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051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doc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周德文

我有幸阅读了王春晓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

本书是一本案例点评,中心问题是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王晓春老师编写的一部长篇论文。

全书引用九十个案例,先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然后研讨和推荐了一些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先破后立,重在改变教师的旧有不良思维方式,完善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期更科学,更客观,更准确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阅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感觉好像走进了教育界精英教师聚集一堂所展开的一场教育教学研讨会,眼前浮现的是一位位满怀爱与希望,高度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与王晓春老师热烈探讨的画面。

真实的故事,鲜活的形象,经典的问题,精辟的点拨,使我迫不及待一气读完。

第一,我对本书作者王晓春老师做一个简介:

王晓春,男,1943年生,北京人,祖籍沈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北京老教师协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

2003年至今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已发表的专著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我们现在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家长的位置》、《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13部,200万字左右。

常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经常在电视台做节目,经常应邀给北京市及外地教师、家长做报告。

堪称现代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

第二,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人们因无知而傲慢,因傲慢而更加无知。

在孩子面前傲慢,是最没出息的傲慢。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这就叫“熏陶”。

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适度的修剪,小树可以挺拔向上的茁壮生长;不修剪,小树会长不高;而过度修剪,小树也会被束缚,失去向上的动力。

教育也是这样,应该适度。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维。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第三,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1、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

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我们天天念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还是做一名严厉的管理者呢?

2、学习完了王晓春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明白了: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要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刨根问底的思考;假设多种可能性,在思考中反驳自己。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3、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

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

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

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

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 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

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