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94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2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x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

采区设计说明书

工程编号:

核定生产能力:

5.0万t/a

设计单位(盖章):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

煤矿(盖章):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

 

参与设计人员名单

专业

姓名

职务或职称

采矿

工程师

通风安全

工程师

机电运输

科长

地质测量

地测科长

经济

矿长

汇审意见

 

附件目录

1、采矿许可证;

2、煤炭生产许可证;

3、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

4、安全生产许可证;

5、矿长资格证

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刘家坡煤矿52采区设计附图目录

序号

图名

图号

比例

备注

1

井上、下对照平面图

52—12—1

1:

2000

新制

2

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

52—12—2

1:

2000

新制

3

采区巷道布置A-A′剖面图

52—12—3

1:

2000

新制

4

采区机械配备平面图

52—12—4

1:

2000

新制

5

采煤方法图

52—12—5

示意

新制

6

通风系统示意图(投产时)

52—12—6

示意

新制

7

采区供电系统图

52—12—7

示意

新制

8

采区通讯系统图

52—12—8

示意

新制

9

安全监控传感器布置平面图

52—12—9

1:

2000

新制

10

压风系统管路布置平面图

52—12—10

1:

2000

新制

11

消防、防尘洒水系统布置平面图

52—12—11

1:

2000

新制

12

避灾线路示意图

52—12—12

示意

新制

前言

镇雄县刘家坡煤矿位于镇雄县县城以东50°方位,直线距离约11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

该矿于2000年建矿,2001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2006年核定生产能5.0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5.0万t/a。

矿井东西平均长约1.84km,南北平均宽约0.65km,矿区面积1.2655km2,许可开采标高+1970~+1360m,许可开采C5、C6煤层。

根据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本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整合技改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和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通[2008]96号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关于规范全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及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发[2009]38号《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根据要求编制我矿C5煤层2采区设计。

为了确保采区设计的科学、安全、合理性,矿成立采区设计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按照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规定,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

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4、采区地质说明书;

5、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

6、镇雄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关于规范全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镇煤通[2008]96号);

7、《煤矿安全规程》及各年修改意见;

8、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镇煤发[2009]38号);

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11、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昭煤发[2007]19号);

12、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行管[2008]2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

13、刘家坡煤矿地质灾害鉴定报告

14、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

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

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意环境保护。

4、设计采用以煤巷布置系统为主。

三、设计要点

本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开拓工程和现有设备,对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不作改变,只需在下步生产和施工中加强维护和整改,每年需投入近30万元以上资金进行维护。

1、采区巷道布置

设计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均布置在C5煤层中。

主要利用原51采区开拓巷道皮带下山,沿煤层走向掘进延伸,带区式布置上山倾斜工作面4个。

2、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面长80米。

炮采工艺,三花眼布置,三班制两采一准作业,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四三排控顶,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3、采区提升、运输

采面落煤后经刮板机转到工作面的运输上山,用两台刮板运输机转运到采区运输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转运到皮带下山运输至主平硐车场装入矿车运到地面煤场。

4、通风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55KW风机抽出式通风方法,进风量22m3/s。

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

5、采区排水

矿井为斜井开拓,上山开采,工作面的涌水通过采区运输巷排水沟、自流进入采区1470水平主水仓通过22KW离心泵排水到主平硐井口沉降处理后流入塘房河。

6、采区供电

根据采区电力负荷统计,采用660V电源下井供井下运输及采掘设备用电,其供电回路采用装有选择漏电保护的专用开关和专用线路供电。

7、安全监控

矿井2008年安装了KJ95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增加补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根据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原则,设计采区生产能力可达:

8.0万t/a。

但按核定生产能力5.0万t/a。

生产。

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按核定生产能力计算:

3.2年。

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

1个采区、4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4、采区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共计2280m,掘进体积8546m3,掘进费用80.5万元。

5、直接工效:

1.5t/工。

6、采区劳动定员:

98人。

7、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

320.5万元(原设备:

131万元)

其中:

井巷工程:

80.5万元

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

166.5万元

安装工程:

4.5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9万元

8、采区施工工期:

3.5个月。

五、问题与建议

1、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

报告中缺乏断层、老窑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

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

3、必须加强瓦斯管理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

4、建议加强探放水的管理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做好顶板的监测管理工作,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顶底板岩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形式和支护材料、断面。

6、严格按本采区设计进行采掘井工作业,严禁越界开采,修改设计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矿井位于镇雄县县城北东49°方向,直线距离约11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53′30″—104°56′41″;

