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99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x

集美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集美国家级生态区

建设规划

 

附表1集美国家级生态区建设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附表2集美国家级生态区建设推荐建设项目一览表

1.总则

1.1任务由来

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区建设,按照国家环保部生态创建工作要求和福建省、厦门市关于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区)创建工作的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1.2规划编制的范围

规划范围为集美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海域和陆域,辖区总面积276km2,海岸线长约60km。

1.3生态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生态区建设的核心是通过生态理念引导、生态目标控制、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保障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实践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因此生态区的建设将使集美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促进集美区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美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生态区建设,将成为集美区发展和壮大生态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优势、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将为保障厦门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厦门生态市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4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2002年7月1日;

(12)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195号,2007年12月26日;

(13)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2004年;

(14)《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2004年11月30日;

(15)《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2002年1月20日;

(16)《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2002年10月1日;

(17)《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2002年12月1日;

(18)《福建省森林条例》,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2002年1月1日;

(19)《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005年3月;

(20)《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10月;

(21)《厦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厦门市人民政府;

(22)《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2009年4月1日;

(23)《厦门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24)《厦门市2010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

(25)《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06年-2010年)》,厦门市统计局;

(26)《厦门市空间布局规划(2011年)》,厦门市规划局;

(27)《厦门市集美区十二五规划汇编》,集美区发展和改革局;

(28)《厦门市集美区统计年鉴(2006-2010年)》,集美区统计局、集美区发展和改革局;

(29)《集美区土地利用发展规划(2008年)》,集美区规划局;

(30)《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闽环保然[2011]14号;

(3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84号。

2.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集美区位于厦门市西北部,东经117°57′--118°04′,北纬24°25′--24°46′,距离厦门市政府10km。

辖区总面积276km2,西北与漳州长泰县交界,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南与海沧区毗邻,东南方向由南向北有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杏林大桥和集美大桥连接厦门岛,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独特。

2.1.2地形地貌

集美区位于戴云山-博平岭向东延伸部分,其地形地貌空间差异明显,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水渠、水库点缀其间。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成为马鞍型地貌。

山地河流短小,阶地不发育,河流数量少,比降大,海岸曲折,半岛与海湾相间,山脉、海岸和港湾受断裂构造控制,因断裂、断块差异活动和地壳间隙性升降运动,形成多种地貌结构及其组合分布格局。

又因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致使地表岩石受强烈的风化作用,形成厚达几米至几十米的硅铝-铁铝型的红壤风化壳,海岸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海蚀和堆积地貌普遍发育,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多种地貌类型。

集美主要山脉集中在西北与长泰县,东北与同安区交界处。

主要山峰有64座,其中,海拔800m以上山峰有6座:

钉顶尾山最高(963m)、大坂山(905m)、笔架寨山(893.7m)、仙灵棋山(936m)、白石眉山(811.4m),温底山(805.2m);海拔500-800m的山峰17座,300-500m的山峰23座,100-300m的低丘18座。

2.1.3气候条件

集美区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毗连闽北山区,地处亚热带南端,为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带,既具有热带气候的某些特征,又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出现在1-2月,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相差不足16℃,秋温高于春温,夏季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天数,多年平均仅5天,秋末日最低气温小于10℃的很少,故集美只有“冬天”而无冬季。

集美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沿海平原年平均降水在1100mm左右,西北山地约在1400mm左右,降水量4-9月较多,6月最多,在200mm以上,10-3月较少,12月最少,不足30mm。

夏季多雷雨并伴有台风,相对湿度大,全年多风且风力较大。

集美季风环流季节更替明显,4-8月为东南季风,平均风速3.4m/s,9月至翌年1月以东北风为主,2-3月为东北东风,冬季风平均风速为3.7m/s。

受台风影响,最大风速出现在7-9月。

一年中影响集美的台风一般为4-5个,造成严重影响的平均每年仅1个。

2.1.4河流

集美区的河流多发源于西部丘陵山地,具有河面狭、河床浅、支流少、流程短的特点。

境内较长的河流有后溪(苎溪)、深青溪和瑶山溪。

此外还有北溪饮水工程集美段、坂头水库左干渠、右干渠和高干渠4条人工引水渠。

后溪:

境内最长的溪流,其上游称苎溪。

发源于戴云山脉与博平山脉交界处的后寮仑山白帆岭,自西北向东南,经许庄、坂头林场,折而向南至后溪镇,此段称为苎溪。

与许溪汇合后,折向东南,经后溪农场注入杏林湾水库,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209.3平方千米。

