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6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

2012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

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2年四川南充】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

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分)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请写出来。

(至少写两条)

五、(2012年山东临沂)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

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4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它有什么作用?

(3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3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六、(2012年山东聊城)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

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

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

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4分)

七、(2012年牡丹江)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⑴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

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

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⑵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

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⑶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

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⑷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

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⑸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

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

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⑹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

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⑺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

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

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⑻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⑼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

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

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

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⑽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⑾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为什么?

(2分)⑴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⑵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

(2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分)

八、(2012年重庆市)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

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

怎么办?

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

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

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

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

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

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

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

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

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

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

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

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

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有营养?

请具体说明。

(4分)

2.请仔细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1)抗坏血酸添加到果蔬汁的作用机理是:

它能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能

(2)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理是:

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4.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5.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剂”色变。

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4分)

九、(2012年山东滨州)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

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

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

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

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

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

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

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

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

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

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

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

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

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

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

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

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

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

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

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

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

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1.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

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3分)

2.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3分)

3.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分)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5.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

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

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2分)

十、(2012年浙江温州)

湿地?

失地!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

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强调了社会和经济功能,弱化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3)中国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从地理分布看,湿地分布较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西藏。

总面积为17.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5%。

(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湿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

从1990年到2008年的近20年间,我国湿地呈现出的趋势(见图1)

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尤其是农业开发。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业高产量的追求,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如今被大量开发为农田,或排水后成为牧草草原,或改造为鱼塘和盐田,成在河流上建坝拦水、修建水库等。

(5)由于开发过度,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逐步减弱。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指出:

遭到破坏的湿地遍布华夏大地,破坏面积已经涉及原有湿地的40%-50%。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玛湖已干枯沦为沙漠。

曾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大草原”的若尔盖,300多个湖泊中已有200多个干涸,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053平方千米,每年还在以11.65%的速度递增。

(6)可悲的是,这些教训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

在湿地边上建别墅,在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等破坏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

(7)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

为了让湿地这个大自然的天然公园,不再成为永远的“失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2月上,有删改)

【链接材料】三垟湿地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湿地面积13.6平方千米。

据调查,区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更可怕的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

三垟湿地的现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按照政府规划,三垟湿地将建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摘自“XX百科”)

1.阅读全文,结合标题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3分)

2.阅读第(4)段,根据图1,用简明的语言补写画线句。

(不超过35字)(4分)

3.第(5)段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三垟湿地是“城市之肾”,为城市增添了灵性,凸显了温州“山水城市”的特色。

B.三垟湿地能够在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C.为了充分利用三垟湿地,我们应该把以往未能开发的湿地改造为农田、鱼塘。

D.三垟湿地水质严重受损,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由此,三垟湿地亟待保护。

十一、(2012年四川成都)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

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

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

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

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

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

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

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

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