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231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卫生各项管理制度.docx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1.明确专人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接受相关培训。

2.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托、入学前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3.按照卫生部门提供的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填写要求,如实填写查验情况并登记造册。

4.发现未依照要求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学校应在30日内向本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补种(补证)通知单发给儿童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5.在儿童补种或补证后复验预防接种证。

对学期中新接收的转学儿童也要查验其预防接种证。

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1.学校应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病因追查、登记。

2.班主任每天负责对因病缺课人数进行统计,及时了解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并报告校医/保健教师。

3.校医/保健教师根据情况进一步排查,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4.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对患病学生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追踪,并及时报告校医/保健教师。

学生晨检制度

1.每天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晨检。

2.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重点症状的监测;同时要调查了解缺勤学生的缺勤原因。

3.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晨检后要认真填写晨检情况登记表,并按照要求及时递交校医/保健教师。

4.校医/保健教师核查后,根据辖区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将晨检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报。

5.对于晨检中发现可疑患病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并追访医院诊断结果。

6.对于已确诊传染病的学生,学校要即刻按程序上报。

7.学生患传染病痊愈后须持有医院出据的复课证明方能复课。

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

1.每年组织学生一次健康体检。

2.体检机构应为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检查项目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执行。

3.做好体检组织实施工作。

协助体检机构,安排体检日程;根据体检日程,做好体检当日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调整工作;明确体检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体检;体检前,应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保持体检场所安静,服从体检调度的安排,维护体检时的秩序,保证学生安全。

4.体检当日学生如患传染病,不参加当日体检,待痊愈后补查,体检过程中如有疑问,由校医协助统一咨询主检大夫。

5.学校应督促体检机构,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包括以个体报告单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体检结果,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患病情况。

6.体检时发现重大疾病,学校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班主任和家长,并督促及时诊治,采取相应措施。

7.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明确并落实校内各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

4.明确学校疫情报告人以及联系方式。

5.定期排查和分析校内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加强预警预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消除隐患。

6.定期开展校内卫生安全(食品、饮用水等)专项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1)校长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组织实施应急措施。

(2)学校疫情报告人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通过电话向卫生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落实有关措施,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师生员工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

报告制度

1.校长是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校医或保健教师为学校疫情、食物中毒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症状或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告学校领导后,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4.教职工患肺结核等传染病时要主动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告学校领导后,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5.学校疫情、食物中毒报告人应参加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培训。

学校饮用水卫生组织管理制度

1.建立饮用水安全责任制。

学校校长是饮用水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具体负责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后勤负责人负责与校外供水单位的工作协调;校医(卫生教师)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的技术(日常巡查)指导;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生活饮用水具体工作。

2.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具体工作,包括保管饮水设施设备相关合格资质证明,定期对饮用水设备进行检测、消毒和必要的保养,并进行登记留档。

3.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患病期间不得从事学校生活饮用水日常工作。

4.学校应保证饮用水设备周边30米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并设、置明确标示,告知师生安全应用。

5.学校应建立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如发现饮用水设备污染、不明原因水质恶化及水源性疾病发生,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

公共场所管理制度

1.设备和设置卫生要求

(1)学校宿舍应与教学用房分开,男女区域分开。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应一人一床,上铺防护栏须符合安全要求。

(3)宿舍须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冬天注意保暖。

有适宜的微小气候。

(4)宿舍应设有厕所、洗漱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室外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有路灯。

2.卫生管理制度

(1)各寝室设寝室长,负责安排、监督本寝室卫生值日。

(2)住宿生共同维护公用部位的卫生整洁,不向窗外和公用部位吐痰、倒水及乱扔废弃物等;不在墙上涂写、刻画和乱张贴物品。

(3)住宿生要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不得在房间洗脸、漱口、洗衣服。

(4)室内垃圾袋装化,由值日生及时清理,不得堆放在走廊或门后。

(5)个人床面整洁,勤晒被褥。

(6)厕所、浴室每天由专人负责打扫;宿舍每半个月安排人员对公共部位进行消毒;每月的第一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每学期进行彻底清洁。

(7)节约用电,寝室内无人时要随手关灯。

不得在宿舍内使用拖线板、电炉、电热杯等禁止使用的小家电。

(8)加强学生健康管理,生病学生须执卫生室证明,经生活老师批准后方可留在寝室休息。

(9)加强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不明原因发热,群体症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采取应急消毒措施。

患病学生持医疗机构复课证明方可复宿。

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1.课业学习制度

(1)依据GB/T17223—1998《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和GB/T17224—1998《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学生每日学习总时数(包括自习和课外作业)小学1~2年级不应超过4小时,3~4年级不宜超过5小时,5~6年级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不宜超过7小时,高中不宜超过8小时。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一年级不宜超过35分钟(如果课时和全校同步,应加课中活动或休息),小学是40分钟(不超过45分钟),中学45分钟。

