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19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通过感官来发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通过感官来发现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教材分析

《通过感官来发现》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2课,本课与第3、4课都是基于课程标准在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内容“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中,低段学习目标要求为“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学情分析

到二年级为止,在学生成长的若干年中,人体的感觉器官在他们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没有特意去认识过自己的感觉器官。

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学生有意识地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去观察周围事物。

同时他们会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清楚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教師的指导下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想象。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难点: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器材1份、班级记录表1份、圣女果等纯色水果每人1个、塑料苹果或香蕉1个、多媒体课件。

※小组:

白醋、黑醋、可乐、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盲文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自己的身体,用眼睛看到了身体外部的器官,用手触摸到了骨骼和肌肉,用耳朵听到了身体里器官发出的声音,对我们的身体有了很多了解。

生活中我们还会用舌头来尝味道,用鼻子闻各种气味。

2.引导:

其实我们用来观察的眼、耳、口、鼻、皮肤等这些身体器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

【板书: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探索

1.老师这里有三杯饮料(白醋、黑醋和可乐,分别编号),首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有没有什么不同?

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观察并记录,之后分享你们的发现。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说岀判断依据。

预设:

看——颜色不同;闻——气味不同。

3.我们通过看和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我们对它们到底是什么还有争议,那接下来我们就尝一尝,不过在实验室里,这种观察方法我们一般不要使用,必须在老师指导下才可以哦。

4.在尝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

首先每一组派一个同学把这三杯饮料细细地尝一口;接着让刚才尝的同学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小组其他同学挑一杯让他尝一尝,看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接着不仅要把眼睛蒙起来,还要把鼻子也捏紧,然后再挑一杯给他尝一尝,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

还有疑问吗?

5.实验开始前,老师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1)几个人尝?

(2)尝几次?

(3)这三次有什么不同?

预设:

(1)一个人尝;

(2)尝三次;

(3)要按步骤做,不能一下子跳到第3步。

6.等下我来发眼罩,目前哪个组表现最好,先发给谁,组内自行分工。

7.学生分步骤实验。

适时表扬,指导学生实验时注意安静、有序。

注意要等实验员带上眼罩再拿杯子。

8.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有的同学很厉害一下就辨别出来了,但在蒙住眼睛、捏住鼻子的时候有的同学判断就会出现一些困难,这说明我们的感觉器官需要综合运用的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三、研讨

(一)研讨一:

不同器官获得不同的信息。

1.交流:

比较探索活动中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有何不同?

2.活动:

请你猜一猜。

教师提供一个塑料水果。

(1)请一个小组描述只用眼睛看到的物品信息,请同学们猜一猜;

(2)请一个小组描述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再请同学们猜一猜;也可以换其他物品猜一猜。

3.小结:

只用眼睛观察到的信息多,但可能会岀现判断失误,用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更多也更准确。

(二)研讨二:

不同感官的作用。

1.交流:

我们能分别说说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吗?

预设:

看,听,闻,尝,触摸

预设:

看、听、闻、尝、触摸。

2.小结: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但对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只有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才能得到事物的具体信息,从而更加接近事实。

知识导入:

感觉

视觉

在人体的感觉中,视觉尤为重要。

靠着大脑和眼睛的合作,我们能够看到东西。

眼球前表面的角膜折射光线,光线通过晶状体聚焦,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成像。

视网膜的像是上下颠倒的,神经细胞将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调整后,我们看到的东西上下位置就恢复了。

听觉

人的耳朵也很重要,耳郭收集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再传递给听小骨、耳蜗和神经,耳朵听到的声音就传递给大脑了,在大脑中形成听觉

人的耳朵也很重要,耳郭收集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再传递给听小骨、耳蜗和神经,耳朵听到的声音就传递给大脑了,在大脑中形成听觉。

嗅觉和味觉

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人也用味觉和嗅觉控制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

有毒、腐败的食物常常伴有恶臭、异味,嗅觉和味觉会让人们打消吃掉它们的念头。

嗅觉能够捕捉鲜花等的芬芳,也能感知空气混浊等危险情况。

味觉可以让人享受美味佳肴。

在嗅觉和味觉的密切合作下,我们才能在用餐时充分享受美味。

触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多数动物的触觉器是遍布全身的,像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温度、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狭义的触觉,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

广义的触觉,还包括增加压力使皮肤部分变形所引起的肤觉,即压觉。

一般统称为“触压觉"。

 

四、拓展

1.提问:

“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无法充分感知外面的世界,看不到、听不到。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活动:

展示盲文板,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这是什么?

3.交流:

这是盲文,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

人民币右下角就有盲文,盲文为盲人提供了很多方便。

板书设计

活动记录单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边活动边记录表格中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观察记录单

物品

通过看感受到的

通过闻感受到的

用其他感官感受到的

 

作业设计

1.、、、和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它们对应的五种感觉,分别是、、、和。

2.我们在吃包子感觉到包子馅是甜的,我们用到的是觉。

3.下列不属于感觉器官的是()。

4.有一杯水放在桌子上,我们不能通过()的方法的方法获取它的相关信息。

A.用手摸一摸B.耳朵听一听C.用嘴巴尝一尝

5.说一说,我们的身体都有哪些重要的感觉器官?

