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217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doc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究

两个现象

1、课题总体概括: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以下两种常见现象:

发展停步

课件不见

问题重现

不会教书

不会交流

总结重写

个人知识管理匮乏

现象1:

曾经见过的一个非常好的课件,需要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以前写过的工作或经验总结,现在用时却要绞尽脑汁再写一遍;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反思,以后又一再出现等等。

现象2:

为什么有的教师学了一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却没有办法运用,还是不会教书?

为什么有的教师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停步不前?

为什么有的教师经验丰富却没有办法教给其他教师?

这些都涉及到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是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宝贵的资源,如何对教师知识的学习、储存、吸收、分享、运用和创新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人文层面和技术层面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以有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进而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有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的效能。

知识管理

l如果你认同人应该靠自己,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你应该靠自己什么?

l靠自己是依靠自己的体力,还是要靠自己的脑力,靠知识。

l知识=文凭?

l如果你没有对整个知识过程的管理,必然会丧失你的竞争力,无论你是高中还是有博士学位。

数据、信息和知识举例

数据:

38.5

信息:

姓名:

陈浩年龄:

1.5岁

性别:

男时间:

2006年6月8日13点20分

腋下体温:

38.5摄氏度

自述:

孩子在楼下玩,回来后看到小脸特别红,测量体温为38.5度。

知识: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数据、信息和知识比较

1、PPT数据、信息和知识

l数据: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标记,也可以是声音。

l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

l知识:

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有用的结论。

2、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后,可以变成有用的信息;信息经过审核、分类后,可以变成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经过行动、验证后,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价值。

知识的本质

1、PPT知识的解释

A、“知识”一词在《辞源》中有两种解释,分别是相识见知的人和人对事物的认识。

B、管理大师达文波特认为,“知识起源于智者的思想,它是一种流动性的综合体,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符号化的信息等,知识不仅存在于文件(系统)中,也蕴含在日常工作规范中,专家独特的见解、新经验的评估、整合等也都涵盖在知识的范围中”。

2、PPT知识的本质

1.知识来源于人们的客观实践,是以人为主体对客体进行认识。

2.知识的内容既包括经验的积累与归纳,又包括信息的加工、学问或科学。

3.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知识是人对目然与社会的本象和法则的认知,或自然与社会的本象和法则在人脑中的投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认识工具与手段的改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领域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因而知识也不断地更新和重构。

知识的分类

•事实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Know-why)

•技能知识(Know-how)

•人力知识(Know-who)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PPT根据图片判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2、麦当劳和中餐馆的区别

3、PPT显性知识内容

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传播和共享的知识。

它可以以书本、数据库、CD-ROM等介质存储,如专利、科学发明等。

Know-what、Know-why知识属于此类。

4、PPT隐性知识内容

隐含经验类知识。

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具有高度个性化、难以格式化,不易用语言表达及传播。

难以衡量其价值,不被人所理解和掌握。

Know-how、Know-who知识属于此类。

如厨师和艺术家。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1.由内隐到内隐的社会化

个人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知识。

典型形式是师傅带徒弟。

2.由内隐到外显的外在化

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成明确具体的形式。

需要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可编码的显性知识。

3.由外显到外显的结合化

将人们尚无组织的知识内容加以总结,实现资源共享。

组合各种不同形式(文件、数据库)的显性知识;分类、增加和结合既有的知识,以激发新知识的产生。

4.由外显到内隐的内隐化

通过团体工作、工作中学习、工作中培训消化和吸收获得的新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

知识螺旋图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相互转化中形成一个不断成长的知识螺旋。

知识成长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在对现有知识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学习目的,吸收新知识,然后进行知识交流、共享、扩展,最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创造出新知识。

谁能将隐性的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

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成为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重要方面。

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应该成为每个知识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教师个人知识的内涵

1、PPT专家观点

A、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个人知识是“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是依存于一定背景(观念、信仰、价值观)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性知识,与一般研究者运用的“理论性知识”相比,尽管是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的,是一种多义的、充满柔性,但是它是具有个人效能的功能性知识。

B、张立昌认为,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感悟和领会从而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它实质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PPT教师个人知识的内涵

