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11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聒噪(guō)怨怅(chàng)

B.嗔怒(chēn)拜谒(yè)趱行(zǎn)愧赧(nǎn)

C.筵席(yán)作揖(qǐ)名讳(huì)桑梓(zǐ)

D.岔气(chà)拙病(zhuó)星宿(xiù)颠倒(diā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订正。

(4分)

面面厮觑  顿开矛塞  如雷惯耳  自暴自弃

不尤分说  悔人不倦  剜口割舌  尖嘴猴鳃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②既有一篇篇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又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

③画面的映衬,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

④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名作,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

⑤此外,这册书还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1)第句,修改意见:

删去。

(2)第句,修改意见:

5.名著导读。

(4分)

(1)“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便不饶你!

”句中的“洒家”是中国名著《》中的人物,他具有的性格。

(2分)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传》,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

(2分)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

(6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

(许浑《咸阳城东楼》)

(2)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写出尽管前

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

7.综合性学习。

(8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

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及卓尔之气质。

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

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

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

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

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

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下面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

(2分)

(2)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

(每则不超过20字)(3分)

(3)根据下面记者的提问作答,要求

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不超过100字)(3分)

记者:

同学,你好!

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

请问,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

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2分)

9.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锦鳞游泳    鳞: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岳阳楼记》中说“此乐何极”,《醉翁亭记》中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不是范进中举

龙会吟

①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

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

②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

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

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

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

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

③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

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

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伤。

而秋芸哭声未起,泪已先下,再哭上几句,旁人的眼

泪都跟着哗哗地流,灵堂里悲声四起,真的像个灵堂了。

④秋芸的哭丧生意就特别火,方圆几十里死了人,都要请她哭。

⑤秋芸哭丧前,先要谈好价,哭一场多少钱,中间还要“散花”。

就是哭到一定程度,她就停下来,等孝子给她一些小费后,再接着哭。

哭一场丧,散花要散五六次,钱多钱少,凭孝子给,三五元不少,十来元不多,不散,她就不哭了。

孝子一般不在乎那几个钱,只要她哭得起劲,哭得悲切,哭得灵堂里的人都流泪,就高兴,就出手大方。

⑥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

⑦那一天秋芸正为一丧事人家哭丧,手机里传来噩耗,她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这边的丧事还没结束,她不能半途离开,否则就拿不到钱,她没有把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强忍悲痛,继

续哭下去,越哭越悲切,哭得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哭得旁边的人都泪流不止。

孝子大受感动,为她多散了几次花,每次都是二十元钱以上。

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在哭自己的老父亲。

⑧丧事结束,她一路悲悲戚戚回到娘家,趴在灵堂前放声号哭,哭着,哭着,突然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

别人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办丧事的老板,还没说好哭一场丧多少钱呢。

一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说,你哭你老子,还要哭丧费?

她说,除了哭丧费,还要散花。

旁人见她这个样子,都说她是伤心过度,疯了。

有人就想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连喊扇她两个耳光。

没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不解,问扇她耳光干什么?

那个喊扇耳光的人就解释,范进因老来中举喜极而疯,岳父胡屠夫给他扇两个耳光就清醒了。

秋芸是悲极而疯,扇她两个耳光,她也会清醒的。

于是就有人走过去,在秋芸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她两个响亮的耳光。

⑨秋芸被打蒙了,泪水似小溪奔流,嘴里大声叫嚷,不是范进中举,不是范进中举。

14.秋芸的表嫂的哭丧队成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1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2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分)

17.第⑦段中,秋芸哭丧“哭得肝肠寸断”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8.请谈

谈你对小说结尾的理解。

(2分)

19.本文与《范进中举》有什么异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

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

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

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

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

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

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

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

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

“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

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

“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

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

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

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

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

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

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

最显眼的位置。

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

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

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

“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

”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

“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

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⑪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⑫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

“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

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⑬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

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20.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

(每空不超过2个字)(2分)

①→收画和挂画→②→正画(把画扶正)

21.小说第⑦段写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22.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简要概

括分析。

(4分)

23.小说结尾写道:

“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请问:

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三、作文(50分)

24.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位列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小说。

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作文略。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聒噪(guō)怨怅(chàng)

B.嗔怒(chēn)拜谒(yè)趱行(zǎn)愧赧(nǎn)

C.筵席(yán)作揖(qǐ)名讳(huì)桑梓(zǐ)

D.岔气(chà)拙病(zhuó)星宿(xiù)颠倒(diān)

(解析:

A.“窥”应读作“kuī”;C.“揖”应读作“yī”;D.“拙”应读作“zhuō”。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订正。

(4分)

面面厮觑  顿开矛塞  如雷惯耳  自暴自弃

不尤分说  悔人不倦  剜口割舌  尖嘴猴鳃

矛—茅 惯—贯 尤—由 鳃—腮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解析:

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与语境不符。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②既有一篇篇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又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

③画面的映衬,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

④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名作,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

⑤此外,这册书还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1)第④句,修改意见:

删去“和我们的知识面”或在“我们的知识面”前加“拓宽”(“拓展”“丰富”)。

(2)第⑤句,修改意见:

把“从中”和“使我们”对调。

5.名著导读。

(4分)

(1)“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便不饶你!

”句中的“洒家”是中国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鲁达(鲁智深、鲁提辖),他具有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性格。

(2分)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传》,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

(2分)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C 杨志一行人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失了生辰纲。

(吴用一行八人精心策划,相互合作,劫取了生辰纲) 【示例二】D 三打祝家庄中,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

6.古诗文默写。

(6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

(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

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写出尽管前

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综合性学习。

(8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

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及卓尔之气质。

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

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

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

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

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

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下面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

(2分)

(2)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

(每则不超过20字)(3分)

材料一:

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

反复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

吸精华,去糟粕,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

(3)根据下面记者的提问作答,要求

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不超过100字)(3分)

记者:

同学,你好!

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

请问,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

为什么?

【示例】记者阿姨(叔叔),你好!

我最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徜徉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陶冶胸襟,能够涵养乐观的心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2分)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9.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分)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锦鳞游泳    鳞:

代指鱼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茂盛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2.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岳阳楼记》中说“此乐何极”,《醉翁亭记》中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4分)

①主体不同:

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

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

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

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不是范进中举

龙会吟

①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

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

②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

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

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

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

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

③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

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

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