河道平均坡降8.11‰。

上游建有石兜水库和坂头水库,年供厦门市区工业和居民用水约4336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33公顷。

其支流有许溪,发源于漳州市与厦门市海沧区交界的大岭,向东经李林村后,略偏北经顶许转而向东南,经下许、溪西,至后溪镇中秋街与苎溪交汇,全长13.1km,流域面积56.7km2。

深青溪:

发源于仙灵棋山南麓,流经坑内水库,至坑内村转向东南,经深青、井城、浦边、潮瑶等地,于西滨汇入马銮湾,全长11.84km,流域面积15.64km2,平均坡降10.4‰。

深青村以上河谷宽5-20m,以下5-50m。

瑶山溪:

发源于小龙潭北侧山地,上源有两支,西支源前山南侧,自西向东南;东支源于上塘,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杜行、坑内、黄庄,两支汇合后流入风景湖,转而向东南偏东,流经打铁行,至前场转向南流,经瑶山村,于西滨汇入马銮湾。

全长10.35km,流域面积15.78km2,平均坡降8.31‰,河道宽度3-10m。

2.1.5海域

集美区海域为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海域的一部分,海岸线长约60km。

因自然淤积、填海造地、围海建水库等活动,海岸线、滩涂、海岛和岩礁逐缩小,部分海域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海岸:

1956年以前,集美区海岸线由集美半岛、杏林湾、杏林半岛、马銮湾和杏林湾中诸岛岸线组成,相对较长。

此后,杏林海堤(杏林水库)、杏林湾水库建成,加之大量围海造地,海岸线逐渐缩短。

现陆地海岸线,北起与同安区交界处,向南至鳌园,转而向西,经集杏海堤,紧傍杏滨路折向西南,至马銮湾后,沿銮海路转向西北,环绕马銮湾,至陈井与海沧区界相接,长37.9km,岛屿海岸线12.5km。

集美半岛和杏林半岛东南岸(新阳大桥以东)为侵蚀海岸,马銮湾和杏林半岛西南岸则为堆积型海岸。

滩涂:

全区22个村有临海滩涂,包括宝珠屿在内总面积3841公顷,其中不能利用的1155公顷,2005年已利用养殖面积1522公顷,占可利用滩涂面积的62.64%。

2006年起,根据厦门市政府规划,集美区域滩涂实行禁养,滩涂养殖日渐萎缩。

海岛:

域内有海岛2个。

宝珠屿位于集美半岛之西南,杏林半岛之东南、海沧半岛之东北、厦门岛之西北海域,距高浦村1.95km,面积约5200m2。

乌贼屿,东距高集海堤南端约3.6km处,因形状得名,属高浦村,面积约2000m2,岸线长120m,涨潮时浪可没顶。

岩礁:

域内礁石未作调查统计。

鳌园原为岩礁小岛,屿上建有天妃宫(又称鳌头宫)。

解放后,陈嘉庚捐资填海筑堤,扩建成鳌园,与大陆连成一片。

另在厦门岛西北,杏林高浦村东南,距陆地约2km处,呈一字排列有三块礁石,分别称为大菰礁、二菰礁和三菰礁,均为干出礁,属高浦村。

大菰礁石处航道上,设有灯桩。

2.1.6土壤

集美区土壤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兼有洪积物、冲积物和海积物。

全区地形复杂,受母质类型多样,生物气候区域性差异,以及人为耕作熟化过程的影响,形成繁多的土壤类型。

山地土壤:

境内山地土壤分为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三个土类,以红壤面积最大,砖红壤性红壤次之,黄壤最少,土壤生产力中等偏低。

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m高丘低山地带,几乎遍布全区,面积437.1公顷,占山地面积的48.2%,利用现状为林地、园地和果树用地。

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低丘陵台地,遍布全区各地,为主要果树带土壤,面积4660.78公顷,占山地面积的51.4%,利用现状为园地和旱作用地。

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中山地带,面积27.4公顷,占山地面积的0.4%,土层富铝化作用较弱,质地为轻壤。

耕地土壤:

境内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按利用方式不同,可分成旱作土壤和水田土壤,面积分别为4622.3公顷和6369.5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2.1%和57.9%。

旱作土壤主要为砖红壤性红壤,兼少量盐土和风沙土。

砖红壤性红壤面积6087.9公顷,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占旱作土壤的98.8%,主要分布在后溪镇、灌口镇、集美、杏林、杏滨、侨英街道的丘陵坡地,是在高温高湿、水热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经旱耕熟化而成的耕作土壤,多数土地平整质量较差,土壤表面受到侵蚀,耕作层浅薄,沙性重,有机质含量不高,特点为“旱、薄、瘠、酸”,属主要的低产类型土壤。

