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28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docx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

 

GSM语音和数据业务质量提升优化专题

 

一、概述:

针对GSM全网语音质量及数据业务质量的提升优化,我们基于网优平台质差小区上榜数据,选定特定区域对功控参数、切换参数、基本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效果评估后,找到一套符合该区域GSM现网状况的一套有效提升方案。

二、GSM语音质量优化提升:

半速率信道优化调整

半速率语音业务,通过新的语音编码算法将话音编码速率降低到约为全速率语音的一半,使得原来在全速率语音业务下仅支持一个用户通话的一个载频物理信道现在能够承载两个半速率语音业务用户的通话。

在不增加基站载频硬件配置数量的情况下,开通半速率语音业务,系统支持的语音业务用户数量增大一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半速率功能是通过牺牲话音质量,来增加网络容量,用户占用HR信道会使通话质量明显下降。

为此我们针对非AMR小区进行半速率信道调整:

对较闲小区关减半速率信道(数据闲小区进行CDED/CDEF/CMAX/GTRX调整后做半速率调整),并基于话务量对FRL/FRU半速率门限进行优化调整,核查优化BSC软参CTC/HRT(建议CTC=2,HRT=4),这样有利于降低半速率占用。

上/下行非连续性发射DTX优化调整:

非连续发射技术(DTX:

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

通话是双向的,对于MS用户来说,平均的说话时间约在40%以下。

DTX就是在通话的时候采用13Kbit/s的语音编码,而在通话的间隙传输500bit/s的低速编码(舒适噪声)。

DTX带来的好处是:

一是可降低手机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二是可减小系统内的干扰,提高频率利用率,提升网络质量。

核查小区DTX参数,部分小区未打开此功能,因此进行开启:

功率控制优化调整:

功控原理:

功控是一种网络的功率调度算法

a、对近端高质量、高电平用户使用较小的发射功率

b、对远端低质量、低电平用户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

c、通过对不同位置用户的功率调度,在保持单用户链路质量持平或改善的基础上,降低网络的干扰,提升网络的容量。

功率余量的作用:

a、功率余量即CIR余量,可以减少强干扰和阴影衰落对链路质量的影响

b、功率余量对单链路的影响

⏹CIR余量越大,对单链路质量的保护越强

⏹CIR余量越小,对单链路质量的保护越弱

c、功率余量对网络的影响

⏹CIR余量越大,对网络的干扰越大

⏹CIR余量越小,对网络的干扰越小

高电平高质量用户的功率余量:

1)由于MS距离基站较近,宏观路损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相对剧烈,所以需要保持一定的功率余量,减少干扰和宏观路损的变化对单链路的影响

2)高电平高质量用户的功率已经下降了较大幅度,继续将发射功率控制到最小,对网络干扰水平基本无影响,反而会降低高电平高质量用户抵抗衰落的能力。

根据功控指导,结合实际无线坏境分布,经过多套参数进行实验,选择对话音质量提升较为合适的参数组合,在质量提升过程中,最终功控参数设置不同,具体优化参数明细如下:

1>.PMIN优化修正:

PMIN用于设定基站所有载频允许的最小发射功率,实现下行功控深度的控制。

下行过度功控会造成基站发射功率的降低,造成下行质量的下降,而降低PMIN的值减少下行功控的深度,能够促使下行质量的提高。

建议对PENA=Y小区调整PMIN=30->14,减少下行功控深度。

同时需注重关键KPI的变化,确保网格稳定。

2>.INC修正:

依据电平和质量触发门限,BSC用功率改变来增加MS或BTS的发射功率,增大INC功率递增步长,可保证MS/BTS发射功率,有效避免功控时上下行功率较低引起的质量变差。

3>.VDLS核查修正---为了保证客户感知,下行电平不宜大幅度的下降,避免功率瞬间下降太多造成质量变差,建议核查设置VDLS=N。

4>.Q_LDP/Q_LDN/Q_LUP/Q_LUN修正:

建议对PENA=Y小区进行上下行接收质量功率控制下限Px/Nx修改(NEWQ_LDP/Q_LDN/Q_LUP/Q_LUN=OLDQ_LDP/Q_LDN/Q_LUP/Q_LUN–1),加快功控速度避免因质量引起的上下行功控不及时造成的连续质差。

切换参数优化调整:

切换过程是一种偷帧机制,即借用TCH帧(用作FACCH)来传送相关切换信令,这种暂时的中断是为了保持网络的连接性能而完成向更适合小区切换的需要,但却是以牺牲话音的连续性为代价,对话音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鉴于此,本次优化从切换原因进行场景细分,我们对频繁切换小区及相应邻区进行PMRG/LMRG/QMRG/SL等门限修修正或RF调整,消灭频繁切换引起的质差。

ALPHA/GAMMA参数的优化调整:

GPRS动态功率控制算法采用的是开环功率控制,通过测量手机接收到的电平,计算路径损耗,对手机发射电平进行调整,使BTS的接收电平达到预期值。

在GPRS的动态功率控制中,不考虑信号质量。

GPRS功率控制公式如下:

Pch:

手机实际发射功率

Γ0:

对于900M小区39dbm,1800/1900M小区为36dbm

Γch:

即gamma

α:

即alpha

C:

手机下行接收电平

PMAX:

小区允许MS的最大发射功率

GAMMA决定了在相同接收电平的情况下,手机发射功率的大小。

GAMMA值越大,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小,增大GAMMA值有助于减少全网的干扰水平;

频率优化调整:

因GSM现网900M基站大量存在,频率复用度较高,无线环境复杂,同邻频引起的语音质差较为严重,鉴于此,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优化区域差频点进行更换,尽可能避免同邻频。

TOP小区的监控处理及告警监测处理:

对高质差小区、高干扰小区、天馈告警监控处理。

及时处理解决硬件故障引起的质差。

三、GSM数据业务质量优化提升:

数据质差指标定义:

1)低接通小区:

考察时段内上行TBF建立成功率<95%或下行TBF建立成功率<95%且流量>1MB的小区。

其中,上行TBF建立成功率=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下行TBF建立成功率=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流量无线侧单小时GPRS(含EDGE)流量之和。

2)高掉线小区:

考察时段内上行TBF掉线率>5%或下行TBF掉线率>5%且流量>1MB的小区。

其中,上行TBF掉线率=上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下行TBF掉线率=下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流量无线侧单小时GPRS(含EDGE)流量之和。

3)低速率小区:

考察时段内下行EGPRSRLC层单时隙下载速率<25kbps且流量>1MB的小区。

其中,EGPRSRLC层单时隙下载速率=(MCS1块*22+MCS2块*28+MCS3块*37+MCS4块*44+MCS5块*56+MCS6块*74+MCS7块*56+MCS8块*68+MCS9块*74)*8/1000)/(sum(MCS1……6块数)/50+sum(MCS7…9块数)/2/50));流量无线侧单小时GPRS(含EDGE)流量之和。

该指标按月为单位考核,该月每日均考察8至23时,每日计15个时段。

最差小区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每月每日)=∑8-23时(低接通小区数量+高掉线小区数量+低速率小区数量)/(小区总数*15)*100%

质差处理图:

数据质差处理图主要涵盖了如下内容,对每类的处理将在后面单一章节中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无线环境类与硬件类导致的数据质差处理方法一致。

数据质差中建立、掉线、速率的处理唯一区别主要体现在资源类的分析处理上。

TBF建立成功率:

1)TBF建立成功率公式:

指标

中文描述

算法

公式

上行TBF建立成功率

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

上行TBF建立成功率:

指标至统计数据中文映射算法:

=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

对应指标映射算法:

BSCHM01/BSCHM00

(NBR_OF_UL_TBF-UL_TBF_ESTBLISHMENT_FAILED-UL_EGPRS_TBF_REL_DUE_NO_RESP)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NBR_OF_UL_TBF+NO_RADIO_RES_AVAIL_FOR_UL_TBF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

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指标至统计数据中文映射算法:

=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尝试次数

对应指标映射算法:

BSCHM01/BSCHM00

(NBR_OF_DL_TBF-DL_TBF_ESTBLISHMENT_FAILED-DL_EGPRS_TBF_REL_DUE_NO_RESP)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NBR_OF_DL_TBF+NO_RADIO_RES_AVAIL_FOR_DL_TBF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2)关注指标:

资源类:

ØTBF_38C(下行TBF复用度)

ØTBF_15(上行TBF硬拥塞)

ØTBF_16(下行TBF硬拥塞)

ØNO_RADIO_RES_AVA_D/UL_TBF(上/下无资源导致TBF异常释放)

ØD/UL_TBF_BLOCKING(上/下无信道资源导致失败次数占总的次数的百分比)

