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168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事故汇总.doc

一、各类事故案例

1丙酮事故

(1)丙酮泄露引发爆炸1死10伤

2010年4月12日,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多彩印刷厂,装订车间内丙酮发生爆炸,引燃车间内的设备及纸张,过火面积1000平米。

一名女工逃生时,被倒塌的墙面砸中身亡。

另有至少11名工人不同程度受伤,被送院治疗。

经警方初步调查,事故属责任事故,该厂法人代表已被带走调查,印刷厂停业整顿。

(2)丙酮喷溅事故1人死亡

2006年4月11日上午,无锡市某树脂厂双酚车间一名19岁男性技校实习生,在距离地面约15m高的综合反应釜视窗处俯身观察釜内物料时,5cm厚的视窗玻璃突然爆裂,釜中高温高压液体物料(苯酚60%、丙酮40%)直接喷溅到其头面部及胸部,倒地抽搐不止而亡。

事故类型:

属重大伤亡事故,死亡1人;

事故直接原因:

视窗玻璃强度不够,因疲劳而爆裂导致物料喷溅到实习生身上;

事故间接原因:

维修检验时,视窗玻璃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

事故教训及建议:

这是一起因设备疲劳导致物料泄漏而导致的急性化学源性(苯酚、丙酮)猝死事故。

此类事故发生时,应该迅速对受污染的部位进行清除,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等紧急处理,在送医院途中坚持抢救并做好记录,到院后与医师密切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3)丙酮运输槽车泄漏事故

2002年8月2日凌晨,一辆从宁波开往温州装载丙酮的槽车,途经104国道利圧路段时,由于雨天路滑翻入路边水沟里,装有7t丙酮的槽车开始泄漏。

300m左右的水沟里混溶了大师丙酮,丙酮泄漏地点附近50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威胁,前后近200辆车受阴3个多小时。

事故类型:

属于交通事故,无伤亡;

事故直接原因:

雨天路滑、疲劳驾驶导致槽车翻入路边水沟,造成丙酮泄漏;

事故间接原因:

劳动组织不合理,危险化学品运输人员没有综合考虑天气和路况合理安排行车时段;

事故教训及建议:

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化学品(丙酮)运输泄漏事故。

发生此类事故时,处理程序一般为:

询问险情、划出警戒区(中毒警戒区或爆炸危险警戒区)、消除点火源,并控制泄漏源扩大、在安全防护下搜救遇险人员、通知警戒区内居民转移、利用吊车排险。

2触电

(1)不用三芯插头造成触电身亡。

某集团公司安装钳工朱某在热处理车间通风过滤室安装过滤网,用手持电钻在角铁架上钻孔。

使用时,电钻没有装三芯插头,而是把电钻三芯导线中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扭在一起,与另一根火线分别插入三孔插座的两个孔内。

当他钻几个孔后,由于位置改变,导线拖动,工作零线打结后比火线短,首先脱离插座,致电钻外壳带220V电压,通过身体、铁架、大地形成回路触电死亡。

严格手持电动工具管理,接线必须使用三芯插头插座,切不可图省事不用三芯插头。

保护接零与工作零线不得共用,必须分别接至零线干线。

手持电动工具按规定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3储罐中毒窒息事故的分析

2005年8月13日上午8时在浦东星火化工厂水泥助剂车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名员工在进入储存槽罐内部清理沉淀物时因无任何安全措施,因罐内高温和毒气,造成三名员工身亡。

事故主要原因:

一是储罐未进行有效清洗,作业现场(储罐)未采取有效通风措施。

二是作业人员缺乏职业卫生知识,未对作业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三是作业时未能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四是作业现场缺乏有效监护措施。

职工擅自进入各种储罐、容器内清理废弃物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为此提出以下要求:

(一)落实责任主体

   各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从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二)完善管理制度

