若不自胜。

诲导愈。

勖之成立。

后为大儒。

嫂之力也。

及卒。

愈哭之。

绝而后苏。

刘开曰。

嫂之服期也。

自退之始。

叔之不为服。

以远嫌也。

晬而亡天。

嫂鞠之成。

虽嫂也。

实母也。

何嫌之有。

无于礼者之礼也。

韩愈有焉。

颂曰。

万里丧归。

风霜备历。

困苦饥寒。

抚孤及叔。

叔为大儒。

夫人之力。

【白话解释】

唐朝韩会的妻子郑氏。

就是昌黎先生韩愈的嫂嫂。

韩愈生下了才周岁。

父母都死了。

全靠着郑氏的抚养。

天气冷了。

给他添衣服。

肚子饿了。

给他吃食物。

小心爱护。

是很辛苦的。

韩愈在很年幼的时候。

跟了哥哥到泰州上任去。

后来哥哥遭了诽谤。

贬到韶州。

因此忧郁死了。

离故乡有万里。

孤儿又小。

郑氏到了这种凄凉的境地。

多么的艰难困苦呵。

但是他抖起精神。

终于带了幼弱的孤儿。

和丈夫的灵柩。

回到河阳去安葬。

有一次、他用手抚摩着自己的儿子。

并且指着叔叔韩愈。

流着眼泪万分凄楚地说。

韩家两代。

只剩你们两个孤苦伶仃的叔侄了。

说到这里。

眼泪像雨一般的落下来。

真有说不出的难过。

后来把叔叔韩愈教养着。

勉励他上进。

终于成了一个唐代有名的读书人。

这都是他嫂嫂的功劳呵。

等到嫂嫂死了。

韩愈就哭到昏去。

后来才苏醒的。

八、【王吴慈爱】

吴氏爱子。

亲继同情。

从姑之女。

嫁如所生。

【原文】

宋临江军判官王益继妻吴氏。

抚州金溪人。

好学强记。

而恂恂自下。

于事未尝有所专。

益生七子。

伯与仲。

元配徐出也。

爱之甚于己子。

二子卒。

遇其嫠妇异诸妇。

处内外亲戚甚恩。

有才讪。

置之。

未或藏怒也。

自奉养。

未尝择衣食。

而人以穷困来归者。

分衣食周之。

嫁三从姑女如己女。

待前子之母族如己族。

乡党称焉。

王吴氏之厚于前妻子。

拟之孟阳氏、李穆姜、文季姜。

有过之无不及。

且遇前子之嫠妇异诸妇。

待前子之母族如己族。

甚且嫁三从姑之女如己女。

其善处于嫡继姑嫂之间。

殊令人心服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

临江地方判官王益的后妻吴氏。

是抚州金溪地方人。

喜欢读书。

并且记忆力很好。

待人非常谦虚。

非常诚信。

做事也一些儿不自专的。

王益一共有七个儿子。

最大的和第二的两个儿子。

是前妻徐氏生的。

吴氏对待他们。

比对待自己所生的。

还要爱惜。

后来前妻的两个儿子死了。

他看待寡媳妇。

也比待自己的媳妇加倍的体谅。

对待内外的亲戚。

也很有恩惠。

听到人家谤毁他的时候。

也不和人家计较。

也不怀恨人家。

自己平日的衣食。

也很随随便便。

并不选精择肥。

有穷苦的人。

来到他家里求依靠的。

肯分了穿的吃的。

很慷慨地去周济他们。

后来他替三个从堂的侄女出嫁。

像嫁着自己的女儿一样的待遇他。

对待前妻的娘家。

也像对自己娘家一样的亲昵。

那个地方的人。

都很称美他。

九、【陈王堂前】

堂前守贞。

爱妹及甥。

且及甥子。

姑嫂深情。

【原文】

宋陈安节妻王氏。

孝养舅姑。

抚孤恤族。

乡人敬之。

呼曰堂前。

初、归陈氏时。

小姑尚幼。

堂前鞠育之。

及笄。

厚嫁之。

舅姑殁。

小姑求分财。

尽出室中所有遗之。

小姑所得财。

为其夫所尽。

又买田宅抚其甥。

教之。

甥卒。

又抚教其子。

其他亲属。

贫不能存者。

教养婚嫁。

至三四十人。

子孙遵遗训。

五世同居。

以孝友著。

