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91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五单元教案

17、爱如茉莉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文章中,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茉莉实物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茉莉、幽、缕”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都说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相信不少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曾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父母相爱吗?

(板书:

爱?

2、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夫妻,爱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含蓄而优美的文章——《爱如茉莉》。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和有注音的字;

     

(2)难读的长句子要读好停顿,避免读错词意。

2、检查:

(1)橘黄色嗔怪叮嘱怔住掏不出静谧浸润 睡眼蒙胧

  蹑手蹑脚打哈欠 欣欣然 眸子洗漱揉揉胳膊缕缕幽香 袅袅

  

(2)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3、指名分节朗读。

4、四大组分角色朗读:

“我”、“爸爸”、“妈妈”、叙述。

三、理清文章脉络:

1、提问:

本文中谁认为“爱如茉莉”?

(指名读第四节、第18节)

开始时“我”差点笑出声来,最后却由衷地信服和认同,这在结构上是文章的首尾呼应,而在内容上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改变看法的呢?

2、分段:

第一段(1~5)写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

  第二段(6~8)妈妈答应包饺子给出差回来的爸爸吃,因生病住院要“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却直奔医院。

   第三段(9~18)爸爸在医院为了照顾好妈妈伏在床沿而睡,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惊醒爸爸。

四、精读第一段:

1、文章在一开头就定下了含蓄优美的基调,指名分角色朗读。

2、你觉得哪儿写得真好?

读读说说。

3、老师觉得有两个动词用得好极了,特别形象。

(1)示范做“掏”的动作,请学生造句;

(2)指名读第三节用“掏”的句子,问:

秘密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3)比较“从她口中问不出秘密”和“从她口中掏不出秘密”,

小结:

用了“掏”字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摸到,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4)“咽”字教法同上。

4、“我”咽下的话是?

这说明?

5、这是因为“我”对茉莉的印象停在4个字上——“平淡无奇”。

     爱可以“平淡无奇”吗?

“平淡无奇”中也有爱吗?

     我们留待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写生字。

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细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文本。

出示:

袅袅清香弥漫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充满诗意

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说说你心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

二、抓字词知冷暖,找细节悟真情。

1、妈妈的一句“爱就像茉莉吧。

”让映儿(引读:

差点笑出声来)。

因为她心里藏着一句话(引读:

这也叫爱)。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找答案。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17小节,圈出有体会的词语,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在旁边抓住重点词语写出你的理解。

板书:

字词有温度细节悟真情

3、师生对话

细节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学习方法】抓住“虚弱”,指导诵读。

(轻声无力)

【小结】

师:

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细节2: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学习方法】抓住“奔”理解:

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

【想象情节】

师:

文章的细节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下面就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爸爸“直奔”医院时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你能感受到爸爸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想着什么?

【小结】

师:

爱是什么,爱就是这份默默的关心和牵挂。

一个词让我们体会了这么多,这就是词的温度。

细节3: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

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学习方法】从“轻轻”和“蹑手蹑脚”这样细节中,体会爸爸的细腻,对妈妈的关爱。

【小结】

师:

爱是一堆细节,从这堆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就像那茉莉花,平淡而幽香。

细节4:

出示: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学习方法】以问促读,以读代讲。

【主要问题】“探”与“照、射”的区别:

阳光也不想打扰这幅美好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

通过这样的比照能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

【小结】整合课本内容理解爱,师问:

爱就是妈妈()

爱就是爸爸()

爱就是我手中的()

爱就是窗外那束()

一切都是那么()一切都是那么()

生命因为()而散发芬芳,生命因为()而富有光泽。

(注:

前四句要求学生看书上的图回答,后四句看文字回答。

面对这样一幅散发着爱的芬芳、折射着爱的光泽的画面,作为女儿的映子一下子怔住了,再读:

妈妈睡在病床上……

细节5: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

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回答后出示。

(男生先读,女生后读)

师:

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把妈妈说的话和爸爸说的话放在一起对照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

【学习方法】前后对比,读中感悟。

【主要问题】

师:

爸爸真的睡着了吗?

从哪里可以知道?

(布满血丝)

师:

妈妈真的睡着了吗?

又从哪里可以知道?

(清醒含笑)

师:

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睡着了呢?

