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52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docx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

题目: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摘要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

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2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题的构成要素,乡土此案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养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中国古典园林本质特征之一。

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2.3巧于因借的边域

中国古典园林巧于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

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环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3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①整体性。

苏州的园林一般占地小,所以特别注重空间序列安排,充分利用空间虚实转化,创造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幽忽敞的对比,使游人在行进中不断感受现实与虚幻的交替,伴随着身体力行,从可望不可及到升堂入室,一步步引导而进入物我相融,游心太玄的两忘境界。

如拙政园远香堂在园内中心位置,为四面枯式建筑,从四周长窗可看出堂北月台临池、堂南假山花木、堂东绣绮亭、堂西倚玉轩及曲折的回廊。

②抽象性。

苏州园林强调介于现实和理想、局部与整体的一种转换过程,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写意和模仿自然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平衡。

并不强求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练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

使观赏的人既感到自然,又发人深思。

如远香堂“远香”一词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之句,喻君子之志,如莲出淤泥而不染。

③运动性。

所谓“生死不已,行健不息”,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园林中意境的产生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运动过程。

具体说来,园林中的动就是强调游园行进中步移景异,对同一景物,在运动中也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景象,从而达到有限中获得无限的境界。

如耦园吾爱亭,位于东南假山上,亭旁假山由黄石构成,小桥横池而建,曲曲弯弯,可达“步移景异”的功效。

4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大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不想冒劳顿之苦寻群“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4.2.1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管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

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

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看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

如留园的木漏窗,木身纹理优美,花纹独特,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同时,透过漏窗,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丰富了景色,增添了情趣。

留园的漏景窗、沧浪亭的漏窗景和红枫窗景、耦园的漏窗、拙政园的听雨轩及其漏窗都采用了漏景的手法。

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一次展开。

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

的窗孔和洞门。

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见图1),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

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

图1留园明瑟楼及曲廊的对景

4.2.2划分景区和空间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

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

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

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

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

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的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割,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

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用过巧妙地用云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

4.3.1廊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曲廊(见图2)在苏州园林中是很常见的,曲廊最大的妙用在与它可以增

加历经的时间,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改变空间视觉形态,扩大空间感受。

一方面可以从局部的小空间观整体的大空间,另一方面,曲折增加了观赏面,给予了更多视觉落点和想象的空间。

图2曲廊

4.3.2桥

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别是园林中的桥更富有令人回味的艺术性,对人极具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因此,园林中建桥处往往会因桥而形成一道优美引人的景观。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拱桥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

如狮子林问梅阁的山崖下,有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形态端庄,桥洞柔和,颇为美观(见图3)。

廊桥是一种带有廊顶的桥。

早期时的桥大都为木桥,但木桥不耐长久的风吹雨打,人们便想办法在桥上加盖了顶盖,形成了桥屋,以保护木制的桥体,这种带有屋顶的桥被称为廊桥(见图4)。

图3

拱桥

图4廊

4.3.3楼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楼通常二层,多设在山水之间,上层高度为下层的十分之七左右,体量往往比厅堂为小,大小根据需要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楼的位置多座落在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造型富有变化,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从苏中园林中各色楼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见其名便可知其景。

拙政园的见山楼(见图5),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重檐歇山卷棚屋顶,楼上三问带回廊,前后落地长窗,左右两侧开月洞门,回廊檐一枋间均配吴王靠,饰以挂落,该楼虽直出水面,但底脚处作多道横向分割,从而使楼身

图5拙政园的见山楼

高而不瘦,耸而平稳,与对岸的雪香云蔚亭、倚玉轩,香洲隔池相望,登楼远眺,廓城青山,隐影可见。

灵岩、天平诸峰,列障如屏,故名见山楼。

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见图6)位于原子中心水池的西北部。

楼前叠有山石、

植有梅花,又有赤水相映,所以取宋代诗人林和靖的诗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前两字为名,以突出景观的特点。

楼梯的东面四间房子,硬山式样,西面一间,歇山卷棚半顶式样,富有变化又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图6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