干道中、表门。

郭燮熙曰。

陈堂前王氏。

一节妇耳。

以干家有法。

而家日裕。

不惟奉舅姑孝。

并厚遇小姑。

以及其甥。

且及于甥之子。

其他亲属。

受惠者众。

虽曰家裕使然。

而亲亲仁民。

乐善不倦。

又奚可及哉。

【白话解释】

宋朝陈安节的妻子王氏。

供养翁姑。

非常孝顺。

又能够抚育孤儿。

救济同族。

所以乡里中人很敬重他。

都叫他为堂前。

就是慈爱母亲的意思。

从前王氏嫁到陈家来的时候。

小姑还很幼小。

王氏就教养着小姑。

到了成年。

添备了很丰厚的妆奁。

给他出嫁。

后来公公婆婆死了。

小姑回家。

要求分父母的遗产。

王氏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姑。

那知小姑的丈夫把拿了去的财物。

全数用光了。

王氏又买了田造了屋去安顿外甥。

并且教养着他。

后来外甥死了。

他又抚养教训外甥的儿子。

有几家亲眷穷得没有饭吃的。

王氏就拿出钱来教养他们。

给他们婚嫁。

受着王氏恩惠的。

竟有三四十个人。

后来他的子孙。

都能继承他的教训。

五代同居。

并且个个对父母很孝顺。

对兄弟很友爱。

在乾道年间。

表扬他的满门。

十、【章嫂让儿】

昌化章嫂。

抱子育婴。

叔乞抱子。

竟与新生。

【原文】

宋昌化章氏。

兄弟二人。

皆未有子。

兄先抱族人子育之。

未几。

其妻生子诩。

弟曰。

兄既有子。

安用所抱之儿为。

幸以与我。

兄告其妻。

妻犹在蓐。

曰、无子而抱之。

有子而弃之。

人谓我何。

弟固请。

嫂曰。

无已。

宁与吾所生者。

弟不敢当。

嫂竟与之。

后二子皆成立。

长曰栩。

季曰诩。

栩之樵槱。

诩之子铸鉴。

皆相继登第。

遂为名族。

吕坤曰。

世俗兄弟可笑也。

借马而饥渴在怀。

借衣而揉涴是嘱。

况乏嗣始得之儿。

分以与弟。

无德色。

无吝心。

顾不难哉。

要之嫂氏之贤。

不可及矣。

割肉相与。

虽舅姑难强之从。

况意不出于夫子耶。

【白话解释】

宋朝昌化地方。

有姓章的两个兄弟。

都没有儿子。

哥哥先领了一个族中的孩子来抚养。

作为儿子。

取名叫章栩。

那知隔了不久。

自已的妻就生了儿子。

取名叫章诩。

弟弟就对哥哥说。

你自己已经生了儿子。

还要领来的儿子做什么呢。

请给了我罢。

哥哥就去对妻子说了。

这时他的妻子生了儿子。

还没有满月。

还在床上。

他说。

自己没有儿子的时候。

便去要了来。

自己生了儿子。

便把他丢弃了。

人家议论起来。

叫我怎样对付呢。

后来叔叔再三请求。

嫂嫂回答说。

这是没法的。

不如把亲生的儿子给了你罢。

弟弟不敢接受。

可是嫂嫂十分诚意。

结果是把亲生儿子给了叔叔。

后来章栩和章诩兄弟两人。

都能自立。

章栩的儿子大的名章樵。

小的名章槱。

章诩的儿子。

一个叫章铸。

一个叫章鉴。

先后都中了进士。

于是章家在乡里中。

成了很有名望的人家。

十一、【少娣化嫂】

苏崔少娣。

后食先劳。

恭事四嫂。

井臼争操。

【原文】

宋崔少娣为苏家妇。

苏兄弟五人。

娶妇者四矣。

日有争言。

阋墙操刃。

少娣始嫁。

人忧之。

少娣事四嫂。

执礼甚恭。

嫂有缺乏。

即以己物遗之。

姑役其嫂。

少娣曰。

吾后进。

当劳。

嫂未食。

不先食。

嫂各以怨言告者。

少娣笑而不言。

女奴来告者笞之。

嫂儿溺其衣。

无惜意。

岁余。

四嫂自相谓曰。

五婶大贤。

我等非人矣。

遂相与和睦。

吕坤曰。

