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06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docx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

 

新农村新型社区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项目单位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

1.1.3建设地点

拟建设地点为江西新祺周,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1.1.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门诊楼、职工周转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

1.1.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单位自筹

1.1.6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能更好地为当地群众开展预防保健、医疗救治等活动,建设成为一个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大型传染病防治等功能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场所。

建成后容纳普通病床80张,加上原有传染病床30张,总计110张床位。

1.1.7项目周期

项目建设期自2015年6月26日至2017年5月25日,共24个月。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发证机关:

1.3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内容

1.3.1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3)《国家县级卫生院建设规范》;

(4)《省发改委关于下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5)《新型卫生院污水排放标准》TB1861-86;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1]1153号);

(9)《综合新型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2)《新型卫生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

88;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

(17)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1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

1.3.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程范围包括新农村新型卫生院门诊综合大楼、医疗设备、医疗急救设施、网络系统建设、排污系统、病人及职工食堂建设、环境绿化建设等。

根据国家有关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在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分析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现状、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场址条件和建设规模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及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评价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适应于本项目的建议和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为该项目的决策部门提供确切可靠的依据。

1.3.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可研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2)根据《新型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

(3)严格执行国家计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要求;

(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

(5)对门诊综合楼、普通病房楼的功能布局、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人防、智能化、环保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

(6)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符合今后的工作需要。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过大的影响。

1.4问题与建议

1.4.1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业务用房少,目前卫生院业务用房非常紧缺,科室不全,设置不规范,造成总的诊疗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设施设备简陋,给危急疑难病患者的抢救治疗带来困难。

许多危急疑难患者难于就地诊断,转外就医给群众造成很大压力。

1.4.2建议

(1)项目应注意以确保科学合理的医疗流程的建立,使卫生院形成一个整体,高效协调地服务于医疗活动;

(2)在项目实施前必须首先进行卫生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功能转换程序设计以保证扩建工程的有序与顺利进行;

(3)项目建设应单独圈定施工区,应在不影响正常办公、学习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4)工程建设安装完毕后,要组织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

工程完工后,要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村级医疗点等。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业务经费严重缺乏。

政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正常运转。

近几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开展,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就医备件和环境要求不断提升,现有的业务用房和医疗条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为此,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拟对现有医疗条件进行扩建,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就医和医疗卫生需求。

随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提高新型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成为乡镇卫生院丞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上述目标,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设备、人才,已经成为乡镇卫生院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好坏决定着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工作的好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的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增强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是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稳定、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相应出台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是落实中央及地方有关精神的需要

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2.2.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需要

从现有的医疗卫生状况可以看到优质卫生资源通常都高度集中在城区,与国家要求的向预防保健、中医中药、农村卫生机构倾斜的政策极不相适应。

县级新型卫生院与乡镇卫生院共建医疗一体化服务项目,则有利于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目前,该镇卫生院至今为止都没有系统的门诊楼,业务用房使用功能不齐备,不配套,不利于患者康复,无法满足诊疗需要,严重影响了卫生院的医技水平,进而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该项目不仅是卫生院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民心祈盼的健康希望工程。

2.2.3项目建设为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就医提供基本保障

乡镇卫生院工作覆盖面广,近年来在用房和设备欠缺的艰苦条件下兢兢业业,创出了良好业绩,为病患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为保障当地群众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2.4项目建设有利于响应国家农村医保制度

建设乡镇卫生院是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不断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得实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活力被激活,农民就诊人次明显增加。

2.2.5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因此,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体系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都有积极意义。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卫生院选址原则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力求规整;

(2)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宜临近主干道路,便于利用乡区基础设施;

(3)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4);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5)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3.2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西临伊水,东望嵩岳,北接龙门,南达襄宛,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4万人,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州名镇和洛阳市优先发展的卫星镇。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素有黄金十字架之称,省级干线洛界路、郑卢路、二广高速、连霍高速、焦枝铁路在境内交汇贯穿,两个高速出入口和焦枝铁路新农村新型卫生院站均在镇区之内,距龙门8公里,洛阳25公里,少林寺30公里,郑州100公里,是洛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3.2.2自然地理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地形复杂多样。

整体地貌可概括为“二山一川七分岭”,总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

从气候来看,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总体上来说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可以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资源富足,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之多,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

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

另外,还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今天的工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多样,平原、丘陵、浅山依次分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达300余种,植物种类达500余种。