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做一个指南针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教材分析

人类对磁铁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利用它制造了指示方向的仪器,特别是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对促进古代世界贸易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第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并认识和使用了指南针。

他们会发现,条形磁铁指示南北的实验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

本课安排了制作指南针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简单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技术与工程的实践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磁化现象。

教材之所以选择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是因为它的制作相对容易一些,同时水浮式指南针也是指南针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改进。

制作完成后,需要检测指南针的效果,并对制作过程或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岀改进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

有很多学生对上节课课后的磁铁能够指示方向这个现象会有联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指南针”。

在这个主题上学生的探索愿望会比较强烈。

在实验操作方面,这个活动在磁针磁化以及固定漂浮物这两个部分可能会出现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所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知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为磁针。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来制成磁针,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

2.能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对磁铁和漂浮物之间的组装方法进行初步设计。

3.能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

2在做水浮式指南针及其效果检测的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

3.能多角度地提出指南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或提出改进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通过自制指南针,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的技术和工程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

会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难点:

1.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自制小磁针的南北极。

2.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大头针、泡沫块、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

※小组:

大头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新课导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能保证安全。

可是在茫茫大海中该往哪个方向航行呢?

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呢?

知识导入①:

指南针的由来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他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

这就是“司南”。

图中的“司南'‘是现代人根据古籍记载复制出来的。

到了900多年前的南宋。

人们掌握了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造了水浮式指南针。

宋代科学家沈括

后来,人们又把磁针和指示方向的刻度盘组合在一起,制造出了用以确定方向的罗盘,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中。

二、探索

1.准备实验材料:

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指南针、一根未被磁化的钢针、一张大小合适的菱形吹塑纸(或者一个泡沫块)、一个盛水盘、一块条形磁铁。

强调:

钢针的头很尖,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制作过程:

(1)制作磁针、检验效果:

1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呢?

(课件出示水浮式指南针)

预设:

要有小磁针;需要用盘子装水;要让小磁针浮起来能在水面自由漂动。

2怎样做能让钢针有磁性?

示范:

老师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20〜30次。

3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钢针已经具备磁性呢?

预设1:

用钢针吸一下大头针,如果大头针能被钢针吸引,说明钢针已经具备磁性。

预设2:

用磁铁吸一下钢针,如果钢针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钢针已经具备磁性。

4这两个方法哪个更好呢?

预设:

学生通过讨论否决用磁铁吸一下的方法。

5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看。

(演示:

用小磁针去吸引大头针)

6现在我们有了小磁针,怎样让小磁针浮起来?

预设:

放在泡沫上。

7老师带来了和泡沫一样能浮在水面上,但更轻便的吹塑纸,它相当于古代水浮式指南针的什么部分?

预设:

方位盘。

(2)安装磁针:

1教师演示将磁针固定在菱形的吹塑纸上,将磁针通过穿针的方法固定在吹塑纸上。

2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固定?

预设:

可以借助胶水、透明胶等工具进行固定或者用棉线绑起来。

(3)指示方向:

①(演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针,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水中呢?

预设:

这样它能够自由转动,指示方向。

②(演示)将磁针轻放到水面中央,让它自由旋转,注意不要让磁针与内壁发生碰撞阻碍旋转,多试几次,直到磁针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4)标注磁针的磁极:

既然要用磁针指示南北极,我们需要知道磁针指定的方向哪个是南、哪个是北,此时需借助已有指南针或已知方位来确定方位,从而标注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

3.试一试:

(1)一起来做一做水浮式指南针吧。

学生动手操作“自制指南针”。

注意事项:

把条形磁铁和其他铁制品放在离盛水盘较远的地方,以免干扰磁针指向。

如果磁针不转动,可能是磁化程度不够,需要重新磁化。

如果磁针碰到盛水盘壁,应该拿起磁针,待水面静止后再次轻経放入。

 

(2)我们的水浮式指南针做好了,现在请同学们拿着自制的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我们教室不同位置的方向吧。

学生用自制指南针确定教室方位。

知识导入②:

磁化的原理

磁化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磁化,凡是可以被磁化的物质,都是由磁分子构成。

未被磁化前,这些磁分子杂乱地排列,磁作用相互抵消,对外不显示磁性。

当受到外界磁场的磁力作用时,磁分子会整齐地排列。

磁化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如将机械手表放在强磁场处一段时间,手表就走时不准了。

三、研讨

1.今天我们自制了水浮式指南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里可以改进呢?

预设:

可以增加外壳保护;可以让容器更大一点;可以在盒子上标上东南西北方位,方便使用……

2.除了我们今天自制的水浮式指南针,其实指南针的类型还有很多。

(出示课件:

立式、悬挂式、其他水浮式指南针)

知识导入③:

制作悬挂式指南针

一、实验准备:

磁铁、指南针、钢针、细线、一次性透明杯、剪刀、标签纸

二、操作方法:

步骤1.用磁铁朝一个方向摩擦钢针,重复20〜50次左右,做成一根小磁针。

步骤2.把做好的小磁针靠近指南针,与指南针南极相吸的一端是北极,与指南针北极相吸的一端是南极。

步骤3.在小磁针的南极上贴上蓝色标签纸,在北极上贴上红色标签纸。

 

步骤4.安装小磁针。

用细线的一头把做好的小磁针在中间系住,使它左右平衡。

再用剪刀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戳一个小洞,把带线的小磁针穿过去,调节线的长度,让小磁针悬挂在杯子的中下部位,用标签纸粘住。

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就这样完成了,一起来检验一下,它的效果是不是和实验室的指南针一样?

四、拓展

看图片我们发现有的指南针针尖是北极,有些针尾是北极,这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

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做一个指南针

利用磁铁指示方向

水浮式指南针:

漂浮、自由旋转

磁针

活动记录单

固定磁针的活动要求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画图。

1.怎样把磁针与吹塑纸装在一起?

请在下图的吹塑纸上画出磁针穿法的示意图。

(用直线表示磁针)

2.用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确定方向,在吹塑纸上标出南北。

(用和“N”表示)

 

作业设计

1.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A.指南针B.火箭C.造纸术

1.水浮式指南针当中的吹塑纸的作用是()。

A.让小磁针漂浮B.让小磁针自由转动C.A和B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