课间休息为10分钟,第2、3节课间休息20~30分钟。

2.学周安排制度

根据脑力工作能力变化规律,星期一学习任务不宜过重,星期五应安排较轻的学习。

最难的课通常安排在上午第2、3节课,最容易的课排在上午第4节和下午末节。

3.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1)各种教学均应遵循学生大脑的生理活动特性,采取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延缓疲劳发生。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不得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人身攻击。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如读写姿势、咬铅笔、翻书用手指蘸唾沫等,保证学生健康的生长发育。

4.教学用具要符合卫生要求

(1)书籍的纸质、印刷、排版应符合要求,文字、插图、符号要清晰够大。

一般是小学一年级使用二、三号字,三、四年级使用三、四号字,其他各年级应使用小四号字,高中理科教科书也可使用五号字。

文字符号应横排。

文字清晰,无透印,无重影;插图应层次分明、清晰、无脏迹、图内说明文字清楚,位置准确。

教科书的幅面尺寸应优先采用A5和B5规格。

教科书的重量小学课本单本不宜超过300克,中学不宜超过400克。

对印刷模糊、字体过小、过密、过旧的书籍应及时废弃或更换。

(2)作业本的纸张应白而结实、平滑不反光,质地致密。

(3)钢笔的重量、长度、直径都要适合学生骨骼肌的年龄特点。

钢笔的直径8毫米左右,吸水钢笔长10~12厘米、沾水钢笔杆长15~17厘米为宜。

(4)铅笔要用中等硬度的笔芯。

(5)墨水只能用浓黑色或蓝黑色,不能用其他颜色,特别是红色墨水。

(6)蜡笔、绘画颜料及各种作业本都不应含有有毒色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7)背包最好用双肩式,单肩式要经常轮换。

背包内只带当天的书、本、笔,减轻重量。

学生厕所卫生制度

  1.必须有专人负责定期冲洗、打扫、消毒和设施维护等工作。

保持地面、洗水池、大小便槽内清洁干净,做到无垃圾杂物、无积水、无尿碱、无污物、无异味。

墙面、门窗无灰尘、无污垢。

厕所内的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理。

  2.为防止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每周彻底消毒一次。

  3.做好除四害工作。

有防蝇措施,在苍蝇、蚊虫孳生季节,积极采取灭杀措施。

4.及时清理厕所内纸篓垃圾,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除臭处理。

易塞物等垃圾必须扔在纸篓中,禁止将其扔进下水道中,每天由清扫人员及时倾倒。

5.师生要文明入厕,爱护公共厕所设施,讲究清洁卫生,节约用水。

大小便要入槽,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杂物,不乱涂墙壁。

垃圾管理制度

一、学校垃圾的分类:

1、可回收垃圾(指:

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能变卖的垃圾)。

2、食堂垃圾(指:

剩饭剩菜,菜根菜叶、废弃油指等)。

3、有毒有害垃圾(指:

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实验室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电子垃圾)。

4、不可回收垃圾(指:

塑料类、瓜皮果壳和其他清扫垃圾等)。

5、绿化带的落叶、杂草、草皮等垃圾。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

1、学校在公共场所和主干道边同一位置设置垃圾箱,全校师生员工必须将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内,各班各室设置垃圾袋(纸盒),按要求分类投放处理。

2、废纸及废纸品、塑料饮料瓶以及能变卖的其它塑料;易拉罐、玻璃瓶及能变卖的其它可利用的废弃物均必须投入到可回收垃圾箱。

3、各班各室清扫的不可回收的垃圾必须统一集中倒入学校指定的垃圾房内,统一由学校安排指定运送到制定的位置。

4、食堂垃圾:

剩饭剩菜等废物由总务处指定专人集中处理,废弃油脂由相关人员集中回收。

菜根、菜叶等食品废弃物集中到花圃填埋处理变废为宝。

5、有毒有害垃圾和废旧电子垃圾交总务处集中统一处理。

6、、落叶、杂草、草皮等清扫后集中到学校花圃统一填埋做堆肥处理。

7、建筑垃圾等由施工单位妥善处理。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学校要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确保班班开课、人人有书,做到有课时、有课本、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

2、宣传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心理卫生、青春期卫生等有关常识。

3、结合季节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学校、班级设卫生宣传栏(角),定期刊登有关卫生的知识。

4、宣传形式力争丰富多彩。

每季度出黑板报1至2期,每月广播播1至2次;健康教育课高一每周2节、高二、高三每周1节,还可以借助宣传单、宣传画、幻灯片、录象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5、做好学校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常见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6、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要“管起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

同时尊医嘱对患者隔离或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