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018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神经源性膀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docx

《神经源性膀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源性膀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经源性膀胱.docx

神经源性膀胱

科研课题申请书

 

所属学科名称

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申请日期

 

二年月

研究课题

名称

生物刺激反馈仪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

研究领域

1、基础医学2、预防医学、卫生学

3、临床医学4、药学5、其它

2014

2015

申请金额

万元

申请者

姓名

朱慧丽

性别

A、男

B、女

出生年月 

年月

民族

B、女√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护师

A.博士B.硕士、C.学士

专业

护理学

工作单位

名称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电话

64535555

所在地

上海市徐汇区

邮编

200237

详细地址

老沪闵路901-903号

课题组

合作单位数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辅助人员

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各种类型的尿失禁,甚至可继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其生命质量低下,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主要内容,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该类患者,探讨其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针对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通过本研究,可以认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使患者的排尿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并能有效促进发射性膀胱的建立,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预期研究成果摘要

1.患者日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2.患者膀胱容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

1、研究本课题的科学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问题、立题依据等)

(1)立体依据

在我国,创伤是第五位死因[1],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常见的创伤,其病因在不同国家及地区、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差异。

郝春霞[2]对1264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析,导致脊髓损伤的原因中前三位分别为交通事故、坠落伤、重物砸伤;而在美国,交通事故,暴力损伤,坠落伤是脊髓损伤原因前三位。

资料表明[3],近几年SCI发生率为15-40/106,在美国每年因SCI造成的死亡、截瘫和四肢瘫的人数约为12000例;北京市2002年SCI的年发生率,与20世纪80年代末调查的年发生率相比,年发生率增长迅速[4];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7年SCI的年发生率为25/106,较之前报道的上海年发生率显著升高[5]。

国外统计:

SCI患者一生的治疗康复费用平均达75万美元以上,美国每年对SCI患者的花费超过60亿美元。

据中残联统计,目前我国SCI每年新增接近60000例且总人数约为100万人[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所以,对于SCI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经成为医学界一大课题。

而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各种类型的尿失禁,甚至可继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积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7]。

可见,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脊髓损伤后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案多样,但尚无一种疗法可以完全恢复膀胱功能,多是在保护肾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尿路的排尿功能。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节和神经电刺激。

保守治疗包括手法辅助排尿、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导尿治疗及腔内药物灌注治疗等;外科治疗包括扩大膀胱容量的术式、增加尿道控尿能力的术式;神经调节和神经电刺激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治疗途径之一,包括脊髓刺激、骶神经刺激、外周的盆神经、阴部神经刺激等。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微创治疗将成为一线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在保守治疗与开放手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8]。

(3)发展趋势

有研究者报道[9],生物反馈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24h平均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随治疗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24h单次排尿量随治疗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患者的排尿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有效促进发射性膀胱的建立,提高了生活质量。

目前生物反馈仪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仍需不断地完善和研究,尤其是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制定出标准化治疗方案和参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能够切实地提高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新旭,冯世庆.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

1303-1305.

[2]郝春霞,李建军,周红俊,等.1264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

l0ll-1013.

[3]KaracanI,KoyuncuH,PekelO.eta1.TraumaticspinalcordinjuriesinTurkey:

anationwideepidemiologicalstudy[J].SpinalCord,2000,38

(1):

697-701.

[4]李建军,周红俊,洪毅,等.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

412-413.

[5]潘杰,李听,曾诚,等.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9,30(5):

133-135.

[6]于铁强,冯世庆.21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7):

583-585.

[7]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7-60.

[8]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

201-205.

[9]李长思,等.生物反馈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5):

469-471.

2、研究内容与方案(说明研究项目的目标、具体内容并明确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病例选择、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

1.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标准:

Ø均为不完性脊髓损伤;

Ø诊断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标准;

Ø临床症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及尿失禁;

ØB超提示不等的残余尿量。

2.研究方法:

所选患者均同时采用常规膀胱训练方法,包括间歇导尿、手法排尿及盆底肌锻炼。

2.1间歇导尿:

采用间歇导尿的患者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实施前未患者制订饮水导尿计划,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ml以内,平均125ml/h。

简写导尿频次:

2次导尿间可以自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300ml以上,导尿1次/6h;自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200ml以上,导尿1次/8h;残余尿100-200ml,导尿1-2次/d;当残余尿<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即达到膀胱功能平衡,停止导尿。

2.2手法排尿:

患者可通过寻找扳机点,刺激腰骶皮肤神经阶段,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挤压阴蒂/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

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浴等可作为辅助措施,有利于提高训练结果。

2.3盆底肌锻炼:

缓则平卧于床上,做肛门的收缩和放松动作,每次收缩≥3s。

然后放松,连续做15-20min。

此法适用于骶髓水平以上损伤有尿失禁患者。

2.4仪器设备及参数

使用加拿大Thought公司产生刺激反馈仪,将治疗棒置于直肠(男性或未婚女性)/阴道(已婚女性),利用10-50Hz、200us的波宽,0-100mA的电流强度来进行恰当的神经肌肉电刺激。

治疗时间为每次30min,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间歇7-10d后可进行下1个疗程。

2.5操作方法

嘱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一步均采取电刺激治疗,将治疗棒置于直肠(男性或未婚女性)/阴道(已婚女性),利用治疗棒两端电流刺激盆底肌肉组织,产生肌肉收缩运动。

电流的大小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其功效是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

接下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按照屏幕显示的生物反馈仪给出的压力波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这种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进行纠正。

治疗过程中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两种方法通常配合进行,治疗循序渐进。

 

3.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出院后10天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日记,包括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并进行B超残余尿量检查。

残余尿是评定膀胱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人残余尿量在80ml以下。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技术路线:

查阅文献

筛选对象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撰写论文

3、研究安排和进度、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安排和进度

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查阅相关文献

2014年10月撰写相关综述

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11月开题报告答辩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试验阶段,收集临床资料

2016年1月整理临床资料,完成论文撰写

(2)预期研究成果

1.患者日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2.患者膀胱容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

(3)研究呈现方式

以论文形式完成。

4、现已具备的条件(包括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和学术地位、技术力量、现有仪器设备,及对本课题已做了哪些工作等)

(1)本课题研究人员对于本课题前期已收集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大量文献,对于此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2)本课题研究人员所在医院的单位领导及科室人员对于本次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调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本课题研究人员从事泌尿外科的护理工作,担任责任护士,能够很好的收集病例,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4)泌尿外科主任为留学博士,在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本课题提供指导性建议。

5、课题承担单位、参加单位分工

本课题由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承担,由朱慧丽主要负责实施,各科室人员配合工作,提供信息。

6、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专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每年用于本项目工作的月数

签章

朱慧丽

30

护师

护理学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主要负责人

10

杨毓蓓

30

护师

护理学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收集资料

8

丁玲

30

护师

护理学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收集资料

8

7、经费概算

(1)资料搜集费和整理费1000元

(2)论文版面费2000元

(3)项目组织实施费1000元

(4)专家评审费2000元

合计费用6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