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31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

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

一、根据题目来确定中心论点

1、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

例如有一篇议论文《宽容是美德》,作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宽容是一种美德。

这个论点在题目中已经明示。

宽容是美德(22分)

1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

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

“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像周总理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以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立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综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

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

“我杀了老佛爷的马。

”就勃然大怒而起:

“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

”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

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

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即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

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

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17.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

(3分)18.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

分别各用8个字概括。

分)(6.....周恩来秦始皇19.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李世民,其作用是

(3分)20.第②自然段是从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21.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4分)

2、根据论题确定中心论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看到一些现象,由此产生一些看法和主张。

换句话说,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中心论点,必然源于一定的论题。

因此,根据论题的提示,我们依然可以确定中心论点。

例如有一篇议论文《说“勤”,中心论点“任何学识的精深造》诣,都来源于勤奋”,便和论题“勤奋”息息相关。

这难道不是方法吗?

《说勤》

俗话说:

“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

“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

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

“天才出于勤奋。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二、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1、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静读是福》一文,作者在第一句即提出“静读是福”的看法,然后围绕论点,谈了静读的种种好处,读者只要结合全文内容,很容易就能确定这一中心论点。

静读是福静读是福。

茶余饭后,坐在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黄澄澄的气氛,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

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

自由自在的你正处在一种超脱和享受生命之中。

在静读中,你看见你不曾看见够的一切。

你会回忆起遗忘的一切,你将走进多年来你总难企及的一切。

时常静读,你才能完全沉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斑斓世界之中。

就那么一段段文字,是你增长智慧,平添快意,激发你奋进的斗志,点燃你成功的火炬。

只有静读,你才能感知那些行色各异的人与你促膝谈心,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

实现生命价值而不后悔。

你在静夜读书,“书”也在“读”你,这谓之“双向交流”。

你思壮阔而有金戈铁马,你想柔情而有小桥流水„„书随你调遣、使用,服服帖帖。

一旦你入迷于书,不在感到孤独与空虚,你便会不知不觉被对方“生擒”,跌入她的怀抱。

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的。

惟有经过书卷的相当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丰富自我,辉煌自我。

古人云:

“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

”五福之中,读书列首。

朋友,在这宁静而温馨的夜晚里,是否在静静地读书呢?

我有一言愿与君共勉:

“静读是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23、文中说“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对这一句话你如何理解?

(2分)答:

.24、作者认为:

读书能增长智慧,平添快意,激发奋进的斗志,点燃成功的火炬。

请你举一个个事例加以证明。

(3分)答:

25、静读是一种渎书感受,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再列举两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默读、大声朗读除外)。

(2分)答:

22、静读是福道理论证(每空1分)23、没有知识的人,刻意包装也只徒有其表,这样的人是潇洒不起来的。

分)(224、略(3分,所举例的能证明观点,且叙述清楚即可)25、略读、浏览、精读、批注等(每列出一个1分,共2分)第二,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例如05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中,作者先描绘了一幅漫画: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然后由漫画推出自己由此得到的看法:

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接着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据此,我们可以确定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材料】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一文,完成13-17题:

(12分)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

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

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

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

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

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

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

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

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

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14.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

(3分)....▲15.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

(2分)▲16.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

分)(217.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

原有条件的。

分)(3▲【答案】13.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

范文二: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一直是各地中考议论文常出的题型,属于整体感知的考点,一般是议论文的第一道题,能够胸有成竹答好这道题,对本语段的整体阅读非常重要。

中心论点的找法可从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看位置。

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

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全面的道理性的句子,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如“生活中需要思索”、“传统文化须敬畏”。

如果开头、结尾都有观点性的句子,那么开头的会是论点,结尾的可能是结论。

第二,看句式。

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

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

如“学习的目的就是‘善其身、曾其智、兴其国’”、“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第三,看关键词。

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

第四,看论题。

如果标题不是论点,一般会是论题。

我们找到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围绕论题展开的。

如《责任》一文,论题是标题,论点是“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五,看论据。

看文章所用的事实和道理是不是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

当然,如果中心论点不在文中,则需要自己概括。

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四种:

标题即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即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在具体论证之后归结中心论点。

近年来最常见的是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这个答案中最关键的得分点是对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需要概括出是谁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或是引用了谁关于什么的名言,或是举出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如果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则需要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衔接。

这时,论点的提出方式就成了论证思路的一部分。

【例文】

当美德成为智慧

(1)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2)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悟出的箴言。

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3)孟子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

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

(4)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5)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

