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 明格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851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东尼 明格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东尼 明格拉.docx

《安东尼 明格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东尼 明格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东尼 明格拉.docx

安东尼明格拉

安东尼·明格拉专家发言多义词

安东尼·明格拉

安东尼·明格拉1954年1月6日出生于英国的怀特岛(IsleofWight),父母都是意大利人,因为妻子是中国人,他一直自称是一位“中国女婿”。

1984年,也就是他从事剧本创作3年之后,他被伦敦影评人协会授予年度最具潜力编剧奖。

1986年他的《曼谷制造》获得了年度最佳剧本奖。

明格拉的代表作品《英国病人》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9个奥斯卡小金人。

明格拉的最新作品是《解构生活》,这个题目很有意思,生活原来有很多出口和意外,竟然他自己也成了英国病人,据说是因为扁桃体炎,然后引发癌变,再到脊柱必须做手术,最终因为脑溢血而辞世。

2008年3月18日,因手术后突发并发症,在伦敦去世,享年54岁。

安东尼·明格拉

安东尼·明格拉-从业经历

安东尼在一家电影院附近长大,儿时的他非常喜欢电影,为了可以看上免费电影,他还与电影放映员交上了朋友。

但是,虽然安东尼-明格拉一生钟爱电影,他的电影人之路却并不平坦。

从赫尔大学(UniversityofHull)毕业并获得文学学位以后,他开始创作剧本。

1984年,也就是他从事剧本创作3年之后,他被伦敦影评人协会(LondonTheatreCritics)授予年度最具潜力编剧奖。

1986年他的《曼谷制造》("MadeinBangkok")更是获得了年度最佳剧本奖。

明格拉同时还为电视和电台创作剧本,1991年他首次执导了影片《一屋一鬼一情人》("Truly,Madly,Deeply")。

在这部浪漫幻想片中,茱丽叶·史蒂文森(JulietStevenson)扮演一个音乐家(艾伦·里克曼扮演,AlanRickman),她深爱着的男友起死回生,回到了她的身边。

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开头不算坏。

1993年明格拉执导了他的第二部影片《红娘先生》("Mr.Wonderful"),这也是他进军好莱坞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影片由马特·狄龙(MattDillon)、安娜贝拉·斯依奥拉(AnnabellaSciorra)、玛丽·路易斯·帕克(Mary-LouiseParker)和威廉·赫特(WilliamHurt)主演,但对于导演明格拉来说却是段失败的经历,至此他对现代电影的制作有所感悟。

尽管如此,1995年当他在改编《英国病人》的剧本时,他尽量满足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要求,但是在影片开拍前的5个星期,该公司还是撤回了投资。

直到制片索尔·扎恩兹(SaulZaentz)说服独立性更强,艺术上更注重创新的米拉麦克斯公司提供资助(该公司最终为这部耗资3100万美元的电影出资2600万美元),《英国病人》才得以走上银幕。

《英国病人》的成功既依赖于明格拉,更得益于米拉麦克斯公司的名声。

在这部美仑美奂的浪漫喜剧片中,拉尔夫·法因斯(RalphFiennes)扮演一位有着磁石般魅力的匈牙利冒险家,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KristinScottThomas)扮演他至爱的妻子,而朱丽叶·比诺什(Binoche)在片中扮演一位护士。

当这个匈牙利冒险家被严重烧伤以后,这位护士一直照顾着他。

该片成了当年度最抢眼的影片,在当年度每个评论家协会的最佳影片名单中,该片几乎都独占鳌头。

《英国病人》囊括了许多国际奖项,也让明格拉跻身于A级导演的行列。

安东尼·明格拉-作品

 

《冷山》ColdMountain(2003)  

Play(2001)  

《天才雷普利》TheTalentedMr.Ripley(1999)  

《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红娘先生》Mr.Wonderful(1993)  

《一屋一鬼一情人》TrulyMadlyDeeply(1991)  