盐土48.9公顷,分布于滨海地域,利用现状为旱地、水田。

风砂土6.07公顷,利用现状为园地。

水田土壤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海积平原、低丘陵和少量山垄峪地,为境内主要农业生产用地土壤。

2.1.7植被

集美区属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南地区,具有从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植物以热带、亚热带的成分为主,地带型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

由于早期植被遭受破坏,原始森林早已绝迹,现为人工林、次生林、灌木丛、草丛、农田、果园和观赏性植被。

据1982年郊区林业用地植被调查报告,全区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纲,14个群系,48个群丛。

植物有60科163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种,草本植物41种。

林地植被:

集美属闽南博平岭东南湿亚热带雨林小区,原始森林业已绝迹,现有林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林相参差不起,林内结构简单,树种种类单一。

在典型植被和建群树中,马尾松占优势,有少部分杉木,其余为相思树、桉树、木麻黄、木荷枫香、乌桕等。

灌木种类主要有桃金娘、黄瑞木、杜鹃、金樱子、小叶赤楠、鹅掌柴、狗骨柴等。

草本主要有芒箕骨、五节芒、扇形铁线蕨、海金沙、地捻等。

林地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和沿海地区,常以一种或2-3种乔木组成纯林、混合林,有灌木丛和草丛在其间共生。

依林相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木本栽培植被)和灌木丛、草丛。

盐生植被分布于海滨滩涂,境内有盐地鼠尾栗、互花米草和南方咸蓬三个群落。

红树林多分布于海湾内,经常被海水淹没,仅凤林人工种植秋茄。

水生植被淡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境内水库、溪河、池塘等处,主要群落有凤眼莲和浮萍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狭叶香蒲群落和水蓼群落。

栽培植被境内木本栽培植被主要有人工栽培的油茶、油桐和橡胶林群落,多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地势开阔的缓坡地带;果树林、茶园、桑园及庭院观赏树群落则分布在海拔100m以下低丘山脚、台地、水库、村庄周围、公园和庭院。

龙眼、荔枝、柑桔、芒果成片分布,其它呈散生或零星分布。

草本栽培植被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糖原料作物、纤维作物、饲料作物和绿化作物等7个群落。

2.1.8土地利用现状

集美区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1,土地利用组成分布情况见图2-1。

由表2-1可以看出,辖区陆地总面积27429.32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18013.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6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8876.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36%。

表2-1集美区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

公顷

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

1

耕地

其中: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2631.23

2139.52

312.24

179.47

2

园地

其中: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3273.42

3243.72

0.1

29.6

3

林地

其中:

有林地

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

7188.28

6913.07

93.65

29.6

4

草地

其中:

其他草地

65.86

65.86

5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其中:

城市

建制镇

村庄

采矿用地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6850.03

4135.26

1577.05

876.26

15.69

245.77

6

交通运输用地

其中: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农村道路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2026.56

323.19

1443.47

259.79

0.07

0.04

7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中:

河流水面

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沟渠

水工建筑用地

4855.06

390.35

785.54

1323.29

2105.43

125.83

76.27

48.35

8

其他土地

其中:

设施农用地

田坎

裸地

538.88

292.47

91.57

154.84

 

图2-1集美区土地利用组成图

2.2社会经济状况

集美原属于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东溪至石浔入海处,其海湾称浔江,浔江西岸延续到这个村庄已是末尾,村庄因此得名浔尾,后雅化成集美。

目前,集美区下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集美街道、杏林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21个行政村、35个社区。

 

2010年全区总人口58万人,实现生产总值285.3亿元,工业总产值670.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68亿元,财政总收入40.6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各为26239元和13067元。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加速产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三次产业比重达到0.79:

61.22:

37.99,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培育了汽车、工程机械两条产业链,形成机械、电子、轻纺、化工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实施品牌带动和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先进制造业实力增强。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54.26亿元,增长37.63%。

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0.3%,汽车、机械两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

集美台商投资区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

喜盈门家居广场、沈阳机床(福建)4S店等品牌项目相继开业,圣果院商业中心等大型商贸载体顺利开建,前场铁路大型货场等规模物流中心进展顺利。

首家高星级酒店京闽北海湾投入经营,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全线开放,正新汽车文化中心等加快建设。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2万人次,增长13.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资助47个科技项目共3142.5万元。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6件、厦门市著名商标17件。

71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实现收入334.72亿元,占全市比重24.69%,位居全市首位。

