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010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docx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版有答案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研究

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汽油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2.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水蒸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C.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D.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5.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制化肥

 

B.

氢氧化钠溶液通电

C.

D.

6.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D.粮食酿酒

7.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组成B.物质性质C.运动状态D.变化规律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D.矿石粉碎

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稻草造纸

 

B.火药爆炸

C.

蚕丝织布

 

D.

冶炼金属

10.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吸水性D.助燃性

1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肥皂水B.不锈钢C.金刚石D.食用醋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可燃冰D.冰水混合物

13.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A.室温下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B.白糖遇浓硫酸变黑C.化肥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小D.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14.下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看做纯净物的是()

A.

铁锈

 

B.蒸馏水

C.

食用盐

 

D.

汽油

1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C.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

17.下列生活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可口可乐C.冰水混合物D.冰红茶

18.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纸张粉碎C.冰雪融化D.风力发电

1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A、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C、氮气和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21.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密闭性不好和等。

22.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

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时有生成.用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生成.

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24.甲、乙、丙三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则:

甲的单质是;乙元素是;丙的离子符号为。

25.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纱织布

B.粮食酿酒C.指南针应用D.

26.如图,要使石头滚下,山羊必须给石头一个足够“翻越小坡”的能量(E),当石头滚落到谷底时会释放能量,化学反应就如那块石头一样,反应物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翻越小坡”,反应才会发生。

若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

(1)图1表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是(用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

(2)图2中曲线a、b表示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曲线(填

“a”或“b”)表示一定加入了催化剂的反应过程。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

27.铬(Cr)及其化合物如:

三氧化二铬(Cr2O3)、铬酸钠(Na2CrO4)、重铬酸钠(Na2Cr2O7)等是工业中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有如下反应:

①Cr2O3+3Ca

2Cr+3CaO

②2Cr2O3+3O2+8NaOH

4Na2CrO4+4H2O

③2Na2CrO4+H2SO4═Na2Cr2O7+X+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中X的化学式为.在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反应后铬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

(2)Ca﹣CaCrO4电池是战术导弹的常用电源.向Na2Cr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可得CaCrO4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B.石灰浆抹在墙壁上后有水珠产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

2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木炭燃烧C.石蜡融化D..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

学研究些什么》中档难度提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汽油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解答】解:

A、汽油作燃料,是因为汽油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检验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

A。

 

2.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解答】解: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水蒸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解答】解:

空气主要是有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氧气约占21%,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C。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C.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D.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

A、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能与红磷反应,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制化肥

 

B.氢氧化钠溶液通电

C.

D.

【解答】解:

A、石油制化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氢氧化钠溶液通电,其中的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通入氮气,白磷不能燃烧,发生了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

D。

 

6.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D.粮食酿酒

【解答】解:

A、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7.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组成B.物质性质C.运动状态D.变化规律

【解答】解: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就需要制取该物质进

行使用。

运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

C。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D.矿石粉碎

【解答】解:

A、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稻草造纸

 

B.火药爆炸

C.

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解答】解:

A、稻草造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过程中,金属从化合物中被还原出来,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10.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吸水性D.助燃性

【解答】解:

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

D。

 

1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肥皂水B.不锈钢C.金刚石D.食用醋

【解答】解:

A、肥皂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A错;B、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金刚石是由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食用醋中含有乙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C。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可燃冰D.冰水混合物

【解答】解:

A、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故选:

D。

13.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A.室温下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B.白糖遇浓硫酸变黑C.化肥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小D.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

A、室温下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白糖遇浓硫酸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化肥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生石灰放入水中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14.下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看做纯净物的是()

A.

铁锈

 

B.蒸馏水

C.

食用盐

 

D.

汽油

【解答】解:

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食用盐中含有氯化钠和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D、汽油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故选:

B。

 

1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C.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解答】解: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1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

【解答】解:

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品红扩散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D错。

故选:

C。

 

17.下列生活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可口可乐C.冰水混合物D.冰红茶

【解答】解:

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可口可乐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冰红茶中含有茶碱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C。

 

18.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纸张粉碎C.冰雪融化D.风力发电

【解答】解:

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纸张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1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解答】解: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麦芽糖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BA、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C、氮气和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解答】解:

A、蒸馏水和自来水都是无色的,根据颜色难以区分,故A错B、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肥皂水来区别,肥皂水放入硬水中产生浮渣,而软水会产生泡沫,故B对C、氮气和氧气通入石灰水中均没有现象,因为它们都不能和石灰水反应,故C错

D、根据题干的要求,可以选择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故选B。

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21.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密闭性不好和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等。

【解答】解:

用红磷来测定空中氧气的含量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红磷必须足量,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实验结束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

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

 

22.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

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

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用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解答】解: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

水雾;水;浑浊;二氧化碳.

 

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12;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8;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解答】解:

(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

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mL×

=8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

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40mL+20mL)×

=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

12mL=8mL的刻度处;

(4)因为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产生热量使气体膨胀,可能会使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不使用弹簧夹可能会使注射器活塞弹出等,造成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

(1)装置气密性好;

(2)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12;

(3)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8;

(4)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24.甲、乙、丙三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则:

甲的单质是氮气;乙元素是铝元素;丙的离子符号为H+。

【解答】解: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丙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v元素是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应为铝元素,所以乙是铝元素,空气中78%的为氮气,所以甲是氮气,所以甲的单质是氮气,乙元素是铝元素,丙的离子符号为:

H+。

故答案为:

氮气,铝元素,H+。

 

25.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BA.棉纱织布

B.粮食酿酒C.指南针应用D.火药应用

【解答】解:

A、棉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指南针应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应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D补充火药应用。

 

26.如图,要使石头滚下,山羊必须给石头一个足够“翻越小坡”的能量(E),当石头滚落到谷底时会释放能量,化学反应就如那块石头一样,反应物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翻越小坡”,反应才会发生。

若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

(1)图1表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是E2﹣E1(用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E=E2﹣E1。

(2)图2中曲线a、b表示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曲线b(填“a”

或“b”)表示一定加入了催化剂的反应过程。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吸热(填“放热”或“吸热”)

【解答】解:

(1)图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是E2﹣E1,反应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E=E2﹣E1,故答案为:

放热;E2﹣E1;E=E2﹣E1;

(2)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曲线b表示一定加入

了催化剂的反应过程,故答案为:

b。

(3)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填:

吸热。

 

27.铬(Cr)及其化合物如:

三氧化二铬(Cr2O3)、铬酸钠(Na2CrO4)、重铬酸钠(Na2Cr2O7)等是工业中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有如下反应:

①Cr2O3+3Ca

2Cr+3CaO

②2Cr2O3+3O2+8NaOH

4Na2CrO4+4H2O

③2Na2CrO4+H2SO4═Na2Cr2O7+X+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中X的化学式为Na2SO4.在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