由此看来,苏州园林艺术完美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润如意”,与自然、诗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4.3.4假山

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

在苏州园林中用假山来陪衬建筑,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的气氛。

亭台楼阁本是社会中人文景象,而崇山峻岭也是大自然中的壮景,园林艺术中将以“假”山衬“真”楼,以“假山”映“池水”,更是彰显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

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假山最具特色的一园,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假山

的主从、高低、大小都依园而定,使得近看有“韵”,远看有“势”,营造一种咫尺山林的氛围,仿佛身临山清水秀的田园中。

在造景方面,假山很好地与池水融合在一起,加之与亭台楼阁交响辉映,使整个空间更具层次感(见图7)。

图7狮子林

的假山

4.3.5池水

苏州园林中的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

有些楼阁四周环水,加之与假山辉映颇有一种“楼阁睡在水上,水便是楼阁的床”的美感。

水具有膨胀感,可以扩大只有咫尺之地的狭窄空间,拓宽人的视野;水具有流动性,通过波纹连绵的水面,来延伸视野,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性。

此外,水多种多样的形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营造优美的意境。

拙政园(见图7)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中的亭台轩榭大多临水而建,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也是建造者因地制宜的体现,至今人具有“池广林茂”的特点。

同时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水有倒影,可造成双重景观,又拓

宽了人们的视野。

整个拙政园仿佛浮在水面一般,宛如仙境一般。

总的来说池水的作用在于它使静止的园林风光富有动感,同时又因其自身的对景物的映衬,使园林空间更宽广。

图8

拙政园的池水

 

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即形美与景美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的祖先具有高度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善于利用山、谁、植物和建筑,加以润饰、升华,从而把形美与意美揉合在一起,使之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

灵活应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把山水等要素融合称为一体,彼此照应,彼此依托,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种完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空间同时,又营造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由于造园家们在具体运用造园方面所采取的不同艺术设计手法,于是也就出现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情。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的风格。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扩展了人们的视觉,让不同国籍、民族、语言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了解到自己经验范围之外的食物;其次,通过视觉符号调动人们先天的视知觉和感性认识的能力,保证了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通过对感官的强烈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视觉符号形象直观,比起其它方式更能节约时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呢喊。

所以说,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6-32.

[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4-73.

[3]阮仪三,刘天华,丁枫撰.江南古典私家园林[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9.22-45.

[4]居阅时.庭院深处-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M].苏州:

园林出版社,2005.65-89.

[5]李宗为.游方苏州园林-城市里的山水情怀[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6:

38-46.

[6]张世康,田美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A].见:

堆里尧主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C].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张雷.古典园林造园[M].北京:

中国园林出版社,1991.

[8]

[9]中国园林网

[10]苏州古建网:

 

致谢

岁月如梭,如歌。

转眼间,大学的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

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且我要特别的感谢我的论文导师黄丽群,没有她的帮助,我的论文就永远没有进步,谢谢她的耐心教导,让我学会了不管在生活上或者走向社会,都应该要懂得面对自己的不足,不应该去埋怨别人的不是。

我对校园生活有着无比向往,那是生命中的一个路口,并不是终点,我始终相信青春不会散场,坚信有一天会重返校园,以学生或老师的身份去延续这种快乐和幸福。

母校是一支永远的乐曲,我们是她一个放飞的音符;无论我们将来汇入哪一首诗歌里,都跳动着她的一节旋律;母校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们是她怀中驶出的一艘小船,无论我们将来泊在哪个码头,都闪烁着她的一盏航灯;母校承载了我们无尽的欢笑和泪水,既然我们选择了她,就让我们来好好爱她呵护她;我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拼凑起曾经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昨天,我们沉浸在艰辛的喜悦,收获了无穷的经验而微笑;今天,我们身体充满了沸腾的血液,压抑了离别时的忧郁;而明天,我们就要朝着自己崭新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每天都有好心情,愿所有的同学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祝母校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XX

2012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