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53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docx

腹水的分度和治疗

腹水的分度

临床腹水分有三度,有二种分法:

1、以肚脐为标准,肚脐低于二侧髂骨连线者为一度,一样水平者为二度,高出甚至肚脐膨出为三度;2、移动性浊音低于腋中线为一度,界于锁骨中线与腋中线者为二度,超出锁骨中线为三度。

第一种分法见于国外文献,第二种分法国常用。

腹水B超分度:

少量——腹水出现于肝肾间隙、盆腔与肝右前上间隙。

中量——除上述部位外,于胆囊床、膀胱周围、网膜囊与脾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

大量——于肝脾周围、盆腔、肠襻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并可见肠系膜、肠管在无回声区漂动。

美国的腹水的分级

1级:

仅仅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才能发现;

2级:

容易检测到,但量少;

3级:

明显但没有腹壁紧

4级:

明显且腹壁紧.

英国肝硬化腹水的分度:

1级(轻度):

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与;

2级(中度):

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

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2010版EASL肝硬化腹水指南解析

2010年09月23日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肝病中心海贾继东

  在2010年9月份的《肝脏病学杂志》〔JHepatol2010,53:

397〕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与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共识〔2003年〕与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的《肝硬化腹水成人患者处理指南》〔2009年〕一起,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关于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临床诊疗的重要指导性文献。

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之邀,现向读者简要介绍该指南,并将其与AASLD指南与ICA共识进展比拟与分析,供读者参考〔D2~D3版〕。

腹水的评估与诊断

腹水检查

  无论是EASL新版指南、AASLD指南,还是ICA共识,它们均指出,在患者新出现腹水时,应该进展腹腔穿刺和相应的腹水检查,以便尽快明确腹水原因,排除其他疾患引起的腹水,确诊是否为自发性腹膜炎。

  EASL指南、AASLD指南和ICA共识也均强调了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SAAG,计算公式为血清白蛋白浓度〔g/L〕-腹水白蛋白浓度〔g/L〕]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即如果SAAG≥11g/L,如此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准确性可以达到97%。

  EASL指南建议,对所有患者,均应在床旁进展培养,以除外细菌感染。

但AASLD指南只推荐在怀疑有腹腔感染时,即患者有发热、腹痛、不明原因的肝性脑病、酸中毒、氮质血症、低血压或体温过低,才进展腹水培养。

腹水分度

  EASL指南和ICA共识增加了单纯腹水〔unplicatedascites〕的定义,即无感染、无肝肾综合征的腹水。

根据腹水多少又将其分为3度:

  ●1度腹水是指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被发现的腹水;

  ●2度或中度腹水是指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

  ●3度腹水是指患者有大量腹水,并伴有明显的腹胀。

  ESAL指南还建议,对于不同程度的腹水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1级腹水患者,无须给予特殊治疗;

  ●对于2度腹水患者,应进展利尿和限钠治疗;

  ●对于3度腹水患者,应严格限钠和进展利尿治疗,并结合腹腔穿刺放液治疗。

  尽管这种分度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由于腹水量的大小并非客观指标,临床实践起来比拟困难,故AASLD指南中没有这种区分。

单纯腹水治疗,不必过分限钠

  目前,EASL指南、AASLD指南和ICA共识都推荐,对腹水患者,应进展限钠治疗。

  ●EASL指南认为,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应控制在80~120mmol,相当于每天食盐量为4.6~6.9g。

  ●AASLD指南限钠的意见强调了钠的平衡,要求每日摄入的钠能够通过尿和其他途径的代谢而被去除,故每天的钠摄入应限制在88mmol。

  ●ICA并没有给出限钠的程度,但指出,将钠盐摄入严格限制在50mmol/d时,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改善。

  因此,没有必要过分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也无须对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进展预防性限钠治疗。

对于腹水的治疗,单纯限钠策略的效果会因患者的依从性差而下降。

利尿剂的应用

  肝硬化腹水患者钠水潴留的一个重要机制是肾脏近曲和远曲小管重吸收钠能力上升。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平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

远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多与醛固酮作用相关,故EASL指南认为,醛固酮拮抗剂〔螺酯〕的疗效优于袢利尿剂〔呋塞米〕,建议如下:

  ●对于首次发生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可采用螺酯单药治疗,对于再次发生腹水患者,推荐进展联合治疗;

  ●为预防肾功能受损和低钠血症,在利尿剂治疗期间,水肿患者每天体重减轻量不应超过1kg;

  ●在患者无法耐受醛固酮拮抗剂时,可以给予作用于肾集合管的阿米洛利〔amiloride〕进展治疗。

  ICA共识也认为螺酯是腹水治疗首选,剂量为100~200mg/d,可以加大到400mg/d。

  而AASLD指南推荐,对于大多数患者,都应进展螺酯与呋塞米的联合治疗,日最大剂量分别为400mg和160mg,单用螺酯多适于门诊患者;对于有外周水肿的患者,每天体重减轻量不受限制,对于无水肿的患者,每天体重减轻不应超过0.5kg。

  EASL指南和ICA共识对利尿剂的禁忌证进展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如果有严重低钠血症〔血清钠水平低于120mmol/L〕、进展性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恶化或利尿剂相关的肌肉抽搐时,应停用一切利尿剂,当血钾水平低于3mmol/L时,应停用呋塞米,如血钾高于6mmol/L,应停用醛固酮拮抗剂。

AASLD指南指出,在联合螺酯与呋塞米的根底上,如果再加用氢氯噻嗪,会快速导致患者出现低钠血症。

顽固性腹水

定义EASL指南的顽固性腹水定义与ICA共识一样,即药物治疗无效或腹水短期复发。

顽固性腹水分为两型:

一种是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即患者对限钠和利尿剂治疗无应答;另一种是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即因患者出现利尿剂相关并发症而无法承受有效剂量利尿剂的治疗。

  EASL指南指出应联合螺酯〔400mg〕加呋塞米〔160mg〕治疗至少1周,且患者每天钠摄入量小于90mmol;利尿剂治疗无应答是指治疗4天,体重减轻少于0.8kg,且尿钠排出量小于每天摄取量;短期复发是指腹水消失后4周再次出现2~3度腹水;利尿剂相关并发症是指利尿剂引起的肝性脑病、肾功能损害、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

AASLD指南对顽固性腹水的定义根本与EASL指南一样,但将短期复发的顽固性腹水限制为穿刺性放腹水治疗后的患者。

治疗手段

  1.外科治疗

  患者一旦出现顽固性腹水,其中位生存期仅约6个月。

因此,EASL指南建议,该类患者应承受肝移植治疗,且应独立于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而优先考虑。

  2.科治疗

  对于顽固性腹水的科治疗,EASL指南和AASLD指南都认为反复腹腔穿刺放液是安全有效的。

尽管尚无直接的对照研究证据证实输入白蛋白的必要性,但这两个学会都建议,在大量放腹水时应进展补充白蛋白的治疗。

  EASL指南同时认为,对于顽固性腹水患者,尽管在进展穿刺大量放液后应用利尿剂治疗,短期腹水的复发率达90%,但仍建议只要患者未发生利尿剂相关并发症,或在承受利尿剂治疗的情况下,尿钠仍低于30mmol/d,就应该继续对其使用利尿剂进展治疗。

  3.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门体分流术〔TIPS〕是一种减轻门脉压力的分流技术,能够根本替代以往的分流手术技术,可减轻患者的腹水。

最近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反复穿刺放腹水治疗相比,TIPS可提高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存率,但也会加重患者的肝性脑病,且价格比拟昂贵。

  因此,EASL指南和ICA共识认为,TIPS可以作为二线治疗,即只用于需要频繁放腹水或放腹水无效的患者;又因为TIPS可以缓解约70%患者的肝性胸水,对于肝性胸水的患者,TIPS治疗可能更为适合。

AASLD指南也将TIPS作为二线治疗,并指出心脏射血分数低于60%的患者不适于此项治疗。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EASL指南指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有1.5%~10%的患者会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且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可以从无症状〔尤其是院外患者〕直至出现休克临床表现。