天下易而家难。

家易而姒娣难。

专利。

辞劳。

好谗。

喜听。

妇人之常性也。

然始于彼之无良。

成于我之相学。

三争三让。

天下无贪人矣。

三怒三笑。

天下无凶人矣。

贤者化人从我。

不贤者坏我犹人耳。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

有一个女子姓崔名少娣。

嫁到苏家去做媳妇。

他的丈夫弟兄共有五个。

已经娶了四个嫂嫂。

家庭里面很不和睦。

每天有拼命和争闹的事情发生。

崔氏初嫁到苏家来的时候。

人家都替他担忧。

可是崔少娣对待四位嫂嫂。

很有礼貌。

看到他们需要物件使用的时候。

每把自己所有的去送给他们。

婆婆差嫂嫂们去料理家务的时候。

崔少娣每每争先去做。

他说、我是来得最后的媳妇。

应该格外效劳的。

他在嫂嫂没有吃过以前。

不肯先吃。

他有时听到嫂嫂们的怨言。

少娣老是笑着。

一句话也不说。

有底下人到他那儿来搬弄是非的。

就用家法把他们打了。

有时年幼的侄儿。

把尿流在他的衣上。

他也一点没有可惜衣服的意思。

这样的做了一年多的媳妇。

四位嫂嫂都忏悔了。

大家说着。

五婶婶是个大贤大德的人。

我们比了他。

真不是人了。

于是大家都很和睦了。

十二、【朱戚广悌】

戚氏广悌。

娣姒昆弟。

夫家母家。

一体。

【原文】

宋朱震亨母戚氏。

蚤寡。

家单甚。

艰勤憔悴。

孝事舅姑。

教子义方。

遇娣姒和。

视姒子如己子。

理家政井井。

稍益裕。

父贞孝先生绍。

贫且病。

迎就养。

留十年而卒。

不以丧葬为昆弟费。

悉庀之。

母兄死。

育其三孤。

朱氏群从女。

贫不能行者。

毕抚嫁。

婺俗贫家产子多。

辄溺之不举。

戚以伦理训饬。

以粟帛佽之。

赖以生者甚众。

戚氏广行悌道。

不特遇娣姒和。

视姒子如己子。

且推而至于群从女。

及兄弟遗孤。

甚至博济婺州贫家各子女。

而又非家资夙裕者。

乃能如此。

真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下一家矣。

【白话解释】

宋朝朱震亨的母亲戚氏。

青年时候。

就守寡了。

那时候家境很不好。

他能很勤俭很艰难地去支持门户。

而且侍奉年老的公婆。

非常孝敬。

教训儿子。

也有义方。

对待婶婶姆姆们很和气。

看待侄儿好像亲生一般。

料理家务。

井井有条。

因此一天富裕一天了。

他的父亲贞孝先生名绍的。

家里很穷。

又生了病。

就去接来奉养。

过了十年。

父亲死了。

一切丧葬费用。

都是自己拿出。

不叫兄弟们负担。

后来同母的哥哥死了。

就抚养着他的三个孤儿。

朱家有好几个堂侄女。

家里很穷。

办不起嫁妆的。

他就抚养着。

并且给他们一个个地嫁了出去。

那时婺县地方的习俗。

贫苦人家。

儿子生得太多的时候。

每把他们溺死了不养的。

戚氏就用人伦的大道理去训导他们。

并且拿了米拿了布去。

帮助他们养着小孩子。

因此靠着他生活的人很多很多。

十三、【姚里天伦】

辽妃姚里。

奏疏重申。

嫡子袭爵。

不蔑天伦。

【原文】

辽亡。

部众推留哥为辽王。

留哥奉金币归元。

留哥卒。

元使留哥继妃姚里氏佩虎符。

领其众。

姚里氏奏曰。

留哥既没。

国民无主。

其长子薛阇。

扈从有年。

愿以次子善哥代之。

使归袭爵。

元欲不遣薛阇。

诏令善哥袭爵。

姚里氏复奏曰。

薛阇前妻所出。

嫡子应立。

善哥妾所出。

若立之。

是私己而蔑天伦。

不可示后。

元乃许之。