北纬27°31′08″—27°32′52″。

矿区有与华电东源集团兴修的泼塘路相接,到塘房集镇2.5公里,到华电镇雄火电厂塘房厂区3.5公里,至镇雄县公路里程约23公里,至昭通市公路里程约310km,至贵州毕节78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部,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属构造侵蚀剥蚀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总体地势西南高、北东低,最高点为矿区北东部道竹林脑壳山头,海拔标高2106.5m,最低点为矿区南东方向的萨呆沟沟谷,海拔标高1695m,相对高差411.5m。

地貌属中山、中等切割、侵蚀、剥蚀、溶蚀类型。

多单面山,顺向平缓,反向陡峻。

区域内斜坡植被较为发育,以灌木为主局部地区有少许树木。

矿区平面内的地表一带主要为坡积层,也是当地的主要耕作区。

见井上、下对照平面图

二、地表水系

矿区属长江水系赤水河和乌江流域源头分水岭地带,矿区范围内地表水较发育,塘房河水从矿区北部流入环绕矿区从南部经过,属常流水系,水位高于开采标高,另有一些季节性沟溪。

本区属溶岩地层分布区,地表储水条件较差,矿井涌水量受降雨及地表水影响变化较大。

矿井水流排水入矿区内塘房河-泼机河-贵州,属乌江支流长江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

1、气象

矿区地处滇东北高寒山区,其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湿度大,晴天少、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冰冻期长,降雨量比较充沛,蒸发量少。

据当地气象资料,全年无云晴天仅20~30天,其最长日照时间仅1494.8小时,而年最多雨天可达230天,连续最长冰冻期达29天。

年降雨量一般为731.9—1331.4mm,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913.4mm,月最大降雨量340.5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份,一般以中小雨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9.75%。

尤以7月份降水量最大,可达年降水的40%以上。

年暴雨天仅4—5天,其余时间大多是小雨雾蒙蒙的阴雨天。

年最大蒸发量129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54.7mm。

历年平均气温11.3℃,每年6—9月份为气温较高的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2.6℃;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极端最低气温-11.9℃,11月至次年3月为冷冻期,刮风时间少,一般为2~3级,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风次之。

矿区地处镇雄县低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

2、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滇东北地区属弱地震带,地震烈度属小于Ⅵ度,且远离地震带。

矿山大地构造以新华夏式构造体系最为发育。

本区属镇雄—威信煤田的一部分,镇雄煤田西部发育了黄莲坝含煤向斜(马河向斜),以古含煤向斜,中部有镇雄复式含煤向斜和场坝—镇雄—塘房正断层,北部有石坎含煤向斜和雨河~簸箕湾逆断层;矿山位于复式向斜的次生大擢魁向斜南翼,场坝—镇雄—塘房正断层的上盘。

雨河~簸箕湾逆断层面为地震活动带;矿区远离主要地震活动带,区域稳定性较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本地有震感无破坏,矿山范围内的有关地震记录,均为有感地震和微震,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表明矿山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区。

区域构造位置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颁发的1:

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所列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镇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地面建筑抗震应按7度设防。

五、矿区经济

镇雄县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苗、彝等少数民族,除部分人员参加采煤外,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烤烟、油桐、天麻、竹笋、水果。

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煤矿企业,且其生产规模均较小。

原煤除少量供镇雄县工、农业及生活用煤外,大部份销往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区内农用电网已改造完成,电信通讯方便。

矿区内现在建有东源集团两个大型煤矿,镇雄华电火电厂已于今年开工建设,五年后将发展为区域工业化集镇,也是镇雄县城的卫星集镇。

第二节矿井地质

一、矿区范围

刘家坡煤矿位于云南省镇雄县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东段、西段两个勘探矿段之间,全为东、西两个矿段(详勘)覆盖,四周未与相邻煤矿山矿界重叠(纠纷)。

与本煤矿四周相邻的煤矿山矿界情况为:

见图1~2。

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属滇东北新华夏构造体系与滇黔多字型局部联合构造部位、镇雄复式向斜北翼。

构造的总体展布方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南北向和近于东西向展布的次之,地层走向与构造一致。

煤矿矿区位于镇雄煤矿北部井田东段、西段个两个矿段之间,地处北东~北东东向镇雄复式向斜北翼,该向斜被北东向

断裂切割;出露地层与区域地层基本一致,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较缓,一般6°~15°,仅局部受断层影响,产状变陡。

