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94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docx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音乐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

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

“doremi”互问好。

  二、根本局部: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局部:

教师。

  课题:

期中考核7-2

  课型:

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

“doremi”互问好。

  二、根本局部: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教室的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局部:

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二课时

  课题:

聆听<<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为歌词不达意配旋律时,应注意小乐句与大乐句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

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出。

不过,请不要作弊喔!

  (师萨克斯演奏改编的《茉莉花》)

  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

  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答:

《茉莉花》

  茉莉花美不美啊?

美在哪儿?

  课件:

茉莉花大幅照片。

  学生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

  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出示课题:

芬芳茉莉

  下面,听,这首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大家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来了解一下茉莉花的相关资料。

  课件:

茉莉花资料、图片。

  录音:

童声版《茉莉花》

  (学生答复下列问题。

  课件: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课件:

《茉莉花》一段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唱歌词。

  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茉莉花》是很熟悉的。

其实,这首《茉莉花》是根据另外一首也叫《茉莉花》的民歌改编的。

想不想听听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在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

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样,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分组讨论一下。

  分组讨论。

  (生答复下列问题,反应讨论的结果。

)师在听的时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

  节奏、方言、流行、民族、情景……

  好了,大家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这两首《茉莉花》的第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出示两首《茉莉花》主题旋律。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两句歌词。

  请大家拿出口琴来,我们来演奏第一条旋律。

(生口琴汇报练习成果。

  老师来演奏第二条旋律。

(师单簧管演奏)

  大家刚刚又重温了两首《茉莉花》的主旋律,谁来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请同学们从节奏、旋律上来分析!

  (补充问题:

从学生答复的答案中提问。

  例如:

为什么婉转?

——你能唱一唱吗?

——分析……

  (生答复。

)师抓住几个关键词:

  节奏的疏密、流行与民族、抒情与欢快……

  (师生共同来总结):

第一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而第二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并且第二首的风格更为民族一些,而第一首那么是在第二首的根底上参加了更多的流行音乐的因素。

  来,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唱唱这首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课件:

《茉莉花》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用普通话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接下来老师再提一个问题:

  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国不同的省市,你们说怎样来区别他是哪儿?

  哎,对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就行了。

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大伙儿完成了吗?

来,学给大伙儿听听!

  (学生反应课前作业。

学全国各地的方言。

  大伙儿知道的真多!

老师还知道上海话“我是上海人”是这么说的“……”,江苏说“采茶”说的是“……”。

  好了,还有的,咱们下来再交流。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原汁原味的《茉莉花》,你能不能从方言上来区分这首民歌是哪个省的?

歌中有哪几个字与咱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

  录音:

江苏民歌《茉莉花》

  (生答复,师总结:

这首歌里有这些字与我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

)课件:

满、不、我、采、戴、将……

  来我们一起用方言来念一念歌词。

(师注意强调易错的字)

  课件:

拼音。

  想不想听老师用方言演唱?

老师也是刚学的,唱得不好请不要见笑!

来掌声鼓励鼓励。

  (师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方言)

  怎么样?

大伙儿也来唱一唱!

  (生自由活动,模仿方言《茉莉花》)

  谁来唱一唱?

(抽各别学生演唱。

  唱得好不好啊?

(学生在演唱时,老师提一些小要求)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方言版《茉莉花》)

  刚刚我们所学的方言其实就是江苏省的方言。

俗话说:

“宁听江苏人吵架,不愿听浙江人说话。

”江苏人说话、唱歌都是很柔的,带有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韵味。

课件:

江南水乡图

  大家能不能带着江苏方言柔美的特征再来唱一遍《茉莉花》?

  (学生参加一些动作……)

  (师钢琴伴奏,生带着感情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

  录音:

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片段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

  (生答。

师总结:

东北民歌幽默、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那河北民歌呢?

  (生答,师总结:

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

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说到《图兰多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大家听过歌剧吗?

能听懂吗?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音乐,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

当时的票价被卖到了¥5000—6000元。

但是,当正式进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剧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绝大多数的观众听不懂。

而且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当歌剧进行到最后,响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并且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

课件:

《图兰多特》剧照,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录音:

歌剧《图兰多特》选曲片断《聆听东边升起月亮》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假设你是一名导演,你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用几分钟的时间表现出来?

