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带试题详解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99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带试题详解 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带试题详解 1.docx

黑带试题详解1

1.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

在下面的陈述中,哪些不是六西格玛黑带应承担的

任务:

A.在倡导者(Champion)和资深黑带(MBB)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六西格玛项目

B.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确认改进机会;

C.与倡导者资深黑带以及项目相关方沟通,寻求各方的支持和理解;

D.负责整个组织六西格玛管理的部署,为团队确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目标,分配资源并监控进

展。

D解析:

分配资源、监控进程是champion的职责。

2.确定项目选择及项目优先级是下列哪个角色的责任

A.黑带

B.黑带大师

C.绿带

D.倡导者

D解析倡导者根据业务需求决定项目是否需要开展,并制定优先级

3.在分析X-R控制图时应

A.先分析X图然后再分析R图

B.先分析R图然后再分析X图

C.X图和R图无关,应单独分析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解析,Xbar-R控制图,先分析组内极差情况,如果组内极差失控,要首先解决组内问题。

(攘外必先安内)

4.在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中,下面的陈述哪个是正确的:

A.黑带应当自主决定项目选择

B.绿带的数量和素质是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C.倡导者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确定前进方向

D.以上都不是

C解析项目选择要经过倡导者的确认,黑带是关键,高层支持也是关键,绿带是基础

5.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在其著名的质量管理十四条中指出“停止依靠检验达成质量的做法”,这句

话的含义是:

A.企业雇佣了太多的检验人员,对经营来说是不经济的。

B.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C.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操作人员自己来保证质量,而不是靠检验员保证。

D.人工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依靠检验是不能保证质量的。

B解析,B项是本意,倡导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

6.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六西格玛管理仅是适合于制造过程质量改进的工具;

B.六西格玛管理是保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系统方法;

C.六西格玛管理是增强企业领导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模式;

D.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科学方法。

A解析,六西格玛最早应用于制造业,但是后来在制造金融服务等行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如美国银行、中国平安、携程网等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界定阶段包括界定项目范围、组成团队。

B.测量阶段主要是测量过程的绩效,即Y,在测量前要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找到并确认影响Y的关键原因。

C.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Y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并验证关键原因。

D.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关键原因X寻找改进措施,并验证改进措施。

B解析“确认影响Y的关键原因”是A阶段的任务

8.在以下常用的QC新七种工具方法中,用于确定项目工期和关键路线的工具是:

A.亲和图

B.矩阵图

C.PDPC法

D.网络图

D解析网络图或箭头图是专门用于确定工期和关键路线的图。

9.“平衡记分卡”是由下述哪几个维度构成的:

A.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

B.评价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系统

C.业绩考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流程

D.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A解析BSC从四个方面考核绩效:

员工、流程、财务、顾客

10.在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中,首要的工作是:

A.客户竞争评估

B.技术竞争评估

C.决定客户需求

D.评估设计特色

CDFSS中运用QFD第一步要将客户所需搞清楚

11.在某检验点,对1000个某零件进行检验,每个零件上有10个缺陷机会,结果共发现16个零件不

合格,合计32个缺陷,则DPMO为

A.0.0032

B.3200

C.32000

D.1600

B解析分母1万,分子32,则DPMO=32/1万*100万=3200

12.下面列举的工具中,哪个一般不是在项目选择时常用的工具:

A.排列图(Pareto)

B.实验设计

C.QFD

D.因果矩阵

B实验设计DOE,是专门用来改善问题的工具,不能用来挖掘问题。

13.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在明确项目范围时,应采用以下什么工具?

A.因果图

B.SIPOC图

C.PDPC法

D.头脑风暴法

BSIPOC又称基础流程图或高阶流程图,是专门用于界定流程范围的。

先做P然后做OC和SI

14.哪种工具可以用于解决下述问题:

一项任务可以分解为许多作业,这些作业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团队希望把各项作业之间的这种

依赖和制约关系清晰地表示出来,并通过适当的分析找出影响进度的关键路径,从而能进行统筹协调。

A.PDPC(过程决策程序图)

B.箭条图(网络图)

C.甘特图

D.关联图

B解析PDPC主要是运用运筹学的理念,将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点制定对应变化的一种方法,防止方案屡屡修改。

关联图是将有因果关系的因素连接起来,表达一种逻辑关系。

网络图(箭条图)是统筹法的概念,将需要做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和从属关系,用网络形式表示的一种图形,可以清楚的表示出相互的依赖关系和制约关系等。

15.下述团队行为标示着团队进入了哪个发展阶段?

团队的任务已为其成员所了解,但他们对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法存在着分歧,团队成员仍首先作为个体来思考,并往往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决定。

这些分歧可能引起团队内的争论甚至矛盾。

A.形成期

B.震荡期

C.规范期

D.执行期

B顾名思义

16.在界定阶段结束时,下述哪些内容应当得以确定?

