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349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率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功率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功率教学反思.doc

《功率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率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功率教学反思.doc

《功率》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反映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和计算。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这样可以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能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例如上楼梯等。

在新课导入时,我通过提问学生思考,建筑工地上新建大楼时,用起重机运送砖头等建筑材料而为什么不再像过去用人工呢?

人上高楼(如10层楼)时,我们选择乘电梯还是走路呢?

同一块地,我们选择拖拉机耕地还是牛耕地呢?

等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之后对“用起重机运送砖头等建筑材料而为什么不再像过去用人工呢?

”这个问题进行量化处理:

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五楼,

  方式一:

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

  方式二:

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

  方式三:

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s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

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

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

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

“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

”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

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4、……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已得知“功率”就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之后,我让学生先不打开课本采用“类比法”结合速度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以及物理意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并不直接评价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让他们自己打开课本,与教材的表述进行对比。

当发现“英雄所见略同”时,这种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在事例列举上,我还让一名同学从地上拾起一本物理课本来感受做功的快慢,并让其他同学估算功率大小。

学生们发现拾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功率很小,我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仅拾起一张纸屑功率还会更小吗?

学生们齐声说,肯定很小。

我说,虽然拾起一张纸屑做功的功率很小,但一种习惯和美德却很伟大!

学生们自发鼓掌,我很开心,因为他们都是爱“美”的人!

但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堂上有一位同学物理基础太差,竟然在课堂上酣然大睡。

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同学们找找瓦特和焦耳的生平,然后我又给同学们讲述在19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科技概况,告诉他们落后为什么挨打。

那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课后,我又及时找到他,和他沟通一下如何学习物理。

同时功率概念得出过程可以细化。

自己给学生出了两道题,功和时间都不相等,哪个做功快?

本来自己的意思是让学生把试题转化为“单位时间内做得功”,但是学生竟然直接和我说,计算功率就可以了,弄得自己怪不好意思的:

大家都知道的结果,自己还在那里拼命的“引入”,这一点给自己提出一些启示:

当我们面对新课时,又该如何面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本节课突出了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突破了难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练习题的基础以及分层设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即面向全体,又给学优生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