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21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docx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嘉善三鑫特种气体供应站

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充装排

具体位置

充装车间

安全负责人

何春娥

介质名称

氧、氮

设计温度

——

设计压力

20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

主要材质

SVS304

实际工作

压力

15MPa

数量

2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氧气、氮气。

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乙醇。

常温下,当氧气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氧气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低温液体贮槽

具体位置

液氮贮槽区

安全负责人

李刚

介质名称

液氮、氮气

设计温度

-196℃

设计压力

0.88MPa

最大储存量

40m3

单个容积

10/15/15m3

主要材质

SVS304

实际工作

压力

<0.8MPa

数量

3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3m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液氮、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汽化器

具体位置

液氮贮槽区

安全负责人

李刚

介质名称

液氮、氮气

设计温度

-196℃

设计压力

18.15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16.5MPa

数量

3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2m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液氮、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液体泵

具体位置

液氮贮槽区

安全负责人

李刚

介质名称

液氮、氮气

设计温度

-196℃

设计压力

16.5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15MPa

数量

2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液氮、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乙炔、丙烷、氢气仓库

具体位置

仓库

安全负责人

邹德祥

介质名称

乙炔、丙烷、氢气

设计温度

——

设计压力

——

最大储存量

70瓶

单个容积

40L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

数量

——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07.10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乙炔、丙烷、氢气。

乙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丙烷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氢气为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于水、乙醇、乙醚。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压缩机

具体位置

空分车间

安全负责人

吴金华

介质名称

空气、氧气、氮气

设计温度

0—60℃

设计压力

0.6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0.5MPa

数量

8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空气、氧气、氮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并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氩、氖等惰性气体等。

空气在常温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乙醇。

常温下,当氧气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氧气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贮气罐

具体位置

液氮贮槽区

安全负责人

沈金荣

介质名称

氮气

设计温度

60℃

设计压力

1.6MPa

最大储存量

20m3

单个容积

10/10m3

主要材质

16MnR

实际工作

压力

1.45MPa

数量

2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分子筛吸附器

具体位置

空分车间

安全负责人

徐正梁

介质名称

空气

设计温度

160℃

设计压力

0.8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2.26m3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0.7MPa

数量

1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并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氩、氖等惰性气体等。

空气在常温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透平膨胀机

具体位置

空分车间

安全负责人

徐正梁

介质名称

空气

设计温度

160℃

设计压力

0.8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

主要材质

——

实际工作

压力

0.7MPa

数量

1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并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氩、氖等惰性气体等。

空气在常温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名称

下塔

具体位置

空分车间

安全负责人

徐正梁

介质名称

氧气、氮气

设计温度

-196℃

设计压力

0.8MPa

最大储存量

——

单个容积

0.97m3

主要材质

5083-0

实际工作

压力

0.7MPa

数量

1只

监控措施

监控探头

投产时间

2010.1

最小间距

——

监测、评估

办法

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救援

措施情况

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介质理化

特性

主要介质为氧气、氮气。

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乙醇。

常温下,当氧气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氧气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氮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高于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