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71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报告.doc

北京航空肮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北京实践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题目:

关于在京外国留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

2014级

小组成员:

国仁、张帅、柏逸阳、孙新雨

日期:

2015年7月30日

摘要:

我校华南师范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并建立了国际文化学院,至今每年已有10000多名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到我校学习。

虽然为了帮助各国留学生了解广州,适应在华留学生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留学生活动,但是中国学生对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应状况却知之甚少。

了解调查外国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现状有着重要且特殊的意义,不仅帮助本部中国学生了解外国留学生生活的点滴,促进交流,也为改善外国留学生生活各方面状况献出绵薄之力。

因此,在调查华师外国留学生如生活住宿等方面的适应状况的同时,本小组着重调查了华师外国留学生与本部中国学生的交流情况,以探索留学生在此方面的适应状况,旨在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了解与沟通,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华师。

关键词:

留学生,生活适应,交流,现状,问题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

我校一直以来都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并建立了国际文化学院,为中外学生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但是中国学生对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应状况知之甚少。

为弘扬华师友爱互助的精神,促进校园和谐发展,中外学生友好相处,本调研小组决定有针对性地开展此次关于华师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情况的调查。

据前期调查得知,华师多数外国留学生来此就读的目的和意义大部分在于学习中文,提高自己在中国社会的社交技能等等,为自己今后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学好一门外语最好的方式便是融入环境,越多的交流对学习一门语言与文化帮助越大。

因此,在调查华师外国留学生如生活住宿等方面的适应状况的同时,本小组着重调查了华师外国留学生与本部中国学生的交流情况,以探索留学生在此方面的适应状况,旨在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了解与沟通,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华师。

(二)调研目的与意义

了解调查外国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现状有着重要且特殊的意义,不仅帮助本部中国学生了解外国留学生生活的点滴,促进交流,也为改善外国留学生生活各方面状况献出绵薄之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外国留学生具体在住宿、饮食、文体,尤其是与中国学生交流等方面的适应情况,并且分析各种不适应情况存在的原因,对外国留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华师学校生活提出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反馈,以集合各方力量改善不利于外国留学生融入华师大集体的相关因素,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一个容易适应、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

(三)调研思路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华师外国留学生基本情况做大致的了解与调查。

通过参与汉语角活动利用访谈法对华师外国留学生进行抽样访谈,调查其生活适应情况,主要从四个方面调查。

住宿方面

饮食方面

文体方面

与华师中国学生交流方面

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设计针对华师中国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其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情况。

统计问卷数据并进行图表分析,同时结合访谈结果,总结分析华师外国留学生在以上四个方面尤其是交流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华师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各方面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简要阐述各种不适应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同对象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将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反馈给相关部门。

同时站在学校角度,为促进外国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站在华师外国留学生角度,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围绕使其更快更好适应华师生活,融入华师大家庭提出切实合理的建议。

站在华师中国学生角度,为促进加强与其华师留学生交流了解,增进彼此感情,从而进一步帮助留学生更好适应华师生活提出简单易行的建议。

(四)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法

①实地考察法:

在确定了调查主题之后,我们的小组成员便前往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楼以及留学生公寓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初步了解留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

②查阅文献法:

为进一步了解留学生的生活情况,以便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利用互联网和学校图书馆等的资源,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接下来的访谈和问卷做好了准备。

③访谈法:

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汉语角”活动,与留学生聊天,并对部分留学生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在华师的生活适应情况。

本次访谈人数为15人,共完成15份访谈记录表,附录附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3份访谈记录表。

④问卷调查法:

设计并发放以华师非留学生即中国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调查其与留学生的交流了解情况,为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生活适应状况尤其是与中国学生交流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76份。

问卷回收率达98.89%,有效率达98.87%。

2.数据分析法

①SPSS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SPSS软件处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

②Excel数据处理方法:

在Excel上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科学的统计结果,并制作成图表。

二、分析过程

(一)住宿情况分析

1.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教育也要走向国际化,2013年11月25日,(来自人民网),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部委微博开放日”活动中提到,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已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

也就是说来华留学生人数继续增加是必然的趋势,全国高校大多都将迎来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作为全国首都的北京也不例外,因此改善留学生的住宿条件势在必行,在此之前,必须先了解北京留学生的住宿条件。

【图:

