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81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Word格式.docx

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

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

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

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

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

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

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

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

丢。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强调:

多音字、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

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书中画出依据,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并根据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养羊人的可贵之处:

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而且很有信心)

3.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查字典,理解寓言含义。

1.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朗读出示的词语。

2.合作完成课文朗读。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

1.观帖。

2.临帖。

3.评议。

1.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

2.学生质疑题目。

3.尝试说说意思。

1.自由读文。

2.预习效果呈现。

1.思考:

2.思考:

羊是怎么丢的?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思考:

怎样补牢的?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

2.试着带着情感读相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

板书

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为未迟也

作业

课后

反思

13画杨桃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板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

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

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第2~17自然段。

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6.学习第1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生齐读课题

1.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

2.学生学习书写:

摆,嘻

3.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

1.自读课文。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2.生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4.思考:

1.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事物

画杨桃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同角度(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结果

课后反思

14小马过河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

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讲授法,情境法

3课时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

它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

它想到了什么?

读有关的句子。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

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分角色练习朗读。

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

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

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

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

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

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

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

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

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

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思考:

3.学生口头组词。

1.复习导入。

2.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读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

1.朗读并思考:

1.思考:

1.指导朗读。

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松鼠图深

小马图动脑筋亲自做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

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1课时

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板书:

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

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

3.全班齐读公约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

每天中午1:

10~1:

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语文园地五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制作生字词卡片。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

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

教师:

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

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

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

“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猜想。

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

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

(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

“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

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

同桌互读。

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

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

分四个角色:

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1.学生跟老师读生字卡片。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1.学生跟读关于笑的词语。

2.学生表演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观察寻找,理解两个字意思相同。

3.说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千金一笑捧腹大笑

不苟言笑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笑逐颜开

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加点部分的语气。

2.学生分小组赛读。

1.学生自读《弟子规》。

2.同桌互读。

3.学生背诵《弟子规》

2.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3.分角色朗读短文。

语文园地五

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