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32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种子生物学复习.docx

种子生物学复习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

思考题:

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

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

2、种脐:

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3、发芽口:

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

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

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

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

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

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

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

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

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

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

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

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

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或子叶盘。

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

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

而有些植物(如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

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17、内胚乳(3n)——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18、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19、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20、糊粉层:

胚乳最外面的一至几层细胞富含糊粉粒,称糊粉层。

糊粉层细胞小、壁厚,是活细胞,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核。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条之间。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

按子叶数目分: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禾本科、姜科、百合科等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大戟科、蓼科、茄科、伞科、藜科等

按胚乳来源分:

内胚乳发达种子:

绝大多数作物种子;

外胚乳发达种子:

菠菜、甜菜、苋菜;内外胚乳同时存在种子:

姜、胡椒

(2)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

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

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蔷薇科等。

完全无胚乳: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大都转移到胚中,因而有较大的胚,子叶尤其发达,而胚乳不复存在。

有极少量胚乳:

胚乳没有完全消失而有少量残留。

只剩1~2层细胞。

2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根据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把种子分为五大类:

(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附属物(芒、颖、苞叶、宿萼);禾本科:

假颖果。

如:

水稻;藜科:

坚果。

如:

甜菜;蓼科:

瘦果。

如:

荞麦

(2)包括果实的全部;禾本科:

颖果。

豆科:

荚果,如:

黄花苜蓿;菊科:

瘦果。

如:

向日葵;伞形科:

悬果。

如:

胡萝卜;蔷薇科:

瘦果,如:

草莓;棕榈科:

核果。

如:

椰子;山毛榉科:

坚果。

如:

栗。

睡莲科、大麻科、荨麻科。

(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蔷薇科:

桃;鼠李科:

枣。

桑科:

桑树。

杨梅科:

杨梅。

胡桃科:

胡桃、山核桃。

五加科:

人参。

(4)包括种子的全部;豆科:

大豆等。

茄科:

茄子。

锦葵科:

棉。

葫芦科:

南瓜。

十字花科:

油菜。

百合科:

葱。

大戟科:

蓖麻。

蔷薇科:

苹果。

茜草科:

咖啡。

苋科、葡萄科、旋花科、番木瓜科、胡麻科、柿树科、樟科、山茶科、椴树科、漆树科、松科。

(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外种皮脱去)。

公孙树科(银杏科):

银杏

第二章种子化学成分

思考题:

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

1、自由水(游离水):

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作用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

(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2、束缚水(结合水):

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

(1)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

(2)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3)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4)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3、临界水分:

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

4、安全水分:

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5、平衡水分:

当种子在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种子对水汽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变化规律:

①温度不变时,平衡水分与外界相对湿度呈正比;②相对湿度不变,平衡水分与温度呈反比;③温湿度均不变,平衡水分因作物种类而异:

油分含量高——平衡水分低。

6、酸价:

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KOH(NaOH)毫克数。

7、碘价:

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脂肪酸价低、碘价高,表明品质好。

8、油脂酸败:

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

易导致酸败的条件:

(1)高温、高湿、强光、多氧易酸败;

(2)种皮不致密、破损易酸败。

9、种子毒物:

种子还含有一些对人畜有毒的物质或成分,称为种子毒物。

10、内源性毒物:

种子本身固有的对人畜有毒的化学成分,能世代遗传,对植物自身的生存繁衍有某种保护作用。

11、外源性毒物:

在种子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入侵或有毒物质浸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主要有感染真菌后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喷洒农药后的残留物或代谢物。

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小麦种胚、胚乳、种被化学成分的特点:

种胚:

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也高——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酸败,不耐贮藏。

胚乳:

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很低。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种被:

主要为纤维素,多矿物质。

—无营养价值。

糊粉层:

与胚相似。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的特点:

①胚占比例大,高油玉米胚特别大,能占25%。

②胚中脂肪含量高。

因而玉米是禾谷类种子中最不耐贮藏的。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

种子水分=自由水+束缚水

安全水确定依据:

(1)种子的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2)种子的贮藏环境气候:

低温干燥—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

好—可以高一些

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主要的内源性毒物有:

大豆中的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油菜中的芥子苷和芥酸;棉籽中的棉酚;高梁中的单宁;马铃薯块茎中的茄碱。

