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34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

(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

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

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

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超市

⑴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

⑶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我最感欣慰的事;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技巧的学习领悟。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都在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思考;怎样才能让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呢?

说起来;这还要感谢中心校开展的读书活动;是交汇在脑中的书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教学案例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它让我在课堂中的导入和过渡也更显自然;不再呆板。

也让我知道了过度环节的设计不一定要死扣课本;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和再创造。

课前不断的反思让我豁然开朗;似乎感觉各种新奇的教学方法都向我涌来;这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了。

 

11*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

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

(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出示:

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

”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

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

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

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

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12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⑴认读生字词

⑵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⑶交流讨论: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

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⑴出示句子: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⑵再读开头;感悟写法。

(直接点题;亮明观点)

⑶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⑴默读;思考:

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⑵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⑶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

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

(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

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

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教材。

但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课前我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文章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昨的讲演;它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结构相似;都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或引用古人的佳句或举例说明来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使我们对生死、批评有了正确的理解。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的重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

由于教学中我注重从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13一夜的工作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课前准备:

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

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⑵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

如:

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

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

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

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

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教完《一夜的工作》一课;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细数优劣;罗列至此;大家分享:

一、查找资料;铺垫情感

  《一夜的工作》一文主要通过描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使学生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

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

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二、教师范读;引发共鸣

  在上课伊始;我便自己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深切热爱;从而对接下去要学的内容有个情感基础。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理话;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周总理的其他品质来进行表达;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在最后两段的朗读时学生激情饱满;发自内心的呐喊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对课文的朗读引导得还是不到位;学生好象有点胆小。

当然最后两段的朗读还是很好的。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

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

“你读过安徒生吗?

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

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

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

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

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

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

安徒生说:

“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

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

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不懂什么?

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检查朗读;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文;交流自学所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二、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可以这样进行: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比如冷──

天气的冷: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

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

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

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人情的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

3.结合学生的疑问;在矛盾处体会:

(1)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小女孩想的是什么?

(2)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谈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

人品、作品。

五、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准备召开“班级读书会──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1、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中搜集安徒生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安徒生出生在贫富悬殊、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的苦难年代。

  2、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画出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收获。

取长补短;促进思维。

当学生全班交流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着重从两个问题来理解课文。

一是:

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

”二是:

分明是说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要写“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幸福”揣摩其内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接着;设计一个自由想象的题目:

假设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学生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请她到我们家吃顿饱饭”。

“我要请她到我们这个温暖班集体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使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得到了新的升华。

  3、课后我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

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一直为学生放带有悲剧色彩的音乐;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范读、指读、自渎、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再配上精美的动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

   ⑴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

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

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 想象和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学生们尽情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⑶ 朗读能力:

  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3、学生课外去读安徒生的童话;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领域。

 

15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