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216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doc

杨浦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杨浦高级中学教务处

2009-9-8

由杨浦高级中学教务处举办的“教研组文化建设教学研讨会”,于2009年8月14日在大会议室召开。

  我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层干部、学术委员会委员、部分教研组组长,以及部分备课组组长共42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作为主办部门,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为本次研讨会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研讨会的圆满成功。

14日的开幕式由教务主任蒙春荞主持并致欢迎词,第一阶段的研讨由校长助理陆卫忠、语文教研组长王伟、数学教研组长章明凯、外语教研组副组长胡萍、物理教研组长张文、化生教研组长李玲分别作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向玉青校长作“弘扬学习、研究、团结、向上的学校文化”的主题报告;随后是特级教师代表发表感言,以及与会教师自由发言;最后由党总支书记韩文佐作总结发言。

开幕式上,蒙春荞老师指出了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教研组文化建设,旨在通过思考和交流工作上的困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去年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为加强教研组建设出谋划策。

随后,陆卫忠老师围绕“和谐文化、专业发展”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杨浦高级中学的历史、现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教研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王伟老师介绍了语文组在“人际文化、学习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重点阐述了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建设对教研组发展的现实意义。

章明凯老师则先通过分析棘手的问题入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研组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胡萍老师则重点介绍了外语组的“伙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外语组在制度建设上的积极尝试作了总结交流。

张文老师以“创建民主、积极、合作的教研组文化”为题,详细分析了物理组的组情,对建设民主的教研文化氛围、培养积极的教研文化态度、建立合作的教研文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李玲老师则以“协同合作、学习、沟通”为题,围绕教研组的功能、责任、文化建设作了交流,同时介绍了该组在激发成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各备课组之间的有效沟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第二阶段的研讨首先由向玉青校长作“弘扬学习、研究、团结、向上的学校文化”的主题报告,向校长以“对文化如何理解”为命题,从精神面貌、心理取向、校园环境文化等方面阐明了文化的两重性,并高度概括了文化在校园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向校长在学校工作层面上发出了四个倡议:

一是提倡自觉学习的文化、二是提倡自身研修的文化、三是提倡团结合作的文化、四是提倡积极向上的文化。

自由发言期间与会老师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如科研室张弓弼老师阐述了中学教师开展科研的重要性,对教研组长在科研上的引领作用、科研活动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陈小英老师作为特级教师代表,在感言中首先肯定了集体备课排进课表对备课有效性的推动,详尽地论述了组长在教研组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在操作层面上对教研组长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作为杨浦高级中学老领导,康士凯校长鼓励大家建设好团队文化,学会合作、崇尚责任,期望大家“人人有目标、人人有绝活”。

最后韩文佐书记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对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宣布暑期教学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

相信此次研讨会将为促进我校教学与研究、推动教研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教务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的中心话题是:

如何建设良好的教研组文化。

文化两字常挂在嘴边,但又感到很宽泛,很难讲。

接受学校布置的任务,做主题发言,诚惶诚恐。

好在今天的会议属研讨性质,所讲内容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首先,我想围绕今天的中心话题提出一个命题:

l淘汰是容易的,艰难的是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要培养一位教师是艰难的,而要放弃一位教师是容易的,它只需要一些刚性的制度;

l没有不上进的教师,只是缺少激发上进心的文化环境;

l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让每个岗位都有最适合它的教师,让每个教师都处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每个上岗的教师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

l学校发展应在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的氛围中走内涵发展之路,教研组文化建设或许是一条途径。

那么,下面我从学校现状分析、机遇与挑战和教研组文化内涵及要素等3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发言题目:

和谐文化·专业发展。

一、现状分析

杨浦高级中学走过了56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开拓创新,不懈努力,学校以“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师风,“勤奋善学,创新上进”的学风、生命与使命结伴而行的信念、连续11次22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回首97年转制以来的12年,我们用“不怕远征难”的红军精神、在康士凯校长、韩文佐书记等那种“跟我冲”的精神感召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攻克一个个难关,踏上超常规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97年第一届低于区重点录取分数线的毕业生以高考成绩证明杨浦高级中学一下跻身市重点行列;之后,每年高考捷报频传;今年的高考平均分(除一门学科)全面赶超市36所重点中学平均分。

如果说评价一所学校不能仅靠高考成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一所好的学校不可能没有好的高考成绩。

获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称号,凭的就是能把握发展机遇、凭的就是办学质量、凭的就是办学特色、凭的就是学校影响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凭教师的发展,凭的是12年来,学校一直以铸造师魂为队伍建设重心,以于漪老先生为精神楷模、以教研组评优为抓手,通过备课组活动为平台,狠抓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凭借3个名师(于漪、陈小英、康士凯)基地的辐射与引领,学校初步形成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15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新评特级校长向玉青、特级教师陈爱平、林美凤)。