诊断SBP的诊断主要依靠诊断性腹水穿刺检查,当腹水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250个/mm3〔0.25×109/L〕时,诊断SBP的敏感性最大,该数值也是EASL和AASLD两个学会指南所推荐的诊断SBP的临界值。

但是,在该类患者中,有相当一局部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阴性〔30%~60%〕。

因此,腹水细菌培养的主要意义在于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治疗EASL指南认为,对于所有怀疑SBP患者,均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进展血培养。

  关于经验性抗生素选择,两个学会的指南都推荐头孢噻肟,EASL指南认为疗程可缩短为5天,剂量可减小为4g/d;AASLD指南推荐的剂量为2g/8h。

如果在应用抗生素2天后,发现腹水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下降甚至上升,如此应考虑细菌耐药发生的可能。

一些研究证实,在SBP患者中给予白蛋白治疗,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因此,EASL指南推荐,对于所有发生SBP的患者,均应进展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输注白蛋白的联合治疗。

  AASLD指南如此认为,白蛋白治疗应该适用于怀疑SBP且血肌酐水平>1mg/dl、血尿素氮水平>30mg/dl或总胆红素水平>4mg/dl的患者。

而对于我国,在大量应用白蛋白治疗SBP时,需要考虑到高昂的治疗本钱和医保报销政策可能会导致多数患者在经济上无法负担的问题。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关于采用抗生素预防SBP,EASL指南指出,应将其限制在下述有高危SBP的患者中:

①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②既往无SBP病史,但腹水白蛋白水平低于15g/L的患者〔一级预防〕;③既往有SBP病史的患者〔二级预防〕。

  AASLD指南如此建议,除了腹水以外,还要具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才应用抗生素预防SBP的发生:

血肌酐水平>1.2mg/dl,血尿素氮水平>25mg/dl,血钠水平<130mEq/L或Child-Pugh评分>9分和血清胆红素水平>3mg/dl。

肝肾综合征

  EASL指南将肝肾综合征〔HRS〕分为以下两型:

1型HRS的特征为快速进展性肾功能损害〔2周血肌酐水平较基线增长≥100%或大于2.5mg/dl〕;2型HRS的特征为稳定或非进展性肾功能损害。

与此类似,对于1型HRS,AASLD指南的定义包括了24小时肌酐去除率下降50%或<20ml/min的患者。

引起1型HRS的最主要原因是SBP。

因此,EASL指南推荐,对于1型HRS患者,应通过血、尿和腹水检查尽早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并予以抗生素治疗。

对于无感染证据患者,如已应用抗生素,也应继续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于1型HRS患者,EASL指南仍推荐呋塞米类利尿剂治疗,但是禁止使用螺酯。

  两个学会的指南都认为,特立加压素可能有利于1型HRS的肾功能恢复,但是否能改善这些患者的生存目前尚无定论。

另有研究证实,可以改善1型HRS患者肾功能的治疗还包括:

白蛋白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或米多君+奥曲肽〕、TIPS、人工肝或透析治疗,但这些研究样本量较小,故没有成为推荐意见。

肝移植有效治疗HRS已经有30年的历史,故两个学会的指南均认为,对于HRS,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选择。

EASL指南要点总结

  EASL2010年新发表的《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根本延续了ICA共识的观点,也与AASLD学会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类似。

  ●对于肝硬化腹水,限钠和利尿治疗是一线治疗,反复放腹水与TIPS是二线治疗;

  ●对于SBP,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进展抗生素治疗,对于HRS,强调可应用收缩脏血管的药物进展治疗;

  ●对于SBP和HRS患者,给予大剂量白蛋白是有益的;

  ●肝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等终末期肝病各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和最后一道防线。

我国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没有发表肝硬化腹水处理临床实践指南,但是,在腹水的治疗中,我国也与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据国文献报告,对于治疗顽固性腹水或大量腹水,腹水浓缩后腹腔回输治疗有一定疗效,且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安全性良好,临床开展也较为广泛。

  但是,腹水浓缩后腹腔回输治疗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其对腹水消退速度、减少或延缓复发等客观疗效指标的改善作用,以与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与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

  因此,我国肝脏病临床与根底研究工作者应该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根本原如此,开展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为制定我国自己的指南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探索符合中国卫生、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的治疗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水平。

