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937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浅析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收入结构不合理,基层组织的民主满意度较低、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运城盐湖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基层组织领导发展机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合理安排公共支出,加快农村政府职能的转变。

关键词:

盐湖区新农村新农村建设

AnalysisoftheSalineLakeareanewruralareabuildstheproblemofexistenceandcountermeasureanalysis

Abstract:

Inrecentyears,YunchengCity,SalineLakeDistrictintheprocessofconstructionofnewruralarea,holdto"3farming"theproblemservesasaverymainjobwillcatch,obtainedremarkableresult,butalsoexistsomeproblems:

theincomeofthefarmerincomegrowthisslow,theunreasonablestructure,organizationatthebasicleveldemocraticsatisfactionlow,farmeroverallqualityislow,ruralpublicutilitiessuchaslagofdevelopment.Aimingattheseproblems,SalineLakeDistrictofYunchengin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newcountrysideshouldstabilizethedevelopmentofthefirstindustryandfocusonthedevelopmentofthetertiaryindustry,suitone's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todevelopcharacteristicagriculture,theinnovationofgrassrootsleadershipdevelopmentmechanism,increaseruralinfrastructureinvestmentineducation,establishingandperfectingapluralityoffarmereducationandtrainingmechanism,reasonablearrangementsforpublicexpenditures,accelerateruralgovernmentfunctiontransformation.

Keywords:

SalineLakearea;Newcountryside;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分享到

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3

目 录

引言 1

一、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1

(一)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背景 1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结果 2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

(一)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3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4

三、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6

(一)稳定第一产业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6

(二)创新基层组织领导发展机制,着眼农村经济服务农民 7

(三)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健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机制 7

(四)合理安排公共支出,加快农村政府职能转变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附录 1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并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自此,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新时期寻求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共建设和党的建设。

如何根据盐湖区的农村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摆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掌握盐湖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总结出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盐湖区今后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背景

推进当前农村的综合改革,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还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任务更艰巨,意义更深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并不是一项短暂的阶段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它是在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正因为如此,深刻了解和把握农村中现存的状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人口普遍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全面建设、全面改革、全面开放、全面创新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

再者,农村安则天下安。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真正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得到农民群众认可,必须有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成果。

农村与城市一样,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医疗、社保、购物、通讯、娱乐等功能是否完备。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盐湖区作为盐湖区的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现有22个乡镇办、314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其中,农村人口42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更加突出,这也使得对盐湖区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尤为重要。

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本次调查通过实际走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样本农村3个,分别为陶村镇陶村、解州镇解州村、金井乡金井村,每个样本村抽取样本50个,共发送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为93.3%,经审核问卷合格率为100%。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结果

经济方面,据调查数据显示,盐湖区农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40个有效样本中,有42户收入在5000元以下,65户收入在5000-8000之间,28户在8000-12000之间,还有15户在12000以上,显然很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有55%的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来自于传统农业,现代养殖业、个体经营、外出务工的比例相对较小,增收途径比较单一,针对影响农民的收入的因素,文化水平低在118个农户问卷中都被选择,同时也有很多农户提到了缺乏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缺乏途径不知道如何提高收入等。

政治方面,有50%的农户表示当地农村的村务没有及时公开,对于所在地的村干部选举,有72个农户表示肯定会去,有34户会因为有事或者认为不重要不一定会去,另外34户是认为村干部选举缺乏公正民主而不愿意参加。

调查数据显示,22.8%的农户表示村领导的能力、素质与一般的农民无异,有一定领导经验、文化水平一般和经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比例分别占到了36.2%和35.5%,只有5.5%的农户认为其村干部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而谈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时,75%的有效样本认为应当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文化方面,有24个农户的教育程度为完全没有学历,78个农户的教育程度为小学及初中水平,30个农户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剩下有8个农户表示不愿意透露其文化水平。

在农民闲暇的时间有很大比例的村民热衷于打牌、打麻将,学习钻研技术的则少之又少,并且有60.7%的农户具有封建迷信思想。

对于提高农民精神文化水平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科技培训班的开展上,近年来盐湖区各地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30.6%的调查农户表示有些活动只注重于形式,而无有效的实践意义。

各地的教育设施不完备,教育形式令人堪忧。

社会公共建设方面,100%的调查农户都在疾病、养老、学费方面存有余悸,除了增加收入之外,100%的有效样本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切解决的问题还包含了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这些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内容,对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方面,陶村镇陶村的农户对自己所在地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非常满意的32个农户大都来自于陶村,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户分别为41户和48户,有19个农户对当前的基础建设不满意。

对于改善农村公共建设的措施,无论是改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还是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方面各个农户都表示出极大的期望。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收入结构不合理

农村的经济和生产在我们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虽然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而且非常突出,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据图表1可以看出,很多农民的收入途径来自于传统农业,农民增收途径单一,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收入增长缓慢,而且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并不高,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广泛吸纳农民工的中小企业效益的下降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显然不利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图表1盐湖区农民收入来源占比图

2、基层组织的民主满意度较低

调查发现各地的村务并没有及时的公开,导致农民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度不高。

而各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年龄老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党建与经济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合促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仍然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同时很多村干部对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淡忘民主,忽视法制,热衷于个人独断,有的村委对关系村民利益的事情有时候就村干部直接说了算,这样极易引发群众矛盾。

3、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各种精神文化活动没有普及开来,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在各村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劳动力只占了很少的比例,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也很少,这样就导致政府部门还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科学技术在农村中普及与推广,而农村又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更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农民的文化素质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恶性循环,新农村文化建设步履维艰。