(生讨论,答复。

)我们来看著名导演张艺谋在xx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仅用了8分钟,选用了哪些内容来将中国几千年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视频:

中国八分钟

  师小结:

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教学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能准确地演唱三拍子歌曲,并能准确地表现休止符。

  2.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3.能为歌曲简单创编不同的歌词并演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韵律,准确地演唱歌曲《布娃娃弹琴》。

  2.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富有韵律感的三拍子儿童歌曲,歌曲中四分休止符303|1--|,可以先带着学生拍节拍读,之后再跟着音乐轻声模唱。

在教唱时教师要多做示范,这两小节在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连。

第二乐句的“

  ”和第四乐句的“

  ”连线处容易唱错,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复习)

  欣赏视频《音乐厅里的管弦乐队演奏》。

  提问:

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乐器?

  学生答复,教师评价总结。

  教师:

音乐厅中不仅仅有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人声的参加可以使音乐厅里显得更加生机昂然。

今天我们就成立个合唱队,演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吧。

  二、感受三拍子

  教师语:

有一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叮、咚、叮、咚”的,这就是木琴。

你们听,现在谁在为我们演奏这件乐器呢?

  

(一)初次聆听《布娃娃弹琴》演唱音频,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提问:

听后答复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

谁在演奏木琴?

  欣赏音乐时,教师带着学生轻晃身体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学生答复听歌曲时的感受:

布娃娃在演奏木琴。

  

(二)再次聆听《布娃娃弹琴》演唱音频,带着学生拍节拍。

  教师教授听音乐拍三拍子节拍的方法。

(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左手拍腿,第三拍右手拍腿。

  学生在教师带着下拍节拍听音乐。

  教师评价及总结,找出个别学生带着大家再次拍节拍听音乐。

  (三)设计不同的动作和声音为歌曲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出除拍手以外其他方法来伴奏,例如拍肩,叉腰,两人一组拍手等。

教师要求:

提醒学生注意发出的声音要符合歌曲优美情绪,跺脚之类的声音会影响歌曲优雅的意境。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伴奏方法。

  教师评价,找出几名动作设计比拟好的同学,带着大家集体做动作为歌曲伴奏。

  三、学习歌词

  聆听《布娃娃弹琴》歌曲学习,进行歌词节奏朗读。

  

(一)教师带着学生拍节拍,分句读歌词。

(歌词节奏朗读)

  1.教师要求:

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倒数第二小节,是“一字二音”,要强调出连线下的字紧挨着前面的字,并要读的长一些。

  2.学生拍节拍完整读歌词,教师评价。

  3.学生分组读。

  

(二)教师弹琴带着学生读歌词。

  教师弹歌曲旋律,学生跟琴按节奏读歌词,体会歌词与旋律结合后时值长短的感觉。

  教师评价及总结,学生集体再次跟琴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一)教师范唱,学生用拍手或其他方式为教师伴奏,并轻声哼唱。

  学生哼唱前提出要求,哼唱要闭口轻声地哼。

  

(二)分句教唱歌词。

  学生分句模唱法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教师要求:

随时注意纠正学生咬字发音,提醒学生演唱时不要喊唱。

  (三)聆听《布娃娃弹琴》歌曲学习中的伴奏音乐。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及总结。

  (四)再次聆听《布娃娃弹琴》伴奏,学生集体或个别完整背唱歌曲。

  五、律动表演

  

(一)教师带着学生边唱边做简单的律动。

  

(二)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演。

  1.创编过程中可以加打击乐器(碰钟、三角铁等)为歌曲伴奏。

  2.教师评价及总结。

  3.学生分组伴奏和表演。

  六、创编歌词

  教师先简单创编歌词,创编歌词将“叮叮咚”改成“咚咚咚”,“弹琴”改成“敲鼓”,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学生唱出改编后的歌曲,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导学生如何改编。

  学生根据此方法在乐器声音处和乐器名称处进行歌词创编。

  教师评价及总结,个别学生演唱改编后的歌曲。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为歌曲简单伴奏,以及根据原歌曲进行创编,开拓了同学们的思维,课后练习能够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