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75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docx

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三地理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1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下图中的“死亡谷”两岸悬崖壁立,地势险恶。

该地曾经是一个大盐湖,极端最高气温56.7℃,年降水量仅为46.7mm,既是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不适于居住的地区之一。

地狱般的“死亡谷”,却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死亡谷”的少量降水主要是

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D.气旋雨

2.“死亡谷”中的动物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

A.子夜前后B.日出前后C.春、夏季D.秋、冬季

3.与甲河相比较,乙河

A.冬季流量大B.流量季节变化大

C.河流流量小D.结冰期短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A.一路正西B.先东南,后东北

C.先东北,后东南D.先西南,后西北

5.飞机飞行的距离为

A.3 330 kmB.小于3 330 kmC.6 660 kmD.大于6 660 km

读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昼长最大值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

7.对于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自然植被可能为苔原B.④地可能位于赤道

C.③地可能受到东北信风控制D.②地可能受到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中山站(69022'S,760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

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

读图完成8-9题。

8.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A.平均气温较高  B.气温日较差较小

C.极地高压较强  D.副极地低压较弱

9.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太阳辐射       

C.海拔高度  D.地面状况

小明随队友于12月初进行极地考察,他在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时,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后,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

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11.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B.75°E80°SC.75°E68°SD.105°W80°S

20xx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3.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4.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上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长波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读20xx年12月12日8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回答15-16题。

15.图示时刻

A.气压:

太原高于呼和浩特B.风速:

乌兰巴托小于上海

C.降水概率:

呼和浩特大于上海D.风向:

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相反

16.××市未来两天天气状况,说法可信的是

A.雨过天晴,气温升高B.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D.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完成17-18题。

17.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影响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18.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 ①②B. ②③C.①④D.③④

下面两幅图均示意地球表面,其中右图所示区域取自左图中方框所示部分。

右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上纬度最高点。

读图回答19-21题。

19.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B.15时C.9时D.19时

20.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B.65°NC.75°ND.85°N

21.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万里雪飘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22.如图为我国某城市(110°E,20°N)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3时13分.图中各时间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②--③时间段天津地区昼变短,夜变长

C.③--④时间段北极地区一直处于极昼D.④--①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某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23-25题。

​​

23.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A.1月的山顶B.1月的山麓C.7月的山顶D.7月的山麓

24.该山最有可能位于

A.浙江省B.四川省C.青海省D.吉林省

25.图中气温值测得时刻各不相同,并分别对应一定的太阳高度,如果用h1、h2、h3、h4分别表示I、II、III、IV在山顶平台测量时的平均太阳高度,则

A.h4>h3>h2B.h3>h2>h1C.h4>h2>h3D.h2>h4>h1

下图示意20xx年8月24日××市××区两个监测点地表短时径流量监测数据统计。

读图,回答26-27题。

26.据图中数据可推断

A.该日午后暑热程度有所减轻B.地表短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同步

C.南京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D.甲测点附近植被覆盖率比乙测点附近高

27.图中监测数据可用于

A.分析大气湿度,评估环境质量B.估算雨水可回收量,增加城市供水来源

C.监测流量变化,做好防洪准备D.提供实时气象预报,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

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读图回答28-30题。

28.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B.受峡谷地形影响大

C.气温变化更大D.距冬季风源地近

29.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B.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

C.春季风力太强,不利栽培D.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

30.淖毛湖成为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夏季蒸发大,昼夜温差大B.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C.冰川融水多,地下水充足D.晴天较多,光照丰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0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帮助和解答。

(1)他们认为:

在我市一个窗户朝向正南的房间,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间内。

你认为是否正确          ,为什么           。

(2分)

(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夏至日在日出、正午、日落时旗杆影子变化示意图(长度代表影长)。

该图表达是否正确              ,为什么              。

(4分)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左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要求:

在右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地区、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4分)

32.(8分)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

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有人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2分)

(3)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

A图表示________,B图表示________。

(2分)

(4)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_____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2分)

33.(22分)读罗布泊所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盆地中有多条河流汇聚于此。

1942年测量湖水面积仍达3000平方千米,1962年湖水面积减少到660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

(1)读材料一,试分析40年代到70年代,罗布泊逐渐干涸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塔里木盆地多处地层中富含钾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

(2)读材料二及上图,试推测大量钾盐在此富集的形成过程。

(6分)

材料三:

我国在罗布泊发现大型钾盐矿后,国家随即组织开发。

然而,工业区位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源因素,也要考虑环境因素。

当地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极度干旱,给这里布局、组织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3)读材料三,试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简析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6分)

材料四:

钾盐是农用钾肥的生产原料,在我国属大宗紧缺原料。

我国每年有近800多万吨的钾肥缺口依赖进口,罗布泊钾盐公司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吨左右的优质低价钾肥。

(4)试从我国农业用肥的角度出发,说出罗布泊钾肥生产的意义。

(6分)

荆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检测参考答案

1-35:

CBADBADCBABADBCDBDBCABABCACBCB

36

(1)正确(1分):

××市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1分)

(2)不正确(1分):

正午旗杆影长应短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日出时杆影应在西南方向;日落时杆影应在东南方向(3分)

(3)如图(4分,每项1分)

37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2分)

(2)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旱。

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

(任答一种,合理即可得2分)

(3)冬季 夏季(2分)

(4)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风(冷空气)(2分)

38

(1)塔里木河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向河流取水(农业、生活)不断增加,使其向罗布泊补给的河流最终断流;又由于当地位于温带沙漠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故最后出现干涸。

(4分)

(2)钾盐主要随径流流入古湖泊;该区域为极度干旱的内流区,蒸发量极大;由于湖泊蒸发的主要是水份,故使湖泊盐分不断浓缩,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最终形成大型盐矿。

(6分)

(3)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劣。

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匮乏;农业基础薄弱,生活物资补给困难;人类无法在此长久居住,劳动力资源缺乏;干旱的环境也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干旱环境使得当地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使得该地离钾肥市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

)(6分)

(4)缓解我国钾肥的短缺问题;优质钾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