4、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盐湖区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并不只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表现在很多面的,尤其是在对农民来说特别重要的文化教育、医疗建设、社会保障和基础建设等主要方面更是存在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农民没有摆脱因为看病、上学、就业带来的困扰。

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存在层级偏低、财政能力有限、行政视野狭小、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等弊端①田雄:

《建设新农村——突出县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南方日报》,2008年第6期。

乡政府方面依然没有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资源、医疗建设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尤其是就业保障体系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二)盐湖区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

由于文化素质低、传统思想观念停滞不前,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绝大部分的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比较模糊。

大部分农民主要还是把精力放在传统的种植上,而忽视非农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没有较大的改观。

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严重脱节,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迟缓、规模不足,加工能力低,农产品转化率也不高。

大多数的农产品都以原料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严重影响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要让农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①温铁军:

《“三农”问题的认识误区》,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同时由于科技的应用率较低,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高,导致生产经营相对粗放,耕作制度比较落后,科技投入也不足,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慢,导致农产品得效益低下,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开发组织和机构有名无实,对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开发的扶持力度不够,区域之间也缺乏有效协作配合,最终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干部素质偏低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就现实挑战而言,当前盐湖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因为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不到位。

少数乡村党委领导特别是乡村党委书记对抓好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直接责任人这个角色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正确的理解和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日常具体工作的关系,无法认识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仅是自己最基本的任务,而且又是领导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农村组织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弱,对市场经济缺乏有效的实践与研究,导致知识型、科技型、经营型的人才缺乏严重,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有效技术的人不多,这就使得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

基层干部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很多组织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裙带关系,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忽视农民真正的利益所需,极大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培训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在生产、生活和行为上都与现代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粗放分散的经营方式,靠锄头、畜力和犁钹,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就可以轻松完成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使农业总产量有所增长,也不可能带来农业经济和农民平均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

农业本身的收益只能是维持农民生存需要,这样就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用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以实现农民发展的需要,从客观上造成农民素质低下。

另一方面,普遍都存在“小富即安”得心理,缺乏创大业干大事的开拓进取精神。

同时,由于很多农民科技文化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极大的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专业能力的人也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却不能够集约经营,而同时各地乡政府又缺乏农村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与传播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无法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的平台,这样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教育的机会就显得少之又少。

4、农村公共投入不足,缺乏体制保障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与农村公共品投入不足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对农村的公共事业至于政府行为的次要位置,对教育资源、医疗卫生建设等的投入上没有提供有利雄厚的财政支持,对那些能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地方性公共服务建设便形成了基础性的障碍,这样在源头上就限制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另外也没有建立完好有效地运行体制。

在各乡村没有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用以提高整个农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大部分农民受自身受文化知识的限制,缺乏民主监督的意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对农村各项公共资源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缺乏一定规范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本来就来之不易的公共资源大量流失,从而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稳定第一产业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要积极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做到粮食生产调整中“稳中有进”,确保粮食安全,为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经济作物生产要贯彻实施创新方针。

经济作物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必然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最后应当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推动加工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农村的第三产业结构,以适应农民由自给性消费转变为商品性消费的需要,适应农民由生产上自我服务转变成为社会化服务需要。

其中重点是发展科技、信息的咨询服务行业,从各个方面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长效机制。

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特色非农产业,以经济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品种多样化、质量优质化、整体区域特色化来寻求最新的发展,培育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生产环境相配套;更要以市场为导向,能适应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有开发潜力,能够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要符合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的规律,使其能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基层组织领导发展机制,着眼农村经济服务农民

基层组织领导的质量关乎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组织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增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队伍活力,就要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科技文化知识、有钻研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组织的周围,从而使之成为组织建设优秀的候选人,对符合先进标准的适时吸收进组织队伍,进一步改善基层组织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组织和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农村组织建设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就因该遵循市场准则,在竞争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所以他们希望依靠组织的支持、引导,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更大的发展,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工作方式和各个方面,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有效扶持、尽心帮助、全面服务等手段,激活生产力要素,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引导农民敢于用经济手段迎接市场的挑战,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实现农村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围绕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以服务强化组织,以服务促进发展,不断增强各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三)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健全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机制

从盐湖区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着眼,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用来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提高农村的师资力量,通过改革农村的教育体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来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为重塑新一代“有文化有素质”的农民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要努力健全农村的培训机制,根据劳动力的走向以及社会的需求,建立健全各种就业培训制度和培训组织,并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岗位需求,来调整培训内容,改革农民的培训方式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培训机制。

还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继续选拔高校特别是农林院校优秀的毕业生到农村的基层工作,有效加快农村人力的资本积累,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最后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不断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合理安排公共支出,加快农村政府职能转变

各级农村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能够逐年增长。

农民最需要的是获得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生产条件,是生产方便,而不是抽象的土地权利①贺雪峰:

《什么农村,什么问题》,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05页。

地方各级财政还要设立专项的建设经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纳入公益事业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大力鼓励企业和民间的资本投资兴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慢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来源渠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机制。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及目标任务,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合理的制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发展规划。

积极为各个组织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在基本政策的允许范围内,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兴办农村社会事业,扩大筹资渠道,在政府的主导下,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继而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公共事业最终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盐湖区各村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的发展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加快推进科教兴农步伐,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邹秋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邹秋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载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叶斌.困惑与创新-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工作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0.

[7]杜凌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D].厦门大学,2009.

[8]徐志诚.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思路[J].才智,2008.

[9]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J].前沿,2008,(3).

[10]陆树程,王继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

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刘建民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了细心耐心的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在平常的学习中,各位代课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敏锐的学术思维以及风趣幽默的教学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