安东尼·明格拉导演的5部电影

《英国病人》

耗资3000多美元的《英国病人》改编自加拿大著名作家翁达杰的同名小说。

小说曾获布克奖等多项文学奖,导演明格拉深爱这部作品,花费极大心力将这部被认为很难以影像表达的小说改成了电影剧本。

小说中原有两个互相交织的爱情故事,明格拉削弱其中女护士与印度工兵基普的戏份,突出匈牙利男爵艾马殊与英国女子嘉芙莲炽烈哀婉的爱情故事。

而两段爱情又被放置在战争环境、民族差异的大背景中展开,让历史的强悍力量切入个人生活,展现纷飞战火对绚烂爱情的破坏,从而引发出关于时代、民族、战争、个人命运等的思索,使电影成为一部充满史诗色彩的爱情片,或充满爱情魅力的史诗片。

    影片在感人之余,似有两处最易引起争议的内容:

一是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爱情是否道德,因为这是一场婚外恋;二是艾马殊为救嘉芙莲,把地图交给德国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公认为不正义的一方)以换取飞机,按传统的观点看,这一行为严重到了“叛国投敌”的程度。

但是这两种行为在影片中都得到了同情和谅解,尤其是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爱情,被渲染得如诗如画、回肠荡气。

艺术一般来说不需要成为道德课本,但也不宜诲淫诲盗,那么,艺术与道德的双人舞,究竟怎样跳才算美好?

    

    

    文艺在历史上曾长期担负着宣扬和维护道德的责任,这种职责被命名为“文以载道”或“寓教于乐”。

19世纪中期,唯美主义艺术家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于是,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上出现了两种极端态度——道德主义与唯美主义。

前一派认为文艺应当直接与道德律令相关,“美”必须服从“善”;后一派则主张文艺以表现“美”为己任,不必对读者的道德水平负责。

    

    

    唯美主义的主张虽然偏颇,但它提醒人们注意到艺术的特殊性:

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而要描绘丰富的个性、要展望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不时会触碰到道德的边界。

完全合格的道德楷模只能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是某种“套中人”。

《天才雷普利》

剧情介绍 年轻有钱又置身于意大利的艳阳下,这是汤姆雷普利所渴望的生活,却是迪基葛林利早已拥有的东西。

雷普利是个出身平凡,生活也毫无值得炫耀的年轻人,他受到一个富商之托,到意大利去游说他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基,重回他的家乡美国。

但是当雷普利一到义国,就深深地被迪基的生活形态所迷惑;美丽的别墅、高级浮华的渡假饭店、一掷千金的奢靡生活,以及他美丽温柔的女友,都令他羡慕不已。

由于雷普利一心凯觎迪基的生活,最后这样的欲望竟扩张成想要将迪基取而代之,他缜密的心思不仅令人昨舌,而冷静的犯罪手法更教人措手不及。

就在他陶醉于亲手打造的美梦中时,雷普利因为一次意外的巧合害他露出了马脚,于是引起惊方的注意并展开调查......

《冷山》

从神话到现实,明格拉早于陈凯歌做过尝试。

把传奇的意念更叠加到美国的土壤上,需要一种超级文学情怀的理想。

《冷山》的精神来自《奥德赛》,在古希腊的神话世界里,传说有一个名叫俄底修斯的勇士,离开妻子远离家乡参加特洛亚战争,战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故乡伊塔刻和妻子珀涅罗珀身边的故事。

伟大的盲诗人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用灿烂和繁复的诗行来吟颂这超越时空的爱情与沉雄的流浪和回归,伊塔刻是光明与神圣、智慧与果感之土地,珀涅罗珀是坚毅与冷静、浪漫与纯朴之人,这漫长岁月是一场对生命意识的最真切的体验。

奥德赛远征用了十年,而回归却也足足用了十年,如此的持久,是折磨更是幸运,最终造就了一段豪迈的传奇,无疑安东尼·明格拉的用心良苦,他从奥德赛的传奇中获得了灵感,决意让尼科尔·基德曼和裘德·洛成为这个古希腊神话现代版的“勇士”和“妻子”。

同荷马史诗一样,《冷山》的情节也有着“双向发展”的特点,通过各自的修行和历练,宣示出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积极方面,并且表达出厚重深刻的时代特征。

但是,像安东尼·明格拉这样对现代文化气息痴迷的导演,当然不会让影片停留于此就此罢休,他想加入女性主义元素,当女人在无望的等待中,爱情究竟能有多大的精神力量,当女人被环境逼迫到难以生存时,她又将如何重建曾经信仰过的天堂,最大的关键在于不能将等待的女人塑造成传统的贤妻良母含辛茹苦,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念清醒地认识发生的一切和即将发生的一切,更坚持不渝地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作为公民和爱人的一切。