ØDAP_13(DAP拥塞)

ØDAP_15(PCU拥塞)

ØBLCK_33(软拥塞)

ØERL_LINE(每线ELR)

无线质量类:

ØRLC_19(下行重传率)

ØRLC_18(上行重传率)

ØUL_EG_BLER(上行误码率)

ØBAND3-5比例(3-5级干扰带比例)

Ø上行0-5级语音质量占比

Ø下行0-5级语音质量占比

Ø上下行覆盖电平

Ø上下行平衡

硬件类

重点关注Abis链路、上下行链路平衡、射频告警。

3)优化手段:

资源类:

针对资源不足导致TBF成功率低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Ø数据业务拥塞,语音闲:

增加CDED、CDEF、CMAX、GTRX

Ø双拥塞小区:

适当调整RXP、CRO、CRH、FRL/FRU,在邻区小区资源、覆盖允许的情况下,调整邻区相应;

Ø参数调整无法解决严重拥塞情况:

TRX扩容、增加GTRX

Ø对于假拥塞情况(复用度低于时,无资源导致的失败次数较多):

重启GENA、DAP重建、PCU倒换

Ø对于频繁小区重选(如:

重点LAC边界、城市基站密集区)导致TBF成功率低:

调整RXP、CRO、CRH。

注:

在增加信道资源的同时,应关注传输和PCU资源。

ØEDAP拥塞达到%,即认为该EDAP需要进行优化以降低EDAP拥塞,改善EGPRS性能;则需调整EDAPsize;当无法调整DAP_SIZE(最大12)时,需进行传输扩容。

Ø在优化中要对现有PCU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是否存在高容量负荷的情况(>80%),PCU拥塞率>0%.针对这类小区需进行PCU倒换。

在整个BSC普遍PCU负荷过高的情况,可以增加PCU。

无线质量类:

通常无线质量分为两种:

一种覆盖问题,一种干扰,下面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

覆盖问题:

Ø调整天线方向角、下倾角

Ø调整天线挂高

Ø更好天线类型

Ø使用功放和塔放

Ø使用直放站

Ø参数调整(诺西):

RXP,ALPHA、GAMMA、MCA/MCU、MBP

干扰问题:

Ø频率优化:

对附近小区包括邻区扫频,排查是否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针对同邻频干扰,可以对频点进行调整;可以对小区开、关跳频。

Ø硬件问题导致的干扰:

存在有告警的硬件问题,需首先消除告警,然后查看干扰变化情况;于硬件存在的隐性故障导致的上行干扰,可对怀疑载频进行开关操作,载频倒换。

Ø直放站干扰:

对于非法直放站的问题,通过帮助用户解决信号覆盖问题,拆除造成干扰的直放站;降低直放站的上行增益、采用高耦合系数、合理进行噪声增量分配、避免在高话务区域使用、合理进行频率规划、限制直放站覆盖范围,控制信号泄露。

硬件类:

ØAbis链路:

统计小区误帧率,对误帧率较高的小区的链路进行检查。

Ø上下行不平衡:

可以先检查基站发射功率是否与原网匹配,然后可以检查塔放、基站放大器、天线接口等影响上下行接收电平的器件是否存在问题。

Ø进行告警核查并及时对应故障板件或者模块。

TBF掉线率:

1)TBF掉线率公式:

指标

中文描述

算法

公式

上行TBF掉线率

上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

上行TBF掉线率:

指标至统计数据中文映射算法:

=上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上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

对应指标映射算法:

BSCHM11/BSCHM01

UL_TBF_REL_DUE_NO_RESP_MS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NBR_OF_UL_TBF-UL_TBF_ESTABLISHMENT_FAILED-UL_EGPRS_TBF_REL_DUE_NO_RESP)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下行TBF掉线率

下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

下行TBF掉线率:

指标至统计数据中文映射算法:

=下行GPRS(含EDGE)TBF异常中断次数/下行GPRS(含EDGE)TBF建立成功次数

对应指标映射算法:

BSCHM12/BSCHM03

DL_TBF_REL_DUE_NO_RESP_MS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NBR_OF_DL_TBF-DL_TBF_ESTABLISHMENT_FAILED-DL_EGPRS_TBF_REL_DUE_NO_RESP)FromP_NBSC_PACKET_CONTROL_UNIT

2)关注指标:

资源类:

ØTBF_38C(下行TBF复用度)

ØTBF_15(上行TBF硬拥塞)

ØTBF_16(下行TBF硬拥塞)

ØNO_RADIO_RES_AVA_D/UL_TBF(上/下无资源导致TBF异常释放)

ØU/DL_TBF_REL_DUE_CSW_TRAFFIC(上/下行由于语音挤压导致TBF释放)

ØU/DL_TBF_REL_DUE_TO_FLUSH(上/下重选异常释放)

ØD/UL_TBF_BLOCKING(上/下无信道资源导致失败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ØU/DL_TBF_REL_DUE_TO_SUSPEND(上/下由于语音接入导致数据TBF中断次数)

ØGPRS_TER_D/UG_DUE_INC_IN_CSW_TR(上/下CS抢占导致PS域升级失败)

ØDAP_15(PCU拥塞)

ØDAP_13(DAP拥塞)

ØBLCK_33(软拥塞)

ØERL_LINE(每线ELR)

无线质量类:

ØRLC_19(下行重传率)

ØRLC_18(上行重传率)

ØUL_EG_BLER(上行误码率)

ØBAND3-5比例(3-5级干扰带比例)

Ø上行0-5级语音质量占比

Ø下行0-5级语音质量占比

Ø上下行覆盖电平

Ø上下行平衡

硬件故障:

重点关注Abis链路、上下行链路平衡、射频告警。

3)优化手段:

资源类:

针对资源不足导致TBF掉线率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Ø数据业务拥塞,语音闲:

增加CDED、CDEF、CMAX、GTRX

Ø双拥塞小区:

适当调整RXP、CRO、CRH、FRL/FRU,在邻区小区资源、覆盖允许的情况下,调整邻区相应;

Ø参数调整无法解决严重拥塞情况:

TRX扩容、增加GTRX

Ø对于假拥塞情况(复用度低于时,无资源导致的失败次数较多):

重启GENA、DAP重建、PCU倒换

Ø对于PCU吊死导致TBF掉线高:

PCU倒换

Ø对于小区重选或位置更新不及时,造成拖尾(如:

重点LAC边界、城市基站密集区)导致TBF掉线:

调整RXP、CRO、CRH。

注:

在增加信道资源的同时,应注意GP信道连续性,并关注传输和PCU资源。

ØEDAP拥塞达到%,即认为该EDAP需要进行优化以降低EDAP拥塞,改善EGPRS性能;则需调整EDAPsize;当无法调整DAP_SIZE(最大12)时,需进行传输扩容。

Ø在优化中要对现有PCU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是否存在高容量负荷的情况(>80%),PCU拥塞率>0%.针对这类小区需进行PCU倒换。

在整个BSC普遍PCU负荷过高的情况,可以增加PCU。

无线质量类:

涉及的参数(诺西):

RXP,ALPHA、GAMMA

其余调整手段参照TBF建立成功率内容

硬件类:

参照TBF建立成功率优化处理中的告警

下行EPGRSRLC层单时隙下载速率:

1)RLC层单时隙下载速率公式:

指标

中文描述

算法

公式

下行EPGRSRLC层单时隙下载速率

(MCS1块*22+MCS2块*28+MCS3块*37+MCS4块*44+MCS5*56+MCS6块*74+MCS7块*56+MCS8块*68+MCS9块*74)*8/1000)/(sum(MCS1…6块数)/50

+sum(MCS7…9块数)/2/50)

指标至统计数据中文映射算法:

EGPRSRLC层单时隙吞吐率

对应指标映射算法:

(BSCHL41+BSCHL42+BSCHL43+BSCHL44+BSCHL45+BSCHL46+BSCHL47+BSCHL48+BSCHL49)/(BSCHL32+BSCHL33+BSCHL34+BSCHL35+BSCHL36+BSCHL37+BSCHL38/2+BSCHL39/2+BSCHL40/2)/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22*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1+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28*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2+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37*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3+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44*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4+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56*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5+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74*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6+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56*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7+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68*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8+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74*8/1024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9)/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1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2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3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4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5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6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7)/2

((DL_RLC_BLOCKS_IN_ACK_MODE+DL_RLC_BLOCKS_IN_UNACK_MODE+RETRANS_RLC_DATA_BLOCKS_DL)FromP_NBSC_CODING_SCHEMEWhereCODING_SCHEME=8)/2

((DL_RLC_BLO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