6、出示句子: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用书上的标点读出映儿的理解(恍然大悟,明白过来);

(2)还可以加上感叹号读出由衷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映儿的父母一样平平淡淡(板书),但是这平淡的生活演绎出着一个个真真实实(板书)的真爱。

孩子们,用你们的慧眼去捕捉生活的平淡细节,一定收获很多真情故事。

三、作业:

延伸归纳

1、提炼全文,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

2、留心父母的生活,抓住一个爱的小细节,细腻地描写下来。

附板书:

字词有温度细节悟真情

爱如茉莉

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探究写法。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完成练习。

一、多音字:

咽:

yàn(吞咽)yān(咽喉)yè(呜咽)

奔:

bēn(奔波)bèn(投奔)

差:

chā(差别)chà(差劲)chāi(出差)cī(参差)

1.组词

淘()博()格()楼()

掏()搏()胳()缕()

正zhēng()奔bēn()

zhèng()bèn()

2.填字成语

莫()()妙睡眼()()一本()()

平淡()()()手()脚()白()净

3.填上合适的词

()的问题()的眸子()的母亲()的清香

4.近义词

寻思()恬静()嗔怪()

叮嘱()弥漫()虚弱()

18、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课时安排】3课时

  【相关资料】

  孙友田简介

  孙友田,1936年生于安徽肖县,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协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扬子江诗刊》顾问。

有《煤城春早》等十余部诗集。

主要著作有诗集《煤海短歌》、儿童长诗《带血的泥哨》、《矿山鸟声》等10部,儿童知识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我要演一个童工》被选入《少年朗诵诗选》,诗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被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

散文《月光启蒙》被选入江苏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

孙友田先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歌谣与童谣的特点。

3、结合语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

  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2)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

(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

月光启蒙:

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3)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

  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

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整体感知

  1.提示自读要求

  多么不可思议: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

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

(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交流主要内容:

  

(1)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板书:

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

  

(2)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

  三、读讲课文

  1.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幻灯映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

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民谣、唱童谣的!

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是啊!

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

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②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品读语句,体会夏夜之“美”

  同学们,用你的目光去发现:

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呢?

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圈划有关词语或句子,好好体会。

(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碰撞”,读出夏夜之“美”

  

(1)引导总体把握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评点归结:

①夏夜月光之美;②母亲形象之美;③母亲歌声之美;同时,跟随交流进程,随机抓住重点句品评、想象、感悟朗读)

 

(2)启发重点品读(根据文中出现顺序,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语段,展开交流)

  教学过程预设:

 

(1)重点读悟之一:

  出示: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①自由练读:

这是夏夜的月光美。

(板书:

月光美)请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动情地读,用心体会夏夜的种种美妙。

  ②指名朗读:

好,谁能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这夏夜的美妙,让大家有如身临其境?

③相互评读:

(对听者)你们觉得他(她)的朗读让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怎样的美?

你觉得他(她)的朗读很有什么不足?

你也读读,看能不能读出更多的美?

(归纳:

凉爽的美,明朗的美,宁静的美,朦胧的美……;重点体会“柔和”、“洒满”)

  ④听读想象:

闭上眼,静静地听老师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感觉?

(自由发挥)

  ⑤全体齐读:

清爽的空气,闪烁的星星,如纱如梦的月色,诗情画意般的篱笆小院!

让我们齐声动情地读一读,美美地享受一番。

  ⑥回应结语:

这样的夏夜,我怎能不心驰神往?

所以作者说——

  (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重点读悟之二:

  出示: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①自由练读:

这是月色中的母亲,大家很会读书,从母亲身上也感受到了美。

(板书:

母亲美)那么,请你走近母亲,好好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发现母亲许许多多美。

  ②指名朗读:

谁愿意来读,让大家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美的一位母亲?

  ③相互评读:

(对听读者)他读出母亲的美了吗?

你能读吗?

(体会“忙”、“洗”、“换”:

勤劳、朴素的美;“搂”、“唱”:

慈爱的美)

  ④齐声朗读:

这就是我的母亲:

月光中的母亲,忙了一天的母亲,穿着白布褂子的母亲,搂着我为我唱歌的母亲!

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依偎在母亲怀里的美妙!

  ⑤回应结语:

被母亲搂着的夏夜,被母亲爱着的童年,作者怎能不铭心刻骨?

因此他说——

  (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3)重点读悟之三:

  点击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自由练读:

这是母亲的歌声美。

(板书:

歌声美)读一读,体会体会,歌声美在哪儿?

  ②指名朗读:

谁来读,大家听一听,他有没有传达出歌声的美?

  ③相互评读:

你们听出美了吗?

还有哪种美?

(归纳:

深情的美,柔和的美,耐人寻味的美;重点体会:

“甜甜的”、“轻轻的”、“芳香的”;“像……”、“像……”,重点品评“芳香”)

 ④齐声朗读:

这就是母亲的歌声,它带着甜味,飘着香气,像春风抚摸我的肌肤,像甘泉滋润我的心房!

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母亲歌声的美妙!

  ⑤回应结语:

同学们哪,母亲的歌声,声声都是爱,声声都是情,声声都为我编织人生的梦。

作者怎能忘记这美妙的歌声!

所以,他说——(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4)重点读悟之四:

  过渡提示:

童年的篱笆小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美酒佳肴;然而,“我”们却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特别丰富。

请看作者怎么说——

  点击出示: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①自读自悟:

仔细读这段话,想想:

为什么说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呢?