[2240301]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与分度与肝硬化分期与分级    感染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苏国权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分度与肝硬化分期与分级是临床医生日常性的工作,而病情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复杂,会遇到许多难以准确诊断的具体病例。

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动态变化进展综合分析,做好鉴别,最后确诊。

笔者依据目前正在执行的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制定的标准,略加整理并且附上Child-Pugh分级表,以便临床医生工作中参考。

 

       一、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与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与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分度标准如下:

       1.轻度  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

肝组织病理学:

G1-2,S0-2。

       2.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B超可见肝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径无增宽。

肝组织病理学:

G3,S1-3。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

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B超检查可见肝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外表欠光滑,边缘变钝,肝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肝组织病理学:

G4,S2-4。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分期:

       1.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A级。

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与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2.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B、C级。

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

慢性肝炎分度表

项目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ALT〔U/L〕    ≤正常3倍>正常3倍  >正常3倍 

胆红素        ≤正常2倍>正常2倍~5倍 >正常5倍 

白蛋白(g/L)   ≥35   <35~>32   ≤32 

PTA          >70%   70~60%     <60%>40% 

胆碱酯酶〔U/L〕>5400    ≤5400>4500  ≤4500

 Child-Pugh分级表 

临床和生化指标

异常情况得分

1

2

3

Tbil(umol/L)

20~40

40~60

>60

ALB(g/L)

>35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4

4~6

>6

凝血酶原时间(秒)

≤14

15~17

≥18

腹水

少,易控制

中等,难控制

脑病

中度以上

A级5~6分   肝功能良好B级  7~9分 肝功能中等C级>10分肝功能差

腹水增多提示严重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往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75%以上的肝腹水是肝硬化引起的。

肝硬化患者初次诊断后10年肝腹水发生率超过50%,并发腹水的患者其3年生存率不足50%,难治性腹水1年病死率超过50%。

肝腹水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影响其存活时问。

难治性腹水与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更差。

因此,肝腹水的处理是肝硬化治疗的重要容。

国外关于肝腹水药物治疗现状:

常用的利尿剂有:

(1)近曲小管利尿剂:

乙酰唑胺(Diamox)等。

(2)袢利尿剂:

速尿、丁脲胺、利尿酸等。

(3)噻嗪类利尿剂:

双氢克尿噻等。

(4)潴钾利尿剂:

安体舒通、氨氯吡咪、氨苯喋啶等。

腹水最大吸收率为700-930ml/d,如使用大量强利尿剂,利尿过度大于腹水吸收率,势必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循环血容量下降,肾血流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进一步加重钠水潴留。

使用氢氯噻嗪类利尿剂,往往发生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或导致肾功能衰竭,诱发肝肾综合征。

因此,在肝腹水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利尿剂的不同作用机制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利尿剂,防止利尿过度。

对无周围性水肿,单纯腹水患者,通过利尿体重每天下降不超过0.5kg为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可行小量醛固酮拮抗剂氨体舒通(40-80mg/次,3次/d),单用氨体舒通比单用双氢克尿噻有效。

氨体舒通的应用由于它的副作用而受到了限制。

氨体舒通开始用药的作用不明显,几天后才起效。

对中量腹水患者氨体舒通常联合双氢克尿噻(25-50mg/次,3次/d),必要时可联合应用速尿20-40mg/d。

假如血清钾低于3.5mmol/L,应停用双氢克尿噻与速尿。

利尿效果不理想可逐渐增加利尿剂的剂量,一般3-5d调整1次。

氨体舒通和速尿的比例一般为5:

2,这样可以维持正常的钾浓度。

氨体舒通最大剂量可增至400mg/d,速尿最大剂量可增至160mg/d。

出现以下情况应停用利尿剂:

①肝性脑病;

②尽管限水,血钠<120mmol/L;

③血肌酐>2mg/L;

④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的应用利尿剂的并发症;

⑤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对利尿剂敏感的患者,不提倡连续大量放腹水。

血管加压素通过肾集合管细胞的V2受体调控水通道蛋白,使水重吸收。

利水剂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增加水的排泄而不影响尿电解质,具有明显的利水作用,可能是改善肝腹水的一个好的治疗选择或是利尿剂的辅助用药。

