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82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docx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专题一: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课标要求:

简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复习目标: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复习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复习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游记》——寻金热

3、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

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为强化王权,支持积极对外扩张

5、宗教原因:

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6、客观条件: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地理知识提高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姓名

支持国

方向

时间

主要贡献

顺序

迪亚士

葡萄牙

1487年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玛

1497~1498年

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哥伦布

西班牙

西

1492年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

1519—1522年

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对欧洲来说:

a、西欧开始崛起

b、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对美州来说: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3、对非洲来说:

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开始(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

4、对亚洲来说:

开始侵略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来说: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从孤立—整体:

玉米、马铃薯等传入中国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

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知识拓展: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比较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封建君主专制产物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目的

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为了开拓市场,摄取暴利

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结果

明初贡赐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锁国、航海每况愈下,国力渐变

西方为原始资本积累的利益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国力逐步强盛

影响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际民生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相同点

都是在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加强、国王支持下进行的;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等提供了条件;航行都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航海壮举对后世影响深远

典型例题:

1、(2000年天津、江西卷)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2、(2006年上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3、(2004年全国文综卷2)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图例: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了解地区未了解范围

(1)读图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美洲统治和掠夺。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复习目标:

1、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及特点

2、黑奴贸易

复习重点:

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复习难点:

黑奴贸易

课时安排:

1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一、四大殖民国家的殖民情况:

国家

时间

主要地点

手段

称号(地位)

影响

葡萄牙

16C

西非海岸、东非海岸、马六甲、印度、印度民西亚、澳门(巴西)[主要在亚洲和非洲]

暴力掠夺、

敲诈勒索

印度洋海上霸权

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西班牙

16C

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

[主要在美洲]

掠夺金银、

建立农业大庄园

荷兰

17C

西北欧、亚洲、美洲(新大陆)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海上马车夫

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

18C

全球

海盗掠夺、商业活动、黑奴贸易、商业战争

海盗国家、

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二、黑奴贸易

1、起因:

美洲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贩卖黑奴是殖民者发财的一种重要手段。

2、参与国家:

最早的是葡萄牙,支配早期阶段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18世纪支配奴隶贸易的是英国人

3、形式:

三角贸易

4、影响: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推动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b、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

C、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情况: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复习目标:

1、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基本史实2、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复习重点:

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复习难点: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课时:

2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一、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2、两次工业革命史实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于20世纪初

发生国家

始于在英国,然后向欧美大陆扩散

在英、美、德等国同时进行

发生条件

①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政治保障、前提)

②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通自由

③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

标志性成就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电力(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影)

新兴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采煤业、冶金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

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能源

电、石油

交通工具

火车、汽轮

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

电话、无线电报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发明主要来自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到工业国(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

生产力

手工业机械化,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以垄断(大企业)为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帝国主义(垄断)时代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开始形成

对外侵略方式

以输出商品为主

以输出资本为主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而相互联系的各国市场的总体。

2、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形成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4、形成过程:

(1)16—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形成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典型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

恩格斯说:

“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

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

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

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

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

(3)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

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

2、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

(2)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国际格局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

(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面对西方侵略,应该高举救亡旗帜,坚决抵抗,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同时面对西方先进事物,应该高举启蒙旗帜,努力学习,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民族素质。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复习目标:

1、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原因2、洋务企业3、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黄金时代

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5、资本主义在近代地位作用

复习重点:

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复习难点: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在近代地位作用

课时:

2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入侵(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2、变化的表现: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近代企业(机器大生产)

(一)外资企业:

鸦片战争后(40年代后)通商口岸船舶维修厂

积极: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民族资

军用: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本主义产生、瓦解自

(封建性质企业)然经济、御外经侵略

(二)洋务企业:

评价

民用: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消极:

未触动封建制度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失败

(三)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间(地主、官僚、商人)办;雇佣劳动;市场

1、发展历程:

(1)产生:

19世纪70年代前后(六七十年代)

原因: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企业的诱导

c、外资企业的刺激

(2)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原因: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c、实业救国热潮

d、收回利权运动

(3)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

原因: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c、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4)萎缩:

三四十年代

原因:

官僚资本主义垄断、日本侵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赎买

(5)消失:

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国有

2、发展特点:

(1)工业结构: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2)工业布局: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和实业救国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变化奖励工商业

(2)不利因素:

a、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

b、封建主义(清政府征收厘金、官吏敲诈勒索)、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和束缚

c、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d、先天不足(缺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后天畸形(主要在轻工业、沿海和通商口岸,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中国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a、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

c、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因而不能引导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典型例题:

1、(1997年全国,47)结合有关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过程。

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地位。

分析:

解题关键是理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在概括阶段特征基础上,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兴衰过程;第二问既要考虑自身特点,又要从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全面分析。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家抒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6分)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4分)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

你同意那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

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

(3)同意第一种观点: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扼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同意第二种观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专题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4课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史实

复习难点: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知识体系:

物质生活(衣食住行)

社会习俗(断发、不缠足、礼

节、婚姻、丧葬)

大众传媒(报刊、电影)

通讯(电报、电话)

知识梳理: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1、服饰:

(1)演变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生产、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进入19世纪中期,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③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

③民国期间,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3)特点:

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4)影响:

①人们根据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

②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饮食:

(1)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

近代西风东渐,传统饮食文化受到冲击,但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变化速度相对缓慢。

(2)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概况:

①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②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批西菜馆

③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④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嬗变: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首开使用新工艺技术、大规模制造葡萄酒和白兰地酒之先河。

3、居住:

(1)特征:

洋房和里弄并存,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和西方建筑艺术的融合

(2)居住概况:

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

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

4、交通:

(1)铁路:

概况:

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特点:

大部分被帝国主义控制,不能真正发展

(2)水运: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3)航空:

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断发: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2、不缠足:

开始时间先于(早于还是晚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

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3、礼节:

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4、婚姻:

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5、丧葬: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三、大众传媒

1、报刊: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入我国;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四、通讯的变化

1、邮政:

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2、无线通讯: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探究分析: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西方文明的传入

2、政府政策:

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剪发的法令;民国政府《剪辫通令》、男女礼服形制、称呼。

3、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4、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典型例题:

1、洋装在中国流行但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C.男女礼服D.大礼服和常礼服

2、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

A.民国成立时人们对孙中山行三跪九叩大礼

B.张三穿着西装祭拜孔子

C.李四在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

D.王五在上海吃到了“中西大餐”

3、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