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84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docx

山西大学附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word版

山西大学附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时间

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

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

“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

“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⑤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

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⑥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

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

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

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

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的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古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

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

对曰:

“师中所言,父事也。

”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

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

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

租税皆先期而集。

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

“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

”皆感泣听命。

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

书簿而去。

比终岁,逋者尽足。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

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

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

“愿勿逾岁暮。

”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

“如故事。

”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

“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

”朝廷是之,薄其过。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

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

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

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

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

“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

”约束既熟,常以取胜。

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

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

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农隙自诣吏隙:

空闲。

B.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籍:

户籍。

C.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简:

选择、选拔。

D.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课:

考核。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3分)

①妨其农时者必遣归②租税皆先期而集③师中为脱桎梏

④许日输所负⑤比终岁,逋者尽足⑥而使善战者中居

A.①②⑥B.②④⑤D.①③④C.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师中有胆识。

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

B.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

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

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

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

D.李师中志向高远,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君臣大节,要求以贤与不肖作为考查宰相的依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中曰:

“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

”朝廷是之,薄其过。

(5分)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①,不复到青门②。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③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④,桔槔⑤方灌园。

[注]①白社:

古代白色是属于平民的颜色。

所以白衣借指平民百姓,白社就是平民的社团。

②青门:

泛指京城东门,因为东方属青色。

③青菰:

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④於陵子:

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

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兄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⑤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在横线上写出空缺诗文。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

(杜甫《登高》)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周《逍遥游》)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杨绛眼中的傅雷

在别人看,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

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

他们把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当做他们夜谈的最好场所。

在她眼里,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

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傅雷的表面,而杨绛夫妇与傅雷一家的交往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傅雷。

傅雷不轻易笑,这也许与他一个人经常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有关;然而一等到他笑起,杨绛就觉得他好像在品尝他自己的笑一样,津津有味。

杨绛说,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

曾经有一个人当众打趣过傅雷,那就是钱钟书。

然而那次傅雷并未发火,反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

的确,傅雷是十分严肃的,尤其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如此。

傅聪、傅敏小时候很顽皮不懂事,杨绛夫妇去了他们家后,他们就喜欢偷听客厅里的谈话。

傅雷是极力反对孩子偷听大人谈话的。

一次正好被傅雷逮个正着,傅聪和傅敏就惨了。

厉声呵斥下,两个儿子显得很无辜。

不可否认,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傅雷年老的时候自己也说:

“我对孩子们太严厉了,但是我们还是由父子的关系加深到好朋友的关系,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沉静下又会自责,增添自己的苦痛。

这是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

在杨绛眼里,傅雷还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

杨绛曾专门写过一篇纪念傅雷的文章,对傅雷的性格为人有生动的描述。

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篇散文,傅雷称赞说译得好。

而杨绛觉得自己的翻译并无过人之处,而且是一个很短的文章,就敷衍了傅雷一下说其实不怎么好。

结果傅雷在忍耐了一分钟后却认真地发话了:

“杨绛,你知道吗?

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这句话着实让杨绛吃了一惊:

“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

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

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

”杨绛事后才发现,傅雷是太认真看待一个初试笔翻译的人了,加上他的虚心,因此对别人的估计才会过高。

在杨绛看,傅雷的认真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待翻译的态度上。

他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

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也是不停地修改,故他的译作一部胜过一部。

他译的《贝多芬传》,十年后的译笔与初译有很多不同。

傅雷不仅如此,还经常说他的译笔过于呆滞,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

他虚心接受了杨绛夫妇的建议,熟读老舍的小说。

傅雷在众人的眼里,仿佛就是一只“天外的仙鹤”,在他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让人为之艳羡和景仰。

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从而显得孤高,这显然是他的个性使然。

他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

“身外之名,只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

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但傅雷经常在钱钟书和杨绛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坦诚自己并不是别人所谓的“孤傲的云间鹤”。

傅雷的自比,让杨绛夫妇乍听之下觉得滑稽,一是“傅”的发音据傅雷的家乡话发为“虎”,并且傅雷在自己家里“严苛”,更有点儿像老虎,杨绎夫妇觉得叫“老虎”更加合适。

傅雷自比“小老鼠”,让杨绛夫妇对傅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自喻,他们发现傅雷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情。

他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

而其实他心里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因为他不善处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

(摘编自《那些翻译大师们》)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傅雷是一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经常一个人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只有在朋友当众打趣他时,傅雷才会不好意思地笑了。

B.傅雷逮到两个听大人说话的儿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就厉声呵斥,加以管教,意在表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C.傅雷之所以对杨绛这样一个初试翻译的人会估计过高,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而且是虚怀若谷的人。

D.正因为傅雷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为人谦虚,所以当他认为自己的译笔呆滞时,就向杨绛夫妇讨教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

E.“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傅雷引用此句是说自己不愿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名气。

(2)在杨绛眼中,傅雷有哪些真性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3)傅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严谨,具体表现有哪些?