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

正如孔子所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

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

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6)其二,美德是人际对立的一种超越。

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

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7)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

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

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

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8)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

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

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

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

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

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

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从位置上看,这句话后面是第一个分说,所以它是总说。

从句式上看,是复句。

从论题上看,它联接了论题中的“美德”和“智慧”。

从论据上看,后文的四个分说共同证明“美德”和“智慧”的关系。

因为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所以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需要逐层说:

以犹太人蒙难纪念碑的铭文开启全文,用孟子的话及作者的理解相承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范文三: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

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2.提问: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

第6段开头一句是承上启下的总结句,也是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提问:

第3段举国难危急的时候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证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引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道理。

4.提问: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讨论并归纳: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5提问:

第4段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则事例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这两则事例告诉我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6.提问: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学问。

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讨论并归纳: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最非。

7.提问:

"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能。

因为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

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8.提问:

第6段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讨论并归纳:

应分五层。

第一层(①句):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出本段论点。

第二层(②③④⑤句):

从道理上论证第①句的论点。

其中②③句是从反面论证,④⑤句从正面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第三层(578句):

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例子论证第①句的论点。

其中第6段提出本段中的一个小论点: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第78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从而也证明了第①句的论点。

第四层(910句):

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第五层(11句):

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第四、五层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述第①句的论点。

范文四:

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作文讲评

材料作文准确立意,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一、如何写好议论文之一1、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针对一件事,一种现象,一种认识发表你的看法和见解,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最终让人信服的文章。

2、结构

议论文由三个要素构成:

论点、论证、论据。

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会提出明确的观点。

二、中心论点的要求

1、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准确,要经得起推敲。

2、要新颖,写人之未写,发人之未发。

3、要深刻,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要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要简洁,一两句话把中心论点表达出来。

5、要开门见山,文章的一二段就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6、要用肯定句,判断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

三、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1、引用名言,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引用事例、寓言等,通过分析其中的道理,从而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如果是材料作文,可概述材料,分析道理,从而提出)。

3、通过分析当今存在的现象、观点,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范例

细节决定成败

张瑞敏说过: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因而,我们不要忽视细节,细节也能决定成败。

一失足成千古恨

古人云: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见,关键的一步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败,民族的兴衰。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生命的价值何在?

”这是每一个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青年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

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

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了。

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一个有志者,都必须牢记一句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宽容是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总理的一个故事:

一次,理发师给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一声,刀片把脸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总理和蔼地说:

“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桩小事,使我们懂得:

宽容是美德。

勤奋,成就业绩之花

一般人都认为成功主要来自天赋,不然很难成功。

殊不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艳,却不知当初它所经历的奋斗和汗水。

现代企业界的精英人物,成功路上哪一个不是伴随着不为人知的代价。

可以说,只有勤奋,才能成就业绩之花。

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

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之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

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五、整篇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家超市里,一家三口完成了购物计划后,父亲要求儿子把手推车放回原处,儿子说:

“爸爸,你看手推车放得到处都是,没有人送还,这也是超市雇人收手推车的原因。

”母亲说:

“这不是什么大事,别苛求儿子了,回家。

”正当父亲放弃自己的坚持时,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送回原处。

目睹此情景,父亲说:

“儿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将它送回处。

第二种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

们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他们想改变世界,而是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及开头示例:

坚持自己的原则

自古以来,天下伟人讲究原则才一举成功。

成功之人,必有他做人的原则。

准则也许会因时间、环境而变,但对于原则,我们应当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原则。

听从内心的声音

当我们的社会被金钱、权力支配,当社会道德遭到两难境地,当最普世的价值观失去生长的土壤,我们绝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

但总还是有一些人,他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执著于自己所做的事。

正是因为他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守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才让我们能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之光。

人无主,我心有主

九天之下,今日之中国繁荣昌盛。

经济与生活密切挂钩,让这个社会处处上演着利欲熏心的悲剧。

物欲横流,要想在这个社会里不被利欲的思想左右,我们必须要坚持心中的自我,不让外物影响自己的心志,逾越自己的原则。

坚持自己的原则

坚持自我的原则是一种态度,是对人生的追求,是一种无畏的高贵品质。

在这个高度的社会,在越来越追求物质化生活的今天,坚持自已心中的原则,不让世界把你改变则显得更加的重要。

用自我,守护精神家园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被社会种种牵绊,一切行为都符合大众标准,但最终,他们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磨去了锐气,成了庸庸之辈。

而另外一种人,不惧世俗的浮云,敢于坚持自我,而最终成就大我。

而我想说,唯有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