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61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应急大比武应急管理知识题库.docx

绵阳市2012年卫生应急大比武卫生应急管理练习题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8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3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7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35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38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40

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2

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46

四川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48

四川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49

四川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5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51

重要文件 57

规划、工作规程、技术、培训方案 6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

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5.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

6.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

7.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8.(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9.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

10.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11.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

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

D.直线通道;

12.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7月10日;

C、2007年9月20日;

D、2007年10月1日

14.“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法律

15.(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D、增加二倍

17.(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财政部门

18.(A)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A、县级人民政府;

B、企业事业单位;

C、上一级人民政府;

D、社会团体

19.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D、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

20.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D、控制

21.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22.(A)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公安部门

23.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民政部门

24、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A)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

A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B三个以上区域的

C四个以上区域的D五个以上区域的

25、(B)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A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D安全监管部门

26、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B)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2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确定的部门;

29.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BD)。

A.统一;

B.正确;

C.全面;

D.及时;

30.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

B.股市暴跌;

C.金融机构倒闭;

D.金融危机;

31.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

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

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

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3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ABC)通报。

A.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当地驻军;

C.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

D.友好城市;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ABC)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C.配备必要的器材;

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3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

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C.组织报道;

D.举行新闻发布会;

35.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

A.强制执行;

B.疏导交通;

C.控制事态;

D.维护社会秩序;

3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三、判断题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39.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4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4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42.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

4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

4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45.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4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47.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48.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质。

4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灾害防御设施。

5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5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52、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

53、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一、选择题

1.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

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C.1989年2月2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C)为主的方针。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艾滋病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 B)决定并予以公布。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A)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B)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疾控机构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C ),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标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B)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A.各级医疗机构 B.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卫生标准。

A.国际 B.国家 C.地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C)。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进行严格消毒。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按照其提供的卫生要求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B),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A.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部门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C)报告。

A.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人员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A)原则报告。

A.属地管理B、就近C、分级按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B )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7.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

C.省政府

D.国务院

18.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A)。

A.医疗机构

B.卫生防疫机构

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

D.以上两个机构均无权

1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是由(B)进行。

A.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D.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0.被炭疽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B)厘米厚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A.8厘米

B.10厘米

C.9厘米

D.7厘米

21.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C)决定并宣布。

A.任何人

B.任何机关

C.原定机关

D.当地政府

22.撤销传染病防治紧急措施的条件有(D)

A.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得到有效的隔离治疗;病人尸体得到严格消毒处理;

B.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已经过消毒等卫生处理;有关病媒昆虫、染疫动物基本消除;

C.暴发、流行的传染病病种,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发现新的传染病病人,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D.以上均正确

2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的具体预防、控制措施由(A)制定。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地方政府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截至目前有(C)种。

A.23种

B.27种

C.25种

D.26种

25.截至目前,乙类传染病中新增加了(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

B.炭疽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黑热病

二、多选题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ABC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家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27、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ABCD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早发现 B.早治疗 C.早隔离 D.早报告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ABC)类

A、甲类B、乙类C、丙类D、普通

29、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ABCDE)

A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B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D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E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30、传染病暴发、流行必要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ABCDE)紧急措施。

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D、控制或者捕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E、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31、下列医疗机构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ABCDE)

A、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B、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C、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D、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E、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32、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做出怎样行政处罚。

(AB)

A、予以取缔

B、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C、吊销卫生许可证

D、以上都是

33、下列采供血机构的那些行为属于违法(AB)

A、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B、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

C、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5、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

3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

37、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38、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

39、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

40、甲类传染病要求24小时内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

4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

42、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

4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其通过时间是:

(A)

A、2007年2月28日B、2009年2月28日C、2008年2月28日D、2009年3月28日

2.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A)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A、食品安全B、食品卫生

C、商品定价D、食品认证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A)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A),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A食品安全管理制度B、卫生管理制度

C、经营管理制度D、认证制度

5.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A)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A.产品合格B.进货票据

C.认证标示D.生产证明

6.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A),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A.出厂检验记录制度B.统计制度

C.审核制度D.发货记录

7.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8.国家建立(A)制度。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