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13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_____。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

4、在____对_____染色体的______位置上的,控制_____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

5、纯合子体细胞内每对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子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纯合子自交后代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

6、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

水毛茛水上的叶片面积大,而水下的叶片面积小,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8、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DD高茎×dd矮茎

F1:

Dd高茎(性性状)F1配子:

_______

F2:

高茎∶矮茎(现象)F2的基因型:

3∶1(比)∶∶=_______

测交

Dd高茎×_________

__________(基因型)

__________(表现型)

___________(分离比)

9、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植物,而且_________。

10、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物体间的交配方式有测交、自交等。

测交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交可运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生物基因在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14.假说—演绎法的研究程序: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的随机结合。

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相等,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相等。

16、豌豆杂交过程:

,去雄要在母本期进行。

玉米杂交过程:

17、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内容:

18、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

P:

黄色圆粒YYRRX绿色皱粒yyrr

F1:

黄色圆粒F1配子:

__________

F2: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测交: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比)

19、“自由组合”的含义是生物体在时,自由组合,而不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0.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________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则表现________________。

22、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在F2中占,共占,双显性个体占,双隐性个体占,重组类型占。

23、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有,属于杂合子的有,其中自交后代表现型最多的是、基因型最多的是、得到后代纯合子比例最高的是。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24、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____类型的配子。

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____种配子且________相等。

C、n对杂合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________种配子。

例:

AaBBCc产生________种配子。

注意: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可产生____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卵原细胞可产生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可产生____种类型的精子(卵细胞)。

25、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

后代基因型数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型数目的乘积。

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______;AaBbCcDDEeFF×aaBbCcDdEeff子代基因型数目______;乙其中aabbccDdEEFf个体的可能性为______

26、计算表现型种类:

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

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____种。

具有n对等位基因(这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某二倍体植物自交,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各________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_种。

参考答案

1.相对

2.性状分离

3.隐性纯合子

4.一同源同一相对d

5、至少有一对一定是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6、不一定不一定基因型环境

7.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

8、显D、d

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DDDddd1:

2:

1

dd矮茎

Dddd

高茎矮茎

1:

1

9、闭花授粉,自花传粉相对性状明显

10、正确的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2对、3对和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的设计了试验程序

11、用来测定个体的基因组合显隐性性状的鉴别,得到纯合体

12、成对融合分离配子

13、真核细胞核有性

14、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15、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必须不一定

16、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花蕾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17、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8、(YyRr)YRYryRyr

9∶3:

3:

1

(YyRr)(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

1:

1:

19、形成配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0、分离和组合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21、杂合子独立性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2、9:

3:

3:

11/164/169/161/163/8或5/8

23、

24、1种2种数量2n种4种4116

25、2×3=62×3×3×2×3×1=1081/2×1/4×1/4×1/2/×1/4×1=1/256

26、2×2×2=8(不做)2n3n2n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要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科学家的做法是:

设法把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分开,________、________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等从________型________细菌中提出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________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________才有转化现象。

2、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即是遗传物质。

3、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是S型细菌的可使小鼠致死,而是使小鼠致死。

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转化成S型,而是R型细菌转化成S型。

4、在加热杀死经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其DNA在加热过程中,氢键被打开,双螺旋解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即实现了。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都具________的外壳,头内部含有________。

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分子中,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____注入细菌体内,而__________留在外面,不进入细菌体内。

噬菌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的场所是,原料来源是。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搅拌的目的是,离心的目的是,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9、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10、凡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也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RNA是遗传物质。

因为________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磷酸基数,含N碱基数________(相等、不等)。

除DNA末端的两个脱氧核糖外,其余每个脱氧核糖连接着    个磷酸。

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      个。

同一条链上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相连的。

12、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①两条长链按________平行方式盘旋成________。

②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________排列在内侧。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的对应关系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即A与_____配对,G与_____配对。

DNA分子中,________碱基对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13、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是因为的多种排列。

14、DNA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16、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占总碱基的;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在整个DNA分子中为,

17、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

在________供能、________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________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________,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原则,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在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________,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________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复制产生的两个子DNA分子位于上。

18、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方式是_____________。

复制需要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基本条件。

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

19、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____________,从而保证了物种的________,保持了遗传信息的________,使种族得以延续。

20、DNA复制准确的原因:

21、n个DNA分子中,如果共有磷酸基数为a,A碱基b个,则复制n次,共需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第n次复制,需A________个。

22、基因的概念是

基因的主要功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23、DNA分子的_____性和_____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4、对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说,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中也存在基因。