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高级教师63人,60余位硕士和攻读硕士课程教师,高级教师数占全校教师43%。

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有8个特色学科教研组和多名特色学科教师,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

一批校、区、市乃至全国骨干教师保证了学校稳定的教学质量,其中最优秀的分子,已经跨入杨浦区和上海市名师的行列。

为突破教学瓶颈,探索符合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发展的教学特色,康校长提出“为理解而教”、“问题是通向理解之路”教学理念。

努力形成以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同时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机遇与挑战

今年,是杨浦高级中学在新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阶段。

杨浦区新一轮名校申报可以说是杨浦高级中学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新、老校长的自然交替为杨浦高级中学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强大的引擎。

在机遇向我们致意的同时,我们面对的挑战也很大:

①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迫切需要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意识与专业本领;迫切需要在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基础上,改变观念,努力实践有效教学,大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迫切需要在强调团队力量的基础上,培养能起到引领作用的高层次教师、领军人物,涌现出在区级、市级学科中有话语权的高端教师;而这方面冷静下来思索,差距不小;而且校内学科间也存在不小差距。

②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评价导向上,不但要求我们做好自己的事,还要求我们要起到示范作用;在评价基准上,不但要求我们规范化办学,还要求我们个性化办学;在评价内容上,不但要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创新性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创新和教师队伍的辐射作用等等;在评价方式上,不但强调系统内评价、区域内评价和舆论性评价,也强调社会评价、全国与全市范围内的评价以及专业性的评价。

③示范性学校应该有与之相称的学校课程。

经过多年努力,但校本课程在基础型课程开发方面进展缓慢,这项需要化功夫的工作,如何在精力投入、质量提升方面,亟需深思;校本拓展型课程在现有基础上,怎样形成数量足够的、成为学校品牌课程,尚需努力;连续开展十年的学校研究型课程,如何进行突破、创新并形成机制文化?

④上海及杨浦教育格局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重要的变化。

这些变化,正在或必将对杨浦高级中学的发展与定位提出挑战。

高中招生人数的减少,势必冲击杨浦高级中学的生源质量;杨浦是名校群集的地方,随着杨浦区新一轮名校建设实施工作的推进,杨浦区高中学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上海自主招生的大学越来越多、人数也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很大优势,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应对这种趋势。

迎接挑战,走好这关键一步,对杨浦高级中学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及时的、必要的。

如何建设良好的教研组文化这一话题是切中要害的。

我们知道,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它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或制约或促进教师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在破解一个国家级难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同一年级的班级增多,为了加强管理,学校设立了“年级组”。

年级组建制下,年级组工作与教研组工作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年级组长作为年级的最高行政领导,承担了各个部门在本年级的管理任务,处于强势地位。

而教研组的重要基层组织—备课组,则分布于各个年级,组织被强行割裂,教研组长只是成了该学科大组教研活动形式上的召集人,由于很多活动常在备课组进行,备课组组长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教研组长的作用,因而,使得很多教研组长处境相当尴尬。

教研组的地位逐渐下降,功能逐渐被弱化,学校的管理文化盛行,而学术文化相对薄弱,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校一直致力于教研组建设,每年的教研组评优为“强化教研组的职能和地位,特别是强化教研组的学术职能搭建平台;定期召开教研组建设研讨会,开展学科教育思想研究;在教务处领导、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从上个学年开始,尝试了多种教研活动新形式,如开放式备课活动等等。

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能艰难地开展起来,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的开设、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组的青年成长较快)、英才学生的培养(数学、物理等组的竞赛活动开展较有成效)和学困生的辅导等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是有些教研组活动往往缺乏实在意义,活动缩水或流于形式,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缺乏主动性;教师的团队意识淡薄;部分教师缺少励精图治精神、缺乏忧患意识、没有强烈进取心。

教研组评优也出现了一定的倦怠感,备课组活动良莠不齐。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层面有意无意地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个体的管理上,而忽视了教研组或备课组整体质量的管理。

三教研组的文化内涵与构成要素

学校的发展,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规模的发展,一是内涵的发展。

规模的发展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那么学校的发展就有可能流于浅表,就不是真正的发展。

学校内涵的发展,至少应该包括:

①学生的发展;②教师的发展;③教学质量的发展;④管理水平的发展;⑤办学环境的发展;⑥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同时,只有当教师的发展建立在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把教师的个人生命融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中,追求个人事业和学校事业同步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而教师的发展必须植根于教研组这块土壤。

