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23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docx

优秀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古诗

个人总结古诗

古诗词鉴赏

一.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

的隐士;?

的底层劳动妇女;?

的书生)

(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

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

(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

(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语言

1.炼字、词、句

(1)释义,“?

”字在句中的含义是?

;或“?

”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

(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范文写作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语言风格

(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表达技巧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实写和虚写(虚写:

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

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

(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

(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

(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

(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

(3)对比(把?

和?

作对比,更加突出了?

,表达了作者(转载于:

在点网:

个人总结古诗)?

(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

(5)象征(咏物诗中)

(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4.构思方法

(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主要思想感情:

(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

(4)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

2.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多有描述画面的题)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

(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篇二:

古诗工作总结

建工师一中小学部学生古诗词记诵比赛工作小结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兴趣。

也为了检查落实开学初教研室布置的古诗记诵工作,特举行此次比赛。

此次古诗记诵大赛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1月3日—11月7日由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动员工作,鼓励孩子们多记诵古诗;第二阶段:

11月10日—11月14日各班学生做准备工作、古诗强化训练;第三阶段:

11月17日—11月21日班级古诗词记诵比赛,各班评选出优秀生2名,参加年级比赛,这一阶段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组织。

经过各班比赛每个班选出一名诵读之星:

(1)班曾欣宜;一

(2)班李馨悦;一(3)班曹明炜;二

(1)班杜润杰;二

(2)班朱晨玮;二(3)班华泽峰;三

(1)班吴晨鸣;三

(2)班秦馨元;三(3)班楚默蕾;四

(1)班李洪斌;四

(2)班孙世玉;四(3)班石梓萌;五

(1)班王馨雨;五

(2)班刘洪迪;六

(1)班尹梦岩;六

(2)班于梓娟;第四阶段:

11月24日—11月28日年级古诗词记诵比赛,思想汇报专题评选出年级名次,这一阶段的评委:

一年级由马静和周婷担任,二年级由杨波和候敏担任,三年级由黄淑梅和姬江萍担任,四年级由王莉和姚紫薇担任,五年级由陈霞和陆小蓉担任,六年级由陆丽和李檀担任。

经过各年级比赛评选出年级一等奖1人:

一年级曾欣宜;二年级周子康;三年级秦馨元;四年级李洪斌;五年级刘洪迪;六年级尹梦岩。

年级二等奖2人:

一年级刘思畅、王浩翔;二年级杜润杰、华泽峰;三年级吴晨鸣、石鹏;四年级孙世玉、王思博;五年级刘甜;六年级朱丽婷。

年级三等奖3人:

一年级李馨月、黑红亮、杜函瑜;二年级许晓彤、朱晨玮、韩慧文;三年级白谨

华、桑萌萌、楚默蕾;四年级王锦琦、石梓萌;五年级王馨雨、于梓娟。

年级团体优胜奖:

(1)班、二

(1)班、三

(1)班、四(3)班、五

(2)班、六

(1)班。

在这次的活动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踏上“经典诵读”之旅,“与圣贤为伍,与真理同行”促使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形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诵读经典,构建和谐书香校园的浓郁文化氛围。

篇三:

古诗文活动总结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让经典诗文浸染孩子们的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学校开展了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五

(4)班的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不小的收获。

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读形式多种多样。

在学生背诵时,利用电教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如情入境。

将经典诵读与图画有机融合,孩子们欣赏着一幅幅优美画面,诵读着一首首经典古诗,别有一番韵味。

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会增进对诗的理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

还采用:

同桌赛读,小组赛诗,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而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了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

一、环境布置引入诗境

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我就从黑板报上作文章,开辟了一块“古诗角“栏目。

二、“课前一吟”紧扣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古诗,我校要求每节课上课之前在班长的带领下背诵一首诗,增添了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氛围,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常规。

三、首首有评价。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评价才会促进。

我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

这样既能检查背诵情况、巩固背诵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使之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

四、建立古诗文诵读卡

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也便于对诵读过的古诗进行记录,避免学生混记、遗忘等现象,我指导家长做“古诗文诵读书签卡”,写上诗名、作者、朝代等内容。

学生在家每诵读一首古诗,家长就会记录下背过的诗名并做成书签卡,插在教室文化墙上的成长袋里。

这样,学生背得明明白白,不致再出现背混等现象,再加上教师的不定时抽查,使学生的诗文背诵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的展示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家校联系共同积累

在学校里,由于孩子之间差别较大,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诵读,不规定篇幅,不作硬性要求,避免过重负担。

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帮助,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除了利用好校内资源,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与家长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参与其中,让书香弥漫家庭。

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文,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文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我相信:

持之以恒地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一定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篇二:

古诗总结

?

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

古诗分类: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

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

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

(民):

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

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

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

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

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

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怀古:

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

寄予。

.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

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

“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

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

李商隐《无题》: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篇三:

古诗文经典总结

九一班古诗文中考学生必背内容

七年级经典古诗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满招损,谦受益。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指不若人,责之恶人;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曰: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师严然后民知敬学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子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八年级经典古诗文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秦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日中而移,月满则亏。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诛罚。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

文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飞则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