内源性毒物的含量因作物和品种而异。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

1、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内因与基因调控:

(1)作物的遗传性;

(2)成熟度;(3)饱满度。

2、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与区域化种植:

(1)生态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种子发育、成熟期间的生态条件,对种子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约占变异的14%,这是导致相同作物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化学成分差异的主要原因。

(2)土壤营养状况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五、自由水特点:

(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

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思考题:

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1、多胚现象:

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胚的现象。

来源

(1)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胚,多见于裸子植物。

(2)助细胞、反足细胞→胚:

有性(2n);无性(1n)

(3)珠心、珠被细胞→胚(不定胚,为无性胚)

2、无胚现象:

种子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现象。

3、无性种子:

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4、种子败育:

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5、无融合生殖:

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生胚的现象。

主要包括:

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胚)。

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器官分化期→胚扩大生长期→成熟胚

(形成-分裂)(2细胞-球胚)(子叶原基分化-幼胚)(体积扩大)

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作用①将胚体推进到胚囊中央(营养优势位);

②具传递细胞特征,吸收母体养分供给胚体;

③产生激素,调控胚体早期发育。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胚乳发育方式

(1)核型:

核分裂→几个~几千个游离核细胞化细胞胚乳

(2)细胞型:

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

(3)沼生目型:

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无胚种子产生原因:

(1)遗传特性,如伞形科;

(2)卵未受精;(3)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4)昆虫危害。

种子败育的原因:

(1)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发生在不亲和的杂交中。

(2)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胚或寄生其中)和间接(毒素毒害)。

(3)营养缺乏,多发生在营养弱势部位。

(4)恶劣环境,如冷冻、高温、农药毒害。

减少种子败育的措施,应视败育的原因而定

第四章种子的成熟

思考题:

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二、玉米种子晚收的理论依据、形态指标及现实意义。

三、未熟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注意事项。

四、有利于种子的正常成熟的外界条件。

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

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

生理成熟:

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种子成熟的指标:

(1)养料运输已经停止,干物质不再增加;

(2)种子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3)果种皮的内含物变硬,呈现品种的固有色泽;(4)种胚具有了萌发能力。

二、玉米种子晚收的理论依据、形态指标及现实意义。

玉米不存在落粒和穗发芽,却常因籽粒成熟和苞叶成熟不一致而导致早收减产。

种子完熟时,常具有一些特殊的形态指标,如籽粒中乳腺消失、黑色层出现,可以此判断成熟时期。

玉米完熟有两个特征,即乳线消失和基部黑色层出现。

三、未熟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注意事项。

现实意义:

(1)北方秋冻:

我国北方地区若遇秋季低温,常会导致大批种子遭受冻害而失去种用价值。

预报有冻害,提前收获利用未熟种子,避免冻害。

(2)育种加代:

利用未成熟种子,将育种材料在海南岛加代,可一年种两季,缩短育种进程。

(3)抢种换茬:

有些地区一年2季有余,一年3季不足,可利用未成熟种子抢种换茬。

注意事项

(1)耐贮性差,应妥善保存且不可时间过久。

(2)活力低,应有较好的播种条件。

四、有利于种子的正常成熟的外界条件。

一般天气晴朗,光合强度大,温度适当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较低(但不能干旱),N、P、K肥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种子产量提高和正常早熟。

第五章种子的无性繁殖

思考题:

一、无性繁殖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

二、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三、人工种子的概念、研制现状和意义。

四、人工种子对繁殖体有什么特殊要求?

五、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人工种子:

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所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2、体细胞胚(或称胚状体):

由茎、叶等植物营养器官经组织培养产生的一种类似于自然种子胚(合子胚)的结构,具有胚根和胚芽的双极性,也经原胚、心形胚、球胚、鱼雷形胚及子叶期胚等不同阶段发育而成,通常又称为胚状体,实为幼小的植物体。

一、无性繁殖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

(1)植物的离体快繁:

离体快繁是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泛、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

其特点是繁殖系数大、周年生产、繁殖速度快、苗木整齐一致等。

(2)脱毒苗木的培育:

以植物无病毒组织(如茎尖)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

通过种植脱毒苗木,可使作物避免或减少病毒危害,获得大幅度增产,提高作物品质。

(3)培育新品种或创制新物种

①单倍体育种:

