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88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docx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

项目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一部分设计计算条件输入

B11整车资料:

长X宽X高:

4943mmX1852mmx1474mm

前窗:

S=1.2m2,倾角64.5°,阳面投影面积:

S=0.52m2

后窗:

S=0.9m2,倾角186,阳面投影面积:

S=0.85m2

侧窗:

S=1.1m2,倾角63.4°,阳面投影面积:

S=0.49m2

亠_2

天窗面积:

A4=0.39m

玻璃总面积:

3.59m2

顶盖:

S=3.46m2

底板:

S=3.92m2

前围:

S=1.5m2

车身侧面积(除玻璃面积):

S=4.6m2;

驾驶室内部容积(除内饰):

S=3.6m3;

乘员数:

5人

设计计算条件:

(夏季制冷)

室外温度:

38E(汽车空调行业标准为38C,此计算书取38C)

太阳辐射:

1000W/m2(行业标准为830W/m2,此计算书取1000W/m2)

车室内温度:

24T(行业经验公式:

T内=20+0.5(T外—20)=29C,此处取24C)车速:

40km/h

设计计算条件:

(冬季制热)

室外温度:

一25r(GB/T12782-1991标准要求)

太阳辐射:

0

车室内温度:

20°C(GB/T12782-1991标准要求为15C以上,此处取20C)

车速:

40km/h

空调的负荷按照获得时间的角度来分为:

稳态负荷和动态负荷,稳态负荷由新风传热、车身传热、人体热湿负荷等构成,动态的热负荷与车内附件的材料热性质有关。

它包括日照辐射,其中包括车内设施蓄热,没有相关的材料的热性质,很难准确的计算。

第二部分制冷系统设计计算(夏季)

>整车热负荷

1玻璃的温差传热和日射得热

在存在太阳辐射的外界条件下,一部分热量被玻璃吸收,一部分通过玻璃透射形成日射得热,还有一部分被玻璃反射,被玻璃吸收得热量与外界温度而综合产生传热,构成玻璃温差传热,通过玻璃透射的热量,被车内设施吸收形成蓄热和放热量。

在此次计算中,认为日射得热全部变成空调系统的瞬态热负荷。

故Q玻=Qgi+Qg2

Qgi:

为由于车内外温差而传入的热量

QG2:

为由于太阳辐射而传热的热量。

Qgi=K玻A玻厶t

=6.4X3.59X(38°C—24°C)

=322(W)

K玻:

综合传热系数,取值为6.4w/m2.C

A玻:

玻璃总面积3.59m2

Qg2=(n+paB/a)UxS

n:

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的透入系数,此处取0.56

P:

玻璃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此处取0.34

ab:

内表面放热系数,一般取16.7w/m2.C

aH—车外空气与日照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与车速有关,一般取40km/h

时的对流放热系数为40.6w/m2.C

U:

车窗的太阳辐射量

S:

遮阳修正系数,此处取0.46

U=A玻'Ig+(A玻一A玻')xIs

=2.23X1000+(3.59-2.23)X41.7

=2287(W)

A玻':

玻璃阳面投影总面积,A玻'=0.52+0.83+0.49+0.39=2.23m2

Ig:

车窗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取1000W/m2

Is:

车窗外表面的太阳散射辐射强度,取41.7W/m2

QG2=(n+pab/aH)UXS

=(0.56+0.34X16.7/40.6)X2287X0.46

=736

故Q玻=Qgi+Qg2

=322+736

=1058

2、新风产生的热负荷及门窗的漏热量

Q新=l0n「(h0—hj

n—乘员人数,n=5

33

lo—新风量/人.小时,取值11m/h.人(最小不小于10m/h.人)

空气密度,取1.14kg/m3

h。

一室外空气的焓值hi—车室内空气的焓值

此工况下,车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0%,车室外相对湿度为50%,

由H-D图可以查得hi=47.8kJ/kg,h0=92.4kJ/kg,

Q新=l0n「(h0F)

=11X5X1.1X(92.4-47.8)X1000]/3600

=749(W)