而作为一个男人,裘德·洛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人性尊严,正是任何一个女人都向往依赖的天堂。

只是通往这条天堂的路,就像一场徒步旅行,坎坷满布荆棘难行,幸好希望总在不远处。

在当下的电影导演中,尤其是能够拍摄大片的导演中,明格拉是极为独特的,因为他有根,他的根就是文学和传统,厚重的历史感使观众为之喟叹,太多的大导演都去玩特技、科幻、动作去了。

《红娘先生》

剧情介绍 佳斯与莉儿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但因莉儿不满现状,以致离他去。

及后佳斯有机会当上老板,但因资金不足,所以决定给莉儿找个男友,好使他不需要再付赡养费。

不过经过多番波折,佳斯终于明白自己对莉儿仍然是一往情深。

《一屋一鬼一情人》

剧情介绍从前,有两个人,男的叫Jamie(AlanRickman饰),女的叫Nina(JulietStevenson饰),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一对啊!

他们可以一辈子生活在一起,一辈子爱着对方,一辈子享受着对方的爱。

然而,好景不长,Jamie死了。

屋子里,只剩下了Nina和勤杂工与老鼠生活在一起。

她每天浑浑噩噩地过这日子,白天她给外国人上英语课,晚上则面对着无法忍受的剧痛。

 

对于Nina来说,Jamie的死让她的整颗心都碎了,然而更让她不知所措的是Jamie的灵魂回来了!

起初,一切看来都那么完美,生活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温馨和完美,然而,渐渐的,Jamie开始带一些鬼魂朋友们回家来,同时他自己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起来。

《解构生活》

《解构生活》是明格拉留下的最后一部电影,这一次回到都市,这是讲述关于现代都市病的电影,属于雅痞阶层的裘德·洛对于感情生活感到寡淡无味,非得经历非正常的事情才能认识到问题所在。

当他追逐盗窃的小混混时,闯进来自塞尔维亚难民朱丽叶·比诺什的家中,他选择帮助他们但是遭遇误解,由此引发一连串的事件,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彻底的改变,走上不可控制的轨道。

人性闪现光芒,但结尾并不完满,似乎是导演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对于后现代都市充满惶惑彷徨的感觉,至于是直觉、错觉还是真相,现在都不重要了。

安东尼·明格拉-相关评论

编剧是电影的核心

光头的安东尼·明格拉外表略显平庸,他的话语却观点鲜明。

陆川首先询问明格拉电影的编剧情况,明格拉态度明确:

“编剧是核心,导演不参与编剧是可怕的事情,我不但给自己的电影编剧,也参与别人的剧本。

这同写作一样,需要不停练笔。

”陆川说,导演亲自编剧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和胶片。

明格拉大笑,说陆川是一个真正的好导演,但他的观点有些不同,“越是我编剧的作品,我拍摄的素材越多,真正便宜的资源就是胶片。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希望只要我一到片场摄影机就开着,因为我需要一切。

做电影要考虑市场

明格拉的《冷山》《英国病人》都是艺术和商业双丰收的作品。

陆川认为,导演不会过多考虑商业,市场应该交给发行人员去做。

明格拉很坦白:

“许多欧洲导演做了大众不喜欢的艺术片,我虽然也是欧洲导演,但我在保留自己观点的同时,一定会考虑到市场,大多数人进影院来,还是希望找个乐子。

《无极》是部好电影

明格拉的电影中常常有许多大明星。

明格拉表示,更欣赏适合角色且有实力的演员,比如朱丽叶·比诺什拍《英国病人》时在好莱坞名气很一般。

他强调,很多人总把明星和实力派分开,认为这是两拨人,其实不然,“明星并非都是偶然成功的”。

安东尼·明格拉对话中国导演陆川和徐静蕾

  安东尼·明格拉与青年导演陆川、徐静蕾进行了对话。

明格拉觉得中国的电影人是坐在创作的金山上,关键在于是否懂得去挖掘。

明格拉还忠告陆川作为导演有的时候也需要装糊涂。

与徐静蕾的对话则是从她的博客谈起,并开玩笑说他们不会合作。

曾凭借《英国病人》、《天才雷普利先生》和《冷山》等影片蜚声国际影坛的英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与中国青年导演陆川、徐静蕾进行了对话,三人就拍片心得和对电影的理解及感受进行了交流。

