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文档格式.docx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

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2.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

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

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3.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

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

(二)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

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化学性爆炸。

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

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

根据其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简单爆炸。

例如爆炸物乙炔铜和乙炔银等受到轻微振动发生的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属于这类爆炸物有炸药、苦味酸、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等。

(3)爆炸性混合性爆炸。

这里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

2.物理性爆炸。

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三)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

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铝粉法的爆炸下限为35克/立方米。

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

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超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几种可燃气体分别与空气、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都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宽。

因而更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三、化学危险物质分类

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反应。

有不少化学物品在受热、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空气等条件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和中毒等事故。

这些化学危险物品视其性质、形态和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大致分为以下十类: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

爆炸性物质受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的影响或一定物质的激发作用,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二类,氧化剂。

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

两种氧化剂按其氧化性强弱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三类,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按其爆炸浓度下限,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四类,自燃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五类,遇水燃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六类,易燃和可燃液体。

易燃和可燃液体按其闪点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七类,易燃和可燃固体。

易燃和可燃固体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八类,毒害性物质。

毒害性物质按其性质划分为以下4种:

(1)无机剧毒物质;

(2)有机剧毒物质;

(3)无机有毒物质;

(4)有机有毒物质。

第九类,腐蚀性物质。

第十类,放射性物质。

四、易燃易爆物质

防火防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哪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可燃气体。

是指凡遇明火、受热或当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爆炸的气体。

根据其爆炸浓度下限的不同,分为两级。

一级可燃气体,为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

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等于和高于10%的可燃气体。

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可燃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可燃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二)可燃粉尘。

凡是颗粒微小,遇着火源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粉尘。

例如,在加工麻、烟、糖、谷物、硫、铝等物质的过程,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时所产生的粉尘,就其理化性质来说,比原来生成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

(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粉尘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三)自燃性物质。

凡是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即可发热并积热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自燃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按其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自燃物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分解,易于自燃,而且燃烧猛烈,危险性大。

如黄磷、三乙基铅、硝化纤维和铝铁溶剂等。

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自燃点较低,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够自燃。

如油纸、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自燃物质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自燃物质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四)遇水燃烧物质。

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都称为遇水燃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按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快,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热量大,极易引起自燃或爆炸。

如锂、钠、钾、铷、锶、铯、钡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也比较少,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要有水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如金属钙、氢化铝、硼氢化钾、锌粉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与使用中,将遇水燃烧物质都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五)燃烧液体。

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爆炸的液体,都称为燃烧液体。

燃烧液体按其闪点大小,划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

1.易燃液体。

系指闪点等于和低于45的燃烧液体。

这类液体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

如汽油、酒精、丙酮和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介于28~45的易燃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

醋酸等。

2.可燃液体。

系指闪点高于45的燃烧液体。

如丁醇、柴油、乙二醇、苯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二级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可燃液体和闪点等于和高于60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六)燃烧固体。

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

燃烧固体按其熔点、燃点或闪点的高低不同,划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两种。

1.易燃固体。

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下)、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下),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

按其燃烧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

它们大体是这样一些物品:

①磷与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磷等;

②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等;

③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础苯、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

它们大体包括下列一些物品:

①各种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锰粉等。

②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

③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

④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

⑤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

⑥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2.可燃固体。

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上)、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上),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以及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及其农副产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固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固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固体则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五、火灾、爆炸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用火管理不当。

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锻造、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