3、车身传热量

Q车身=KF(tm-ti)

其中:

K—车身各部分的综合传热系数,参考其它资料,取K=4.8w/m2「C

tm,ti—tm车身表面的当量温度,ti车室内的空气温度

tm二t。

(IsIg)

Ck)

其中t°—室外温度

Ig,Is—太阳的直射强度和散射强度

表面吸收系数,它与车身的颜色有关,「[0,1],现取车身表面颜

色为黑色,故取;=0.9

:

室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

40.6w/m2.C

(1)、车顶

表面综合温度tm=t0(ISIG)

(a+k)

=38+09(100041.7)

(40.6+4.8)

=58.7(C)

Q车顶=KF(tm—ti)

=4.8X3.46X(58.7-24)

⑵、侧面

散射强度为水平表面的一半;直射强度取水平表面直射强度的一半

z

t侧=t0-

09

(Ism+Ig侧)=38+:

(1000+41.7)X0.5=48.4(C)

(二'k)(40.64.8)

Q侧=KF△t

=4.8X4.6X(48.4-24)=539(W)

(3)、车地板热负荷

取地表面温度为60C,计算出地表面的热辐射,取I底板二200W

故t底板f•厂订(I地板)

09

=38+200

(40.6+4.8)

=42「C)

Q底=KF△t

=4.8X3.92X(42—24)

(4)发动机舱的传热

参考其它的资料,取发动机舱的前围板表面温度为80C,故

Q前围=KF△t

=4.8X1.507X(80-24)

综上所述,整个车身的传热量为

Q车身=Q车顶+Q侧+Q底+Q前围

=259+249+393+405=1306(W)

4、人体的热负荷

环境模拟试验条件中乘坐人员为1人,实际乘坐人员为5人其中1人为司机,其余4人为乘客,参考相关资料,综合不同肤色人种,取司机的热负荷Q司机=170w,成年男子乘员为Q乘员=108W,考虑到乘坐的人群,取群集系数「=0.89

故:

Q人=Q司机+ntQ乘员

=170+4X0.89X108=554(w)

整车湿负荷

在空调系统的制冷的过程中,在降低车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同时,一部分空气中水蒸汽也被冷却下来,形成冷却水。

(1)在24r的环境条件下,人体的散湿量约为d0=56g/h,故总散湿量为

D0=nd。

=5X56=280g/h

(2)车室内总质量为:

M=3=1.14X3.5=4.0(Kg)

在24C,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条件下,其含湿量为d1=9.3g/Kg,h1=47.8kJ/kg,设蒸发器表面空气温度8C,此处相对湿度为100%的湿空气,在24T环境时,相对湿度为36%,含湿量为d2=6.7g/Kg,h2=41kJ/kg。

(3)假设风机在整车上的风量为L0=480m3/h,故由于人体散湿而产生

的含湿量的增加为:

d=D0X(V/L0)十m

=280X(3.5/480)十4

=0.51(g/Kg)

由H-D图可知,△H=1kJ/kg

-皿严)L。

汉P

=1X103X480X1.14-3600

空调系统的总负荷

Q=Q玻+Q新+Q车身+Q人+Q湿

=1058+749+1859+554+152=3834

根椐计算结果,在实际选用汽车空调时还应有5%~15%的余量,此处取10%

因此:

Q=3834X1.1=4217(W)

四、空调系统的性能计算

空调系统制冷量应和空调系统的总符合相等,即Q冷=Q=4217W

(注:

标杆车空调系统制冷量为4329W。

因该计算值稍低于标杆车空调系统制冷量,因此CP2空调系统制冷量的

设计目标可按标杆车样件设定,即:

Q冷=4329W〜4330W

按照汽车空调行业标准QC/T656-2000规定,设定系统工作状态如下:

蒸发器进风干球温度:

27°C

蒸发器进风湿球温度:

19.5C

蒸发风机端电压:

13.5V

冷凝器进风干球温度:

35C

冷凝器迎面风速:

4.5m/s

压缩机转速:

1800rpm

HVAC装置:

