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51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docx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

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

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

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

(学生:

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

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学生:

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着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着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

冬季风)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先投影空表,后投影正确答案)。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

(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

(东南、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过渡)夏季风来自海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因而为我国降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推移有何规律?

请同学们反复地阅读一下课本P39的有关材料。

(投影)自制《锋面雨形成示意图》(图2.22)

(讲解)请两三个同学登台指图讲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印象。

(学生讲后,师生掌声鼓励)

(提问)1.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

它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

(学生:

锋面雨、夏季风)

2.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学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复合投影)请同学们观察《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再与《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对照,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分界线。

(提问)1.什么叫季风区、非季风区?

2.习惯上,我们把自东北向西南的哪些山脉,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

(学生: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同学们把这些分界处山脉的名称填注在图2.21的适当位置(注意:

竖写自上而下;横写自左向右)。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

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

2.略

3.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

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于夏季。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雨热同期。

(板书:

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课堂活动)1.看图2.23,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

(1)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______月,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是______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

6、7、8月;6、7、8月)

地点

降水较多的月份

降水分配规律

气温最高月份

气温较高月份

广州

4~12月(9个月)

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7月

4~10月

上海

4~9月(6个月)

7月

6~9月

北京

6~9月(4个月)

7月

6~8月

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6、7、8,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也是6、7、8月。

(教师小结)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

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着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

都集中在______季。

(学生:

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

(学生:

雨热同期)

(2)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学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温故)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学生:

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

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着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3.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

仔细阅读下面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图2.19),并阅读学生课前收集的《寒潮警报资料》,结合冬季风形成的源地、性质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地、何时?

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读图、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像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讲述:

寒潮是一种造成降温地区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

它类似冬季风,又强于冬季风。

从图和资料可知,寒潮这种强冷空气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侵入我国造成的。

它常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给人们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因此,寒潮发生前,人们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性工作,以免身体生病、农作物受冻、牲畜受害等。

(2)2001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着干旱的侵袭:

东北、华北从春季开始就很少降雨,此外,一向雨水比较充沛的西南地区旱情也十分严重,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受到影响。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请看投影。

(投影)课本P41彩图和《锋面雨带推移图》(活动投影片),边演示图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

2001年上述地区之所以会发生严重旱情,是因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在春季和初夏时节因冬季风残余势力还较大迟迟不能北上,因此造成东北、华北地区的春旱和西部地区的干旱,直接影响着那里的春播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以致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减产。

(3)台风:

播放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和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深刻地认识到台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破坏作用。

(提问)什么是台风?

台风常发源于什么地方?

台风为何会造成灾害?

它会造成哪些灾害?

它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哪些省区?

(投影)《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地图边结合台风天气预报和录像,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

①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发生后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②台风常发源于热带洋面,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③从录像上可看到台风形成后常会带来大风和特大暴雨,因而摧毁许多房屋建筑和电力设施等,造成风灾和洪水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

④台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省区。

(启迪思维)台风能给人们带来风灾和洪灾,这是台风的功还是过呢?

(学生:

过)台风是否只有过没有功呢?

(学生:

不是,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的功在哪里呢?

(学生: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教师加以肯定后补充:

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

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台风的功。

可以说台风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及时雨”)

(4)洪涝: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资料: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且多暴雨,所以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约有近10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是洪涝多发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城市和乡镇的地势,大多处于洪水位以下,受洪水威胁很大。

我国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有5亿多人口,工农业生产的比重约占全国的60%,如果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就会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江河初步建成的一些防洪、防涝、防旱的水利工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洪能力,但总的来看,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还不能抗御特大洪水。

(提问)我国为什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学生:

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否光有自然原因没有人为原因?

(学生:

两种原因都有)洪涝和干旱(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除了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雨,且多暴雨,冬春少雨)这个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自然原因也可导致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

(学生:

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

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即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南方降水的年际变化小,北方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也是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原因)那么,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学生:

在江河中上游地区,人们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滥垦草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洪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学生:

洪涝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怎样有效地防御洪涝灾害的发生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认识:

①国家要多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②加固江河大堤;③禁止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随意开荒;教师补充:

④禁止人们围湖造田,帮助人们发展其他产业;⑤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台风、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这也是我国防御和战胜自然灾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⑥教育人们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努力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搞情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着,以及它的成因和冬夏季风的区别;明白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气候特点及成因,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为何气候差别却很大。

在此基础上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试从源地、成因、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方面列表对比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2.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但气候差别却很大,这是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