清华大学留学生宿舍】

而由于住宿问题需要当面咨询才能得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故此我们小组采取多人访谈的形式,访谈了2位留学生,在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出,目前清华外国留学生的住宿现状如下:

①国留学生宿舍位置

目前华师外国留学生宿舍位于清华大学东北门旁边。

【图:

留学生公寓】

②住宿学生国籍

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接壤的邻国,也有不少来自欧美等国。

总体来说就是不同国家的学生“汇聚一堂”。

②宿费用

每月1200元。

④住宿人数

目前留学生宿舍有单人宿舍也有双人宿舍,依据学生自己喜好选择宿舍,如我们访问的一名韩国学生就是住单人宿舍,觉得双人宿舍空间太狭窄,还有两位印尼的留学生觉得学生宿舍空间太小,到校外自己租房的情况;

⑤宿舍设备

无论是单人间还是双人间都有独立的厕所,浴室,配备有空调、完善的水电设备,还有校园网,网速良好。

⑥宿舍安全

通过我们实地调查发现,留学生宿舍的安全比较有保障,有保安轮班守门,晚上还有夜巡。

经访谈,调查对象也表示宿舍安全不存在问题,没有发生什么偷窃、丢失财物或外来陌生人擅入的情况;

⑦舍友之间的交流

由于设有单人间宿舍,住宿生之间的交流较少,经调查反映,同一语言班的学生之间来往较多,如果不同语言班,基本上很难交到朋友,即使宿舍离的近,来往也很少。

⑧留学生校外租房情况

访谈发现,不在宿舍住而选择在校外租房的留学生占有一定比例(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没能统计出确切的数据),而校外租房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在离校不远,交通便利的地段,以与华师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和来自同一国家的留学生)合租的居多,与中国人合租的较少。

2.存在问题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华师留学生住宿还存在不少问题,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校住宿费用与服务质量不匹配

留学生宿舍目前的住宿费用为1500/月,相比较于其他学生宿舍从最低价位到最高价位,分别由每年500元、750元、1000元、1500元、1600元不等,而留学生宿舍每年约12000元。

住宿费用对比其他中国学生的住宿费用,差价较大,容易引起留学生不满情绪。

加上宿舍费上涨尺度较大,但相关的服务却并不完善甚至较为懈怠,与高额住宿费并不匹配,因此容易导致负面影响,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留学生对此表示不理解甚至无法接受。

(二)饮食情况分析

1.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及对留学生进行访谈,我们总结出目前外国留学生在饮食方面的适应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饮食能较快适应,总体能习惯在校饮食。

通过参与汉语角与华师外国留学生聊天及进行个别单独访谈我们可知道,大部分留学生能够适应华师的饮食,这主要与华师留学生多数来自周边国家为主。

在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留学生中,多数为热带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气候温暖湿润,与中国尤其是位于中国南部的广州在气候上悬殊较少。

因此这些国家与我国尤其是广州在饮食方面也一脉相承,使得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能较快且较好地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等。

除此之外,留学生中来自日韩俄罗斯等亚洲国家或欧美国家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中华美食全球闻名,这些国家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或位于纬度较高的位置,天气较为寒冷,食物种类相比我国较少,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在华师能够品尝到更多不同的食物种类及口味,因而也能较好地适应在校饮食。

②食堂用餐较少,饮食地点倾向于校外。

在聊天和访谈中我们得知,在被问到经常到哪里就餐时,许多留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华师西门。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不少留学生是自己或与朋友一起在校外租房居住的,离居住地方近是他们经常选择西门就餐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华师地处天河区繁华地段,华师西门配备有地铁站、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为留学生经常出行游玩,熟悉广州,感受广州文化带来极大的交通便利。

同时,我们认为多数留学生经常校外就餐,除了距居住地近、交通便利等,更重要的是学校食堂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

可以推测学校食堂的饭菜或者不合乎留学生的饮食习惯,或者留学生自身担心在不好识别的情况下违背宗教信仰。

朱敏,陈慧:

《北京高校的外籍师生适应问题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3期。

2.存在问题

通过对留学生在华师饮食适应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留学生在饮食适应情况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多数留学生选择经常在校外用餐,这不仅不利于留学生身体健康,更减少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渠道,不利于留学生未来的发展。

