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家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42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姓家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李姓家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姓家谱.docx

《李姓家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姓家谱.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姓家谱.docx

李姓家谱

李姓家谱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

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李姓姓氏概述

  李姓是天下第一大姓,来源也很复杂。

相传,李姓出自黄帝,其始祖皋陶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

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之官,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

据说他还能驱使一头名为獬豸的独角兽,这头怪兽极有灵性,能分辨善恶真伪,见了有罪的人就用独角去冲撞,见人说假话就发怒。

皋陶在它的帮助下,断案从未出过差错,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法官。

此后,他的子孙世袭其职,历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人称“理”氏。

至商朝末年,他的裔孙理征因不容于纣王,被处死。

其妻契和氏与子利正一起逃难到伊侯之墟。

在逃难途中,母子二人饥渴难忍,又无食粮,只得取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充饥,因此才得以保全性命。

后来,利正生子昌祖,任陈国大夫,子孙慢慢壮大起来。

为了纪念祖先当年赖以活命的李树果子,从此改“理”姓为“李”姓。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还较为沉寂,姓族中也仅出了李耳(老子)、李悝、李斯等不多几位文化名人。

进入魏晋以后,出身于氐族的李雄首先在今成都建立成汉政权,称孤道寡。

接着,赵郡李氏雄据河北,与王、崔、卢、郑合称中原五大郡姓。

此外,在关陇地区又有陇西李氏,其成员之一的李暠在十六国时期建西凉国,成为后来建立大唐王朝的李渊的远祖。

特别是在唐朝时,不仅李姓的陇西、赵郡二望争荣竞秀,即使其他姓氏的人也纷纷以改姓李姓为自豪。

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在唐代,由皇帝赐姓或冒姓李氏的事例就有数10起,如徐、丙、董、安、茹、阿跌、郭、鲜于、王、张、杜、胡、弘、麻、罗等姓都有人被赐姓李。

另外,还有一些姓氏的人冒姓李。

上述这些赐姓或冒姓,无疑扩大了李姓的队伍,加上李姓人本身在唐朝近300年间的不断发展,使其人口迅速膨胀,从原来的一个影响较小的姓氏一跃成为中华大姓。

  唐宋以后,李姓又有进一步发展。

至明清时,又有不少李姓人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李姓进一步成为世界大姓。

如今,李姓人口已有9000多万,分布在世界的许多地区。

  在漫长的发展中,李姓还出现了许多名人。

如老子(李耳)是著名思想家,唐太宗李世民是功勋卓著的封建皇帝,李白是把唐诗推向顶峰的人物,李政道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人数众多,难以尽述。

家谱简介

  “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

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里面有各种字辈。

编辑本段字辈

  陇西堂李氏派语: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河南南阳李氏派语:

兴广文明云,石川人一家,万代开中华。

  东山李氏派语: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湖南邵阳八甲李氏派语:

应嗣继仁子,志文仲显廷,祖宗永世德,时长开佑增。

续班:

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高桥李氏派语: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云湖李氏原派语: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

新派语:

瑞集星垣,祥征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锦潇堂李氏派语: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湖南宁乡李氏派语:

鞠公口占原派: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

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

三修新派:

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

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南郭李氏派语: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传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龙船港李氏派语: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腾冲叠水河李氏派语:

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

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方来。

重定:

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

通谱班次:

享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京江李氏派语:

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井岗李氏派语:

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传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衍庆堂李氏偶公股前派:

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

贤公股前派:

才文寿妙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偶贤两支合汀后派:

忠义开鸿绪,龙族着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三桥李氏字辈:

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岩田李氏字辈:

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高密李氏字辈:

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赣榆白石头李氏字辈:

相为至宝,新作良田,忠厚传家远。

  四川南充南部李氏字辈:

朝元先庭维仕林,文昌定国胜聪明

  四川广元苍溪李氏字辈:

洪白斯林春士中青三元开太定显之云光华国启永世昌明.