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凡进入坑、池、罐、釜、沟以及井下、管道等场所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进入许可程序、作业规程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明确作业负责人、进入作业劳动者和外部监护者的职责,并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2、严格执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人员作业前,要戴好防毒面具,系好救护带,现场必须落实专人监护,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沟通。

3、落实监护制度,监护者要做到:

在作业者作业期间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作业者进行必要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对未经许可欲进入者予以警告并劝离。

当有人发生中毒时,救援者应佩带专业防护面具实施救援,制止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并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救护。

 (三)加强现场管理

1、要在高危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对含有毒害气体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通过采取强制通风,直至检测合格。

并在有专人监护且配备有效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作业。

禁止在未采用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私自清理储罐。

2、各单位在安排危险工作时,必须安排现场专人监护,检查上岗人员的上岗资格,提出安全生产要求,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问题及时告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情况立即制止,确保安全生产落实到全过程。

3、建立健全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对可能产生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应建立健全毒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作业要求,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人员、救援器材,落实各项安全设施、处置流程。

4二氧化碳窒息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0年11月22日13时15分,上海船厂某号机舱发生二氧化碳外泄中毒事故,导致7人死亡,11人受伤。

当天13时许,该厂浦西分厂船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同组装配工带班刘某登上停泊在部码头即将完工离厂的某轮,准备继续进行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移位工作。

当行至甲板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到同组外包工吴某坐在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内,就跟着刘某自行进入二氧化碳灭火站室。

当刘在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向吴布置任务时,发现滕某正在推动二氧化碳控制瓶瓶头阀操纵杆,立刻叫滕某“不要乱动”。

但为时己晚,气控瓶头阀已被滕某启开,随着“砰”的一声,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中93只钢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通过管系和布置在舱内的33只喷嘴施放到机舱各个部位。

当时,机舱内工作的共有39人。

当二氧化碳气体喷入机舱发出阵阵声响时,正在机舱作业的人员纷纷向舱内扶梯等出入口奔跑。

但由于强烈的气体在瞬时形成一片白雾,给人员的疏散带来了很大困难,有18人未能及时跑出,昏倒在机舱里,酿成了人员重大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根据总厂新建船只的安全贯例,二氧化碳灭火站室的门锁钥匙有专人保管。

而该厂对钥匙管理不严,随意转交,使本来不准随便进入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变成了存放工具和生活用具的休息室,是诱发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一。

2.装配工滕某安全意识差,自行进入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并随意推动二氧化碳控制瓶瓶头阀操纵杆,将瓶头阀启开,是造成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对事故责任的处理

l.对“1.22”重大事故肇事者滕某,由司法部门逮捕,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甲板主管盛某、带班刘某,因对二氧化碳灭火站室钥匙管理不严,使闲杂人员自行进入,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浦西分厂副厂长阎某、工长张某,因对二氧化碳站室处于可工作状态下进行的瓶帽定位作业,在安全措施上布置、检查、督促不严,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5甲苯

(1)甲苯违章焊接引起储罐(空甲苯)爆炸事故

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在焊接空甲苯储罐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一、事故经过

爆炸的储罐原装甲苯,因装废甲苯的储罐不够用,经清洗、置换并焊接接管口后,于7月17日中午将它移至安装地点就位,并接通了连接管路,改为装废甲苯用。

在安装就位后,因需在罐顶焊接排气管,负责施工的副厂长曾提出应用盲板与系统隔离,而检修工认为前几天曾在该储罐上进行过焊接作业,只要阀门关死了就不会有问题。

这位副厂长不坚持原则,竟同意了检修工的意见。

  在动焊作业前,发现阀门有内漏,便更换了阀门。

当天15时30分,胺化班长要检修班更换打甲苯的陶瓷泵。

换泵时,因清洗需要,打开了通往该储罐的阀门,换完泵后该阀门未关。

16时交接班时,胺化班长告诉接班人:

不能把甲苯打入新安装的储罐。

16时5分胺化反应结束,开泵把甲苯打入重氮化前储罐,但操作工没有检查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是否关紧,甲苯在流入重氮化前储罐的同时也流入了废甲苯储罐,并从其底部排污阀处流出。

被人发现后,才关紧通往废甲苯储罐的阀门。

  

  安环科副科长接到废甲苯储罐上要动火的电话后,到现场查看,因嗅到甲苯味很浓,并且看到地面上有甲苯,便提出最好不要在现场焊接,若要焊接,需要把现场地面和排水沟冲洗干净,施工点周围用湿麻袋遮盖以防止火花飞溅。

但负责施工的副厂长认为在几天前曾焊接过该储罐,这次动火不会有问题。

施工人员按安环科副科长的要求对罐外环境做了一些处理。

负责签发动火证的安全员到现场用鼻子闻了闻,觉得闻不出什么甲苯味,便签发了动火证,安全科、车间和班组的有关人员也分别在动火证上签了名。

  

  18时10分,安环科布置现场用灭火器监护,18时15分开始焊接作业。

焊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储罐顶盖向偏西上方飞出29m远。

在罐顶上作业的3人被同时抛起,有1人被抛出58m远,摔到高22m的屋顶上。

作业的3人当场死亡,在旁边平台上持灭火器监护的2人被烧成重伤。

  

  二、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在于麻痹大意和违章操作,此外还在于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

麻痹大意在于:

该储罐在就位并接通连接管后,与生产系统已经接通,再次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进行有效隔绝,而在换泵时阀门已被打开,物料流入施焊的储罐并达到爆炸极限浓度。

在场的施工人员没有向安全员及时介绍罐内流入甲苯的事,安全员在现场闻到有甲苯味,没有认真查找地面上甲苯的来源。

负责施工的副厂长、安全员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虽然现场甲苯味大,但没有人考虑到罐内有甲苯气体。

违章操作在于:

办动火证流于形式,现场动火不检测、不分析,凭感觉签字,签字人员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接班操作工在开泵前未确认通往废甲苯罐的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在于:

不尊重科学,用鼻子嗅气味来代替科学分析或检测仪检测。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一系列的违章终于酿成了这起多人伤亡事故。

通过这起事故看出该厂在安全管理上漏洞很多,应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1)执行规章制度必须严格,不能打折扣,各项规章制度中对动火都有明确规定,而在这起事故中没有一个环节能严格执行规章。

  

  

(2)应尊重科学,对动火现场应认真取样分析或应用测量仪器判断,杜绝用鼻子闻代替科学仪器判断的做法及类似做法。

  

  (3)各级人员都应加强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办各种作业证都要认真,签名的各级人员都应切实负起责任,不能流于形式;操作工应按操作程序办事,不能有半点疏忽。

(4)应认真开展好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全厂人员的安全素质,尤其对安全管理人员更应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

(2)甲苯违章动火作业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

2004年6月29日下午3点45分左右,位于平阳县宋桥镇章桥村104国道旁的平阳兴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泰公司)发生一起甲苯爆炸的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一、企业概况:

平阳县兴泰化工有限公司组建于1996年6月,一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公司。

主要经营甲苯、二甲苯、甲醇、丁酮、香蕉水、天那水、环己酮等危险化学品的批发、零售业务。

企业法定代表人颜某,注册资本50万元,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二、事故经过:

今年4月,平阳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紧靠104国道,4只甲苯储罐与国道只有14.5m间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责成其停产整顿,并实施搬迁。

4月下旬,业主颜某与省石化设计院联系,取得新址设计图。

按照省石化设计院设计要求,在距原储罐区约30多米处浇铸了新的储罐底坐。

6月29日下午3点左右,在业主的指挥下,由职工吴某等五人对4只储罐实施移位工作。

由于4只储罐顶部用铁栏杆相互连接,首道工序必须把铁栏杆切割分离,为此作了如下分工:

由电焊工吴某负责切割;职工何某负责往储罐里冲水;陈某负责送绳和其他工具等杂物;郑某等2人负责将储罐顶部经切割后的铁栏杆吊放下来。

当时6人均在5m高的储罐顶部进行作业。

3点45分左右,正在切割中的1号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何某当场被炸死;陈某被爆炸冲击波震出距储罐60m外的一条河中;吴某等3人均从5m高的储罐顶部飞起坠落地面后,被现场附近施工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由于伤势严重,吴某和陈某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业主颜某也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7月1日凌晨死亡;陈某伤势严重,多次昏迷,现仍在全力抢救之中。

三、事故原因:

经现场检查,储罐区外围是防护堤,北面现已瘫塌,罐区内4只储罐呈锥顶形,均为直径3.2m,高5m,间距2.5m,原存放甲苯。

现1#罐身因爆炸飞落在灌区南边的小河中,罐顶落在罐区西面60M开外的稻田里。

1#罐底部有大量残渣,主要成分为爆燃后留下的碳和铁锈。

2#罐倾倒在西面围墙上,罐顶成拱形,罐身有被撞击的明显痕迹,罐底靠东侧裂开约2/3,底部残渣极少。

4#灌顶部东偏难部位有明显被撞陷的痕迹。

据现场目击者称,爆燃时罐顶6人的分布为:

1#罐上4人,2#罐上1人,4#罐上1人。

爆燃发生时,1#罐罐盖带着4人飞出,罐身旋转着撞上2#罐,折射后砸到4#罐上沿反弹落入河中。

(一)直接原因:

甲苯的闪点为4℃,爆炸下限为1.2%,爆炸上限为7%,爆炸范围为5.8%,爆炸压力为0.666Mpa,对水溶解度为微溶。

业主颜某在对废弃的甲苯储罐进行动火前,未按规定对储罐内残留的甲苯进行有效的清除,而仅仅采取河水清洗。

由于罐内存在大量的甲苯进行有效清除,而仅仅采用河水清洗。

由于罐内存在大量的甲苯等可然气体,在切割过程中,高温引爆,1#罐爆炸燃烧产生的热量引发2#罐发生轻度爆燃,导致2#顶部成拱突型。

业主颜某不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对甲苯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盲目指挥员工上储罐罐顶切割铁栏杆,加上罐顶的人孔盖没有打开,切割过程中高温引爆,引起瞬间爆燃,是造成本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管理混乱。

公司没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也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专业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由于业主自己不懂安全知识,对企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未向职工交底;厂区无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厂区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职工没有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

2.宋桥镇政府对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不力,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综合治理,安全检查不到位,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工作失职。

3.平阳县政府虽然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全县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情况掌握不全面;县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不严格,落实不力。

四、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盲目指挥、冒险作业所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五、事故处理结果(略)

6机械类事故

(1)空压机爆炸

唐钢北区动力厂空压机站共有L5.5-40/8型空压机6台,负责二铁厂区压缩空气供应。

1998年12月17日,其中一台后冷却器发生爆炸,整个后冷却器被炸开,机身被飞出的碎块砸坏,Ⅱ级缸也同时被毁。

强大的气浪冲击使厂房玻璃全部砸碎,由于内燃使空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强劲的热应力使架空的外网管道从支架下弹出100m之多,中断生产24h,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造成一起重大设备事故。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空压机爆炸的主要原因:

高温运行、积碳和供油不当。

下面就该类型空压机的特点对爆炸的机理进行一下分析。

高温运行的原因:

运行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冷却效果不好。

一是因为冷却系统的结构存在着设计制造缺陷;二是冷却水质差,硬度高且含有杂质,使冷却系统逐渐结垢堵塞,造成通道面积减小导热差,影响冷却效果。

各种备件货源不清,部分质量低劣,尤其是进、排气阀使用寿命短,漏气严重,也是运行温度过高的重要原因。

积碳的原因:

积碳的形成首先与润滑油供给量有着密切联系。

供油过少,气缸润滑不良,容易造成烧缸;供油过多,则易形成积碳。

以L5.5-40/8型空压机为例,耗油量国家标准为≤105g/h,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注油偏大,是标准的几倍。

设备长期高温运行又大大加速了积碳的生成速度。

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这2种元素碳大约占86%~87%,氢占11%~14%。

根据其组成结构的不同,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另外还有硫、氢、氧等元素,组成含有硫、氢、氧的各类烃类衍生物。

环烷烃易被氧化,在高温时极易氧化生成羧酸等氧化物,同时出现粘稠状沉淀。

润滑油中烷烃的氧化性接近于环烷烃,在高温下较易氧化,氧化产物除羧酸外,还有醇、醛、酮等含氧化合物。

以上氧化物还可进一步氧化成羟基酸和烃基酸缩合物,为沥青状黑色沉淀。

以上氧化物沉积下来则逐步形成积碳。

高温运行还加速了润滑油的蒸发,一些分子量较小的碳氢化合物会蒸发进入压缩空气中,剩下一些固态的较重的分子沉积下来成为积碳的一部分。

供油量大造成压缩空气中含油量大,被高温氧化后和空气中的杂质混合形成了多孔性易于吸附润滑油的积碳。

空压机在运行中的污水油沉积在后冷却器及储气罐底部,由于不及时排出,附在上面的污油被高温蒸发也易形成积碳。

供油不当的原因:

(1)注油量偏高。

操作工的意识存在偏差,认为注油量大的设备不至于烧缸,所以,在操作上比较保守;再者在设备运行时,由于振动等原因,使注油器的锁母松动,比原来锁定的注油量大。

(2)由于检修不及时或备件质量问题,造成机身与气缸间密封不严,油池的油大量窜到气缸内。

燃烧爆炸机理:

空压机长时间运行,由于上述原因而大量积碳,使活塞卡死在槽内,气阀不能正常启闭,气流通道面积减少,阻力增加形成射流,这又使温度进一步上升,润滑油蒸发加剧,气缸内的压缩气体实际上是空气和可燃油蒸气的混合物,与内燃机气缸内的情形极为相似。

燃烧爆炸的预防措施:

以上分析了空压机燃烧爆炸几条主要原因,针对其原因,在技术改造、操作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

(1)润滑油的用量要适当(国家标准≤105g/h,具体的是L5.5-40/8型号Ⅰ级缸每分钟15~20滴,Ⅱ级缸每分钟15~18滴);

(2)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因密封不严而使润滑油窜入气缸内;

(3)对冷却器进行技术改造,翅片型冷却器芯由于其质量,或长时间运行振动造成翅片与冷却管接触不实而散热面积减少,影响冷却效果,采用铜制波纹管式冷却器芯,效果非常明显;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加强职工责任心。

定期巡检,及时调整,制定排污周期;

(5)及时调整风压,避免空负荷运转;

(6)选择质量可靠的润滑油;

(7)定期清理后冷却器的积碳。

7聚氨酯树脂和聚氨酯漆火星

(1)碰撞、摩擦火星产生的火灾事故

2000年9月25日上午9时50分,广东省吴川市梅录镇光大涂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火灾,造成3人烧伤,其中2人生命垂危,正在医院接受抢救。

据初步统计,经济损失超过6万元。

据初步调查,这个涂料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聚氨酯树脂和聚氨酯漆,用于油漆家具和塑料鞋生产,所用原料属易燃易爆物品。

起火原因是工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铁制工具开油桶盖时擦出的火花引发的。

本项目溶剂均由200L铁桶包装存放,在配料称量时,均要有工具开启油桶盖,如果油桶盖过紧,还用其他粗暴方式开启。

如果使用铁制工具开油桶盖或其他粗暴方式开启油桶盖时,撞击产生的火花均会引发危险品生产车间或库房产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财产重大损失,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8浓硫酸事故