原核生物的基因位于、等处。

参考答案

1、DNA蛋白质糖类直接地单独艾弗里S活RDNA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DNA

3、DNA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只有少部分

4、可恢复

5、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基因重组

6、蛋白质DNA蛋白质DNA蛋白质DNA

7、吸附注入核酸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组装释放DNA蛋白质外壳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

8、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观察放射性

专性寄生使噬菌体颗粒与细菌分离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不能

9、搅拌不充分保温时间过短,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10、DNADNARNARNADNA绝大多数

11、相等22“—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12、反向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基本骨架碱基(对)氢键碱基互补配对TCG-C

13、碱基对排列顺序

14、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

15、4种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16、一半相同倒数1

17、ATP解旋氢键解旋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有关酶(DNA聚合酶)聚合酶延伸双螺旋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18、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模板原料能量酶线粒体、叶绿体

19、亲代传给子代稳定连续性

20、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21、(2n-1)a2n-1b

22、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遗传信息

23、多样特异

24、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拟核质粒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1、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

RNA中含有和,DNA中含有和。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NA分子的复制或转录时,应分别对和标记。

2、细胞内的核酸有种,核苷酸有种,脱氧核苷酸种。

噬菌体内核酸有种,核苷酸有种,脱氧核苷酸种,核糖核苷酸种。

HIV体内核酸有种,核苷酸有种,脱氧核苷酸种,核糖核苷酸种。

3、tRNA、mRNA、rRNA均是产生的,在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4、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控制______合成的过程,它包括______和_____两个步骤。

5、转录的场所主要在______中,是以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该过程解旋酶,需要酶。

6、翻译是指在______中的______上,以游离的_______为原料,以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顺序的_______的过程。

翻译过程中并不移动,而是沿着mRNA移动。

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根据肽链长短和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7、密码子是由存在于______上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密码子共有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个。

在翻译过程中,它们可与tRNA上的_________互补配对。

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但一种氨基酸可以,此为密码子的。

8、反密码子位于,有种。

tRNA氢键,碱基互补配对。

9、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能进行。

线粒体、叶绿体中也能完成DNA的、和翻译过程。

10、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上脱氧核苷酸数目:

mRNA碱基数目:

氨基酸数目=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中心法则图解:

12、不同细胞中的中心法则途径:

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无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

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被RNA病毒的细胞中,而在其他生物体内不能发生。

逆转录过程必须有参与。

中心法则的5个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有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种方式。

间接方式是指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病、豌豆的的形成;直接方式是指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

14、基因与____、基因与________、基因与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_____,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15、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性状;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的基因与有关。

生物的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核糖U脱氧核糖TTU

2、28414401404

3、转录翻译

4、蛋白质转录翻译

5、细胞核DNA的一条链mRNAA—U、G—C、C—G、T—A边解旋边转录不需要RNA聚合

6.细胞质核糖体氨基酸mRNA氨基酸蛋白质mRNA核糖体核糖体向肽链长的方向移动

7.mRNA6461反密码子1种氨基酸由几种密码子决定简并性

8、tRNA61有有

9、同时复制转录

10.631

11、

12、DNA复制无信息传递寄生逆转录酶都遵循

13、酶代谢过程白化圆粒和皱粒蛋白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14.基因基因产物环境网络

15、一种多个(对)基因环境

第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生物的变异分为和两大类。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

2、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用实验验证一个性状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3、镰刀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根本病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中发生了,此种变异称为。

4、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易于发生在细胞分裂____期______复制过程中。

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

_____性、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若发生在____中,可传递给后代。

基因突变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5、基因突变意义:

它是产生的途径,________的根本来源,也为________提供了原始材料。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

主要是________。

化学因素:

主要是各种能与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

主要是某些寄生在________________。

6、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主要来源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交叉互换。

7、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是和,而不是受精作用时,且只发生在生物中,病毒和原核生物中(发生/不发生)基因重组。

8、基因重组在人工操作下可以实现,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9、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________,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属于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或的变异,属于水平上的变化。

前者在光学显微镜下,后者在光学显微镜下。

11、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的改变。

1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________(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或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

猫叫综合征是由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是_________改变引起的。

13、如果互换发生在的之间叫基因重组;如果发生在之间,叫,属于染色体。

14、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一组_______染色体,它们在_____和_____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15、由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16、由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17、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18、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_________来处理_________或______。

19、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

抑制细胞_____分裂____期形成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_____。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原因是。

20、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21、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

22、育种上常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_________进行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______,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______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________。

23、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培育而成的,无子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