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d安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55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md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vmd安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md安装.docx

《vmd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md安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vmd安装.docx

vmd安装

∙设置

欢迎访问登录注册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跟随

你暂时没有新的跟随者,查看跟随者

登录并查看

∙消息

你暂时没有新消息,查看消息

登录并查看

 

mpi配置以及lammps并行安装

     

Mpi配置与安装

MPICH2是MPI(Message-PassingInterface)的一个应用实现,支持最新的MPI-2接口标准,是用于并行运算的工具,在程序设计语言上支持C/C++和Fortran。

最近因为有项目需要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就学习使用了MPICH2,在此根据网络上查询的相关信息和我自己的实际使用经历,分别总结一下MPICH2在windows和linux下基本的安装使用方法。

 软件下载

 MPICH2的主页是http:

//www-unix.mcs.anl.gov/mpi/mpich2/index.htm,在这个页面上就能找到各平台最新版本MPICH2的下载地址,其中还包括源代码,我在开始作这个项目的时候最新版本是windows版mpich2-1.0.5p2,源代码mpich2-1.0.5p4。

我们的项目是一个CentOS版linux下的程序,所以最终是要在linux下运行的,但是又舍不得windows,于是就打算可能的话就在windows下写程序,用MinGW加windows版的MPICH2编译调试,通过后再到wmware虚拟机组成的简单集群作测试。

所以,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要统一一下windows和linux下的MPICH2版本,而且不打算用最新的,因此决定用mpich2-1.0.5版。

但是,如果在主页上找的话是没有以前旧版本下载的链接的(至少我没找到),只有最新版本的http和ftp下载。

这难不住我等有心之人,既然提供了ftp下载,那咱就直接到他ftp服务器上找,最新源代码链接的地址是ftp:

//ftp.mcs.anl.gov/pub/mpi/mpich2-1.0.5p4.tar.gz,把后面文件名去掉就应该是文件的ftp存放路径,把这个路径直接写到浏览器地址栏里回车(偶用的是FireFox2),就能看到他们服务器上这个目录的文件列表,里面就有1.0.5版的windows安装文件和源代码包,分别为ftp:

//ftp.mcs.anl.gov/pub/mpi/mpich2-1.0.5-win32-ia32.msi和ftp:

//ftp.mcs.anl.gov/pub/mpi/mpich2-1.0.5.tar.gz。

msi文件不用多说,这是windows下安装用的,源代码包我们拿来在linux下用。

文档下载

还是主页上就有MPICH2的安装和使用指南文档,主要有三个,分别是User'sGuide,Installer'sGuide和WindowsDeveloper'sGuide,都down下来看看很有用的说。

具体开发用的有关MPI标准的文档在MPI论坛的网站里都有,地址是http:

//www.mpi-forum.org/,我觉得最有用的是MPI-2:

ExtensionstotheMessage-PassingInterface。

 Windows下的安装配置

 我用的参与计算的系统都是WindowsXPProSP2,安装的过程没什么太特别的,一般就是默认就可以,只是其中有个地方要填一个什么passphrase,上面提示说所有系统都要用相同的passphrase,照做就是了,在所有参与计算的结点机器上都填一样的passphrase就好了。

另外就是需要.netframework2的运行环境。

默认安装的位置是C:

\ProgramFiles\MPICH2,下面的bin目录下是系统配置运行需要的程序,为了方便在控制台使用,可以把C:

\ProgramFiles\MPICH2\bin加到系统的PATH变量中去。

Include是头文件,开发的时候用,lib是链接程序的时候用的库文件。

Jumpshot下有个pdf的文档,干什么用的可以看看这个文档,我没仔细看,感觉我暂时还用不上。

Examples下面是一个样本程序,就是一个用MPI计算圆周率的程序,分别有C,C++和Fortran版,C/C++的应该可以用VS2003以上版本打开。

同时,安装程序还会自动向系统注册一个服务MPICH2ProcessManager,我们从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里就能找到,这是管理运行MPI程序的一个服务,安装好后就是自动启动的,所以一般也就不用动它。

安装完毕后开始菜单-程序中就添加了一个MPICH2目录,其中就有上面提到的Jumpshot,另外wmpiconfig.exe是用来配置运行环境的,我在网上有找到的说明都是以前旧版本的,和现在的差别比较大,感觉这新版本用的不爽,没搞明白这个程序该咋用,不过好像默认状态下不改什么就能正常使用,所以也就不管它了。

wmpiregister.exe则是用来注册用户的,使用MPI之前需要在这个程序里注册一个系统里已经存在的用户,而且这个用户必需拥有管理员权限,拥有运行我们安装了的MPI系统的能力。

比如我就在所有参与运算的机器上添加了一个管理员mpi,密码也是mpi。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试着运行一下MPI的程序了。