姚里氏不愿自袭其夫爵。

已属难能可贵。

更不愿己生之子袭其父爵。

两番上奏。

必以前妻所生之嫡子。

袭其父爵。

且愿以己生之子。

代其扈从。

是真无我相者矣。

不然。

一辽妇耳。

而能若此乎。

【白话解释】

辽国灭亡了以后。

部下众人。

推举留哥做了辽王。

留哥把金银布帛献进元朝。

自己称了臣。

等到留哥死了。

元朝命留哥的继妃姚里氏掌握了兵权。

管束部下的兵马。

姚里氏就上了奏章到元朝。

说、留哥既然死了。

国里的百姓没有了君主。

他的大儿子薛阇在朝廷里随从扈驾。

已有多年。

今请用留哥的次儿子善哥到朝廷里来。

代了他哥哥的职务。

叫薛阇回来继续他父亲的官爵。

可是元朝不肯叫薛阇回去。

就命善哥职掌了一切。

姚里氏再上奏章。

说、薛阇是前妻所生的嫡子。

是应该继袭父亲的官爵。

善哥是自己生的儿子。

设使把他立做辽王。

那末是为了自己的私下利益。

而蔑弃了天伦的大道理了。

这样长幼不分。

是不可以去做后世的模范的。

于是元朝也就答应他的请求了。

十四、【吴邱出资】

邱氏夫姊。

出嫁赠资。

从子己子。

一视无私。

【原文】

元吴世昌妻邱氏。

阳谷人。

成童失父。

佐诸兄奉母。

以孝悌闻。

世昌以明经为浙江举首。

委禽焉。

既归。

奉舅姑。

和先后。

毕中矩矱。

无逾节。

夫有姊。

出适。

举所赍资予之。

吴同爨三百指。

邱主家政。

洪纤费皆所自出。

视群从之子。

犹己子也。

日聚家塾中。

执经羞服如一人。

岁大俭。

道殣相望。

缩衣食以赡族姻。

人尤以为难。

夫姊出嫁。

举所赍资予之。

悌也。

同爨三百。

独出所费无怨。

亦悌也。

视群从子如己子。

其悌广矣。

缩衣食以赡族姻。

其悌尤广。

至其夫官宁海。

侍姑往。

舅留。

宁海有水鲜奇珍。

先寄舅而奉姑。

孝德可嘉矣。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

有个吴世昌的妻子邱氏。

阳谷地方人。

年轻时候。

死了父亲。

帮着哥哥去侍奉母亲。

他孝悌的行为就出了名。

那时候吴世昌先中了秀才。

后来又考取了浙江第一名的举人。

于是就用礼聘定了邱氏。

等到结婚以后。

侍奉翁姑。

对待上下的人。

都能循规蹈矩。

没有稍越了礼法的地方。

他丈夫有个姊姊。

出嫁的时候。

邱氏就把自己储蓄的钱财都给了他。

吴家同镬吃饭的有三百个人。

邱氏管理了家政。

一切大小的费用。

都是他自己拿出来的。

并且看待一班从堂侄儿。

好象自己亲生一般。

每天一同聚会在家塾里面读书。

给他们吃的穿的都是一式一样的。

有一年。

年成很荒。

在道路上都是饥饿死的人。

邱氏减衣节食。

去周济亲族。

人家以为这尤其是难能可贵的。

十五、【詹徐认妾】

徐氏夫琼。

私婢生子。

立趣迎归。

恩爱无已。

【原文】

明詹琼继妻徐氏。

龙游人。

琼前妻没后。

与婢通。

生子杰。

徐父母闻之。

不肯归女。

琼乃匿杰母子于外家。

徐既嫁月余。

以询琼。

琼对枝梧。

徐曰。

果是汝子。

则与我子何异。

虽其母亦吾所愿见也。

琼察其词意真切。

以实告。

徐立趣迎归。

曰。

不独得子。

且得妾。

真我幸也。

爰使婢正妾礼。

育杰甚恩。

未几。

琼卒。

遂与婢抚杰成立。

妇人每不愿其夫之有妾。

更不愿夫妾之有子。

况尚未成为妾乎。

况其所私者为一婢乎。

况系未婚以前。

其夫之私生子乎。

乃徐氏知而迎之。

正而妾之。

恩而抚之。

且以得子并得妾为幸。

其孰能之。

