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85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docx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直觉行动思维:

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

也称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

比较:

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

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

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概念:

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判断:

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形式。

推理:

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1、言语的作用有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和言语的交流功能。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

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3、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4、思维的特性包括:

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概念、判断和推理。

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

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

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期。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的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的。

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三、选择

1、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碰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说“让我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指:

(D)

A想象活动B、知觉活动C、记忆活动D思维活动

2、思维反映的是(C) 

A、事物的个别属性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B、事物的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C、事物的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D、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3、“乌云遮月,有雨不到半夜”这一论断反映了思维的(A)

A、间接性B、概括性C、灵活性D、独立性

4、“液体是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流动的物体”这一论断反映了思维的(B)

A、间接性B、概括性C、灵活性D、独立性

5、我们在头脑中把槐树分解为根、茎、花、果实等来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是(A)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6、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来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C)

A、抽象B、概括C、具体化D、综合

6、“青年人应该有朝气、爱学习、讲文明、有礼貌”;“我是青年人”;“我应该有朝气、爱学习、讲文明、有礼貌”。

这一思维形式称为(C)

A、概念B、判断C、推理

7、儿童市委的发生期是在(B)

A、0到一岁B、一岁半到两岁C、三岁到四岁D、四岁到五岁

8、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

“摆的是高楼,摆的是大桥”等,这种思维是()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9、老师提出"砖头有什么作用"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贮于(C)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10、人们凭借判断、推理和概念来进行的思维,叫(D)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四、简答

1、为什么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答:

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心理,主要是在和成人的交际过程中吸取人类经验耳发展起来的。

言语产生之后,儿童就可以通过和成人的言语交际解那些自己直接经验之外的事物,心里反映这件成为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综合。

即使是刚刚掌握言语的幼小额头太,其心里反映的内容也远比他自己下一的直接经验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同时也深刻得多。

更重要的是,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

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的得到改造。

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发展学前儿童的言语?

 

学前儿童言语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以后一生语言的发展。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和活动的机会。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3、什么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开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二)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五)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六)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七)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5、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不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

(二)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发展语言。

(三)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前儿童多想、多问,激发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

(五)开展各种游戏(智力游戏、教学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1、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2、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比较性观察、个别物体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等几种。

4、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

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5、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6、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10、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理论性问题是一种需要高度的理论来解答的问题,或者是它的答案相当复杂,孩子无法真正地理解。

2、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3、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4、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6、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7、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8、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0、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

1、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2、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

是自然观察评价方式。

3、问题测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5、区角活动包括学习性区角活动和游戏性区角活动等二类。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7、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矫正系统。

9、在我国的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

课程、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

10、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原则有:

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C)。

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3、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

4、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A、乾隆B、同治C、嘉庆D、光绪

5、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

科学是关于(C)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D、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1、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C)。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2、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

3、“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4、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B、乌龟、金鱼、蝌蚪、蚕C、蛇、金鱼、泥鳅、蝌蚪D、乌龟、甲鱼、娇凤、蚕

5、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D)。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2、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这类问题属于(C)A、简单性问题  B、操作性问题 C、理论性问题 D、直白性问题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1、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

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

2、“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

3、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4、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 A)。

A、观察法B、测量法  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

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B、问题测试、选择测试C、匹配测试、情境问题测试D、匹配测试、选择测试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因其是有关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因此就被命名为科学经验。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概括的结果。

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紧密联系。

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内涵的获得。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主要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

指所选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

(2)启蒙性:

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即能够理解和接受。

(3)系统性:

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

(4)时代性:

指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5)地方性:

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6)季节性:

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季节性原则:

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请简述教师在小实验中的指导要点?

为了使学前儿童的操作试验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为学前儿童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

简单、方便使用、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数量的材料和用具..第二,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第三,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第四,交待实验规则并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

..教师演示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预备性试验;第二,要使每个学前儿童看清试验过程;第三,演示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前儿童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4、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

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运动性游戏三种。

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儿童发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如下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是专门化的,而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综合影响。

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和家长一起学科学,自然、轻松、生动、有趣,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一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理的社会资源

要充分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二)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例如:

在参观植物园以后,可以引导学前儿童种植一些花卉,并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试验和讨论。

1、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做中学”是建立在儿童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利用他们渴望观察、触摸、用手制作的愿望去建立起一个基础的但又是连贯的科学知识体系。

“做中学”所探讨的问题,都是儿童所接触到的日常生活。

儿童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周围,去解决问题。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做中学”强调不仅使儿童了解科学的成果和理解科学的过程,而且使儿童带着问题做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对儿童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做中学”强调让儿童在科学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二不是他人的努力去完成任务。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做中学”强调儿童的猜想、试验、记录和交流环节。

科学探索使儿童的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儿童能非常个性化的描述自己的发现。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