就用examples目录下面的那个计算

--[if!

vml]-->圆周率的程序。

如果要多机并行计算的话,就需要在所有机器上的相同位置放置要运行的程序,我的情况就是在所有机器的C盘下建了一个mpiexe的目录,并把cpi.exe拷到所有机器的这个目录下。

然后,在其中的某台机器上进入控制台(运行MPI程序其实也可以用开始菜单的MPICH2下的wmpiexec.exe,这是个gui程序,但是我觉得用的不爽,不如直接在控制台下敲命令来得灵活),敲下命令mpiexec-hosts2192.168.10.142192.168.0.23c:

\mpiexe\cpi.exe。

mpiexec是安装目录下bin目录里的一个程序,在本文的例子中就是C:

\ProgramFiles\MPICH2\bin\mpiexec.exe,因为刚才说了,我把这个地址加入到PATH里了,所以可以在任何地方直接执行,它是用来启动MPI程序的,-hosts参数说明是启动多台机器并行运算,后面跟着的2就是说要在两台机器上执行程序,再后面的就是那两台机器的ip地址,其中第一个就是我启动程序的机器,当然,这个地方也可以写机器名,只要它的机器名能被正常的解析就可以,最后面的就是要运行的程序,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所有机器都要在相同位置放置的那个MPI程序。

如果只是在本机运行,则命令为mpiexec–n2cpi.exe,-n表示是在本地运行,后面的2表示启动的进程数。

程序运行后就会提示让你输入一个数字intervals,这个数字影响计算的精度,值越大精度越高,当然计算时间就越长了,然后程序会打印出计算的结果和花费的时间。

比如,我使用单机单进程运行,intervals设为99999999,耗时1.253849秒,而用两台机器双进程则只有0.628954秒,明显快很多,并行运算还是很有效果的。

不过,如果我们把intervals改为9999,单机运行只用了0.000279秒,而两台机器却花了0.001548秒,这是因为并行运算过程中,参与运算的机器需要通过网络传递一些消息,如果计算量不大的话,花在了这上面的时间影响会比较明显,因而反不如单机版的来得快。

到现在我们的MPI运行环境就基本安装好了,当然,MPI还有很多其他的命令参数,只不过最常用估计也就这两条了,其他的用得着的时候就去查上面提到的文档,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另外,如果按照以上的介绍进行安装配置,在运行多机并行MPI程序的时候却出现连接错误的话,八成是因为网络的问题,看看你的防火墙是不是开着,打开相应的端口,或者干脆关掉防火墙就好了。

Linux下的安装配置和单机运行

Linux下的操作要相对来说麻烦一点,这个麻烦从安装开始,呵呵。

我用的系统是CentOS4.4,装在VMwareWorkstation里的,一共装了两个虚拟机,环境基本上完全一样。

为运行MPI在两台虚拟机都创建了一个用户mpi,密码也是mpi,home路径也都是/home/mpi,然后继续都创建了一个目录/home/mpi/mpich2用来作MPI运行环境的安装路径,一个/home/mpi/mpich2/src来存放编译用的源代码。

然后将源代码包mpich2-1.0.5.tar.gz下载到两台机器上,都解压缩到/home/mpi/mpich2/src中,然后到/home/mpi/mpich2/src下,指定安装路径,./configure-prefix=/home/mpi/mpich2

make

makeinstall

几分钟后安装完毕。

需要提一下的是,我曾经试着用root用户来安装MPICH2,但是安装后好重启系统就出了问题,所以建议还是另外建个用户来装吧(ubuntu干脆就把root给禁了,不让你直接用root)。

安装后/home/mpi/mpich2下多出来一些目录和文件,要比windows多,lib是库文件,include是头文件,bin还是程序文件,所以还是要写到环境变量里,可以用命令exportPATH/home/mpi/mpich2/bin:

$PATH,但我是用root用户直接在/etc/profile最后面加了这么一句exportPATH=/home/mpi/mpich2/bin:

$PATH,一劳永逸。

MPI应用一个管理器来管理运行MPI程序,这个管理器就是mpd,但是在正式开始运行mpd前还需要一个基于安全考虑的配置文件,.mpd.conf,这个文件是要放在运行程序的用户的home目录下,本例子中就是/home/mpi/.mpd.conf,而且这个文件只能由这个用户读写,创建文件的命令是,

cd$HOME

touch.mpd.conf

chmod600.mpd.conf

然后在文件中写入这么一行,secretword=***,***在参与计算的计算机上必需完全一致。

如果是root用户的话,这个文件应该是/etc/mpf.conf。

然后,我们就可以启动mpd管理器了,直接在控制台下使用mpd命令,或者是mpd&,让mpd在后台运行,若关闭启动的mpd,只需要命令mpdallexit即可。

在启动mpd之后就可以运行MPI应用程序了,执行命令与windows下类似,如我们仍然是测试一下examples里的cpi程序可以这样来作,

cd~/mpich2/examples

mpiexec-n1./cpi

参数含义同windows下的单机运行命令。

另外,启动mpd后还可以用命令mpdtrace来察看当前运行的mpd情况。

SSH配置和多机并行

MPI的多机并行是用mpdboot来管理启动的,是由参与计算的其中一台机器通过mpdboot同时启动其他机器上的mpd管理器并运行相应MPI程序的,所以,需要赋予运行mpdboot的机器执行其他机器上程序的能力。