1、项目目标

2、项目预期的财务收益

3、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过程

4、项目团队成员

A.1;

B.1和4;

C.2和3;

D.1、2、3和4。

D项目章程十大要素包含上面全部

17.在项目特许任务书(TeamCharter)中,需要陈述“经营情况”(BusinessCase,也被称为项目背景)。

该项内容是为了说明:

A.为什么要做该项目;

B.项目的目标;

C.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D.问题产生的原因。

ABusinesscase说的是为何要做这个项目,如果不做这项目,目前存在的危害。

18.一个过程由三个工作步骤构成(如图所示),每个步骤相互独立,每个步骤的一次合格率FTY分

别是:

FTY1=99%;FTY2=97%;FTY3=96%。

则整个过程的流通合格率为

A.92.2%

B.99%

C.96%

D.97.3%

A整个流程合格率一定低于每个流程的合格率,所以A。

19.在谈到激励技巧时,常常会基于马斯洛(Maslow)的“人的五个基本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

人们的最初激励来自于最低层次的需求,当这个需求被满足后,激励便来自于下一个需求。

那么,按照马斯洛理论,人们需求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就是:

A.安全需要→生存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B.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C.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尊重→成就或自我实现

D.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尊重

C马斯洛经典需求理论。

20.劣质成本的构成是:

A.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B.不增值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C.不增值的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D.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B解析COPQ是不增值的成本和质量损失成本,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损失成本)等

21.某生产线上顺序有3道工序,其作业时间分别是8分钟、10分钟、6分钟,则生产线的节拍是:

A.8分钟

B.10分钟

C.6分钟

D.以上都不对

B解析节拍时间Takt是流程中单位时间内生产出一个产品或部件的时间,在多工序中,节拍时间是最长的哪个工序时间。

比如本题,由于各个工序(假定ABC三工序)均是同步生产,所以480分钟内,A工序输出60个产品,B工序输出48个产品,C工序输出80个,能够在480分钟内输出的产品只有48个(B瓶颈工序)。

22.下述网络图中,关键路径是?

(时间单位:

天)

169103

47

258

3

41

2

2312

3

3

1

41

6

A.①-③-⑥-⑧-⑩

B.①-③-⑥-⑨-⑩

C.①-④-⑥-⑧-⑩

D.①-④-⑥-⑨-⑩

C原图无法贴出,仅作介绍,关键路径是路径时间最长的那条线。

23.对于离散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应提供至少30件产品,由3个测量员对每件产品重复测量2次,记录其合格与不合格数目。

对于30件产品的正确选择方法应该是:

A.依据实际生产的不良率,选择成比例的合格及不合格样品

B.至少10件合格,至少10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

C.可以随意设定比率,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

D.以上都不对

B,

24.美国工程师的项目报告中提到,在生产过程中,当华氏度介于(70,90)之间时,产量获得率(以百分比计算)与温度(以华氏度为单位)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9),而且得到了回归方程如下:

Y=0.9X+32黑带张先生希望把此公式中的温度由华氏度改为摄氏度。

他知道摄氏度(C)与华氏度(F)间的换算关系是:

C=5/9(F–32)

请问换算后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各是多少?

A.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1.62

B.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0.9

C.相关系数为0.9,回归系数为0.5

D.相关系数为0.5,回归系数为0.5

A相关系数是变量间的关系,不随计量单位的变化而变化,依旧是0.9,公示中的系数是回归系数,将换算公式带入回归方程,可得Y=0.9*(9/5)X+b,可见回归系数大于1,故A。

25.对于流水线上生产的一大批二极管的输出电压进行了测定。

经计算得知,它们的中位数为2.3V。

5月8日上午,从该批随机抽取了400个二极管,对于它们的输出电压进行了测定。

记X为输出电压比2.3V大的电子管数,结果发现,X=258支。

为了检测此时的生产是否正常。

先要确定X的分布。

可以断言:

A.X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20的正态分布。

B.X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10的正态分布。

C.X是(180,220)上的均匀分布。

D.X是(190,210)上的均匀分布。

B解析,因为中位数是2.3,所以大于和小于2.3的应该相同,所以400个二极管应该有200个大于2.3。

对于每一次抽检,因为测量结果不对其他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并且每次度数只有大于或小于2.3V两种可能,检验了400次。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项式分布,并且概率p=0.5,n=400.依据二项式分布函数,E=np=200,σ=根号np(1-p)=根号400*0.25=10.故此分布式均值200,标准差10的二项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26.容易看到,在一个城市中不同收入者的住房面积相差悬殊,分布一般会呈现出严重的右偏倾向。

为了调查S市的住房状况,随机抽取了1000个住户,测量了他们的住房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一般住房状况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应该是:

A.样本平均值(Mean)