①饭堂环境、卫生等满意度一般,仍需改善。

通过与留学生聊天、访谈等形式我们了解到,多数留学生对于学校饭堂的环境及卫生等情况评价一般。

但是仍然有留学生提出如饭堂有异味等难以适应的状况,因此我们建议学校饭堂能加强用餐环境及场所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毕竟学校强大的后勤系统保障的不只是华师的中国学生,也有同样作为华师一份子的留学生同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的体验与满意度也是体现学校甚至是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食物种类及口味不够丰富。

从实地考察及聊天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学生对于饭堂最大的抱怨便是食物种类不够丰富。

华师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地处亚热带或热带的东南亚国家,也有来自位于亚欧东部的日韩俄罗斯等国家,还有来自位于亚欧大陆内陆的中国各个邻国,更有来自欧美等国的白人同学。

虽然华师饭堂的食物质量与数量在各大高校中早已远赴盛名,但是作为拥有庞大数量留学生的高校,更应注重食物的种类口味是否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基本需求。

从现状分析中我们已得知,多数留学生选择经常在华师西门而非华师饭堂就餐,最重要的原因肯定是学校食堂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其中当然包括食物种类丰富度不够这一原因。

经常校外就餐会使食品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与了解。

因此我们建议,饭堂可以多开设几个留学生专用窗口,专门提供各国的特色食物,尽量平衡调和各国学生的口味偏好,最大化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留学生能较快适应华师生活尤其是每日必须的饮食。

③学校为留学生考虑不周,待遇相比之下略显不公。

在前期的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田家炳楼旁边有一间餐厅,起初我们以为那是学校专门为留学生设置的餐厅,后经询问查实才知那是专门供学校外籍教师使用的餐厅,留学生只能像中国学生一样到三大饭堂用餐。

华师每年招收几百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且据调查资料显示,留学生的学杂费及住宿费与中国学生相比都高出一定数额。

但据我们调查得知,许多留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无论是住宿还是饮食等其他方面的满意度都不是太高,他们认为付出的与得到的服务不成正比。

在饮食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学校饭堂很少或基本不会考虑到留学生对食物口味或种类的需求。

如在访谈中有韩国学生提到,学校没有为他们设置专门的饭堂没关系,但是三大饭堂的菜太油腻了,韩国人吃不惯。

包括第②点提到的食物种类丰富度也同样是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有条件有基础的情况下,尽量不影响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前提下,能够考虑为我校外国留学生设置专门的食堂,让他们能从基本的温饱问题上更快更好地适应华师生活。

(三)文体情况分析

校园文体活动是联系学生的纽带,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催化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体活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大学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文体活动既是作为同学们在课余放松解压的一种休闲形式,又能为忙于各自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的实践平台,还是学生们展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的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现状分析

文体活动作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华南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开展健康有益、广受欢迎的文体活动,创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我们开展了这次以访谈为主要形式的研究工作。

①文娱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文娱活动方面,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我校有为外国留学生举办过各种节日晚会、歌舞比赛等, 如2012年5月,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举办了以“Let's dance”为主题的活动,包括国标舞表演、现场教导恰恰舞、游戏等环节,活动现场气氛融洽,充满欢声笑语。

但是,许多留学生对这些活动并不太了解,参加过的人较少,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有部分留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为他们举办过这些活动,更不用说参与了。

而大部分留学生都表示,他们对文娱活动还是挺感兴趣的,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

此外,许多留学生都对旅游等活动感兴趣,这类活动不仅新鲜有趣,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在中国的生活。

因此,我校不仅应该多为外国留学生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到这些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多为他们举办一些旅游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了解。

②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体育活动方面,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有为外国留学生举办过各种运动会、球类比赛等,大多数留学生参加这类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还是有部分留学生对这些活动不太了解。

而大部分留学生都表示,他们对体育活动都挺感兴趣的,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

此外,还有留学生向我们反映,他们刚开始到华师的时候没有人向他们介绍学校的体育设施,比如有一个韩国留学生表示,他们刚来华师的时候不知道哪里可以打羽毛球,等过了两个月之后他们才知道,所以他们希望学校可以从一开始就向他们介绍学校的体育设施,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

因此,学校不仅应该多为外国留学生举办各类体育活动,而且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到这些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学校也有必要做好为新生介绍我校所配备的基础设施的工作,满足留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让留学生们更快地适应在华师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华师这个大家庭。

③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的现状分析

【图:

乒乓球室】

【图:

公体楼】

在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方面,留学生们经常去学校田径场和公体楼锻炼身体,因为这两个地方离他们的院楼和宿舍楼比较近,而且运动场所的环境和运动设施也还行,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公体楼的羽毛球馆内没有安装空调,以至于夏天运动的时候实在是太热了。

