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00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docx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北京自考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整理版2002~2010第二部分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则11%

1: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假设和非科学假设的主要区别是(D)1P5

A.可控性B.逻辑性C.预测性D.可测量性

2.信度和效度的差别在于,它们所涉及的误差是不同的,信度考虑的是下列哪种误差的影响(A)1P9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操作误差D.仪器误差

信度:

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

效度:

当自变量确实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1环境特点自变量:

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自变量,几乎没有不用时间做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2被试特点自变量:

一个人的各种特点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3刺激特点自变量:

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的不同反应。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于主试给予的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3.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是(D)1P10

A.冯特B.费希纳C.霍尔D.詹姆斯

4.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B)1P10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

5.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于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D)1P10

A.冯特B.詹姆斯C.费西纳D.霍尔

6.下列哪位科学家采用反应时间的实验,测量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A)1P11

A.赫尔姆霍兹B.冯特C.韦伯D.费希纳

7.《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D)1P12

A.韦伯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费希纳

8.费西纳定律认为,感觉量和刺激量之间是(C)1P12

A.线性关系B.幂函数关系C.对数关系D.非线性关系

费希纳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

一门研究身心之间或心物之间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9.《论触觉》的作者是(D)1P12

A.费希纳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韦伯

10.《论记忆》一书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著作(C)1P13

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

11.《对感官直觉学说的贡献》的作者是(B)1P13

A.韦伯B.冯特C.斯蒂文斯D.费希纳

12.研究者公开其观察身份,但要充当某种角色参与被观察群体的活动,这类观察着被称为(B)1P21

A.完全的参与者B.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C.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D.完全的观察者

2:

多项选择题

1.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BD)1P19

A.直接观察B.自然观察C.间接观察D.实验室观察

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

1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a自然观察法:

指的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

规则:

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不得干预正在进行的活动。

用途:

自然观察不能对因果现象提出解释,所记录下来的只是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

可以从中提出问题,提出假想,可能的话就用试验方法来验证,这就是观察法的用途。

b调查法:

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如何。

作用:

澄清事实,扫除不实的流行传闻。

调查法要注意:

1调查对象的样本要随机选取,负责不仅达不到调查的目的,反而会歪曲事实。

(分层随机样本和成团采样方法)

2调查问题的设计:

调查的问题必须表达准确,不能有歧义。

还应避免把自己的意图带入到问卷中。

C相关法:

人们可能用相关方法决定两种测量是否相关,但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两个因素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一个是另一个的起因。

为什么使用相关法?

1有时候使用实验方法研究是不道德的

2有些资料显而易见,唾手可得。

3在应用心理学领域相关法十分有用。

D个案法:

又称个案历史技术,是对某一特殊任务的深入研究,因此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但由于着重于差异,通常难以从个案材料中抽出一般性的结论。

2.非直接观察可以使用的材料有(ABCD)1P20

A.录音记录B.录像记录C.档案D.原始言语记录

3.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ABC)1P22

A.邮件调查B.电话调查C.个人访谈D.自然观察

4.要开展一项心理学的研究,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应该包括下列哪些成分(ABCD)1P27

A.变量B.样本C.设计D.分析

 

3:

填空题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

1P10

2.韦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有两个主要的贡献:

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的概念;

二是提出了韦伯定律。

1P12

3.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它们是无意义音节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1P14

4.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1P19

5.调查研究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被试的机体变量;另一类是被试的反应变量。

1P22

6.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变量、样本、设计和分析四个重要成分。

1P27

4:

名词解释

1.操作定义:

为了产生或测量某个概念而用操作过程来解释概念。

1P7

2.定量研究:

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

1P15

3.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P22

4.个案研究:

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1P23

5:

简答题

1.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1P14

答:

1.定量研究:

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2.定性研究:

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

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3.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

1..纯定量研究观点;

2..质量资料可以量化;

3..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

4..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

5..纯定性研究观点。

2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1P17

答:

1.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

3..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4..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

 

3.试述实验法的优点1P17

答: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

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简单地说:

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4.简述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类型。

1P18

答:

1.非实验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

2.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1..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3.非实验方法包括:

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

1..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收集科学事实、获得经验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2..调查法:

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的目的通常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意见,澄清事实。

3..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个案研究:

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

5.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1P26

答:

1.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2.心理学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

3.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是定性结构的规律。

4.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

5.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6.简述如何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

1P27

答:

心理学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严格控制的调查、测量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研究计划包括以下4个重要成分:

变量: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变量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因为有这种改变,才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比较。

样本: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

样本是指我们要研究的个人或群体。

设计:

我们如何进行研究?

设计是指研究的总体结构和策略,它是一个实验研究的核心部分。

分析:

我们将获得何种实验数据?