B.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然后求平均

C.样本众数(Mode),即样本分布中概率最高者。

D样本中位数(Median)

D财富分配只能用中位数,因为受两极极限数据影响太大。

国家统计局的人因为基本都是“统计学学文盲”,所以采用平均数,让国民收入“被增长”。

27.在起重设备厂中,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垫片厚度很敏感。

垫片厚度的公差限要求为12毫米±1毫米。

供应商对他们本月生产状况的报告中只提供给出Cp=1.33,Cpk=1.00这两个数据。

这时可以对于垫片生产过程得出结论说:

A.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25毫米

B.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5毫米

C.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75毫米

D.以上结果都不对

A解析Cp=1.33说明过程潜在能力尚可,但是过程能力指数Cpk=1.00说明不足。

根据Cp和Cpk的计算公式可知,样本均值=基准值的时候,Cp=Cpk,当偏离基准值的时候Cpk

28.下表是一个分组样本分组区间(35,45](45,55](55,65](65,75]频数3872,则其样本均值X近似为

A.50

B.54

C.62

D.64

B解析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多,所以X近似值应该在50~60之间,只有B。

也可以根据样本分组估算公式计算。

29.在某快餐店中午营业期间内,每分钟顾客到来人数为平均值是8的泊松(Poisson)分布。

若考虑每半分钟到来的顾客分布,则此分布近似为:

A.平均值是8的泊松(Poisson)分布

B.平均值是4的泊松(Poisson)分布

C.平均值是2的泊松(Poisson)分布

D.分布类型将改变。

B泊松分布的特性是均值=方差,而且n个泊松分布相加依旧是柏松分布,一分钟的泊松分布可看成2个半分钟泊松分布的相加。

30.一批产品分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品是二级品的二倍,三级品是二级品的一半,若从该批产品

中随机抽取一个,此产品为二级品的概率是

A.1/3

B.1/6

C.1/7

D.2/7

解析a=2b,b=2c,则,a=4c,则,abc分别为4c2cc,所以a占4/7,b占2/7,c占1/7.随机抽取b,概率为2/7

31.为调查呼吸阻塞症在中国发病率,发了5000份问卷。

由于呼吸阻塞症与嗜睡症有密切关系,问卷都是关于是否有嗜睡倾向的。

后来,问卷只回收了约1000份,对回答了问卷的人进行了检测,发现呼吸阻塞症患病率为12%。

对此比率数值是否准确的判断应为:

A.可以认为此数是发病率的正确估计

B.由于未回收问卷较多,此值估计偏高

C.由于未回收问卷较多,此值估计偏低

D.1000份太少,上述发病率的估计无意义

B解析,发放5000分只收回1/5,此值估计偏高

32.对于一组共28个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使用MINITAB软件,先后依次使用了“Anderson-Darling”,“Ryan-Joiner(SimilartoShapiro-Wilk)”及“Kolmogorov–Smirnov”3种方法,但却得到了3种不同结论:

“Anderson-Darling”检验p-value<0.005因而判数据“非正态”,“Ryan-Joiner(SimilartoShapiro-Wilk)”检验p-value>0.10以及“Kolmogorov–Smirnov”检验p-value>0.15都判数据“正态”。

这时候正确的判断是:

A.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判数据“正态”。

B.任何时候都相信“最权威方法”。

在正态分布检验中,相信MINITAB软件选择的缺省方法“Anderson-Darling”是最优方法,判数据“非正态”。

C.检验中的原则总是“拒绝是有说服力的”,因而只要有一个结论为“拒绝”则相信此结果。

因此应判数据“非正态”。

D.此例数据太特殊,要另选些方法再来判断,才能下结论。

C解析,只要一种检测证明非正态,即非正态。

33.已知化纤布每匹长100米,每匹布内的瑕疵点数服从均值为10的Poisson分布。

缝制一套工作服需要4米化纤布。

问每套工作服上的瑕疵点数应该是:

A.均值为10的Poisson分布

B.均值为2.5的Poisson分布

C.均值为0.4的Poisson分布

D.分布类型已改变

C解析泊松分布具有可加性,泊松分布的均值和方差相等。

由100米变成4米,可看成100米是由25个4米组成的泊松分布。

34.从平均寿命为1000小时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二极管中,抽取100件二极管,并求出其平均寿命。

A.平均寿命仍为均值是1000小时的指数分布

B.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小时,标准差为1000小时的正态分布

C.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小时,标准差为100小时的正态分布

D.以上答案都不对。

C解析指数分布均值等于标准偏差。

指数分布不具备可加性,均值不会改变,标准偏差也不会改变。

35.某供应商送来一批零件,批量很大,假定该批零件的不良率为1%,今从中随机抽取32件,若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不良品就退货,问接受这批货的概率是多少?