1.教师个人知识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尤其是与教育有关的实践中形成的。

2.在实践中教师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个人知识。

3.教师个人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统一,教师的隐性知识是通过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3、教师的隐性知识:

在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也存在着大量的甚至比显性知识多得多的隐性知识。

形象地说,显性知识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之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没在海平面之下的庞大的冰山之体、冰山之基;隐性知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

挖掘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隐性知识,以实现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换,促进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教师个人知识的分类

1、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个人的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由于对教师知识的内涵理解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体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2、PPT教师个人知识的分类

1.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2.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3.文化知识

4.实践性知识

3、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既来自教师自己个人经验的积累、领悟(直接经验),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间接经验),也来自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扩展。

高尔夫球童实例

1、实例:

好球童不应该只会背球棒和捡球,当高尔夫球者咨询时,一个好的球童将会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准确的建议可能使得球童获得更多的小费。

另一方面,从球童建议中获得利益的高尔夫球者更有可能下次再到这里打球。

如果一个好球童愿意把他知道的知识同其他球童分享的话,那么最终他们将获得更多的小费。

球者咨询

球童提供建议

球者采纳建议

球童获得更多小费

球者高兴再来打球

2、提问:

如果你是球场经理,你将如何利用这些好球童的聪明才智?

3、总结:

把这些好的建议汇集在笔记本上(对信息的管理),并且进行培训,发给所有的球童(对人的管理)。

更多的球童获得更多的小费;高尔夫球者由于他们从球童集体经验中得到技术会打得更好;而球场的主人因为较好的服务带来更多的回头客。

一个设计良好的知识管理计划最终结果是使得每个人都赢。

汇集建议到笔记本

(对信息的管理)

对所有球童进行培训

(对人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内涵

1、PPT知识管理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文化等多种因素支持下,知识通过动态传递,个人和组织对知识进行获取、储存、传播和共享,并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2、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身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所需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以知识为载体的全新管理模式,更加突出了人的知识化、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1、PPT专家观点

A、台湾学者陈美玉率先提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她是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观点出发,截取知识管理对组织中的个人与组织本身可能发挥的价值,以及作为促进革新力量的来源,强调教师必须强化个人专业实践知识的获取、吸收、组织、管理、创新与活用能力,掌握目前及未来多变且愈发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位具有实践智慧的专业教师。

B、沈俊慧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以系统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2、PPT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两个维度:

1、显性知识管理

2、隐性知识管理

重点:

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知识管理内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习惯。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应该与日常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现紧密的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获取、深化、共享、评价以及创新的全过程的管理,使原本的隐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显性化,提高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对隐性知识实现有效地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能力

1、PPT你会学习吗?

  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知识的方向:

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会被知识“淹没”。

2、教师要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就要知道在教学和工作的何种时机获取知识,以及采用何种技术去获取知识。

3、PPT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能力

l我在备课中遇到的问题,首先会求助于网络资源快速地得到解决。

l我经常参加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获取他人的隐性知识。

l我能经常浏览学科专题网站,并下载免费资源为我所用。

l我经常通过博客、Emall、BBS、QQ等网络手段,获取知识。

4、教师知识获取现状: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己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把获取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统计结果也表明,利用传统的听课和评课活动依然是重要的隐性知识获取的途径。

教师个人知识的储存能力

1、PPT用时能找到

 有的知识你需要掌握,有的知识你需要知道在哪里,有的知识存储在别人的大脑中,你需要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人。

2、知识存储的重要性:

教师经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如果不能经过整理、归纳分类有系统的被储存下来,则这些知识或者流失,或者成为简单的文件数据,无法对教学和学习活动产生实质的帮助。

因为,如果没有将知识明确有系统地整理记录下来,或者就算记录下来写成文件,未能系统化整理,检索阅读十分繁复,造成知识扩散的障碍。

为使这些知识成为教师的重要资产,知识储存的工作便显得非常的重要。

3、PPT教师个人知识的储存能力

l我能很好地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类,有自己的一套分类规则。

l我通过写博客、撰写教学日志等手段进行知识的储存。

l我习惯于利用个人电脑建立文件夹的方式储存所获得的各种资料。

4、教师知识存储现状:

中小学教师能够自觉地在电脑中建立文件夹对资料进行有系统地储存,以便他们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撷取、修正及重复使用,但只限于教师对显性知识的储存,而教师对自我隐性知识未能有效的显性化而进行保存。

教师个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能力

1、PPT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你知道也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只有让其他人知道你知道,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2、为了促使教师之间彼此知识的交流、整合以及实行组织创新流程,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参与方式来进行。

3、PPT教师个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能力

l我会利用网络上的博客、论坛、QQ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其他教师做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分享。

l我会从其他教师处分享到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

l我认为知识共享能展示个人能力,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教师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现状: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知识扩散,不仅需要每个人了解他人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而且也需要教师通过相互适应的方式来增加外显的沟通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在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大部分教师能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共享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也可能注重利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知识共享,但教师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水平还比较低。

教师个人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1、PPT让知识带来价值、让创新超越竞争

知识保存不是目的。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让知识能够发挥作用,让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

“我不怕你山寨我,因为你只能跟随我,却永远不知道我下一步会做成什么。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本质上是实现知识的合理应用和创新,通过知识创新以塑造、强化教师的竞争优势。

3、PPT教师个人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l我会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l我能有效地运用所搜集到的信息于教学工作上。

l我和同事经常通过合作的方式从事创新教学。

l我通过和同事搞好人际关系,进行深度交谈,挖掘隐性知识,激发自己的教学灵感。

4、教师知识应用现状:

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把收集、整理的信息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且注重把收集的知识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原则

1.简单实用原则

考虑到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技术基础低的现实问题,实施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越简单、越实用,越容易普及。

2.循序渐进原则

对一个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比较定型的人来说,改变旧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心态绝非易事。

而只能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去影响他们。

尤其是知识共享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不可一蹦而就。

3.功能整合原则

每个人身边的工具多种多样,有手机、PDA、Mp4,办公室有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以及传真等,如何把这些工具的功能整合起来,方便随时调用显得非常重要。

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

不同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和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

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教育理论知识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个人教学实践知识,如果把知识结构比作一只木桶,年轻教师的个人教学实践知识就是木桶的短板,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个人教学实践知识比较丰富,但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可能不太注重。

所以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要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知识的需求是驱动知识管理之轮的原动力,也是引导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导向标。

因此,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知识需求。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知识需求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积极地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是明确知识需求的前提。

知识的获取

1、显性知识的获取

如前所述,显性知识是指可用文字、图像、声音、符号或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可用印刷或电子等一定的方式记载,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公共资源,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卓越网、当当网购买所需的教学专业书籍,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从中可以发掘宝贵的知识财富。

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等权威网站查找最新的教学期刊论文,但从这些网站下载资料是要收费的,可以考虑通过大学的入口登录,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

如今网络化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场,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让人们自由地选择学习材料,如新浪的IASK爱问共享资料、豆丁网就蕴含着丰富的资料。

这些材料的挖掘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经过简单的操作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大量的显性知识。

2、隐性知识的获取

我们知道隐性知识是难以言述、难以交流的知识,具有与个体难以分离、难以共享等特征,所以获取难度很大。

隐性知识包括主观的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见识和直觉,这些隐性知识来源于从事于某项活动的人,它被潜意识的理解和使用,并且往往和特定的情景相关。

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的课堂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他(她)知道如何轻松地驾驭课堂,知道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何灵活地处理和变通教材,这些都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在发挥作用。

教师的隐性知识不但是教师长期思维活动的产物,更是不断实践的结果。

有些隐性知识如独特的教学感受因为知识垄断心理的原因是教师不愿意说的,有些隐性知识如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不容易说的,还有些隐性知识如教师的个人魅力、人格感召力是教师没有办法说的。

对于教师分享隐性知识的途径,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师传徒受”结对子,听课、集体备课和观摩优质课。

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建立彼此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度汇谈,更进一步地说通过思想上的交汇,将深层思想中的某些想法,挖掘出来,这就需要人们抛开所有成见,理智地去认识、聆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其进行思考。