制冷、吹面、内循环模式

1、空调送风量的确定

Hb—蒸发器进风口空气焓值,Hb=55.5KJ/kg

Hn-蒸发器出风口空气焓值,设蒸发器出风干球温度9C,湿度95%,

则其空气焓值Hn=25.2KJ/kg

△H—蒸发器进出口空气焓差

△H=Hb—Hn=55.5—26.1=30.3KJ/kg

3

P—蒸发器室内空气密度1.156kg/m

空调送风量:

即HVAC状态下蒸发风机送风量应达到:

V风=Q空/(pxAH)

=4330X3600/(1.156X30.3X1000)

=445(m3/h)

(注:

标杆车空调送风量约为440m3/h。

2、蒸发器的设计

蒸发器制冷量:

Q蒸=Q冷=4330W

按照协众公司L235XW60规格的层叠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性能特性,蒸发器芯体迎风面积预算为:

2

S蒸=Q蒸/B蒸=4330/8=541(cm)

B蒸-协众L235XW60规格层叠式蒸发器芯体的单位迎风面积换热性能系数,此处取B蒸=8W/cm2。

蒸发器芯体高度H蒸=S蒸/235=230mm,(实际蒸发器芯体高度只能按板片模具的叠片自由高度确定,此处计算值可作为设计叠片高度的指导)

因此,蒸发器芯体尺寸规格为:

L235XW60XH226

(注:

标杆车蒸发器芯体尺寸规格为:

L225XW60XH228,制冷量为4330W。

3、膨胀阀的选配

膨胀阀的制冷容量:

Q膨=mQ蒸=1.25X4330=5413W

m—比例因子,取值范围1.2~1.3,此处取1.25因此可选用膨胀阀规格为:

1.5T

(注:

标杆车空调系统采用CCOT方式,即采用集流管控制,无膨胀阀。

4、压缩机排量的确定

Q蒸=G(Ha—H5)

其中:

G—压缩机实际排气的质量流量

Ha—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焓值,设蒸发器出口压力0.196MPa,蒸发

器出口过热度取5C,则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状态为过热气体,其焓值Ha=396.1KJ/kg。

H5—膨胀阀入口制冷剂的焓值,设膨胀阀入口压力1.47MPa,冷凝器过冷度取5C,则膨胀阀入口制冷剂状态为过冷液体,其焓值H5=271KJ/kg。

因此:

G=Q蒸/(Ha—H5)=4330/(396.1—271)=124.6(Kg/h)

n—压缩机工作转速,n=1800rpm

Ua—压缩机吸气状态点的比容,取Ua=0.074m3/kg

压缩机理论所需排气量:

Vs=GuaX106/(60n)=85.4(ml/r)

压缩机标称排气量:

Vb=Vs/n

n—压缩机容积效率。

不同形式压缩机n值大不相同,n值应根据实际所选压缩机结构及型号确定。

综合台架性能、市场质量表现、成本等因素,首选压缩机为重庆建设JSS系

列旋叶式压缩机。

其n值约为75%〜80%左右。

因此:

Vb=Vs/n=85.4/0.75〜85.4/0.8=107〜114(ml/r)

按照上述压缩机排量范围,确定首选压缩机具体型号为:

JSS-12O该压缩

机标称排量:

120cc。

(注:

标杆车压缩机型号为DKS-15,标称排量为147ml/r,容积效率约为60%〜65%。

5、冷凝器的设计

冷凝器的热负荷确定:

Q冷凝=nQ蒸或Q冷凝=Q蒸+Q压

n—比例因子,一般家用空调选用n=1.2,因为汽车空调上的冷凝器工作条件恶劣,通常选用n=1.4

Q冷凝=nQ蒸=1.4X4330=6062(W)

按照协众公司W16规格平行流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性能特性,冷凝器芯体迎风面积预算为:

2

S冷凝=Q冷凝/B冷=6062/6=1010(cm)