A.72.4%

B.23.5%

C.95.9%

D.以上答案都不对

C解析这是典型的二项式分布(概率已知,每次收取不对其他抽取产生影响,每次结果只有成功失败两种可能),则原题的概率是抽到0个不良和1个不良概率,C32~0*0.01^0*0.99^32+C32~1*0.01^1*0.99^31=0.959.

36.某企业用台秤对某材料进行称重,该材料重量要求的公差限为500±15克。

现将一个500克的砝码,放在此台秤上去称重,测量20次,结果发现均值为510克,标准差为1克。

这说明:

A.台秤有较大偏倚(Bias),需要校准

B.台秤有较大的重复性误差,已不能再使用,需要换用精度更高的天平。

C.台秤存在较大的再现性误差,需要重复测量来减小再现性误差。

D.测量系统没有问题,台秤可以使用。

A解析天平存在10g的偏倚,偏倚可以通过校准消除。

P/T=5.15/30<30%,说明此天平的GR&R还行。

37.在数字式测量系统分析中,测量人员间基本上无差异,但每次都要对初始状态进行设定,这时,再现性误差是指:

A.被测对象不变,测量人员不变,各次独立重复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B.被测对象不变,在不同初始状态的设定下,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C.同一测量人员,对各个被测对象各测一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D.以上都不是。

B解析再现性是再次测定的情况下发生的误差,由于人不变,而每次都对设备进行设定,已经有了一个变化,所以B。

38.车床加工轴棒,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80±3毫米。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毫米。

从%P/T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A.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B.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C.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值,从而无法判断

B解析P/T是5.15σ/Δ=5.15*0.2/6=1/6,大于10%小于30%。

所以勉强合格。

39.在钳工车间自动钻空的过程中,取30个钻空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为1微米,标准差为8微米。

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微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微米。

从精确度/过程波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A.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B.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C.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从而无法判断

C解析根据P/TV比,GR&R/σt=5/8>30%,所以测量系统不合格

40.对于正态分布的过程,有关Cp、Cpk和缺陷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Cp不能估计缺陷率,根据Cpk才能估计缺陷率

B.根据Cp和Cpk才能估计缺陷率

C.缺陷率与Cp和Cpk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解析有计算公式可知,仅靠Cpk只能得出缺陷的范围,联合Cp才能估算缺陷率。

这也是为何常用Z值代替Cpk的原因。

41.对于一个稳定的分布为正态的生产过程,计算出它的工序能力指数Cp=1.65,Cpk=0.92。

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出下列判断:

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

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

BCp是流程能力,Cpk是能力指数,Cp反映的是整个流程标准差占据容差的比例,反映的是过程能力;而Cpk反映的还包含了过程均值距离目标值的偏差。

42.假定轴棒生产线上,要对轴棒长度进行检测。

假定轴棒长度的分布是对称的(不一定是正态分布),分布中心与轴棒长度目标重合。

对于100根轴棒,将超过目标长度者记为“+”号,将小于目标长度者记为“-”号。

记N+为出现正号个数总和,则N+的分布近似为:

A.(40,60)间的均匀分布。

B.(45,55)间的均匀分布。

C.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

D.均值为50,标准差为5的正态分布。

D解析这是符号检验二项式分布的典型例子,在样本数量大于30的时候可以近似为正态分布。

其中均值是np=50,方差是np(1-p)=25(所以σ=5),所以D

43.某生产线有三道彼此独立的工序,三道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

95%,90%,98%。

如下图所示:

P=95%P=90%P=98%

每道工序后有一检测点,可检出前道工序的缺陷,缺陷不可返修,问此时整条线的初检合格率是多少?

A.90%

B.98%

C.83.79%

D.83%

C解析此题是累计直通率的概念,三个合格率累积(连乘)=C

44.一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计算结果显示,均值和中位数都是100。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此分布为对称分布

B.此分布为正态分布

C.此分布为均匀分布

D.以上各结论都不能肯定

D解析不能确定分布类型,但是本题前提“一般意义上”,也就是说不考虑特殊情况,分布多半会呈现对称分布,即A(当然这只是出题者一厢情愿的说法),故原题答案为A。

45.从参数λ=0.4的指数分布中随机抽取容量为25的一个样本,则该样本均值准差近似为:

A.0.4

B.0.5

C.1.4

D.1.5

B解析指数分布,均值=标准偏差,原分布中,均值=标准偏差=1/λ=1/0.4=2.5,由于样本量为25,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新分布的σ=原西格玛的根号(样本量)=2.5/5=0.5

46.某药厂最近研制出一种新的降压药,为了验证新的降压药是否有效,实验可按如下方式进行:

选择若干名高血压病人进行实验,并记录服药前后的血压值,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该药是否有效。

对于该问题,应采用:

A.双样本均值相等性检验

B.配对均值检验

C.F检验

D.方差分析

B解析,测量的是每个病人吃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