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

当设计和测量变量的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数据收集后的统计或其他分析方法。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14%

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机体变量(B)2P32

A.任务难度刺激特点自变量B.个性特征被试特点自变量C.时间环境特点自变量D.指导语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变量:

就是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1刺激特点自变量:

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

如灯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单词出现的频率;肯定句与否定句;

2环境特点自变量:

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处不在的环境特点自变量,几乎没有不用时间做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

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性格特征,左手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加以改变。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通常是由主试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2.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C)2P33

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

3.在迷宫学习实验中,不同组被试学习的迷宫的复杂程度不同,这里迷宫的复杂程度就是一种自变量。

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自变量(B)2P33

A.环境自变量B.任务自变量C.指导语自变量D.被试自变量

4.考察因变量的可靠性的指标是(B)2P34

A.效度B.信度C.敏感度D.可控度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被试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信度:

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效度: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的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自变量有两种:

1高限效应:

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被试都获得了很好搜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

2底限效应:

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被试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

额外变量:

自变量之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叫做额外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保持恒定

自变量的可控性:

只要把足以影响因变量一些因素控制好,实验结果就是可靠的。

自变量的混淆:

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就叫做自变量烦人混淆。

也可以说,额外变量是潜在的自变量。

5.考察因变量的有效性的指标是(A)2P35

A.效度B.信度C.敏感度D.可控度

6.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说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A)2P35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统计效度D.结构效度

7.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C)2P35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结构效度D.统计效度

8.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指标来表示(A)2P35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

9.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B)2P36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统计效度D.结构效度

10.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是下列哪种效度的一个指标(B)2P37

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结构效度D.统计效度

11.如果试验数据确实表示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我们就说下列哪种效度比较高?

(D)2P37

A.内部效度B.结构效度C.外部效度D.统计效度

12.取样时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这种取样方式称为(A)2P47

A.配额取样B.分层取样C.雪球式取样D.成团取样

13.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C)2P49X2

A.越大B.不变C.越小D.不确定

2:

多项选择题

1.如果我们要研究拥挤程度和任务难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所涉及的自变量类型有(BCD)2P33

A.被试自变量B.环境自变量C.任务自变量D.指导语自变量

2.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AB)2P33

A.噪音B.时间C.个性特征被试特点自变量D.指导语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3.下列哪些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BC)2P33

A.性别B.温度C.拥挤程度D.动机

4.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哪些特点(ABCD)2P34X2

A.有效性效度B.客观性C.数量化D.可靠性信度

5.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ACD)2P36

A.其他人群B.其他研究C.其他环境D.其他时间

6.下列哪些是变量不敏感的例子(ABCD)2P37

A.高限效应B.地板效应C.低限效应D.天花板效应

高限效应:

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7.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其中包括(ABD)2P39X2

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

自变量之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叫做额外变量。

8.为了避免出现自变量混淆,可以对额外变量采取的实验操作有(ABC)2P39

A.消除B.保持恒定C.随机化D.不干预

自变量的混淆:

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烦人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9.随机取样的方法有(ABD)2P45X2

A.随机数字表B.计算机选择C.配额取样D.人工选择

10.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ABCD)2P46

A.分层取样B.成团取样C.配额取样D.雪球式取样

11.大样本不仅费钱又费时,而且会掩盖(BC)2P49

A.抽样偏差B.不适当的设计C.被试变量D.实验效应

3:

填空题

1.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2P29

变量:

就是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2.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2P37

3.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

但大样本也存在着弊端,不仅费钱又费时,同时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和被试变量。

2P49

4:

名词解释

1.内部效度:

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2P35

2.结构效度:

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2P35

3.外部效度:

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

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个方面:

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

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是外部效度的指标之一。

研究结果的时效性也是外部效度的一个指标。

2P36

4.地板效应:

也称低限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2P37

5.高限效应:

也称为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3P37

6.统计效度:

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它取决于研究者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统计方法和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可靠。

2P37

7.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P39

5:

简答题

1.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P31

答:

1.操作定义:

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

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2.操作定义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

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义,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

比如,几个学生靠墙放了一把梯子,并观察经过梯子的人的行为。

在这里,“迷信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钻过去。

 

2.简述自变量的定义及其类型。

2P32

答:

1.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2.自变量的种类:

1..环境自变量:

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2..任务自变量:

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3..指导语自变量:

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3.什么是因变量?

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

2P34

答:

1.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

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

3.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

1..生理测试:

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

2..行为测试:

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

3..言语报告:

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4.请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

2P37

答:

1.因变量变化的范围越大,获得的测量就越能显示自变量对它的作用。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如果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2.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1..高限效应:

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2..低限效应:

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3.举例说明:

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

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

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

结果表明:

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5.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

2P40

答:

1.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例如:

比较集中学习和分散学校效果的实验,第一组被试在第1天学习3小时,第二组被试在第1、2

天各学习3小时,第三组被试在第1、2、3天分别学习3小时;第5天进行测试,结果是第三组

效果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但这并不能说明分散学习效果好于集中学习,因为发生了

自变量混淆,即实验组并非只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同,并且距离考

试时间的长短也存在差别。

3.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

变量的影响。

6.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

2P40

答:

1.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1..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