二、矿井出露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较为齐全,自震旦纪以来,各地质时代均有沉积,以下仅将二叠系以上各组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如表1~1:

表1-1区域地层简表

地层代号

厚度(m)

岩性特征

第四系

Q

0-140

冲积、残积、洞穴堆积及滑崩积层。

白垩系

K

536

砖红色砂岩夹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侏罗系

中统

遂宁组

J2sn

340-985

泥岩、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结核。

沙溪庙组

J2s

761-915

下部泥质粉砂岩、泥岩与砂岩互层,上部泥岩夹砂岩

中下统

自流井组

J1z

210-250

泥岩、粉砂岩,底部泥质粉砂岩

三叠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3x

210-250

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及薄煤层

中统

法兰组

T2f

0-72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关岭组

T2g

220-346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白云质泥岩,底部为黄绿色粘土岩(绿豆岩)

下统

永宁镇组

T1y

195-441

泥质灰岩,顶部夹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

飞仙关组

T1f

330-480

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下部夹鲕状灰岩

卡以头组

T1k

16-70

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二叠系

上统

长兴组

P2c

38-52

泥灰岩与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薄煤层

龙潭组

P2l

130-170

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1-3层

峨眉山玄武岩组

P2β

10-400

致密块状玄武岩,下部为凝灰岩(6-15m),其底部赋存黄铁矿。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

下统

茅口组

P1m

197-390

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栖霞组

P1q

126-320

厚层状灰岩

梁山组

P1l

8-50

粘土岩,石英细砂岩夹煤层与炭质泥岩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和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其中二叠上统龙潭组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以平行不整合于龙潭组之下,地层厚度:

东段40~65m、西段63.05~73.42m,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块状,杏仁状玄武岩,夹碳酸盐化玄武岩,与紫红色凝灰岩。

顶部1.21~7.00m为杂色凝灰岩,灰色凝灰岩。

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龙潭组(P2l)

矿区内露头较差,大部被浮土掩盖,仅在东部出露,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

据钻孔资料统计,其地层总厚度:

东段127~154m;西段133.35~162.81m,平均148.13m。

一般145m。

为一套湖泊~沼泽相为主的地层,由陆源细碎屑岩夹煤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共含煤层(线):

东段:

10~22层,主要可采煤层C5b、C6a,局部可采煤层C6c;西段:

10~18层,其中C5b全区可采,C5a、C6a、C6c局部可采。

均分布于上部,根据东段、西段含煤性与含煤性特征,将龙潭组(P2l)东段、含煤地层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下段(P2l1)

以平行不整合接触覆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上,地层厚度:

东段:

地层厚度:

35~66m,南西部厚35~45m,向北东方向增厚到50~55m;西段:

地层厚度:

48.42~70.65m,平均59.54m,一般60m左右。

岩性为灰色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下部夹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含分散状菱铁矿球粒、黄铁矿结核、植物化石。

底部夹C10煤层,煤层厚0.05~0.30米,常分叉为C10a、C10b两层。

C10a中夹0.02~0.05米高岭石泥岩。

C10层位普遍存在,说明煤系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大体一致。

(2)中段(P2l2)

地层厚度:

东段:

33~61m,北西部厚33~45m,向南东方向增厚到50m;西段:

地层厚度:

29.91~50.70m,平均38.93m,一般40m。

岩性由灰色泥岩、粉土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与1~5层薄煤,泥岩与粘土岩中含较多的分散状菱铁矿和球粒状菱铁矿集合体。

(3)上段(P2l3)

地层厚度:

东段:

33~58m,中部厚度较薄33~40m,向四周增厚为40~54m;西段:

地层厚度:

37.22~63.89m,平均47.50m,一般50m左右。

岩性由浅灰色、灰色泥岩,粘土岩,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煤层(线)7~15层,可采2~4层,其余为薄层煤层或煤线,除C5b煤层顶板含海相化石外,其余煤层顶板均为植物化石,C6a煤层以下的泥岩,粘土岩中含较多的球粒状菱铁矿集合体。

3.长兴组(P2c)

本组地层厚东段:

37~50m,厚度稳定,南东部稍厚,42~46m,西边较薄,40m左右;西段:

地层厚度:

36.05~51.08m,平均43.75m,一般45m左右。

,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

岩性为深灰色泥质灰岩与灰、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4~7层薄煤层。

仅顶部C1煤层局部可采,本组灰岩主要有四层,上部两层各厚5.46~7.76m,中部一层厚7~13m,底部一层厚1.70~3.50m。

底界以Ⅰ5标志层底界与龙潭组分界。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卡以头组(T1k)