成功举办首届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对接会,实现项目对接50项,总投资5.27亿元。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连接周边区域的福厦铁路、厦门北站等交通设施,建成连接岛内的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快速公交系统,集美大道、海翔大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五横五纵”的城区骨干网络框架;推进杏林湾片区、新站片区、环东海域片区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推进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村庄异地搬迁,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005-2010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77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由39.6km2扩大至54km2。

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

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技术到专业的完整教育体系;通过“高位嫁接”,提升了我区办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统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建成了市第一医院杏林医学中心、市第二医院、市疾控中心,扩建侨英、后溪卫生院,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区水平,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8%。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嘉庚体育馆、区文体中心、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区广电中心,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建设,荣获“全省文化先进区”称号。

和谐社会构建成效明显。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推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民医保,实施“绿洲计划”,逐步形成社会救助帮扶体系,荣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的县(市、区)”称号;大力扶持农民入股集体发展经济项目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集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省“科技强警区”称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取得新成就。

2.3生态环境现状

2.3.1环境空气

2010年集美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0.026mg/m3、0.041mg/m3和0.068mg/m3,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97.8%。

目前正处在集美新区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及机动车大幅度增长产生的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是造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2.3.2水环境

集美区的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009-2010年,石兜-坂头水库水质较往年有所下降,无法稳定达标,其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自2006年以来,杏林湾水质类别为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2009年起污染程度有所加重。

后溪、深青溪、瑶山溪3条流域承担着沉重的纳污任务,长期受流域两岸畜禽养殖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严重污染,水质已降为劣Ⅴ类水平。

2.3.3海域环境

集美区近岸海域为西海域北部海区和同安湾,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分别为四类海域功能区和三类海域功能区。

根据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0年监测结果,此二海区2010年环境质量都不达标,均为劣四类海水。

作为西海域连接水体,马銮湾内水体处于严重超标的状况,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

2010年马銮湾为劣四类水质,超过海水四类标准的要求。

分析其原因:

除受整个厦门近岸海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外,马銮湾作为厦门过芸溪、深青溪及瑶山溪等水体入海汇集处,接纳了各流域沿岸排入的污染物,加上马銮湾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征,自身净化能力较差之原因,湾内水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3.4声环境

2010年集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和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分别为58.9和66.8dB,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好。

 

2.3.5生态建设

坂头森林保护区建设1956年和1958年,石兜水库和坂头水库先后建成,为涵养水源,1959年10月创办坂头防护林场。

1995年,厦门市政府确定坂头防护林场为森林保护区,保护区面积69.29km2,内有林地5.6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1.4万立方米。

2001年,林业生产实行分类经营,坂头森林保护区林地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林。

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建设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市政府将第一码头和嵩屿连线以北,高集海堤以南的35km2西港海域,钟宅、刘五店、澳头、五通四点连线的同安湾口约20平方公里海域,确定为中华白海豚保护中心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市管辖的其他海域为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

集美区海域均在保护区内。

野生动植物保护1983年开始,集美区每年3月25-31日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组织力量对市场、酒家、餐馆进行检查,对违规经营野生动物者予以查处。

2000-2003年,共收缴非法捕鸟网具11件,收养、救治蟒蛇、白鹭、草鸮、苏门羚等野生保护动物140只(条),全部放归山林。

2003年,区林业局与区有线电视台联合拍摄凤林白鹭和生态保护电视片,在电视台宣传播放。

2005年,区林业局营林绿化办公室加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牌子,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保护和管理工作。

2004-2007年,共受理“110联动”和群众来信来电457起,救助野生动物413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蟒蛇、眼镜蛇147条,其他野生动物266只。

沙石开采治理厦门特区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之后,砂石需求量急剧增加,境内滥开乱采砂石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山体裸露,水体流失,群众称之为“青山挂白”。

1999年,区政府发布通告,禁止后溪流域采砂,关闭所有采砂场。

2005年,关闭、整治采石场11处,责令自行恢复植被。

确定泉厦高速公路大帽山隧道口的石鸡山裸露山体(3000多平方米)作为整治重点。

至2006年11月,11处采石场全部实现绿化,并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绿色环境建设80年代以来,通过植树、新建公园、建设沿海防护林、加宽公路主干道绿化带,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

21世纪初,又先后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和工业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2001年2月,集美北部新区(现为侨英街道)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体系,2002年2月通过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认证的台商投资区。

2005年底,杏林台商投资区亦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杏林中心幼儿园、集美幼儿园、杏林曾营小学、洪塘小学、厦门市第十中学通过绿色学校验收。

2004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