知识的储存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

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翻箱倒柜地去找遍每一个角落以后,却始终见不到它的影子,这是因为你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同样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分类整理,也将会变得杂乱不堪。

对于图书、期刊杂志、论文等纸质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档案盒贴标签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制作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供自己以后方便查询利用。

对于数字化的资源,基于单机的可以通过分类建立文件夹的方式进行储存,也可以充分利用Blog、网易网盘、Mybase、工SpaCe个人知识王、360DoC个人图书馆等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对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撷取、捕获,并及时分类、整理和储存。

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的对象是知识,既有显性知识的共享,又有隐性知识的共享,二者又以隐形知识的共享最为重要。

知识共享着重于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说课和评课、著书立说等形式来实现。

借助Blog、Wiki等平台开展基于网络的个人生活史叙述,开展叙事研究,可以使得教师的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在传递和分享的过程中逐渐显性化,也可使得个人的叙述逐渐积累并结构化,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个人回顾、反思及与他人交流。

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如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工具,则可以方便地让教师将长期积累起来的隐性知识表示出来,清晰地呈现思维的过程,理清思维的脉络,有助于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体现在领会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两方面,还体现在主动而有效地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即体现在知识的应用方面。

教师知识的应用关键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从学生那里体现知识的价值。

教师知识的应用还体现在教育科研方面,通过教科研把知识进行综合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层面,实现教师从“教学型”到“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

知识只有应用,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也只有创新,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教师通过师徒传授这样一种典型的隐性知识共享形式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共享,通过听课、说课、公开课及课题研究、举办讲座等形式实现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在化共享,通过构建教师个人知识库,形成知识地图实现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组合化过程,通过做中学、亲身参加实践、参加课题合作等方式实现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完成一个螺旋向上的循环往复的知识成长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着知识创新。

教师的知识创新可以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自制教具,也可以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如科学的班级和课堂管理方法,恰当的学生评价机制等。

总之,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智慧是知识创新的必然结果,知识逐渐进入教师个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外部表现为人格魅力,内部则为丰富的思想涵养。

时时把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存在于教师的内心深处,这应该是教师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与不懈追求。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案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原有教材:

只是人为创造了一个随机性统计情境:

提供了一些混放在盘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由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随机报图形名称,引导学生探索出先打记号再数一数的统计的新方法。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片断实录]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齐天大圣”吗?

(喜欢)你们平时喜欢吃饼干吗?

(喜欢)其实呀,小猴子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特别爱吃饼干。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猴子吃饼干”的动画片。

[电脑播放课件:

一只活泼、调皮的小猴子吃饼干——画面上猴子张大了嘴巴,津津有味地在吃着饲养员喂给它的饼干。

只见饼干一块一块地从上面“掉”下来,一落到小猴子嘴里,就被小猴子咽下肚,看不见了。

]

(小朋友们看得非常投入)

师: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1:

我们看到了小猴子在吃饼干

生2:

小猴子吃的饼干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

生3:

我看到小猴子吃的饼干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

……

师:

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一共吃到多少块饼干?

(这下小朋友可为难了,刚才大家只顾看小猴子吃饼干,可没数饼干有多少块。

众生提出要求:

让我们再看一遍吧!

师:

行,再看一遍!

(教师把课件播放了第二遍,小朋友个个高兴地数出饼干的块数来。

众生齐声回答:

小猴子吃了15块饼干。

师:

(赞叹地说)刚才有的小朋友从形状、颜色、方向的角度观察了小猴子吃饼干的情况,观察得都很仔细!

那谁知道小猴子吃了几块三角形饼干,几块圆形饼干,几块正方形的呢?

(众生沉默……)

生1:

(不太肯定的表情)正方形有4块、三角形有5块、圆形有3块……

生2:

(马上反驳)不对,正方形好像是5块。

(学生争论起来)

生3:

老师,刚才我们只顾着数饼干的块数,没注意数饼干的形状。

生4:

老师,猴子吃饼干太快了,我们来不及数。

众生齐要求:

老师我们再看一遍,才知道。

师:

行,那就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