  永年李氏字辈:

球璧延前代,簪缨发后昆,克家常德建,经国远谋存。

一本亲惟笃,同寅谊尚敦,门威知允茂,不负陇人孙。

  霍邱花园李氏字辈:

字田临三章,学为继世长,新家传道德,治国定安邦。

  四川资阳李氏字辈:

应文春先,单廷世云,如恒其德,光宗必成。

  河北胜芳李氏字辈:

文耀裕光兆,嘉世守中和。

  重庆铜梁李氏字辈:

文章开泰运,孝弟振家声;积善继先业,隆儒裕后昆;显杨维念典,修齐应敦伦;福祚定远锡,禄位着芳名。

编辑本段族谱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

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

“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

”“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

例如,文川(今福建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

“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

  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

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

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

“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

“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太安宗入(毓)庆,传(伝)家大启祥;显文荣盛世,崇锡萃群芳”;“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编辑本段李姓起源

一、寻根溯源: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

在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大约有九千二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比例仅在4%左右。

在台湾排名第五位。

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

鹿邑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

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

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

“木子”救命成李姓。

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

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

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

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

另一种说法是: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

指李为姓说。

《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

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

"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

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

出自他姓改李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

李树图腾说。

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

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

《东夷源流史》: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

  第六种说法:

源于虎图腾说。

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

李耳亦楚语,即虎。

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

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

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

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

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

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七种说法:

源于老姓说。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

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

高亨进一步考证,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人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

  第八种说法:

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

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

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

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

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

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

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

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

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

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

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郡望堂号

  

(一)郡望:

  陇西郡:

战国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

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

西晋时置郡。

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世孙李忠。

中山郡:

汉高帝置郡。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

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二)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编辑本段李姓名人

历史名人

  李耳(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

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

战国时期水利家。

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

(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

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

(公元前?

~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

(公元前?

~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

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

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

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

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延年:

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李陵:

(公元前?

~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

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

字仲都,东莱黄人。

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

(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

字子坚。

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

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

(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

著名东汉政治家。

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

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

东汉文史学家。

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

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

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

-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

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短暂的掌握了东汉王朝。

  李典:

(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

(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

任左校令。

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

西晋文学家。

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

东晋书法家。

  李颙:

东晋文学家。

  李暠: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

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

政治家,文学家。

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

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

字希义,赵郡平棘人。

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

赵郡柏人。

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

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

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

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

一代名儒。

  李公绪:

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

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

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

赵郡柏人人。

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

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

赵郡人。

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

赵郡人。

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

赵郡人。

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

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

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

同门生为之语曰:

"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

(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

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

少有神童之誉。

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

善属文,辞核而理畅。

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多亡失,仅存五十卷。

北齐时撰《齐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诏续修《齐史》未成,后其子李百药续成之。

  李百药:

(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

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

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延寿:

安阳市人。

唐代史学家。

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峤: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

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华: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唐代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

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

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

亦有诗名。

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唐代文学家,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李守素:

赵州人。

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尤谙氏族学。

  李端:

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李嗣真:

赵州柏人。

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

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

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

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

  李观:

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

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

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

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

  李翱:

陇西成纪人。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乂:

赵州房子人。

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

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李善:

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

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颀: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擅长五、七言歌行体。

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李益:

陇西人。

著名诗人。

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

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

又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公佐:

陇西人。

唐代小说家。

撰有传奇:

《南柯太守传》。

  李朝威:

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

著有《柳毅传》,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李复言:

陇西人,唐代小说家。

著有《续玄怪录》。

  李思训:

著名画家。

擅画青绿山水。

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昭道:

著名画家。

  李阳冰:

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

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

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龟年:

著名乐曲兼演唱家。

后人称其为“歌圣”。

  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

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筌:

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

号达观子,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

其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李泌:

唐代政治家,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

“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

精于书法。

  李舟:

著切韵十卷。

  李肇:

史学家。

著有《唐国史补》。

  李浚:

著有《松窗杂录》。

  李伉:

著有《独异志》十卷。

  李绰:

著有笔记小说《尚书故实》。

  李玫:

著有《纂异记》。

  李恕:

《戒子拾遗》。

  李涪:

《刊误》。

  李靖:

(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

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将领。

  李渊:

唐高祖(566~635)。

唐代开国皇帝。

字叔德。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世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