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90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考察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考察报告.doc

《云南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考察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考察报告.doc

专业考察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时间: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

地点:

考察内容:

一.昆明 

四季如春是昆明最大的特色。

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关于昆明的美景)

世博园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

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

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

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

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

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

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

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二.丽江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一、古街 

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

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二、古桥 

众多古桥交织错落 ,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三、代表性建筑 

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例如木府、福国寺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纳西族披星戴月)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

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

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

1、满足生存需要的保护性功能 

 2、顺应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功能 

 3、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4、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 紧紧围绕人生四大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及其他伦理纲常规范的服饰制度,既是传统礼仪的一种物化形式,也是俗尚伦常特殊的外化标签。

) 

5、美化身体生活的保护性功能 

三.大理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照壁)

白族人家建房时,首先在朝东建一堵墙壁,让早晨的阳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给全家带来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也称为“风水壁”。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古城和喜洲为代表的典型的白族民居,吸收了中原汉式民居以庭院为中心的组合方式,结合本地区气候、本民族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等基本的平面形式;建筑正向坐西朝东,背靠苍山,西面洱海;在石材的使用、外墙山花及腰檐的绘饰、门楼的重点装修、照壁的檐饰及彩绘、门窗的精雕细刻及庭院环境的绿化处理等方面都是独具匠心。

一般在照壁的周边上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

(门楼)

白族人家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都集中在这个门楼上。

  从门楼建筑水平的高低,精致的的程度,用料的讲究,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

门楼装饰的种类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云、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一座中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玲挑剔透、雄浑稳重和美观大方的综合艺术的建筑。

鱼的形状,要的是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在门口的石础上一般雕龙刻虎,有镇宅保平安之意。

用大理石、花砖、青砖、木雕等共同组成斗拱重檐,屋脊、墙脊做成翘角,远远看去整个门楼好像振翅欲飞,在动感中体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

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

(精致的门窗)

民居中门、窗总是人们最费心装饰的部分,不论南方、北方民居门窗的艺术都是开启当地文化艺术的一把钥匙。

而白族人民居中的门窗更是精心雕刻而成。

正房中间的门,白族称之为“格子门”的地方是木雕艺术最精彩的地方,整个“格子门”有三合六扇,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面部分多雕刻镂空的历史人物和花鸟图案,便于采光和空气流通,中、下部分则用浮雕来装饰,常见的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梅花报春”等图案。

更有精彩的在“格子门”的上方雕以多层的透雕,层层相连,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木雕)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

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

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画壁)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

包括:

白族飘带;白族首饰;白族童帽;白族头巾;白族绣鞋

白族头饰——“风、花、雪、月”

总结:

曾看过一句话:

所谓的成长,多半是在路上。

这次的云南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行走在云南,以自然为课堂,以现有的建筑景观为导师,我觉得我有学不完的知识。

云南各个地区的代表建筑,细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很有讲究,每一个小细节的设计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美好的情感寄托。

这对我在以后的专业和生活方面都颇有影响。

 

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一个民族的建筑不仅仅是他们挡风避雨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交流、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

解读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建筑,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追求和谐的自然观

二、敬神析福的宗教观

三、规范社会秩序的伦理观

四、自然与文化相融的审美观

对云南建筑种类的概括,一个“丰富”远远不足。

无论是其分布范围、建筑式样,还是其建筑材料的原生性方面,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都让我目不暇接。

每一个建筑的文化意义也都让我感叹不已。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

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不论是各个民族的住房建筑还是民族服饰,都丰富而复杂却很有意义。

实习评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习成绩评定: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