【白话解释】

明朝詹琼的后妻徐氏。

是龙游地方人。

詹琼在前妻死了以后。

徐氏还没有进门的时候。

曾经和丫环私通。

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詹杰。

这个消息。

传到徐氏父母那里。

就不肯把女儿嫁给詹琼了。

詹琼没有法子。

只得把詹杰母子两个人。

悄悄地躲在外婆的家里。

徐氏嫁来了以后。

过了一个多月。

就向丈夫问起他们母子的下落。

倒把詹琼问得满面绯红。

呑呑吐吐。

说不出话来。

徐氏说。

假使真是你的儿子。

那末和我亲生的。

有什么不同呢。

就是儿子的母亲。

我也欢喜会见他呢。

詹琼觉得徐氏的态度很诚恳。

说话很真切。

就把一切情形老实地说了出来。

徐氏催促丈夫。

立刻地把他们母子迎接回来。

徐氏很高兴地说。

不但有了儿子。

并且又有了侧室。

这是多么快乐啊。

于是就叫这个丫环行了侧室的礼。

正了名分。

养着詹杰十分亲爱。

过了不多时候。

詹琼死了。

他们两个人抚养詹杰儿成人长大。

十六、【李郑金钗】

郑氏遇妾。

慈爱无涯。

助婚庶子。

乃出金钗。

【原文】

明太保李燧妻郑氏。

生一子继先。

即为燧纳侧室。

生子继光。

郑氏亲抱育之。

爱如己出。

嗣后继先为吏部主事。

欲求其母之金钗。

以为长孙纳妇。

郑氏不允。

旋出以助继光婚。

或问之。

郑氏曰。

继光无私财。

且孙、稚子耳。

迟之可也。

继先稍营家产。

郑氏不悦。

曰。

我常忧吾家福优于德。

今复求增乎。

人皆谓郑氏能识大体。

郭燮熙谓世禄之家。

须德优于福。

乃能悠久。

若福优于德。

而复求增。

便渐满盈。

天道亏之矣。

曾文正以求阙名斋。

盖深明此义耳。

乃李郑氏已早见及。

是为识大体。

而嫡庶之不异视。

尤足征其盛德。

【白话解释】

明朝太保官李燧的妻子郑氏。

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李继先。

又给丈夫李燧娶了个偏房。

也生了一个儿子。

取名李继光。

郑氏亲自提抱他。

抚育他。

对待李继光像亲生一般的爱护。

后来李继先做了吏部主事官。

要想求郑氏的金钗。

去给儿子聘定媳妇。

可是郑氏弗答应。

不多几时。

却把那只金钗给了李继光去做完娶的费用。

有人问他。

这是什么缘故呢。

郑氏说。

继光没有私下的积蓄。

况且孙子年纪很轻。

叫他迟一步。

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李继先去经营家产。

给郑氏知道了。

很不高兴地说。

我常常忧愁着我家里的功德很浅。

享着这样的福气已经过分了。

怎好再事增加呢。

因此人家赞美郑氏。

说他是一个明白大道理的妇人。

十七、【魏王谢过】

王氏代钟。

谢过于镛。

母族一息。

劝夫宽容。

【原文】

明魏钟偶失于其兄。

妻王氏闻之。

治具延兄。

为夫谢过。

呼二儿使侍食焉。

兄镛固俊爽士。

叹曰。

吾闻兄弟之好。

以妇人败。

未闻以妇全也。

吾弟妇其贤矣哉。

一日。

钟嗛其表兄之子。

曰卑幼也。

乃数犯我。

王氏曰。

君母族惟一息耳。

奈何不能宽容。

钟瞿然称善。

后孙校成进士。

即庄渠先生。

人咸论其为母德所致云。

郭燮熙曰。

兄弟之好。

以妇人败。

所谓花底莺声巧。

天边雁影疏。

传之千秋。

脍灸人口矣。

乃魏王氏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