3.2.3交通条件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县城北距古都洛阳29公里,东距省会郑州148公里,焦枝(焦作-枝城)铁路贯穿全境,洛界(洛阳—安徽界首)、洛卢(洛阳—卢氏)、郑卢(郑州—卢氏)三条省级干线公路,洛界高速公路、洛栾旅游快速通道及在建的洛阳西南环高速公路、郑少洛高速公路、洛阳五县环高速公路以及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交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据统计全县目前通车总里程达160余公里。

3.2.4基础设施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基础设施完善,发电装机总量达222万千瓦;西气东输二线主管道穿境而过,年供气量达4亿立方米;规划面积15.87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共实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53个,建成道路120余公里、供水管网150余公里、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水、电、气、路、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是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实施煤电铝一体化的主要阵地,镇区内有总装机容量52.4万千瓦的新农村新型卫生院一、二电厂,其中二电厂总投资24亿元,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县级火力发电企业;有总投资22亿元年产20万吨电解铝的江西龙泉铝业有限公司;有总投资6.8亿元的年产12万吨天松碳素有限公司,10万吨铝材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铝电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87万元,打造了“绿、亮、净、美、畅”的城镇新形象,加上水寨气候宜人,四季明显,风光秀美。

3.2.5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9%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3.2.6相关产业发展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产业体系完善,煤电铝、磨料磨具、机械制造、耐火材料、硅及光伏、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是全省重要的火电基地、铝工业基地和全国四大磨料磨具基地之一;电子信息、移动终端、动漫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以铝深加工为支撑,以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新能源为引领,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大力实施“工业兴县、福民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铝工业新城、中西部地区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9.7%。

先后荣膺全国科技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3.2.7工程地质、地震

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3项目选址技术经济指标

表3-1选址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建址经济指标项目

技术指标

1

新建建筑面积

3956平方米

2

建址地貌特征

前后无障碍物,场地平整

3

工程地质

较好

4

交通运输条件

在乡区,运输方便

5

供水

用市自来水

6

排水

用市政公共管道排水

7

供电

稳定充足

8

生活、福利设施条件

距乡区商业网点、文教区

及其他公共设施较近

9

周围环境及相互影响

无明显不利影响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1项目建设的原则

(1)项目建设要把满足功能要求放在首位。

结构布局、外观造型都应服从功能需要;

(2)经济高效的原则:

不追求豪华材料和繁琐的造型、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项目建设要考虑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减少空间浪费,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材料;

(3)因地制宜,环境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又要满足日照间距,自然采光、通风、使用方便的要求,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考虑外观,充分体现卫生院环境的整体美观。

4.2项目建设规模

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卫生院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其建设规模。

4.2.1结构形式

按照《江西省县级人民卫生院建设暂行标准》要求,“县级人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多层建筑为主。

本项目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4.2.2建筑面积

该项目建设门诊楼、职工周转宿舍及附属设施建筑,建筑总面积3956平方米。

4.3建筑结构

根据卫生院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内部设施的要求和建筑平面特点,单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楼盖承重体系的选用结合管线布置综合考虑,有利于建筑的空间有效利用,使建筑的使用方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当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以保证建筑物在发生设计范围内的地震时仍能安全使用。

4.4功能布局

本项目的设计应以方便病人为中心而进行,而医护人员是保障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和照顾,早日恢复健康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样也应在他们的环境中得到体现。

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中,医生工作用房通常和护理用房应分开布置,医生间的讨论、会诊、示教应有一个自主封闭、合理的区域,免受干扰。

护士工作区域的设计,首先满足位置适中,开敞、开放,与各区域的联系快捷的需求,患者可以方便的接触到护理人员,随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的关心照料,适中的位置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行动距离,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护理需求不同以保证采取措施处理。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治疗、处置、换药用房、提高劳动效率,安排好护士的更衣、休息辅助空间,达到自然采光通风,使护理人员也有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4.5项目建设内容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项目规划用地10165.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3956平方米,主体工程为:

(1)门诊综合楼一栋,框架三层,总建筑面积为2256平方米:

一层:

大厅、药房、收费室、急诊科、会诊室、输液区等;

二层:

骨科、外科、内科、抽血/标本室、B超室、医生值班室、治疗室等;

三层:

院长办公室、副院长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健康档案管理室等。

(2)病房楼一栋,框架三层,总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

一层:

大厅、住院登记收费室、病房、药房、护士站、配液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消毒室、抢救室、开水房等;

二层:

病房、护士站、抢救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换药消毒室、抢救室、开水房等;

三层:

病房、护士站、抢救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换药消毒室、抢救室、开水房等;

(3)后勤保障系统:

包括职工宿舍一栋,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食堂一栋,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设有:

厨房、餐厅、储藏室。

附属设施工程为:

绿化及室外道路、灯光、大门、围墙、给排水等,规划病床设置110床及相应的其它配套设施。

4.6建筑方案

4.6.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综合新型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3)《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7)《建筑玻璃运用技术规程》JGJl13—2003(J225—2003);

(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ll8—88);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SO189-2005);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2003年版。

4.6.2建筑设计

新建门诊综合楼、病房楼采用一字形的布置方式,建筑沿规划红线方向布置。

顺应地形并且体形舒展。

门诊综合楼功能分区将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

平面功能按使用要求将等候区、主要交通空间及辅助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建筑平面的两端集中设置医技业务用房。

力求做到功能集中,布局合理、交通流畅。

病房楼分功能分区主要把住院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每层一个医护单元。

楼层采用双内廊式设计,实现医患分流。

南面主要布置病房,北面布置医疗用房及其它用房,使尽量多的病房能够有充足的阳光。

4.6.3立面设计

新建门诊综合楼、病房楼楼建成之后是整个新型卫生院的核心。

立面设计原则为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反映出新型卫生院建筑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立面简洁美观,色彩明快。

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注意细部设计。

大部分的病房都有南向的最好朝向,保证了病房的通风采光问题,各科室功能分区明确,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高,能够与现有及未来规划建筑围合成庭院,且建筑与新型卫生院入口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病房楼向空间发展,为将来建设和缓解用地紧张创造条件。

4.6.4剖面设计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项目最高建筑为五层,一层高为3.2米;二、三、四、五层层高为2.9米;建筑高度15米。

4.6.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设计规模

床位数

110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10165.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3956

门诊综合楼

平方米

2256

病房楼

平方米

1200

职工宿舍及食堂

平方米

500

建筑密度

34.43%

容积率

1.8

4.6.6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为五层,建筑高度为15米,建筑分类为一类。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总建筑面积为3956㎡。

建筑两个长边消防车均可到达。

新建门诊办公综合楼、住院楼保证与周边建筑距离均大于9米,建筑布局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本工程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过2500米,每个防火分区内有两部楼梯进行疏散。

本工程设置两部疏散楼梯,疏散总宽度为4.0米。

以上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要求。

4.6.7无障碍设计

新型卫生院为特殊公共场所,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与垂直向的电梯共同组成无障碍交通系统。

在入口坡道、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无障碍设施。

4.6.8建筑节能设计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平面呈“L”形布置,布局紧凑,体型简单规则,节约用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满足夏季降水较多,比较湿润;多雷暴且雷击强度大,太阳总辐射照度偏高;冬季防寒风与风沙,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应考虑冻土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项目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满足日照采光保暖规范要求。

外装饰以浅色调为主,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使用。

通过走廊端部几中间的采光设计,有效控制了内廊长度,提高了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和采光效果。

4.6.9结构材料

(1)混凝土

C30(若有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调整)。

(2)钢筋

框架柱、框架梁主筋采用HRB400级,其余采用HRB335或HPB235级。

(3)填充墙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轻质填充墙体。

4.7工程技术方案

(1)出入院

①综合大楼应设出入院处,并宜设置卫生处理等设施;

②传染病科和病床较多的儿科,宜设置专用卫生处理设施。

传染病科不得设浴盆;

③应设探望病人管理处;宜设小卖部。

(2)病房

①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

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

②平行二床的净距不应小于0.80米,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米;

③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米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米;

④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它用房进入病房;

⑤重点护理病房宜靠近护士室,不宜超过4床;重病房宜近护士室,不得超过2床;

⑥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门扇应设观察窗。

(3)护士室

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应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以门相连。

(4)配餐室

应近餐车入口处,并宜有烧开水和热饭菜的设施。

(5)护理单元的盥洗室和浴厕

①设置集中使用厕所的护理单元,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6:

4,厕每16床设1个大便器和1个小便器;女厕每12床设1个大便器。

②设置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