(6分)

 

(4)在众人眼里,傅雷仿佛是一只“天外的仙鹤”,他自己却自比为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

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B.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C.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后,在政治上日渐孤立,他们自知理亏,便东奔西跑,逢人说项,试图拉拢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D.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B.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C.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艺术家》尽管与预期相比只是囊括了其中五项大奖,但人们还是对其报以极大的赞誉。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③④⑥D.⑥③⑤①④②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5分)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自8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29元和0.32元。

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决定的。

7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攀升,7月下旬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次回升至每桶90美元和105美元以上,截止8月8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

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成品油供应。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以及囤积居奇、造谣惑众,合谋涨价、搭车涨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16.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所以诗人才说:

“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不断发生改变,这样坚持数年,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有人曾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20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

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二学期5月下语文答案

1.答案:

A(B、根据第四段,是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

C、根据第五段,应该是“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

”“不可逆时间”应该是“线性模式”,选项中说的“不同文化学派”与此矛盾。

D、根据第六段,选项中说“都可以找到对应”,“都”没有根据。

“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的判断依据“日常用的钟表”这个例证可以判定为错误。

2.答案:

B(根据第四段,“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这种前进式的时间”说明“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错了。

3.答案:

D(“钟表的旋转”,说明时间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是循环模式,并不是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4.答案:

B登记

5.答案:

C(②⑤是百姓的行为;⑥是李师中的军事部署。

6.答案:

D。

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李师中向皇帝陈奏的是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

7.

(1)翻译:

李师中说:

“更改的是州的公文,不是诏书。

”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

【译出大意给2分,“所”字结构、“是”、“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翻译:

之前常常在边境上驻扎重兵,敌人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

【译出大意给2分,“婴”(通“撄”。

触犯,抵抗,围攻。

大意对即可)、“内”、“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答案:

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辋川风景图:

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2分)运用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

(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9.答案:

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

(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

(2分)

10.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辩乎荣辱之境。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

(1)答案:

D(3分)C(2分)B(1分)。

(A“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

”而非“不苟言笑”。

(2)答案:

①傅雷是一个以笑脸对待朋友的人;②对自己冲动下的不由自主地急躁,沉静下会自责,感到苦痛;③对事认真,对刚试笔搞翻译的人认真对待,对自己的翻译工作尤其认真。

(3)答案:

①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②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不停地修改;③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4)答案:

观点一:

傅雷的品性,既似仙鹤般孤傲,有时又像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前者是其性格最根本的特征,而后者,则是迫于某些形势,使得他有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①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不重名利,这显然是他的孤高个性使然。

傅雷沉浸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因而人们才会称其为“孤傲的云间鹤”。

②他之所以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他孤傲的性格使他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不善处世。

他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

总之,我认为仙鹤般的孤傲才是其性格的根本,“小老鼠”的自比是他孤傲性格的另一种表现。

观点二:

“墙洞里的小老鼠”是他的性格的根本特征。

①因为傅雷看淡世俗,钟爱艺术,潜心翻译,不为名利富贵所诱惑,所以众人认为他是“天外的仙鹤”。

只因他深知自己不善处事,不宜在仕途周旋,因此希望能在书斋这样一个清净之地潜心翻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正如“墙洞里的小老鼠”一样,在书斋这样一个庇护所,专心做自己的翻译事业。

②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

他翻译罗曼·罗兰的《巨人传》,是希望读者从中汲取伟人的力量。

因此,“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傅雷性格的根本特征。

(如有其他观点,亦可。

12.答案:

A。

(A奉为圭臬: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B一饭千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C逢人说项表示替别人说好话。

D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

后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13.答案:

B。

(A“借口……是”与“以……为名”杂糅。

C“囊括”与”只””其中”矛盾。

D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14.答案:

D(第一步,确定首句。

比较⑥②两句,其中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选⑥。

排除B、C。

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

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谈判”的内容上紧密相联;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

排除A。

15.答案:

发改委通知8月10日提高成品油价格。

(“发改委”“8月10日”“提高”“成品油价格”每少一处扣一分。

16.答案:

每一条小溪里,都有大江的风姿;每一棵小树上,都有森林的气息。

(每组句子3分)

17.立意参考:

(1)点滴积累,改变人生

(2)坚持才能成功(不放弃,不逃避)

(3)迎难而上,精彩人生

(4)积极准备,为人生奠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附:

文言文翻译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

15岁时,曾上密封奏说当时政事。

他父亲李纬任泾原都监,夏国以十几万兵力进犯镇戎里,李纬率兵出击,帅府所派遣的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

各将领认为兵力多少与敌军不相当,不敢再出战,李纬因此被责罚贬官。

李师中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当时吕夷简任宰相,诘问李师中而师中并不屈服,吕夷简发怒,认为这不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应当说的话。

李师中回答说:

“我李师中讲的,是父亲的事。

”因此而知名于时。

李师中考中进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庞籍征召他为洛川县知县。

百姓中有犯罪被关押的,如果妨碍他们农忙生产就一定放他们回去,叫他们到农闲时再自己投案。

法令有需要下达的就出榜告知百姓,或者把父老们召集告诉他们。

租税没有到期限就都已收齐。

百姓欠了官府茶款十万缗,追收时关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