会后陆川表示,“与这位大师相比,我远达不到像他那样可以享受电影的境界。

明格拉:

中国电影处在一个创作的金山上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迎来了安东尼·明格拉,他对于中国电影的了解远远超出大家意料,明格拉表示,“中国电影现在所呈现出来的题材和内容只是能够表现的冰山一角,因此对中国电影人来说,不应该会出现题材匮乏的困惑。

“我认为中国的电影人是坐在一个创作的金山上,关键在于是否懂得去挖掘。

”除此之外,明格拉还提到了陈凯歌的《无极》,“前几天我表示了对《无极》的喜爱,结果发现似乎这里的媒体并不这么想。

我觉得《无极》是一部在中国有影响的电影,而电影评论与大众品位毕竟是不同的,因此简单地去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

忠告陆川:

你要学会装糊涂

作为新锐导演,陆川在与明格拉的对话中提到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在执导影片的过程中,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

明格拉笑道:

“我在好莱坞的时候也经常被著名的制片人西德尼催促,他总是希望我能够在短时间里制作更多的电影。

但我觉得我必须在找到最好状态的时候再去进行拍摄,像《英国病人》就整整拍了5年。

不过我觉得作为导演有的时候也需要装糊涂,除非大多数人觉得你的做法有问题,否则的话就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吧,只要你确信你做的是正确的。

与徐静蕾开玩笑:

我们不太可能合作

明格拉与徐静蕾的对话是从她的博客谈起。

徐静蕾表示,“我很享受通过博客记录下我每天的生活点滴,就像拍电影的时候最令我感兴趣的环节是我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的时候,那些真实的东西很让我感动。

”对此明格拉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种工作方式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梦魇,我对观察别人更感兴趣,喜欢保持神秘。

我害怕别人的眼睛对着我的感觉。

”明格拉开玩笑地表示,“看来我们不太可能会合作。

获奖纪录

•最佳改编剧本《冷山》(2003)

•最佳导演《天才里普利》(1999)

•最佳导演《英国病人》(1996)

•最佳电影《英国病人》(1996)

•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英国病人》(1996)

•杰出电影导演《英国病人》(1996)

•BAFTA最佳原创剧本《真实地,疯狂地,深刻地》Truly,Madly,Deeply(1990)

安东尼·明格拉:

近几年最有意思的电影来自中国

 曾经从事剧本创作的安东尼·明格拉的目标依旧是成为一名导演型的作家,把电影拍摄当作摄影机写作的过程。

谈到自己的电影表示在拍摄时候并没有想到票房。

安东尼·明格拉访问上海“公务繁忙”,除了和交大学子分享经验,给上海电影节送来珍贵拷贝,在论坛对话年轻导演,谦虚的他也希望从中国电影、从中国年轻的同行中“取经”。

关于中国电影

记者:

你眼中上海和伦敦的异同点。

明格拉:

上海是一个快节奏、一直处在日新月异变化中的城市,这一点和伦敦一样。

电影就是要反映人的生活的状态,而城市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背景。

于是,电影很多的故事都是以城市为背景叙述着,电影叙述着城市、叙述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

我正在伦敦拍摄一部新的电影,背景就是很大的一个建筑工地,在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最真实、最生动的表现。

记者:

你一直热爱中国电影,这几年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明格拉:

我喜欢中国电影,也看过很多的中国电影,比如陈凯歌和张艺谋的作品,虽说我不是中国电影的研究专家,但过去20年里,从《黄土地》到《红高粱》,确实都拍得很美,很出色。

还有王家卫和姜文也是优秀电影人,我常说:

“近几年世界上最有意思的电影都来自中国。

”不仅李安,张艺谋、陈凯歌也被大家所熟知,昨晚也和刘德华聊了一下,很喜欢他在《十面埋伏》中的表演。

记者:

对中国演员的印象呢?