它在肝腹水的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明。

在应用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中,尿量增加,但尿渗透压的剂量依赖效应却下降;安慰剂组体重增加,但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组的体重却平稳下降。

目前一些新药正在进展Ⅲ/Ⅱ期临床试验。

肝腹水治疗的药物,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适应条件和副作用。

专家提醒肝腹水患者应选用慎用,切忌盲目使用。

 

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摘要〕在所有的腹水患者中,约有85%为肝硬化所致。

腹水是肝硬化三大主要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大约有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之会发生腹水,而腹水的发生是肝脏疾病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有腹水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通过腹腔穿刺对腹水液进展分析检查是诊断腹水病因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SAAG[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g/dl〕]=血清白蛋白〔g/dl〕-腹水白蛋白〔g/dl〕,是鉴别门脉高压性腹水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最有效的化验检查,其准确率高达97%。

SAAG大于或等于1.1g/dl,如此为门脉高压性腹水;反之,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

如果患者存在门脉高压,同时还有其他导致腹水的原因,其SAAG仍大于或等于1.1g/dl。

  对怀疑有腹水感染的患者,需行腹水培养、腹水革兰染色等相关检查。

行腹水培养时应在患者床旁抽取腹水液,立即注入血培养瓶进展培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腹水培养的阳性率。

以下介绍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的主要容:

腹腔穿刺的指征:

  1.有临床明显的新出现腹水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该承受腹腔穿刺术并留取腹水液。

  2.因为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推荐在腹穿之前预防性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3.初步的腹水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腹水细胞计数和分类、腹水总蛋白和SAAG。

  4.如果怀疑腹水有感染,应在床旁用血培养瓶进展腹水培养。

5.为证实所怀疑的可能疾病,可进展其他检查。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有效的治疗依赖于针对腹水病因的治疗。

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是所有导致门脉高压的肝疾病中最易逆转的。

对这类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是戒酒。

戒酒后几个月就可以看到酒精性肝病的明显改善,在有腹水的患者,腹水可以明显消退或对药物反响更敏感。

非酒精性肝病不易逆转。

当有腹水出现时,这类患者最好列入等待肝移植的中,而不是仅依靠药物治疗。

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摄入[不超过88mmol/天〔2000mg/天〕]和口服利尿剂。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除非出现严重的低纳血症,不必限制水的入量。

在肝硬化患者中,慢性低钠血症很常见,但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而过快纠正低钠血症会导致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只有当血钠<120~125mmol/L时,才需要补充高钠。

口服利尿剂一般选用螺酯和呋噻米同时服用,初始剂量为口服螺酯100mg和呋噻米40mg,每日早晨顿服。

每3~5天可同时调整两种利尿药的剂量〔保持螺酯和呋噻米100mg:

40mg的比例〕,最大剂量为螺酯400mg/天,呋噻米160mg/天。

单次大量放腹水,随后给予限钠和利尿剂治疗是缓解力性腹水的最好方法。

单次放腹水5L是安全的,并不需要在放腹水后补充胶体液。

如放腹水量大于5L,在放腹水后应输注白蛋白〔每放腹水1L,补白蛋白8g〕。

如患者对利尿剂敏感,应在一次放腹水后继用利尿剂和限钠。

屡次反复放腹水不作为一线治疗。

当病人出现严重低钾血症,可以暂时停用呋噻米。

对于大量腹水的病人不要求限制尿量,但在治疗后期比拟理想的利尿剂剂量是体重每天减少0.5公斤。

  6.如果考虑腹水患者的肝损害与酒精性损伤有关,应戒酒。

  7.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线治疗包括限钠[不超过88mmol/天〔2000mg/天〕]和利尿〔口服螺酯和呋噻米〕。

  8.除非血钠低于120~125mmol/L,限水并不是必须的。

  9.对腹水力很大的患者,可先进展治疗性腹腔穿刺术,随后限钠和口服利尿药。

10.对利尿剂敏感的患者应采用限钠和口服利尿药治疗,而不是系列穿刺放腹水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