本组连续沉积于长兴组之上,东段:

厚42~59m,西段:

厚47.05~68.24m,平均55.67m,一般60m左右。

其主要岩性:

上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下部灰绿色粉砂岩泥质夹薄层灰岩。

底界以Ⅰ7标志层下界与长兴组分界。

5、飞仙关组(T1f)

地层厚度:

东段:

370~380m;西段>400m。

按岩性组合及动物群类由段下向上:

即勘区东段划分为六段;勘区西段划分为五段。

(1)第一段(T1f1):

地层厚度:

东段:

50~77m,由北西向南东增厚。

西段:

39.91~63.27m,平均49.60m,一般50m左右;上部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鲕状灰岩,夹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与泥岩粉砂质,粉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鲕状灰岩,本段东厚西薄呈方向性变化。

顶部鲕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大量的小个体海相动物化石,厚7-18m,全区连续分布,地表出露较好,常呈陡立悬壁,是矿区划分第一段与第二段的重要可靠的Ⅰ8标志层。

底部以灰绿色中厚~厚层状钙质细砂岩之底界面与卡以头组分界。

(2)第二段(T1f2):

地层厚度:

勘区东段:

53~73m,由南东向北西增厚。

分为两个亚段。

下亚段((T1f2~1)厚30~35m,上亚段((T1f2~2)厚30~35m。

勘区西段:

58.66~87.03m,平均71.55m,一般70m左右。

顶部0.50~1.00m为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条带;上部25~45m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粉砂岩条带;中部0.8~2.5m,一般厚1.40m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下部20~42m为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近底部夹1~3鲕状层灰岩。

(2)第三段(T1f3)

地层厚度:

东段90~127m,厚度变化大。

西段厚度:

109.01~129.32m,平均匀116.74m.一般110m。

主要由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与薄层生物灰岩。

(3)第四段(T1f4):

地层厚度:

东段80~90m,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增厚。

西段厚度:

89.10~95.77m,平均92.05m.一般90m。

主要由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和薄层生物碎屑灰岩。

(4)第五段(T1f5):

地层厚度:

东段:

45~50m。

西段厚度:

大于23.76m。

上部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厚层状长石细砂岩互层,下部为砖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在灰绿色岩石中产较多的植物化石,以碎片为主,少数保存完整及舌形贝,在灰紫色岩石中有较多的垂直虫管分

(5)第六段(T1f6):

地层厚度:

均分布于矿区东段,地层厚度大于32m。

上部为紫红色薄~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与紫色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6、第四系(Q)

为坡积、滑坡崩积、冲~洪积物堆积层,厚0~141.60m,一般15m。

产动物化石。

三、煤系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P2l)。

该组地层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岩系,出露于矿区西北部,地貌上为缓坡地形。

岩组厚125m—135m,平均厚约为130m,厚度稳定。

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煤层及炭质泥岩。

中上部泥岩富含

菱铁质结核和含植物碎片化石。

所夹煤层及煤线10—15层,煤层主要分布于上至顶部,可采煤层2层,煤层总厚度约4m,含煤系数约为3%。

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为C5煤层和C6煤层。

四、矿井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镇雄正断层东南侧镇雄复式向斜内的南部井田东段向斜北东端近倾伏部位,构造线方向NW60º左右。

矿区内岩层走向稳定,煤矿井田属庙山背斜北东倾状单斜构造,煤岩层走向NE40-50度,倾向NW,倾角5度。

矿区由于受到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影响,次级构造发育,矿区内发现呈南北向褶皱二组:

编号为S35、B35;S72、B72。

断裂4条,其中呈NNE向断层3条,编号为F363、F379、F416;NEE向断层1条,编号为F19,对主采煤层有影响的断层1条,编号为F363,现将主要的构造特征分序次分述如下。

(一)断层

1、NNE向构造

属于此系列构造形迹的断层有:

F363、F379、F416等3条。

对主采煤层有影响的褶皱、断层分别叙述如下:

F363压扭性断层:

为矿区东部,见于ZK1707孔附近,为ZK1707孔控制,出露长度1300m,断层走向NNE,倾向NWW,倾角65~70°;切割了T1f3~P2l2(C8煤层)地层,为本区内的破矿构造,地层断距最大20m,断层挤压破碎带宽2-5m,由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细晶质灰岩碎块、糜棱岩、断层泥和胶结物组成;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