另外。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学校的运动场所及其运动设备有部分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了损坏,因此,学校应当定期对校内的运动场所及其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保证其有用和安全,还可以适当地在羽毛球馆等室内运动场所内安装空调等硬件设备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2.存在问题

①现有文体活动数量不能满足留学生需求

我校目前虽然有定期为留学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认为我校现有的文体活动数量太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学校和学院资源有限,为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精力、物力、财力被着重放于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方面,而开展文体活动所需的资源难以与教学资源共享,造成了活动次数有限、覆盖对象有限等问题,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往往是固定的一个群体,大多数留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多。

第二,留学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他们对文体活动的种类要求也比较全面。

传统的球赛、歌舞晚会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追求新鲜、渴望挑战的新需求。

而且,为了提高中文水平、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广交中国朋友,旅游、与华师中国学生联谊等新形式的活动越来越吸引留学生们的目光,他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依靠学院提供的文体场所、平台来丰富生活、提升自我,而是渴望更多地走出学院,与华师中国学生共同参与文体活动,广交中国朋友、开阔视野。

因而,他们对学院内单纯面对留学生的文体活动参与得并不积极。

②文娱活动开展较体育活动更为贫乏

体育活动的开展较为简便,像篮球、足球等大众运动,校园内可供活动的运动场所较为充足,活动准备起来比较简单,对硬件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另一方面也能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因此,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要多得多。

但文娱活动却不同,它对场地、设施、道具都有一定的要求,组织者需要投入充足的资源,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乐器、音响设备,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一台晚会、一次比赛,往往还需要多次的彩排,多方面的配合,投入的精力很大。

而参与者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对参与者的能力又有一定的要求,许多艺术特长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培养。

尽管许多留学生都多才多艺,但由于文化差异较大,不同的技艺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在各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自然也就更多地选择了开展体育活动,所以才会出现调查结果中留学生参加文娱活动比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较低的现象。

但从全面提高留学生素质、丰富留学生生活的要求出发,体育活动并不能取代文娱活动对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加强艺术教育工作,促进文娱活动的开展。

③留学生需求层次不尽相同

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我校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层次多样,既有具有一定文艺、体育基本素质的学生也有普通大众,既有需要提升专业技能的也有需要普及基本知识的。

单一层次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因此我校会举办一些不同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但是,留学生由于人数较少,一些活动难以开展,所以我们为他们举办的活动层次比较单一,吸引的对象群体也比较少,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文体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一批熟悉的面孔,喜欢这项活动的同学会一直参与,而对其他同学似乎总是缺乏吸引力。

因此,留学生只有参与到华师中国学生的文体活动中,才能真正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由于华师中外学生交流、互动得比较少,所以在中国学生组织的文体活动中还是很少能够看到外国留学生的身影。

④满足娱乐需求与提升精神内涵不平衡

校园文体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劳逸结合、调节情绪,从而更好得再次投入学习中。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留学生们参加文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解压同时锻炼身体、扩大人际交往。

现有的文娱活动基本都能满足留学生这些方面的需求。

但是,我们仅仅关注到了文体活动应有作用的一个方面。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开展这些活动还应有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那就是陶冶情操、促进文化交流、培养人文精神、提升精神内涵的作用。

体育比赛在帮助我们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我们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文娱活动则在培养审美素养、促进文化交流、弘扬真善美、锻炼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果我们仅仅认为开展活动是为了让留学生们开心、放松,而不注重通过活动达到提升精神内涵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我们的文体活动就只能停留在低俗的趣味性阶段,我们就不会思考如何前进,文体活动将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点心,而不是营养丰富的一道可口佳肴。

(四)交流情况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

为调查全面地调查留学生的情况,进一步探索留学生来华原因以及生活适应状况方面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小组设计并发放了以华师非留学生即中国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76份。

问卷回收率达98.89%,有效率达98.87%。

以下为调查问卷的图表分析。

【基本信息】

性别_______学院_______年级_______

在接受调查的年级比例中,11级即大三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为86%,其次为10级与12级即大四与大二学生。

此份问卷的发放主体11级学生在华师的时间足够长,对学校的了解足够多。

另外问卷兼顾发放其他年级学生,且将数量控制在10级>12级>13级与研一学生,使整份问卷具有代表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