明格拉:

巩俐、梁朝伟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好演员太多,一两个说不过来,我非常喜欢梁朝伟在《花样年华》中的表演,在香港我儿子买了两大盒金装版。

记者:

你的影片中外景地景色迷人,你上次来中国也去过西双版纳、桂林,是否想把它们收录在你的镜头中?

明格拉:

中国的外景地在记录片中看到过,其实比起优美的环境,我更喜欢严酷的环境,比如沙漠、边远地区,《无极》就在香格里拉拍摄过,很漂亮。

事实上,真正出色的演员即使面对一堵墙也可以演出非常好的戏,像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用16mm胶片的摄影机在一个单调的房间内,照样拍得很有感觉。

记者:

对中国首次尝试拍电影的导演有什么建议?

明格拉:

我需要他们给我建议,我们拍电影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会紧张到忘记摄影机怎么摆放,开拍一部新片的时候大家都是新人。

关于自己的作品:

拍电影时不想票房

记者:

你十五年中拍了六部电影,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位?

是否在意票房?

安东尼:

我每天都努力勤奋的工作,改进自己的工作。

拍电影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什么票房,也没法知道。

拍摄时你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会赢得观众喜欢。

事实上我拍《英国病人》的时候,很多人说没人还要看二战题材的电影,拍完后影评人看了,说法就变成:

“明格拉完全是冲着奥斯卡,冲着拿奖去的。

”短短几个星期,世界完全改变了。

所以没有人可以肯定任何东西。

记者:

你的儿子也触电拍电影了,对他的表演有什么评价?

是否有一天会有一次父子合作?

安东尼:

作为导演,我为他骄傲,作为父亲,我只希望他读完大学。

合作的话,我想他情愿去拍王家卫的电影。

 

英国病人的好影评

    

    艺术之所以不能与道德贴得太近,还在于这样一个无可否认的现象:

在历史上,所谓的“道德”从来没有一以贯之的标准,许多在某一时代被视为天经地义的道德条令,后世却觉得荒唐严苛。

极端的譬如中国宋代开始流播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贞操”观(有女子不慎被男人碰了一下手,竟将自己整只手臂砍下)、印度寡妇为丈夫殉葬的制度;此外如一夫多妻制符合中国古代道德观而不容于现代社会,同性恋过去被视为不道德而现在逐步得到宽容,等等。

尼采一语中的:

“就道德的保守性而言,道德很不道德。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比较公允的结论:

艺术经常无可避免地要表现人们的伦理生活,并或隐或显地表明其褒贬立场。

然而艺术又不等于伦理道德,不能把文艺当成道德课本、简单地用现行标准去褒扬或批判艺术作品。

艺术的教化功能首先在于开拓人的眼界和胸襟,让我们看到广阔而丰富的生活世界,展示情感、精神之各个层次的音调与光谱。

相对于道德,艺术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呈现人的个性,以更为曲折潜隐的力道提升人的精神,张扬人最优秀的本质力量,这才是艺术特殊的伦理意义所在。

    

    

    一般来说,通俗类艺术作品大都不会触犯既定道德习俗,其立场多趋于保守;优秀作品则常常挑战现有规范,呈现出某种复杂含混的状态,但正是在那种复杂含混中,暗示出某种超前性的伦理境界。

伟大的艺术作品将超越一时一地的道德规章,昭示最崇高丰富的理想人性。

    

    

    《英国病人》严格来说不能算“伟大”的作品,从其改编原著、突出爱情故事的设计来看,多少有些煽情、迎合观众的成分。

但它足够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尤其在“爱情与道德”、“战争与道德”两个方面,《英国病人》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并且暗示了某种超前、理想的伦理境界。

  

  

  在道德禁忌中挣扎的爱情——谈《英国病人》(2

  

  TheEnglishPatient/英国病人的评论

  

    《英国病人》的道德禁忌一开始就显露:

嘉芙莲出场时已是有夫之妇。

艾马殊明显地被她吸引,但又强烈地感觉到禁忌横亘在他们之间。

嘉芙莲也对面貌英俊、眼神深邃的艾马殊有感应。

他们在集市上、舞会中不断相遇,二人极力压抑着心中情愫。

直到汽车翻下沙坡,他和她留守待救,晚上又遇沙暴,二人躲进狭小的车厢避难,彼此暗地倾慕的两个人被外力聚拢在一起,终于突破矜持显露心迹。

    