用花药培养或对未传粉的子房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从而开辟了单倍体育种的途径。

②培育远缘杂种:

利用组织培养解决杂交育种中的种胚败育问题,获得杂种子代,使远缘杂交得以成功。

③离体选择突变体:

培养的细胞由于处在不断分裂状态,容易受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异,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突变体,从而育成新品种。

④基因工程育种:

借助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成功。

(4)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利用组织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

(5)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通过抑制生长或超低温保存的方法,使植物器官、组织甚至细胞等培养材料在离体条件下长期保存,既节约人力、物力和土地,还可防止有害病虫的人为传播,同时也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转移。

(6)人工种子的生产:

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包裹上人造种皮,可制成人工种子。

二、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1)取材取授粉后一定天数的植物子房。

(2)消毒杀菌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再用0.1%氯化汞灭菌10~3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

(3)幼胚的分离取灭菌后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子房壁,用镊子取出胚珠,剥离珠被,取出完整的幼胚,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幼胚的培养:

胚由异养转入自养是其发育的关键时期。

三、人工种子的概念、研制现状和意义。

人工种子:

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所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人工种子研制的意义

(1)固定杂种优势,缩短育种周期。

(2)加速种子繁殖速度,便于远缘杂交等突变体的利用。

(3)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程度。

(4)有针对性添加活性物质,促进壮苗。

(5)便于贮藏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

(6)节约天然种源,保证种子质量。

四、人工种子对繁殖体有什么特殊要求?

①诱导频率高;②发育正常,生活力旺盛,能完成全发育过程;③再生频率高;④其基因型应等同于亲本;⑤耐干燥且能长期保存。

五、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目前的人工种子还远不能像天然种子那样方便、实用和稳定。

主要障碍在于人工种子的质量和成本:

(1)优良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建立和高质量胚状体的诱导;

(2)人工种皮材料的筛选;

(3)人工种子的包被技术;

(4)人工种子干燥和贮藏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5)人工种子的制种和播种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6)制作成本的降低。

第六章种子休眠

思考题

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二、种子休眠的原因

三、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四、如何打破小麦和大豆种子的休眠

1、种子休眠: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2、种子休眠期:

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

3、硬实:

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硬实种子形成原因:

种皮结构特性:

有角质层、栅状细胞、单宁层等;果胶变性:

所含水分一旦迅速失去,会使果胶变性,即种皮硬化不再吸水;种脐特性:

外界湿度低,脐缝打开;外界水分高,脐缝关闭。

影响硬实率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3)成熟度:

种子越老熟,硬实率越高。

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学意义

1、生物学意义

(1)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性,有利于种族延续。

(2)种子休眠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2、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防止在植株上发芽,保证丰产丰收;有利于安全贮藏,减少贮藏时损失。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造成,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种胚未成熟:

有些植物种子,除种胚以外的部分均已成熟且已收获,却不能萌发,因为种胚形态未成熟或种胚生理未成熟(未完成生理后熟)。

2、种被障碍:

许多种子在成熟后,种被常成为萌发障碍而使种子处于不能萌发状态。

种被影响种子萌发又分三种情况:

(1)种被不透水

(2)种被不透气(3)种被机械障碍

3、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

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积累一些抑制萌发的物质,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种子便陷入休眠。

4、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二次休眠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①不适宜光照,如喜光种子无光,忌光种子有光。

②不适宜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二次休眠。

③厌氧条件,氮气或有机溶剂浸注。

④过分干燥,可使已非硬实种子成为硬实。

三、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

1、GA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种子中无足够量GA,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2、ABA是诱发种子休眠的主要激素,种子中虽有GA但同时存在ABA种子休眠,因为ABA抑制GA作用的发挥。

3、CK并不单独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但能抵消ABA的作用,使因存在ABA而休眠的种子萌发。

第七章种子活力和劣变

一、种子生活力、发芽力、活力的概念及其三者的关系

二、种子劣变的概念及其形态、生理生化机制三、种子活力的指标及测定方法原理

1、种子生活力:

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通常指一批种子中活种子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常用TTC法鉴别。

2、种子发芽力:

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通常以发芽势、发芽率表示。

3、种子活力:

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4、种子劣变:

是指生理机能的恶化,包括化学成分的变质及细胞结构的受损。

5、

6、

7、

8、

式中:

Dt——发芽日数,Gt——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S——一定时期内正常幼苗长度(cm)或重量(g)。

一、种子生活力、发芽力、活力的概念及其三者的关系

高活力的种子必定具有高的发芽力和高的生活力,具有高发芽力的种子也必定具有高的生活力;但具有生活力的种子不一定都具有发芽力,能发芽的种子活力也不一定高。

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种子劣变的概念及其形态、生理生化机制

(1)膜系统损伤及膜脂过氧化:

膜漏现象严重——内含物外渗,脂质团形成,细胞器损伤。

萌发时修复能力降低——影响正常代谢。

(2)营养成分的变化长期呼吸消耗,导致种胚分生组织或胚轴中营养物质缺乏,种子生活力、活力丧失。

(3)有毒物质积累:

代谢的中间产物的积累使活组织中毒

(4)合成能力下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合成能力明显下降;核酸降解、合成受阻—RNA、DNA含量低,ATP生成量少

(5)生理活性物质的破坏与失衡

三、种子活力的指标及测定方法原理

直接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田间不良条件,测定出苗率或幼苗生长速度和健壮度。

间接法:

测定与种子活力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物理特性。

第八章种子寿命

一、种子寿命的概念及测定方法二、长命、短命种子的特点

三、依据贮藏行为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各类型特点四、哈伦顿准则的主要内容

五、种子超干贮藏的意义与技术六、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与方法

七、利用陈种子应注意的问题

1、种子寿命:

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

2、传统型种子:

耐干燥,含水量降到较低水平时(1~5%)不受伤害,种子寿命随含水量和温度降低而延长,多为中命、长命种子。

3、顽拗型种子:

对脱水和低温高度敏感,干燥时会受损伤。

新种子的生活力随干燥而降低,当降低至某一临界水分时,种子生活力全部丧失,需高水分适温贮藏,寿命短。

4、超干贮藏:

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置常温下密闭贮藏,以干燥代替低温延长种子寿命的贮藏方式。

一、种子寿命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1、对数直线回归方程式及其列线图

预测方程:

Roberts(1972)推导出预测正常型种子寿命的对数直线回归方程式:

LogP50=Kv-C1m-C2t

式中:

P50—平均寿命(天)m—种子含水量(%)t—贮藏温度(℃)Kv、C1、C2为常数(表)应用此方程可求算

(1)任一温度和水分组合下种子的平均寿命(天);

(2)种子要保持一定时间的寿命所要求的温度、水分。

预测列线图根据上述方程式,可将各种作物种子的生活力与水分、贮藏温度的比例关系绘制成列线图。

应用种子生活力列线图可查算:

(1)任一温度和含水量下,种子生活力降低到任一水平的时间;

(2)一定贮藏时间内,保持预定生活力所要求的温度、水分组合。

2、新的种子寿命预测方程及其列线图Ellis和Roberts提出修正后的种子寿命预测方程式:

V——贮藏预定时间后的发芽率(%)Ki——原始发芽率(%)P——贮藏天数(d)m——种子含水量(%)t——贮藏温度(℃)KE、CW、CH、CQ均为常数。

二、长命、短命种子的特点

1、短命种子——寿命<3年,多为林果,如杨、柳、板栗、可可等,农作物中只有花生、甘蔗、茶等。

特点:

种皮薄脆,保护性差;含脂肪高;或需特殊贮藏条件。

2、中命种子——寿命在3~15年,大多数农作物,如麦类、稻类、玉米、高粱、谷子、荞麦、部分大粒豆类等。

3、长命种子——寿命>15年,许多豆类、瓜类、陆地棉、莲类、茄子、烟草等。

特点:

种皮坚韧致密;脂肪含量少;且多为小粒种子。

三、依据贮藏行为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各类型特点

依据种子的贮藏行为(种子对脱水干燥的适应性和对贮藏环境的需求),Roberts及Ellis又把农作物种子分为传统型、顽拗型和中间型种子:

①传统型种子——耐干燥,含水量降到较低水平时(1~5%)不受伤害,种子寿命随含水量和温度降低而延长,多为中命、长命种子。

②顽拗型种子——对脱水和低温高度敏感,干燥时会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