  ②交流碰撞:

(教者在学生发言基础上随机归纳)

  A黄河故道“长歌谣”,是民歌的故乡(理解“长”);

  B“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人(理解“莲花落”);

  C“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让民歌得以流传,得以“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理解“聪颖”)。

  ③激情齐读:

因为生长在黄河故道,生长在喜爱民歌民谣的家庭,生长在天资聪颖、不停地用民歌民谣启蒙着我的母亲身边,所以,作者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让我们齐声读这段话,跟作者一同感受这份丰富的精神生活。

  四、本课小结

1.谈话结课:

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就是在这个篱笆小院,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亲的文学启蒙。

  2.布置作业:

母亲给我唱了哪些民谣童谣呢?

咱们下一课来欣赏。

课后,请大家先去读读这些民谣童谣,看看它们的内容美不美。

  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唱民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母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一、呼应前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矿工诗人孙友田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伟大就在于:

不识字,却是孙友田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用那一首又一首童谣给了孙友田永远难忘的启蒙教育。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好好欣赏这些童谣——

  2.学生读题:

月光启蒙

  二、熟读童谣,感知音韵

  1.速读找出童谣:

同学们,在诗人童年的记忆中,母亲唱给他听的童谣一定不计其数;作者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呢?

请大家马上到课文中找出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童谣;稍顷,教者提问)都找到了吗?

好!

  2.自由吟诵童谣:

  

(1)提示吟诵要求:

下面咱们来吟诵这些童谣。

同学们,还记得作者的母亲当年唱童谣时给作者留下的感觉吗?

(学生回顾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屏幕再次映出该段文字)对,咱们就要读出作者的母亲当年那种“甜甜的”、“轻轻的”、“芳香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情调,的韵味,能行吗?

(生自信地:

能行)好!

  

(2)学生自由阅读:

(教者巡视,随机了解,即时点拨;适当时候提醒学生同桌互听)

  3.交流吟诵效果:

  (根据童谣出现顺序,逐一按以下四步过堂;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韵律)

  

(1)屏幕出示童谣;

(2)指名自由选读;随机相互评价;(4)全班学生齐读。

  三、品味童谣,理解启蒙

  1.教者过渡谈话:

正是母亲在“我”童年的夏夜吟唱的这些童谣,伴着月光,浸透着她满腔的母爱,启蒙的“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当年的孙友田,你听到了母亲吟唱的这些童谣,你从这些童谣中受到了启蒙。

那么,哪个童谣让你豁然开朗明白了什么?

请你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首童谣,再一次低低吟诵,体会体会你“豁然开朗”了什么?

  2.学生自主品味:

(教者巡视,随机了解,即时点拨;适当时候提醒学生同桌讨论)

  3.班级交流感悟:

(根据学生发言顺序,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童谣,展开交流)

  预设:

  

(1)童谣之一:

点击出示: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

   ②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③教者随机点拨提升:

是啊,忙了白天忙夜晚,一丝不苟洗衣衫:

母亲的童谣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美德!

这种美德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铭记勤劳的美德——(学生齐诵)

  

(2)童谣之二:

点击出示: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视学情,先告知学生:

A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B“凤凰非梧而不栖”是古语,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是现代俗语,意思都是说家中有好运)

  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

  ②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③教者随机点拨提升:

看这一对娘俩,即使在天涯海角,即使要过千山万水,也要去追求心中的梦想,也要去创造美好生活:

母亲的童谣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人生的旅途,永远不能没有理想。

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让理想引领我们奔向前方——(学生齐诵)

  (3)童谣之三:

  点击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

  ②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③教者随机点拨提升:

瞧,一个多么能干的“小红孩”,还有淘气的小狗、小猫和小老鼠相伴:

母亲的童谣让“我”懂得孩子要从小爱劳动,从小爱生活,从小乐观开朗。

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让快乐永远藏在心里,留在身旁——(学生齐诵)

 (4)童谣之四:

点击出示: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②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③教者随机点拨提升:

真是情趣无穷啊,在母亲的童谣中,连老鼠都给生活带来快乐!

让我们齐声吟诵一下,充分表现生活的情趣,尽情抒发心中的快乐——(学生齐诵)

  (5)童谣之五:

点击出示: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

  ②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③教者随机点拨提升:

的确,这也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一个舍不得出嫁的毛娃,一个情真意挚的毛娃,连花狗都被感染了:

母亲的童谣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让我们齐声吟诵这首童谣,感受这份真情实感——(学生齐诵)

  (6)顺带谜语:

  ①教者过渡提示:

“我”是个贪得无厌的孩子,童谣听了还猜谜语。

咱们读说谜语的情景吧。

   ②学生自读课文。

③指导分角朗读。

   4.启发总体感悟:

  

(1)教者谈话引导:

同学们,每一首童谣,都是一部启蒙教材,童年听过的许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