只有优秀的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教研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才能打造出真正一流品牌的学校。

有人提出,对于教研组而言,文化具有三种内涵:

其一,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研组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教研组历史传统和被全体成员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教研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教风、学风、人际关系上。

例如,教研组如何通过与学校责任文化结合、如何与铸造师魂整合,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什么事大家齐心协力去完成;什么事大家自我约束不去做,做到有所守,守住底线(坚决抵制过热的、对自己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杜绝盗版书、教学中的不作为、低效、负效教学行为)。

又如,教师队伍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存在一些事务型的教师,他们忙于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忙于处理琐碎的班务,没有静下心来学习、钻研,因而研究的意识较为薄弱,理论的学习较为欠缺,只注重‘一招一式’的模仿,忽视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的整体转型,他们做了很多,却缺乏总结、反思的意识。

教研组如何及时指导他们无论从说的方面还是写的方面进行提高,指导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方式?

怎样才能使组内教师逐步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另外,组长是否从对组内教师的个性化解读入手,清楚地掌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整体布局的意识,为每位教师提供可选择的文化菜单及发展平台:

基础型课程的二次开发、拓展型课程的编撰、研究型课程的开设;英才学生的培养、学困生的辅导等是否有最适合的教师在守望、耕耘、收获?

再如,我校连续11次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是上海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拥有三个名师基地、语文教研组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如何将这些源于几任校长、长期以来前辈教师们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增强组内每一个成员自我和集体荣誉感、将区、市、乃至国家级的优秀教研组作为奋斗目标?

其二,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表明了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

具体讲,教研组是否具有常规活动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带教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日常活动规则?

以听课为例,教研组是否对听课教师提出如下规范性要求:

要为执教老师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缺点,提供一条建议,写出一个听课小记等、以及这样的行为规范如何保障实施?

再以教研组发展规划为例,它是指导教研组发展的计划书。

需要教研组长通过带领本组老师共同研究制定,让它成为全组教师有规可循的行动指南。

一份好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具体的阶段工作安排,应具体到时间、地点、活动内容、负责人等;一份好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应该是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全组教师集思广益,共同智慧的结晶;一份好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保持一致,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一份好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应该方便操作、监督和评价。

一份实在的、指导性和计划性强的教研组发展规划,对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研的时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教研组成员的生活方式。

具体地说,是指教研组成员在日常化的各种形式的教研组活动中,是怎么样思考和行动的。

例如,课前准备:

包括完整的教案、教具的准备、课堂讲解练习的前期处理(如问题的选择,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等)。

是否杜绝书写潦草、不合规格,没有头绪的教案、或不写教案?

是否杜绝无试题研究、无学生实际研究、无讲解方式与过程研究的“三无”式试题或作业分析?

又如课堂教学:

重点是否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是否杜绝无课堂管理(如学生纪律混乱,对睡觉等不利于课堂的行为视而不见),无学生情况分析(为完成进度授课而不是为学生掌握授课,没有授课的重点),无师生互动交流的“三无课堂”?

课堂教学中要聚焦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二是要有明确目标,教学应该有明确的、具体的、有层次性的、可检测的目标;三是要有挑战的性的问题,课堂教学应该洋溢着、弥漫着一种思维文化,课堂始终贯穿着挑战性的问题;四是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年龄调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体验学习,从而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再如课后反馈:

包括课堂教学的反思,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学生的疑难困惑,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等要得到及时、清晰的反馈。

要杜绝无知识落实,无作业批改及分析的现象;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而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研组要引导教师“为理解而教”,通过提问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研组文化有很多结构要素:

如教研组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人际文化、教研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

以物质文化为例:

它不仅体现教研组成员使用的教材、教参、教具和学习材料上,更体现在教研组的文化产品上,教师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案、课件、课例、随笔和各种教学录像,受到教学研讨的启发,教师撰写的教学著作、论文、随笔、反思日记等都是我们学科的宝贵资源,学科资源库是教研组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

教研组如何充分利用信息中心的力量支持,促进学科资源积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课题化管理,通过教师的实践与研究,从科研的高度不断推进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经过几年的建设,形成比较丰富的优质资源库,实现学科资源的网络化,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资源共享?

我想,这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抓手之一。

各位组长,教研组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孵化器,在年级组建制下,作为教研组中人的管理者、事的管理者、教研组文化的管理者的教研组长,如何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材教法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思想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等学术职能:

同时怎样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不断追求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艺术完美的结合,以良好的、和谐的教研组文化推进教师、学生和学校新一轮和谐、健康发展,真的是任重道远!

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