(1)硫酸储罐破裂导致大量硫酸泄漏7人死亡

2013年3月1日15时,朝阳建平县义成功乡房申村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硫酸储存罐突然发生破裂,导致约2.6万吨硫酸泄漏,事故造成7名工人死亡,并引发较严重的次生环境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

张霖是建平县炎通商贸化工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霖亲属张琦(化名)不断催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但施工方却无法组织更多的施工人员,张琦便找来了电焊工李某、刘某,将2号储罐(发生爆裂储罐)施工工程发包给没有任何资质的李、刘二人。

由他们组织人员依照正在施工储罐的方法作业。

但李某、刘某的施工队伍不具备进行硫酸储罐焊接作业的能力,不能准确掌握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2号储罐罐壁存在未完全焊透等缺陷。

2012年12月中旬,3号储罐注满硫酸后,罐体发生变形、渗漏。

张琦决定在罐体外用槽钢焊接加强圈加固罐体。

2013年春节前,依次完成了3号、1号及4号储罐加固工作,春节过后对2号储罐实施加固。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未将储罐内盛装的硫酸导出,未采取隔离措施,也未对储罐内积存的气体进行置换,未对现场进行通风,直接在储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动火作业。

2013年3月1日15时20分,5名焊工在2号储罐进行加固焊接作业时,罐体突然发生爆裂,罐内硫酸瞬间暴溢。

爆裂致使罐体与基础主体分离,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侧移10米,靠在3号罐上。

爆裂产生的罐体碎片撞击到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处,致使法兰被砸断,1号储罐内硫酸溢出。

最终两罐约2.6万吨硫酸全部溢出,流入附近农田、林地、河床及丹锡高速公路一处涵洞。

现场作业的5名焊工、会计王某、司机张某,因硫酸灼烫全部遇难。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使罐内产生氢气,与含有氧气的空气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氧混合气体,当氢氧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起爆炸,气体的爆炸力与罐内浓硫酸液体的静压力叠加形成的合力作用在罐体上,导致2号罐体瞬间爆裂,硫酸暴溢,又由于爆裂罐体碎片飞出,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致使罐内硫酸泄漏。

(2)浓硫酸灼伤浓硫酸稀释1伤

(一)事故经过:

1986年8月25日上午,某热电厂水处理车间准备用盐酸处理阳离子树脂。

领导派人去库房搬取盐酸。

其中一人穿着泡沫拖鞋和不防酸碱的衣服,误将一罐浓硫酸搬来。

在盲目采取稀释措施时,错误地让水流入浓硫酸罐,引起浓硫酸猛烈爆炸喷溅,喷溅到操作者身上和地面上。

但是,由于他穿的是拖鞋,行动不便,结果被地面上的酸液滑倒,继续喷溅的酸液使他的面部、胸部、手臂以及腿部严重烧伤,面积达全身30%,烧伤等级为Ⅱ-Ⅲ度。

(二)原因分析:

首先,库房管理混乱,硫酸、盐酸混合存放,更为严重的是无标签,导致工人误将浓硫酸当作盐酸。

第二,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在物品名称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操作,错误地让水流入硫酸罐,水遇浓硫酸猛烈“爆炸”,硫酸喷溅。

第三,违反劳动保护用品使用规定,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使事故后果扩大。

第四,所有这些违章行为,都应当从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教育上查找根源。

(3)浓硫酸灼伤2浓硫酸运输3伤

(一)事故经过

2000年夏,安徽省某铁路货运场,3名装卸工卸危险化学品硫酸。

按正常程序,他们先将槽车的上出料管与输送管法兰连接好,对槽内加压。

当压力达到要求后硫酸仍没流出,随后采取放气减压打开槽口大盖,进行检查,发现槽内出料管堵塞。

于是3人将法兰拆开,用钢管插入出料管进行疏通。

当出料管被捣通时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