    

    从相识到表白心意,故事都发生在沙漠,这并非偶然:

沙漠这一特殊环境和艾马殊的沙漠学者身份,暗暗促动了故事的发展——

    

    

    沙漠是个道德约束力相对薄弱的地方:

在这里,自然的力量强悍凶猛,文明的束缚与牵绊则暂时隐退。

在这样的环境里,许多文明规则不得不向大自然让步,面对自然的暴力,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彼此相惜的生命、赤诚相对的心灵。

当人与人并肩抵抗自然的暴虐时,容易产生同甘苦共患难的惺惺相惜之感;当人面对博大壮美的大自然时,更能听清自己内心纯真的欲求与渴望。

艾马殊与嘉芙莲的爱情得以暂忘世俗规则,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艾马殊的职业是研究沙漠。

长年与粗旷壮美的自然打交道,使他看淡许多世俗规则:

国籍、国界、政治派别……在宏美壮丽的自然面前,这些概念显得生硬无力。

小说原著中对艾马殊的性情有详尽的描写:

他与考察队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们只“为纬度和七百年前的事而争吵”,“只对不可以买卖的东西感兴趣,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

职业与环境使他成为一个看透文明矫饰、只关注事物本质的人。

    

    

    嘉芙莲外表优雅、内心强韧。

她表面上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

在英国海岸优裕的家庭长大,与青梅竹马的朋友杰佛结婚,并陪丈夫出门考察。

但她内心有强大的能量,并未在这种生活中挥洒尽。

影片为她的“出轨”所作的铺垫是:

她本来并未主动爱上杰佛,在他努力追求下方同意成婚。

嘉芙莲和杰佛的感情是波澜不惊、水到渠成式的。

她心里某个角落似乎还隐藏着一点火种,是青梅竹马的丈夫无法点燃的。

    

    

    影片的场景在沙漠和城市(开罗)之间来回切换,道德禁忌的强弱也随之变化,呈现出“沙漠-弱”、“开罗-强”的态势。

嘉芙莲与艾马殊在风暴之夜后已经互明心迹,但回到开罗旅馆时,她请他进去坐坐,他却停步,用她丈夫的姓叫了她一声:

“基夫顿夫人”,凝重悲伤的两个单词,说明道德禁令已经回到他身上、钳制了他,她黯然转身而去……荒漠代表没有道德束缚的自由天堂,城市则是被文明浸染、被规则切割了的牢狱。

超越禁忌的爱情,在两个世界、两种律令中挣扎。

每一次试图疏离的结果,只是让爱意更深沉热烈,爱情在挣扎中越来越激昂坚韧。

    

    起初这段感情中似乎还有相当成分来自异性相吸的本能冲动,但随着两颗灵魂的日益靠近,爱情越来越深邃纯粹。

就心灵的密合度来说,杰佛反而日益变成外人。

艾马殊和嘉芙莲的爱情放射出越来越美丽和强大的光芒,他们的生命从这爱情中获得最大的狂喜和幸福,再强大的力量——战争、死亡都无法扼杀这份爱情。

观众越来越倾向于同情、认可、赞赏他们。

可以说,这份爱情之所以能战胜观众的传统道德观,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爱情的动人,来自于审美的力量。

    

    

    但从道德角度来说,这种爱情有没有足够的合理性呢?

  

  

  大伦理与小道德——谈《英国病人》(3)

  

  TheEnglishPatient/英国病人的评论

  

    文艺史上质疑婚姻戒律的作品并不少,文学如《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电影如《廊桥遗梦》、《失乐园》、《走出非洲》等等,这些作品里几乎所有的婚姻陷入了乏味无趣的境地,生活有如一潭死水,毫无乐趣,于是主人公在遇到某位充满活力、自由浪漫的外来者时,便不由自主地与之发生恋情。

这样的作品如果出现在19世纪,会显得惊世骇俗,甚至惊动法庭来审理(《包法利夫人》即被当作道德败坏之作审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日后渐渐得到了宽容和理解。

这说明什么?

并不是现代人要彻底废弃婚姻制度,从善意的角度看应该是:

向往自由、丰富、精彩的生活是人类之天性,倘若婚内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少数优质的婚姻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人们就不会质疑婚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