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37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docx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奥赛教案功

课题

第二节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Fs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力做功的大小;

2.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3.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德育目标:

在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重点

1.功的概念;2.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

1.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2.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在复习初中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扩展举例和分析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具

教学过程

摘要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而且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是守恒的。

功和能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本章主要研究动能、势能及其转化关系。

本节讲解功的概念,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公式W=F·s,然后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W=Fscosα,教学中要注意这个扩展过程,使学生知道其中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本章研究的线索:

功和能是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量,以及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本节的重点是正功和负功,要结合实例说明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在什么情况下做负功,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可采用专题辅导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2.知道功的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做的功;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力在什么情况做正功或负功,知道功是标量;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5.知道处理变力做功的方法。

引言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日光灯发光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的过程;汽车运动的过程就是天然气或汽油、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的过程。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关系。

首先请大家研究下面的问题。

情景设置:

如图所示,人用力F拉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了位移x,物体的速度由v1增加为v2,这个过程中人有多少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呢?

分析:

根据运动公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因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所以我们把x乘到方程的左边。

上式的右边表示动能的增加量,式子的左边表示功,它可以反映能量转化的多少。

第1课时——第一节:

一、功

初中我们学过功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功呢?

1.什么是功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例如:

人推车,车发生了一段位移,推力对车做了功;机车牵引列车,列车发生了一段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起重机吊起货物,货物发生了一段位移,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我推墙,墙没有发生位移,推力对墙没有做功。

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分析以上所举实例,发现:

(1)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要发生位移。

这就是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如图甲所示,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如图乙所示,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又是多少呢?

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我们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

即跟位移方向平行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

根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

分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1s;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

综上所述:

力F所做的功等于

3.定义式:

W=Fxcosα

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W=Fxcosα。

  W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焦耳(J)

F

物体所受到的恒力

牛(N)

x

物体所发生位移

米(m)

α

力F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4.单位:

焦耳,意义:

就表示

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讨论:

下面两图中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学生可能回答:

都是θ,还有可能答:

图4中F和s的夹角是θ,图5中的夹角是(π-θ);图4中的夹角为π-θ,图5中的夹角是θ等。

力表示F和s的矢量的箭尾移到同一点,看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例如对于图示,我们可作这样的处理:

从处理后的图可以得到力F与位移s之间的夹角为π-θ。

(即为F与s正方向间的夹角)

同法可得到图5中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为π-θ。

推理:

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为0°≤α≤180°。

过渡: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明确了力F和位移s之间夹角的找法,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同学们可能会问:

功大于0,功等于0,功小于0有什么含义呢?

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10的正功和负功一段。

3、正功和负功

1.正功、负功和不做功

学生阅读后,由小组讨论得到结果,填入表格中。

举例说明力对物体做正功或做负功。

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正功,阻力对车做负功。

思考题:

功的正负由什么决定?

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a.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的性质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是动力;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是阻力。

2.功是一个标量,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6J的功。

一个力先对物体做功6J,而后又对物体做功-6J,则整个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0。

第2课时

复习:

1.什么是功?

2.功的定义式怎么写?

3.什么是正功?

什么是负功?

功是标量还是矢量?

过渡:

如何来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呢?

4、功的计算方法

1.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W=Fxcosα

例题1: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θ=37°,大小F1=10N的拉力作用,移动的距离x=2m,已知:

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3,g为10m/s2求:

(1)拉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

(2)摩擦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

(3)重力G对物体所做的功。

(4)弹力F3对物体做的功。

(5)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几个恒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求解方法: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所做的功用下述方法求解:

方法一:

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方法二:

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例题2:

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半径为R=50m的水平面上的圆形路径运动一圈,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求,物体所受摩擦力对物体作的功。

(W=-μmg·2πR)

3.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阅读P119有关变力做功的内容。

学生讨论后小结:

方法一:

微元法——化整为零,以直代曲,以恒代变,分段求功,积零为整。

例题3: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恒力F=100N的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不计滑轮的大小,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滑轮间的摩擦,H=2.4m,α=37°,β=53°。

求绳子的拉力F对物块所做的功。

方法二:

转化法——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θ=37°,大小F1=10N的拉力作用,移动的距离s=2m,已知:

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3,g为10m/s2求:

(1)拉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

(2)摩擦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

(3)重力G对物体所做的功。

(4)弹力F3对物体做的功。

(5)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如右图所示,劈a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斜面光滑,把b物体放在a的斜面由静止滑下,则在下滑的过程中,a对b的弹力对b做的功W1和b对a的弹力对a做的功W2,下面的关系正确的是(B)

A.W1=0W2=0B.W1≠0W2≠0

C.W1=0W2≠0D.W1≠0W2=0

练习:

1.一学生用平均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足球迅速踢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40m,则该同学对球做的功为(D)

A.4000JB.2000JC.20J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质量为50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半径为R=50m的水平面上的圆形路径运动一圈,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求,物体所受摩擦力对物体作的功。

(W=-μmg·2πR)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1.功的求解公式W=Fxcosα,其中α指的是F和x之间的夹角,cosα的作用是将F和x等效到同一直线上。

2.功是一个可以有正负的标量,它的正负是由cosα的正负决定的。

正功表示是动力做功,负功表示是阻力做功。

3.求解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1)先求各个力做的功,再求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

参考题:

1.如图所示,某人用F=100N的水平恒力,通过一质量和摩擦均不计的动滑轮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拉动了2m,则他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J。

2.如图:

用F=40N的水平推力推一个质量m=31kg的木块,使其沿着斜面向上移动2m,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则在这一过程中,F做的功为_____J,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g=10m/s2)

3.下列几种情况下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

①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②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③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向上推了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③做功最多B.②做功最多C.做功都相等D.不能确定

4.起重机将质量为100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

每个力做了多少功?

是正功还是负功?

(不计阻力,g=9.8m/s2)

①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m/s2;

②匀速提高;

③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a2=0.2m/s2.

5.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恒力F=100N的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不计滑轮的大小,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滑轮间的摩擦,H=2.4m,α=37°,β=53°。

求拉力F做的功.

参考答案:

1.400J2.64J;9.6J;-36J3.C4.①拉力和重力;W拉=2×103J,WG=-1.96×103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②拉力和重力;均等于1.96×103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③拉力和重力;拉力做功-2×103J;重力做功1.96×103J;拉力做负功,重力做正功

布置作业:

P59-60,1,2,3,4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