B蒸-协众W16规格平行流冷凝器芯体的单位迎风面积换热性能系数,此处

取6W/cm2。

为保证空调系统制冷效果良好及系统工作稳定,冷凝器散热性能设计通常都是最大化原则,冷凝器的迎风面积应尽可能大。

因此,冷凝器芯体的最终迎风面积应至少但不限于达到1010cm2。

(注:

标杆车冷凝器芯体尺寸规格为:

L650XW12XH370,即芯体迎风面积为2300cm2,其换热量为11136W。

第三部分制热系统设计计算(冬季)

一、空调的热负荷

1、玻璃的温差传热和日射得热

Qg1=K玻A玻厶t

=6.4X3.435X(—25°C—20°C)

=—989(W)

由于无太阳辐射,因此Qg2=0故Q玻,=Qg1+Qg2

=—989+0

=—989(W)

2、新风产生的热负荷及门窗的漏热量

Q新=l0n"h0「hj

n—乘员人数,n=2+3

33

lo—新风量/人.小时,取值11m/h.人(最小不小于10m/h.人)空气密度,取1.14kg/m3

h。

一室外空气的焓值,h。

二一24.7kJ/kghi—车室内空气的焓值,hi=38.6kJ/kg

故Q新,=l0nT(h0-耐)

=11X5/3600X1.14X[(—24.7—38.6)X1000]

=—1102(W)

3、车身传热量

(1)、车顶

Q车顶=KF△t

=4.8X1.556X(—25—20)

=—336(W)

⑵、侧面

Q侧’二KF△t

=4.8X2.123X(—25—20)

=—459(W)

(3)、车地板热负荷

Q底=KF△t

=4.8X4.551X(—25—20)

=—983(W)

(4)发动机舱的传热

发动机为发热体,取Q前围’=0

综上所述,整个车身的传热量为

Q车身’=Q车顶’+Q侧’+Q底’+Q前围'

=—336—459—983+0

=—1778(W)

4、人体的热负荷

由于人体是发热体,因此取Q人二0

故:

冬季空调系统的总负荷为:

Q=Q玻+Q新+Q车身’+Q人’

=—989—1102—1778+0

=—3869(W)

根椐计算结果,在实际选用汽车空调时还应有5%~15%的余量,此处取10%。

因此:

Q,=3869X1.1=4256(W)取Q,=4260W

二、空调系统的性能确定

空调系统制热量应和冬季空调系统的总符合相等,即Q热=Q,=4260W

(注:

标杆车空调系统吹面模式下制热量为5692W。

因该计算值低于标杆车空调系统制热量,因此CP2空调系统制热量的设

计目标可按高水平值(即标杆车样件水平)设定:

Q热=5692W〜5700W

设定系统工作状态如下:

HVAC进风干球温度:

20C

暖风芯体进水温度:

85E

暖风芯体进水流量:

10L/min

蒸发风机端电压:

13.5V

HVAC装置:

制热、吹面、外循环模式

1、空调送风量的确定

Hb—HVAC进风口空气焓值,Hb=38.6KJ/kg

Hn—HVAC出风口空气焓值,设蒸发器出风干球温度70C,湿度5%,

则其空气焓值Hn=96KJ/kg

△H—HVAC进出口空气焓差

△H=Hb—Hn=96—38.6=57.4KJ/kg

P—蒸发器室内空气密度1.01kg/m3

空调送风量:

即HVAC状态下蒸发风机送风量应达到:

V风=Q空/(pxAH)

=5700X3600/(1.01X57.4X1000)

=354(m3/h)

(注:

标杆车空调送风量为338m3/h。

2、暖风芯体的设计

暖风芯体制冷量:

Q暖芯=Q热=5700W

按照协众公司W25规格的铝钎焊式暖风芯体的换热效率性能特性,暖风芯体芯体迎风面积预算为:

2

S暖芯=Q热/B暖芯=5700/17=335(cm)

B暖芯-协众W25规格铝钎焊式暖风芯体的单位迎风面积换热性能系数,此处取B暖芯=17w/cm2。

(注:

标杆车暖风芯体尺寸规格L190XW42XH180,迎风面积350cm2,制热量5801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