MPICH2支持通过ssh和rsh来做到这一点,其中ssh是默认的,而且其安全性也优于rsh,因此,我在项目中是用的ssh。

首先,我们需要修改所有机器上的/etc/hosts文件,在里面添加上参与计算的机器名和ip地址,比如本文中有两台机器参加的例子里,hosts文件应当为:

 127.0.0.1localhost.localdomainlocalhost

 192.168.10.142node0

 192.168.10.23node1

这里的意思是说,主机名为node0的机器ip地址为192.168.10.142,主机名为node1的机器ip地址为192.168.10.23。

当然,其实这一步也可以跳过,因为我们也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直接使用ip地址,只不过那样不太方便。

另外就是,有些机器默认情况下第一行可能包括本机的主机名,比如在ip为192.168.10.142的node0上,hosts文件第一行是

127.0.0.1localhost.localdomainlocalhostnode0

这样可能会使得mpdboot工作不正常,所以还是最好给成上面的那种形式。

 第二步是创建ssh密钥,命令行下:

#ssh-keygen-trsa

-trsa指的是密钥类型,具体请察看ssh相关资料,这里不多说。

这样就在当前用户的home目录下生成了一个.ssh目录,本文中的就是/home/mpi/.ssh。

 第三步,将/home/mpi/.ssh下的id_rsa.pub文件拷贝改名为authorized_keys,即

#cpid_rsa.pubauthorized_keys

 第四步,在其他所有机器上进行以下操作。

#ssh-keygen-trsa                                          生成.ssh文件夹

#scpnode0的IP:

/home/mpi/.ssh/*~/.ssh          拷贝node0上的.ssh文件夹覆盖本地的

第五步,在所有机器上建立与自己和所有其他机器的信任连接。

对每个节点执行:

 #sshnode0

 #sshnode1

根据提示键入yes即可。

然后就可以在不需要用户名密码的情况下通过ssh登陆其他机器了,比如在node0上#sshnode1,

就可以直接进入node1

接下来,在启动mpdboot的机器上创建一个参与计算的host列表文件,如文件mpd.hosts,每行是一个主机名,创建过程如

#cd~

#touchmpd.hosts

#vimpd.hosts

nod0

node1

 现在,就可以启动运算集群了

#mpdboot-n2-fmpd.hosts

-n表示要启动的机器个数,一般是不大于mpd.hosts文件中的机器数,比如本文中的例子就是两台机器。

这样,列表中的机器就会启动其本机上的mpd管理器。

然后,就可以开始运行MPI程序,进行运算了,同windows下一样,程序需要放在每台机器上的相同位置(如果用NFS就只需在一台机器上放置程序,其他机器作映射就行),比如都是程序/home/mpi/mpich2/examples/cpi,在运行mpdboot的结点机器上:

#mpiexec-n2/home/mpi/mpich2/examples/cpi

-n表示要启动的进程个数,一般是不大于mpd.hosts文件中的机器数(或者cpu核心数?

偶用的机器就是双核的了,所以单机的时候双进程比单进程效率好很多,但是三进程就不行)。

Mpd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mpdtrace显示参与计算的机器名,mpdtrace–l则是显示机器名以及其端口

 

Ubuntu下编译并行版本lammps以及配置vmd

本人操作系统为ubuntu8.04,新装系统,因工作站不想更改原有操作系统,且原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分区,故采用wubi安装,请勿鄙视。

为操作方便将terminal加入到右键中

$sudoapt-getinstallnautilus-open-terminal

安装VMD

从vmd网站上下载vmd-1.8.6.bin.LINUX.opengl.tar.gz,地址为http:

//www.ks.uiuc.edu/Development/Download/download.cgi安装之前需要先安装csh和libstdc++5,如没有libstdc++5,则安装会没有问题,安装后vmd将无法正常启动。

$sudoapt-getinstallcsh

$sudoapt-getinstalllibstdc++5

然后安装vmd

$cdvmd-1.8.6

$./configureLINUX

$cdsrc

$sudomakeinstall

至此vmd安装成功,可以在terminal中输入vmd测试软件运行效果。

mdbbs曾讨论到ssh通信效率比rsh效率高,所以以下先安装ssh,安装设置ssh

sudoapt-getinstallopenssh-clientopenssh-server

设置ssh

在terminal中输入sudogedit/etc/hosts,修改此文件,将所有节点名称及ip地址填入,格式如下:

127.0.0.1      localhost

202.118.247.123ubuntu

此时可以使用sshubuntu测试ssh通信是否正常。

取消密匙登录

以设定的用于启动mpi计算的用户登录,运行

ssh-keygen-trsa   #对于所有提示直接回车即可

这将生成一个密钥对,分别存放在~/.ssh/id_rsa和~/.ssh/id_rsa.pub文件内。

然后进行访问授权,运行:

cp~/.ssh/id_rsa.pub~/.ssh/authorized_keys

chmodgo-rwx~/.ssh/authorized_keys

 ssh-agent$SHELL

ssh-add

以上配置ssh完毕。

配置完毕后启动ssh服务,sudo/etc/init.d/sshstart

以下将分步安装fftw,mpich,lammps

1:

安装fftw

下载fftw-2.1.5.tar.gz,解压

$tarxvzffftw-2.1.5.tar.gz

$cdfftw-2.1.5

$sudo./configure--prefix=/opt/matlib/fftw215-gnu--enable-float

此时如果出现以下错误

checkingforvendor'scctobeusedinsteadofgcc...checkingforcc...cc

checkingforCcompilerdefaultoutput...configure:

error:

Ccompiler

cannotcreateexecutables

则表示g++库缺失,可输入sudoapt-getinstallg++后再重新运行上句命令

$sudomake

$sudomakeinstall

2:

安装mpich

下载mpich.tar.gz

$tarxvzfmpich.tar.gz

$cdmpich-1.2.7p1/

$./configure--prefix=/opt/mpich-gnu-rsh=ssh(此处添加ssh通信方式,与以前的一个贴子略有不同)

$sudomake

$sudomakeinstall

配置mpi环境变量

登录根目录:

sudo-i

也可以不登录

sudo/etc/profile

加入如下代码:

#!

binbash

exportMANPATH=${MANPATH}:

/opt/mpich-gnu/man

exportPATH=${PATH}:

/opt/mpich-gnu/bin

3:

安装lammps

$tarxvzflammps-upgrade.tar.gz

$cdlammps-28Oct08/

$cdsrc

$geditMAKE/Makefile.g++

修改mpich和fftw的安装路径

#g++=RedHatLinuxbox,g++,MPICH2,FFTW

SHELL=/bin/sh

#System-specificsettings

CC=       g++

CCFLAGS=   -g-O-DFFT_FFTW-DLAMMPS_GZIP-DMPICH_IGNORE_CXX_SEEK-I/opt/matlib/fftw215-gnu/include-I/opt/mpich-gnu/include

DEPFLAGS=   -M

LINK=       g++-L/opt/matlib/fftw215-gnu/lib -L/opt/mpich-gnu/lib

LINKFLAGS=   -g-O

USRLIB=   -lfftw-lmpich

SYSLIB=   -lpthread

ARCHIVE=   ar

ARFLAGS=   -rc

SIZE=       size

#Linktarget

$(EXE):

   $(OBJ)

   $(LINK)$(LINKFLAGS)$(OBJ)$(USRLIB)$(SYSLIB)-o$(EXE)

   $(SIZE)$(EXE)

#Librarytarget

lib:

   $(OBJ)

   $(ARCHIVE)$(ARFLAGS)$(EXE)$(OBJ)

#Compilationrules

%.o:

%.cpp

   $(CC)$(CCFLAGS)-c$<

%.d:

%.cpp

   $(CC)$(CCFLAGS)$(DEPFLAGS)$<>$@

#Individualdependencies

DEPENDS=$(OBJ:

.o=.d)

include$(DEPENDS)

保存后退出,然后在src目录下生成lmp_g++

$makeg++

也可以将生成的lmp_g++复制到/bin下方便调用

$sudocplmp_g++/bin

多核并行例子

$cd../bench

2/opt/mpich-gnu/bin/mpirun-np16../src/lmp_g++

[7]宋江宁,李炜疆.蛋白质二硫键的分布特征[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1(5):

464-467.

[8]张涛,魏安池,刘若瑜.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油脂开发,2011,19(5):

26-29.

[9]EllmanGD.Tissuesulfhydrylgroups.ArchBiochem.Biophys,1959,82

(1):

70-77.

[10]BeveridgeT,TomaSJ,NakaiS.DeterminationofSH-andS-Sgroupsinsomefoodpr-oteinsusingEllman,reagent[J].Foodscience,1974,39(l):

49-51.

[11]PearceKN,KinsellaJE.Emulsifyingpropertiesofproteins:

Evaluationofaturbdimet-rictechnique.JournalofAgriculcalandFoodChemistry,1987,26(3):

716-7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